黃 云,王冠棟
(1.鄭州大學 西亞斯國際學院,鄭州 450000;2.河南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微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方向
黃 云,王冠棟
(1.鄭州大學 西亞斯國際學院,鄭州 450000;2.河南大學 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隨著我國科技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第四代媒體”的互聯(lián)網(wǎng)和“第五代媒體”的手機已經(jīng)成為社會公眾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博則更加受到高校學生的青睞。微博時代的“來襲”,給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文章通過對微博的內(nèi)涵和特征、微博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微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方向,為我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微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方向
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質(zhì)和政治素質(zh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隨著我國科技信息化、信息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平臺的“第四代媒體”和以手機為平臺的“第五代媒體”發(fā)展迅猛,而以這些“新媒體”為載體的微博作為一種新興傳播媒體,越來越成為社會公眾特別是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地影響著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在微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深刻認識微博時代的內(nèi)涵和特征,既要積極搶抓發(fā)展機遇,又要科學應對挑戰(zhàn),積極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讓微博成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和載體。
(一)微博的內(nèi)涵
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化網(wǎng)絡服務載體,于2006年在美國誕生,2009年以后在我國發(fā)展迅猛。微博的英文名字是“Micro Blog”,是一種以有線網(wǎng)絡、無線網(wǎng)絡和電信網(wǎng)絡為載體的“非正式”微型博客,用戶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瀏覽器和移動終端等多個平臺發(fā)布信息,每次只能發(fā)布不超過140個字的“只言片語”,既可以發(fā)文字也可以發(fā)圖片、聲音和視頻,目前已經(jīng)形成了博客、郵件、音樂、視頻、游戲、搜索等多種服務功能的集成,能夠?qū)崿F(xiàn)即時共享和實時互動。
(二)微博的特征
1.信息內(nèi)容具有碎片性和隨意性
微博與博客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文字簡短,類似于手機短信,每條微博信息的篇幅限定在140個字以內(nèi),不追求全面、系統(tǒng)的表達,可以是一段話,也可以是一句話,甚至可以是一個詞、一個字。
2.信息形式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
微博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任何用戶只要注冊微博都可以即時發(fā)送信息、即時進行互動、即時表達觀點、即時表達情緒,信息內(nèi)容不拘一格,只要不違背法律,任何信息都可以進行發(fā)送和傳播。
3.發(fā)布速度具有快捷性和共享性
微博是一種被稱為“零把關”的發(fā)布平臺,能夠?qū)崿F(xiàn)信息發(fā)布、信息傳播、信息查看、信息互動的同步性。微博發(fā)布的每一條信息都具有共享性,由于微博的這種特性,使微博能夠產(chǎn)生重大的聚合效應,迅速形成“新聞焦點”。
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化網(wǎng)絡服務載體, 2009年以后在我國發(fā)展迅猛,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已經(jīng)有3.09億微博用戶,占所有網(wǎng)民總數(shù)的65.6%,而手機微博用戶則高達2.02億,占微博用戶總數(shù)的65.4%,微博已經(jīng)成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主流媒體之一。通過對200名大學生進行抽樣調(diào)查顯示:把微博作為主要網(wǎng)絡交流工具的有187人,占93.5%,表明微博已經(jīng)成為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博在為高校學生提供更為廣闊交流互動空間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影響,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既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
(一)微博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
1.有利于利用新的載體,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微博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服務載體,已經(jīng)被高校學生廣泛應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微博這種高質(zhì)量、高效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發(fā)布有關教育信息,能夠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參與、互動和共鳴,彌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投入較多、效果不夠明顯的弊端,使微博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課堂”。通過這種堅持不懈、滴水成海的方式逐步提高高校學生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質(zhì)和政治素質(zhì),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xiàn)代化水平,而且還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2.有利于形成互動機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師生交流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數(shù)采取“灌輸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交流不暢始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約瓶頸。微博具有多向互動的特點,既能夠雙人互動,也能夠多人互動,甚至是集群互動。微博這一現(xiàn)代化服務載體,能夠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將教育主體、學習主體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高校學生的即時互動,實現(xiàn)二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接近師生之間的心靈,師生之間能夠成為微博上的“博友”和現(xiàn)實中的朋友。
3.有利于掌握學生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效果
微博以其信息公開、資源共享的特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學生思想狀況信息,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更便捷、更直接、更快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只要對學生思想信息資源進行搜集、整理、研究、分析,就能夠準確地把握各個階段、各個時期以及各類突發(fā)事件中學生的思想狀況,并迅速做好解釋、教育和引導工作,有利于將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從而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微博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
1.微博對高校學生思想觀念造成影響
微博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服務載體,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網(wǎng)絡社交工具,微博還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盡管微博能夠給高校學生提供學習、娛樂、交流、互動的平臺,但由于微博的“開放性”是一把“雙刃劍”,微博信息中一些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思想、不良的宣傳和輿論導向,會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重要影響,甚至導致個別學生思想道德、政治意識、思維方式的迷失,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2.微博對傳統(tǒng)教育工作載體形成沖擊
要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理論教育外,最重要的就是設計好工作載體。傳統(tǒng)的樹立典型、討論交流等載體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的特點,必須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制定方案、組織落實來實現(xiàn),而且也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來完成。然而微博作為一種即時通信服務載體,不僅突破了時間的限制,而且也突破了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發(fā)布信息和交流互動,特別是微博具有無屏障性、隨意評論、隨意轉發(fā)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難以掌控高校學生對一些焦點特別是突發(fā)事件的輿情,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一)認識微博,樹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隨著科技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微博時代是大勢所趨,不僅不可逆轉而且勢不可擋,高校絕不能墨守成規(guī)、徘徊觀望甚至停滯不前,必須適應這種發(fā)展趨勢,在用好用足用活微博上狠下功夫,否則就會阻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各級各類高校必須牢固樹立理性的“微博觀”,把微博時代作為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機遇,著眼于破解微博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以傳統(tǒng)教育模式為依托,研究制定符合形勢發(fā)展需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目標、任務、方法和措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發(fā)展提供戰(zhàn)略性和方向性指引。
(二)用好微博,打造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
高校要本著“為我所用”的原則,將微博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出發(fā),打造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統(tǒng)性。著眼于建設屬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平臺,積極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官方微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部門的“子微博”,積極鼓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建立“個人微博”,積極引導學生組建“班級微博”,搭建高校與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平臺,通過微博唱響主旋律、開展特色教育、拉近師生距離、開展多向互動、把握輿論導向,通過全方位的教育形式和系統(tǒng)化的教學滲透,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陣地”。
(三)突出重點,營造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huán)境
抓好微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突出工作重點,營造有利于高校發(fā)揮“微博陣地”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huán)境。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媒體應用素質(zhì)和媒體溝通能力,加強對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公民素質(zhì)、公德素質(zhì)教育,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分辨能力以及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著眼于提高學生對微博的理性認識和控制能力,加強對學生使用微博的管理和監(jiān)督,既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要引導學生控制言論、把握原則,形成良好的學習、交流、互動氛圍。著眼于發(fā)揮微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積極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診斷、自我評價和自我提升。
(四)完善機制,建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
加強和創(chuàng)新微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推進。將微博管理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體系,加強高校微博平臺建設和管理的組織領導,建立由高校領導、部門負責人、專職教師、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組成的高校微博平臺管理體系,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配齊配強管理人員,加強專業(yè)管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健全和完善信息編輯、發(fā)布、審核等管理制度,建立微博信息管理應急預案,確保微博平臺安全、高效、平穩(wěn)運行。
微博以其開放性、便捷性、互動性的信息獲取與溝通交流優(yōu)勢,給當代高校學生關注社會、突顯個性、思想碰撞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渠道。高校要適應微博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樹立全新理念,打造全新載體,營造全新環(huán)境,建立全新機制,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保持良性發(fā)展態(tài)勢。
[1]繆宏兵.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科技視界,2012(8).
[2]闞道遠.微博興起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3]胡婷婷.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與功能[J].懷化學院學報,2013(6).
[4]胡明輝.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載體[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9).
TheReformDirection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orkintheWeiboEra
HUANG Yun,WANG Guan-dong
(1.SIAS International School,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2.Physical School,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 475001,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he Forth Era Media”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Fifth Era Media” of the Mobile Phone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social work and life, and Weibo finds more favour in students’ eyes. Weibo hits us, which not only brings opportuniti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but also means challenge. This paper intends to put forward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the era of Weibo by analyzing Weibo’s connotation, feature and its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Weibo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direction
G641
A
1008-3715(2013)05-0109-03
2013-08-15
黃云(1985—),女,河南開封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和體育教育。
(責任編輯劉成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