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楨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韓壽偷香的故事講述才子韓壽與大家閨秀賈午因偷情終成眷屬的傳奇愛戀。它自晉以來就流傳甚廣,進而化作典故,被歷代文人化用于詩詞、筆記、小說、戲曲中,至今不衰。在流傳過程中,故事的面貌經(jīng)歷了不同程度的改造,而歷代文人對于故事的解讀評價也各有不同。本文試采用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方法,探究男女偷情主題與門當戶對觀念兩個文化側面對于韓壽偷香故事演變的推動作用。
韓壽偷香的本事見于晉郭澄之的小說《郭子》:“賈公閭女悅韓壽,問婢識否?一婢云是其故主。女內(nèi)懷存想,婢后往壽家說如此。壽乃令婢通己意,女大喜,遂與通。”[1]43在這堪稱故事源頭的文本中,情節(jié)描述極其簡單,只是說賈公閭的女兒相中了韓壽,遂想法私通的故事,并沒有細節(jié)描述。此時的故事中,尚沒有典故中的偷香關目,也無后世賈女青瑣窺壽、韓壽逾墻而入的關鍵情節(jié),可見韓壽偷香的典故在晉代尚未形成。
到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惑溺》中,故事情節(jié)開始逐漸豐滿起來,故事的來龍去脈也變得更加清晰。文本第一次出現(xiàn)賈女青瑣窺壽、壽逾墻而入的情節(jié),成為后世所傳之藍本,但文本中依然沒有出現(xiàn)“偷香”的實際情節(jié)。
南北朝時代,韓壽偷香故事已開始進入詩文領域。徐陵在《玉臺新詠序》中講到:“驚鸞冶袖,時飄韓援之香;飛燕長裾,宜結陳王之佩”[2]1。另有南朝梁劉孝威的《奉和逐涼詩》:“月纖張敞畫,荷妖韓壽香。對此游清夜,何勞娛洞房”[2]207,北周庾信的《燕歌行》:“盤龍明鏡餉秦嘉,辟惡生香寄韓壽”[2]265。韓壽與陳王、張敞、秦嘉并列,可見一開始詩文作者就是以風流愛情的眼光來看待韓壽偷香故事的。
至唐代編纂《晉書》,韓壽偷香故事正式入史,內(nèi)容基本源自《世說新語》,又加入了《郭子》中韓壽與賈女婢是故主仆的關系,并第一次點明賈女名午,同時還介紹了韓壽的字號家世以及后來官銜,使整個故事得到了最完整的展現(xiàn)。
唐五代詩歌高度發(fā)展,此時期有關韓壽偷香的詩歌大部分重復前代的愛情故調(diào),但更繾綣迷人。唯有五代蜀薛能的《贈歌妓》初步顯現(xiàn)出部分文人對韓壽偷香這一故事的否定看法:“同有詩情自合親,不須歌調(diào)自含嚬。朝天御史非韓壽,莫竊香來帶累人”[3]15。作者強調(diào),有詩情之人自然心有靈犀,無須其他,自己更不是韓壽一輩,不會做出竊香之事帶累他人?!皫Ю廴恕比?,明顯地表達出詩人對這一故事的貶抑態(tài)度。
這一否定態(tài)度在宋代得以繼續(xù)發(fā)展。祝穆在《古今事文類聚》一書中將“韓壽竊香”赫然地列入淫婦門,可見作者強烈的否定態(tài)度?!耙鶍D門”開頭論述:“群書要語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洛色衰,復相棄背。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惟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矣?!盵4]229很明顯,作者鄙視這種“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遂相奔誘”,私定終身的男女行徑,認為這是有傷風化,父母國人都以此為恥的事情。此外,宋代錢端禮在《諸史提要》卷七中記載的韓壽偷香故事,出現(xiàn)了賈女密盜奇香以遺壽的情節(jié),真正使偷香情節(jié)落到了實處。
元代劇作家李子中將韓壽偷香故事編成雜劇,題目正名為“會賓堂青春訴恨,賈充宅韓壽偷香”,內(nèi)容已佚,但從題目來看劇作講述的正是韓壽與賈女的愛情故事。另有佚名南戲《韓壽竊香記》,現(xiàn)僅殘存十二支曲,收錄在《宋元戲文輯佚》中。其中有韓壽應試、及第游街,賈午彩樓擇婿的關目,可知賈韓婚事是受到一番挫折,經(jīng)過一番斗爭,才得以成功的,此點大不同于先前各文本。由此也可知韓壽偷香故事從元代開始,借助雜劇、南戲這些新的藝術形式獲得了嶄新的生命活力。整個元代,雜劇空前興盛,劇作家們爭相用這種新型體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心聲。從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雜劇作品來看,凡是涉及男女愛情的風月戲,我們總能或多或少地在其中發(fā)現(xiàn)韓壽偷香的字眼。這些作品都將韓壽偷香與相如文君私奔、安仁擲果、弄玉吹簫、洞庭湖柳毅傳書、謝家莊崔護覓漿等風流韻事并列在一起,可見這一故事至元代已與其他故事一起凝結成風流佳話。
明代韓壽偷香故事的文本主要見于馮夢龍的短篇小說集《情史》和兩部傳奇——《青瑣記》與《懷香記》?!肚槭贰分械墓适掠泻艽笠徊糠謱懻交橐鲋獾姆钦D信P系,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男女之情畸形發(fā)展的實錄。韓壽偷香的故事即被馮夢龍載入了《情史》卷三“情私類”,故事題目即取名“賈午”,女主角得到了更大的凸顯,表明馮夢龍旨在通過這一故事讓世人看到女子對待愛情的積極主動。故事的情節(jié)內(nèi)容與《晉書》所載無異,只是故事末尾,馮夢龍給出了自己的評價:“充女已及笄矣??思炔艍鄱僦?,壽將誰婿乎?亦何俟其女自擇也。雖然,賈午既勝南風(充長女,即賈后),韓壽亦強正度(晉惠帝字也)。使充擇婿,不如女自擇耳?!盵5]45封建家長為女兒們擇婿,不如讓她們自己擇婿,這是馮夢龍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時代喊出的最強音。
沈鯨的《青瑣記》,《古典戲曲存目匯考》著錄已佚,并載:“有懷香記不存,賈午事風流不減文君”[6]834??芍瞬總髌孀髌芬彩怯涗涰n壽與賈午青瑣相窺繼而定情的故事,這與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以琴相通,遂相私奔的故事相類。而現(xiàn)存明代的另一部傳奇作品陸采的《懷香記》可謂是一部鋪演韓壽偷香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它對傳統(tǒng)題材進行了大量的拓展,以賈午韓壽二人的愛情故事貫穿全劇,以御賜異香為戲眼,將國家大事作為劇情開展的時代背景,把一個簡單的小說故事演繹成了一部四十出的長篇才子佳人傳奇劇。
清代韓壽偷香故事的文本未見,但評論性的作品增多。韓壽偷香不僅僅是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而且是見于史書記載的正史佳話,學者們對于這段歷史自然也會有自己的一番獨特看法與見解。
李慈銘在《越縵堂讀史札記》中在韓壽偷香故事中私通的女主角到底是誰的問題上,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從《晉書.陳騫傳》中可知弟稚因有忿爭而說陳騫之女穢行,而此穢行也正是先前《郭子》中所論斷,即正是韓壽與陳騫之女未婚私通而非世俗所傳的韓壽與賈午。
而馮景在《解舂集詩文鈔》中則深刻地指出韓壽偷香故事對后人的警示作用:當年的青瑣一窺造成今日的家破人亡,后世怎可不以此為戒。進一步點明了這一故事的狹邪性質(zhì),應該是反面教材而非備受贊嘆的“風流佳話”。
縱觀整個韓壽偷香故事的文本演變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所有文本都有一個共同不變的情節(jié)因素,那就是韓壽與賈午的偷情暗合、未婚私通。偷情文化在中國發(fā)展久遠。古代中國,男女之別甚大,二者不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中,都必須遵循分處不同之處的原則。這種禮制上的隔離加劇了男女之間偶然一遇時的情竇初開與心弦波動?!案改钢?,媒妁之言”使得男女之間直接接觸并相互表達情愫的機會大大減少,為了一份真情愛,年輕男女們嘗試不再遵從傳統(tǒng)婚姻要求,而是私定終身、未婚私通或者生米煮成熟飯,被后世冠以“偷情”的名號。從本文第一部分的文本例子來看,這種篤于其性、發(fā)于其情的婚戀并沒有因其最初的有悖禮教而遭受唾罵,相反,它們往往因其“卒歸于正”,即最終仍以正式婚姻的結合為目的,得到了傳統(tǒng)禮教和倫理道德的允許,甚至是稱贊。
韓壽偷香故事發(fā)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中國社會的轉折時期。社會的動蕩變革激發(fā)人們頭腦的思想風暴,此時期最為突出的變化是士風的崛起。這帶來了全面性的名教危機,而一個有代表性的命題——“情與禮”在整個時代也被凸顯出來。其代表是王弼的“圣人有情”說,此命題顯然是在肯定并提高情的價值。《世說新語.傷逝》篇王戎的話也許最能說明此時倡導個性解放的士大夫們的態(tài)度:“圣人無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7]8再如《晉書.阮籍傳》中記載在叔嫂不通問的封建時代阮籍與嫂話別,其藐視禮教的行為正是魏晉時期人們肯定真性情的最好宣言。
魏晉時期的社會動蕩一方面引發(fā)了人們生命意識的覺醒,另一方面伴隨儒家衰落、玄風大熾,人們逐漸意識到先前崇拜的儒家學說對自身的束縛。人們開始否定一直以來崇奉的儒學,追求自由放誕的人格精神,超越一切禮法,崇尚真情。至此,“情”這個從前默默無聞的字眼在魏晉時代正式登上了絢爛的舞臺,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一切禮法開始為情讓道,男女偷情私會只要是真情所至,就應該得到肯定,這便是韓壽偷香故事誕生的土壤,一顆情的種子在魏晉時代開始生根發(fā)芽。
唐代是一個多元、包容、開放的朝代,國力的強盛讓其具備了難得的大國氣度。這一時期的韓壽偷香故事正式出現(xiàn)在官方正史《晉書》中,描繪韓壽與賈午定情時的情意繾綣,私會時的逾墻情節(jié)都細致動人,女主角也不像以前籠統(tǒng)地以賈女代表,而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賈午,使得女主角的形象更加鮮明,這些都表明了唐代人總體上對這一偷情故事的認可態(tài)度。
考察唐代士人思想史,儒釋道三教合流,思想的開放與包容性獨具一格。儒家強調(diào)的男女之大防,佛教密宗在性方面的開放,道家由對女仙崇拜擴展為對世間女性廣泛尊重的理想,在這一時代進行了空前的大融合,成就了唐代女性觀的超前性。女性在衛(wèi)道士看來,“無故不窺中門”,當然更不能干涉政事,否則就是行為不軌。而女皇武則天稱帝可謂對封建秩序的一大挑戰(zhàn),雖然不會帶動千百萬被壓迫的婦女走出牢籠,但對婦女們的召喚作用無疑是巨大的。走出家門,參加社會上的各種文體活動就成為這一時代女性的共識。她們可以四處出游,而且不回避與男子同游,又好騎馬、射箭、打馬球,男女結交,呼朋引伴。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婦女們地位較高,貞潔觀念減弱,性生活也比較自由。未婚少女私結情好,有夫之婦另覓情侶,離婚再嫁現(xiàn)象屢見不鮮。所以,在唐代人的眼中,備受深閨苦楚的女孩子賈午在面對愛情時的處處主動,都是符合當時女性發(fā)自心性的自然要求,無可厚非。
宋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對后世影響巨大的宋明理學根源于此,由此給社會帶來的變化也是深入骨髓的。新儒學的興起使得封建禮法對婚姻的干預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北宋時期的女性觀承自唐代,還是比較開放的,而到南宋及以后,附加在女性身上更多的是一副沉重的身心枷鎖,這從祝穆《古今事文類聚》中對于韓壽偷香類偷情私奔故事的極端態(tài)度可見一斑:這些年輕人無視男女有別的禮法,淫奔私通,等到容顏已逝,遂相背棄,釀成苦果,這種行為不僅為人們所唾棄,而且要受到嚴懲。這與宋代因商業(yè)發(fā)展繁榮沖擊了倫理綱常,統(tǒng)治者有意識地加強教化的舉措密切相關,議論的增多旨在懲惡揚善,警示世人。
元代,雖然統(tǒng)治者淫風大盛,選女納妾、充實后宮;但另一方面卻又竭力宣揚貞潔觀,其要求遠甚于宋。然而混跡下層的文人們在元代社會窒息的壓抑下,在文章中表露心跡,此時的韓壽偷香故事就分別出現(xiàn)了雜劇和南戲的文本并且明顯有大量新內(nèi)容的演繹。同時,元代大量涌現(xiàn)慣用偷情私會模式的各種愛情故事戲,其中總習慣引用韓壽偷香這一偷情鼻祖,這都說明了元代社會表面上遵從理學的禮法規(guī)制,但是深層次尤其是從文人心理層面上來看,大家對真摯愛情的向往是超越一切禮法束縛的。
明代建國之初,朱元璋著重于重建禮法道德秩序,在婦女問題上大肆提倡節(jié)烈,這種酷烈的貞節(jié)觀影響了整個明朝前期。廣大婦女的個性被扭曲,人格得不到保障。然而到了明中后期,皇帝們大都昏憒不理政事,宦官、權臣操縱朝綱,封建統(tǒng)治秩序十分混亂,思想有了喘息的空間。同時,明代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市民工商業(yè)者成為重要力量;重商主義風氣盛行,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受到猛烈沖擊。理學發(fā)展到明代,也出現(xiàn)新的突破,其中王學左派泰州學派異軍突起,反對程朱理學對人欲的過分壓抑,其代表人物李贄成為真情的積極鼓吹者,他的《焚書》有云:“蓋聲色之來,發(fā)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牽合矯強而致乎?故自然發(fā)乎情性,則自然止乎禮義,非情性之外復有禮義可止也?!盵8]132馮夢龍《情史》中的賈午故事恰恰就是標榜婚姻自由,破除禮教對真情壓迫的最好范例。韓壽偷香故事在此時的兩部傳奇也都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一本《青瑣記》標榜韓壽賈午可比相如文君,突出故事的風流品味,另一本《懷香記》則凸顯明代中后期人們對情的推崇,甚至有些地方對情欲的表達更加赤裸鮮明。
《懷香記》在這方面表現(xiàn)的最為突出。陸采在劇作中主張“情”的本體地位,宣揚了二人之間的真摯愛情。雙方的才情和德貌成為了兩人結合的主要標準。賈午在青瑣一窺之后說到:“我便有良姻。不過公侯之子。倘遇有才無貌?;蛴忻矡o才。及不風流灑落之人。豈不枉了青春。我欲得韓壽偕老。難求媒妁通言?!盵9]19可見,賈午心中的佳偶必是才貌雙全、風流灑脫之人。在貌、才等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情是二人結合的決定力量。這種情突破了封建社會中沒有愛情內(nèi)容的婚姻觀念,即使沒有媒妁通言也勇敢追求,突破了傳統(tǒng)婚姻觀念中遵從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宗法家族式婚姻的束縛。另外,傳奇中對于賈午對韓壽相思之情的表現(xiàn)也是越來越赤裸,甚至讓賈午于睡覺中喊著韓壽的名字醒來,幾次托婢女春英送信于韓壽以求私會,女子一直占據(jù)著求愛的主動地位,對于情欲的表現(xiàn)毫不掩飾。
清代社會彌漫著濃重的感傷與理性反思的浪潮,文人們對學問窮究式的考察,讓他們以更為通透的冷峻眼光來反思歷史,警示后人,這成為此時期韓壽偷香故事評論的主流。而清代的封建禮法有甚于宋元,貞節(jié)牌坊的標立,不知絞殺了多少青春善良的女子。在空前節(jié)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對男女偷情之事更是嚴厲反對,故清代評論作品對這一偷情故事總體持批判態(tài)度。
歷代韓壽偷香故事的文本演變,變處多在一點,即韓壽與賈午未婚私通后正式結合時的條件變化。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作為“人倫之首”的婚姻自然更講究門當戶對。在傳統(tǒng)社會,門當戶對的擇偶觀念是按照政治等級和經(jīng)濟條件來劃分的門戶,強調(diào)的是政治與經(jīng)濟領域的實力相當。這就造成了歷代男女之間“事業(yè)型”婚姻遠遠多于“情愛型”婚姻的狀況。
古代書生才子與千金小姐由于身份懸殊,若想結合只能指望書生地位提高,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取得功名。韓壽一介書生,想娶大族賈充的女兒賈午,事情本身就有許多矛盾與障礙,這給了書寫者以較大的發(fā)揮余地。而細論各個文本的韓壽偷香故事,門當戶對的觀念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時代面貌。
魏晉時期的婚姻觀可以概括為門第至上、等級森嚴。門閥制度的確立,使得士庶之間有嚴格的婚姻界限。為了世代壟斷特殊地位,保持貴族血統(tǒng)的純粹,世家大族在婚姻問題上十分講究門當戶對,婚嫁的選擇均以地位與自己相當?shù)拇笞鍨閷ο?。因此,從漢末開始,婚姻極重門第,門第幾乎成為婚姻的唯一條件。
此時期韓壽偷香故事的主要文本《世說新語》中,表現(xiàn)韓壽與賈午私通之事,結尾只一句簡單的“充秘之,遂以女妻壽”就為整個涉及未婚偷情、門不當戶不對等種種矛盾的故事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這不禁讓人產(chǎn)生困惑,這里才子佳人的結合看起來是無條件的。而實際上,從魏晉開始,隨著九品中正制建立發(fā)展,士庶之分日趨嚴格,南北朝時達到頂點,族姓、門第、郡望已成為締結婚姻的最高標準。世族之子娶寒族之女,還情有可原,而世族之女則絕不可下嫁寒族。而賈充對女兒如此敗壞門風之事所表現(xiàn)出的“寬容大度”,大概是為顧及家族顏面,一個“秘”字就巧妙地點明了這一點。畢竟這類婚姻在上層社會是不多見的,社會對此總體來說還是貶低、鄙視和排斥的,低調(diào)地將女兒嫁給偷情者韓壽實是為父者賈充的無奈之舉。
唐代依然是一個相當重視門當戶對的朝代,雖然《晉書》在故事敘述過程中沒有專門提到韓壽與賈午因門第之差所造成的困擾,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充秘之,遂以女妻壽”這一原始結尾的后面,作者又添加了“壽官至散騎常侍、河南尹。元康初卒,贈驃騎將軍”一句作為故事的結尾。為韓壽添加官銜,一是史書在敘述故事時會盡量添加歷史事實以便讓人信服,二則“散騎常侍”“河南尹”“驃騎將軍”這些官銜格外顯眼,加上這一句,無疑會讓人聯(lián)想到唐代發(fā)達的科舉制度。
唐代士人們以取得功名為榮,十年寒窗苦,只為一朝天下知,登科成為下層士子們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而聯(lián)系婚姻,科舉帶來的男子地位的變遷成為才子佳人們結合的關鍵。對于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寒之士來說,科舉是他們求取功名、改變?nèi)松\的惟一捷徑。正是由于進士及第,使得他們個人的社會身份和地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即由下層平民階層上升為封建統(tǒng)治階層。在婚姻方面,他們往往樂于迎娶在社會上地位較高的名家女為妻,這在唐代被認為是一種“門當戶對”的婚姻。因此,科舉能否中第成為此時婚姻相當看重的條件。到了宋代,隨著科舉考試越來越重要,人們最向往的婚事便是找到一個有才干的青年男子。公認的最好女婿就是科舉考試發(fā)揮出色的人,故而有富貴人家“榜下捉婿”的情景。韓壽官名在作品中的首度出現(xiàn),正是唐代婚姻重科舉的初步體現(xiàn)。
元代是科舉的中落時代,蒙古人不注重開科取士,使得下層文士沒有出人頭地的途徑,混跡社會底層,內(nèi)心悲苦。此時期創(chuàng)作的南戲《韓壽竊香記》,里面有韓壽應試、及第游街、賈午彩樓擇婿的關目,可推測韓壽與賈午私通之后是通過科舉得官、地位提高來贏得與賈午的愛情結合的。這時,才子佳人的結合不是無條件的了,條件被實實在在地標榜出來,那就是韓壽登科。恰恰是在科舉沒落時代的文人們創(chuàng)作出了男主角因科舉身價倍增的故事,正說明元代士人內(nèi)心對科舉的極度懷念與渴望。
在元代眾多雜劇作品中,門第不當成為橫亙于下層文人愛情追求中的最大障礙,而下層文人得以制勝的法寶就是才能。這種通過青年男子中舉成就美好婚姻的模式于戲曲中多有表現(xiàn),如元雜劇《西廂記》《倩女離魂》《墻頭馬上》,以及南戲中的《荊釵記》等,都是男子一朝狀元及第,才得以與意中人喜結連理。這種大團圓,雖為讀書人享有,卻與市民的愿望一致。科舉缺失的現(xiàn)實與士人妄想以科舉夢來實現(xiàn)與意中人結合的心理構成了強烈的矛盾,這成為元代韓壽偷香故事的最鮮明特點。
明代韓壽偷香的文本主要是傳奇《懷香記》,所謂十部傳奇九相思,這部四十出的大型傳奇,演繹了一段韓壽與賈午三次不遇相思甚苦,待韓壽建功立業(yè)方才成就的美滿佳緣。三次不遇,表現(xiàn)了韓壽與賈午從開始的一窺迷情到后來偷情私會之間輾轉不易的經(jīng)歷,在整個過程中鋪敘賈午對韓壽逐漸加深的相思之情,也寫出了才子佳人結合的不易。這種不易一方面來自人物自身的矛盾性格,如韓壽第一次去見小姐被下人們的幾句風涼話所驚回,足見其性格軟弱;另一方面來自于外界阻擾,即二人門第懸殊,需要男主角通過建功立業(yè)去填補這一鴻溝。為此作者精心設計了十三出氐羌謀叛戲,一是借打敗外來民族入侵表達反元復宋的思想,二為韓壽提供建功立業(yè)、平步青云的機會,使賈充“以女妻壽”順理成章。在這里,才子佳人之間的結合不僅有條件,而且條件被強調(diào)、鋪演,成為故事的一大看點。
聯(lián)系明代社會人們的門第觀可以發(fā)現(xiàn),像韓壽這樣通過平叛異族從而建功立業(yè)等各種途徑來實現(xiàn)男女之間結合的情況更多地發(fā)生在明代中后期?!稇严阌洝分性黾恿隧n壽建功立業(yè)的大段戲碼,不同于以往對韓壽賈午結合時的簡單帶過,作者對這一部分的重視程度可謂是歷代最明顯的。這種通過取得功名等途徑贏得榮華富貴來消除門第差距的現(xiàn)象,說明了人們門第觀的逐漸開放。而實際上,門第觀在明代中后期確實有了巨大的改變和突破。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婚姻觀念有了明顯改變,不再死抱門第觀念,而對商賈富貴家庭青睞有加。不論出身多么低賤,一旦富貴,就可以與名門大戶聯(lián)姻,不會再受到歧視?;橐鲋小拔ㄕ撠攧荨钡娘L氣愈發(fā)嚴重,索要彩禮的現(xiàn)象也增多,門戶觀念受到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
綜上所述,韓壽偷香故事的歷代文本總是以偷情故事為內(nèi)核,以二人結合時的條件變化為演變依據(jù),整個故事在流傳過程中被披上了不同外衣。抓住故事內(nèi)核,去探究演變線路,變與不變中,我們可以明了故事中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
[1]魯迅.魯迅輯錄古籍叢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2][南朝梁]徐陵.玉臺新詠[M].吳兆宜,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3][蜀]韋縠.才調(diào)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宋]祝穆.古今事文類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明]馮夢龍.情史[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
[6]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8][明]李贄.焚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9][明]毛晉.六十種曲[M].北京:中華書局,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