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迪
(中華女子學院 法學院,北京 100101)
自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男權主義文化盛行,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幾近被剝奪,更遑論接受法律教育了。一般而言,一國經濟愈落后,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愈乏善可陳,而女性接受教育機會的缺乏在客觀上又必然會牽制該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二十一世紀,我國已告別了勞力經濟階段,社會經濟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立足社會經濟發(fā)展,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發(fā)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也必然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主題。[1]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廣大的女性積極報考法律院校研習法律,與此相適應,高等法律教育特別是女性高等法律教育也相應地得到迅猛發(fā)展。筆者認為,社會經濟發(fā)展與女性高等法律教育二者之間存在著良性互動關系。
突飛猛進的全球高科技使得人類的生活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吳季松認為,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從技術進步和生產國發(fā)展來看,經濟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勞力經濟階段、(自然)資源經濟階段和智力經濟階段。[2]勞力經濟始自人類文明之初,男性憑借其天生的體力優(yōu)勢扮演了社會的主角,女性則因其生理特點而在體力上處于弱勢。而在智力經濟階段則不然,生產的自動化與高智能化使勞動強度發(fā)生了實質性的改觀,體力勞動的比重已大為減少,無需勞動者再付出艱苦的體力。因此,女性的體力弱勢在這一階段已變得無足輕重,可以說,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最大受益者是女性。
更重要的是,隨著婦女自身能力的增強和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婦女進入傳統(tǒng)上主要由男性主導的職業(yè)領域包括法律領域的機會大大增多了,這在客觀上為女性高等法律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智力經濟社會,知識尤其是法律知識,是每個想在社會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才能的女性都必須具有的,而要想獲得這些知識,接受相應的高等法律教育無疑是最好的途徑,這樣,女性高等法律教育便成為了社會的迫切需要,發(fā)展女性高等法律教育也就有了原動力。
與計劃經濟相比,市場經濟是自由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自由競爭、等價有償、平等、公平是市場經濟必須遵守的法則。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fā)展,它所要求的競爭、平等、公平等理念必然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影響我國的高等法律教育。
過去,由于社會經濟的落后、法律服務市場的匱乏和傳統(tǒng)觀念對女性的束縛,接受高等法律教育對大多數女性近乎奢望。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這一切得到了極大的改變: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fā)展,必然要求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法律服務的保障,這樣,法律服務的市場容量就隨之增大,為法律人才包括女性法律人才就業(yè)和施展才能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同時也就有力地推動了以培養(yǎng)法律人才為己任的高等法律教育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市場的競爭是知識的競爭,能力的較量,而非性別的選擇。市場經濟的優(yōu)勝劣汰機制,已為女性高等法律教育所培養(yǎng)的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使她們率先成為靠實力立足社會、服務社會進而實踐男女平等的楷模,而她們的形象、貢獻和地位又以榜樣的力量影響更多的女性選擇、接受女性高等法律教育,從而使女性高等法律教育得到進一步的壯大和持續(xù)發(fā)展。
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均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發(fā)展和改革的基本出發(fā)點之一。教育機會均等作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具有鮮明的價值指向,主要是改變處于不利地位的社會群體的教育狀況。機會均等的原則意味著任何自然的、經濟的、社會的或文化的低下狀況,都應盡可能從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補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保障高等教育功能的順利發(fā)揮,制定相應法律制度已成為必然。
從國際上看,自二十世紀五十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各國紛紛加強本國的高等教育立法。就我國而言,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適應市場經濟并有利于女性高等法律教育發(fā)展的教育法律制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男女地位平等,為我國女性平等地接受、參與高等法律教育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2)婦女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權利”、“學校和有關部門應當執(zhí)行國家有關規(guī)定,保障婦女在入學、升學、畢業(yè)分配、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保?)教育法是我國教育法律體系的基本法,是隨后制定高等教育法直接的立法依據。(4)高等教育法是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全面依法治教階段的重要標志,它作為我國第一部全面規(guī)范高等教育的重要法律,是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包括女性高等法律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依據和保障。
千百年來,占據社會意識形態(tài)主流的一直是男尊女卑的觀念,自1949年以后,男女平等的社會制度對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從當時的情況看,這種自上而下解放婦女的制度變革實際上更多地得益于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而不是眾多女性自主意識的真正覺醒。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女性的權利意識、主體意識和性別意識大大滯后于制度變革的步伐。直至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fā)展,婦女教育特別是女性高等法律教育才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女性高等法律教育的直接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權利意識、主體意識和性別意識的女性法律人才,故而伴隨著女性高等法律教育的蓬勃展開,女性的權利意識、主體意識和性別意識都得到了空前的強化。
女性高等法律教育不僅為女性的權利意識、主體意識和社會性別意識的復蘇和強化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條件,更主動地促進了這一過程的發(fā)展。正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指出的那樣:“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在于保證人人享有他們?yōu)槌浞职l(fā)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保?]因為這種自由既是女性主體意識獲得發(fā)展的前提,又是女性主體意識充分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因而,受過高等法律教育洗禮的女性,在思想觀念和意識上敢于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具有良好的權利意識、主體意識和社會性別意識,她們對女性的正當權益有著極為強烈的追求,以其獨立的和不斷完善的人格勇敢地走向社會,為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作出與男性同樣的貢獻。
時至今日,女性高等法律教育一直在充分發(fā)揮自己對社會的批判性思考和監(jiān)督職能,它積極培養(yǎng)人們的權利意識、平等意識;要求人們從性別的視角觀察社會,對其進行社會性別分析和性別規(guī)劃,以便防止和克服不利于兩性發(fā)展的模式,實現男女平等,促進社會進步。人權意識、權利意識、平等意識和社會性別意識的覺醒與增強,有效地削弱了不利于男女平等觀念的誤導作用,它使未來的社會高級人才真正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識。由于他們的思想觀念及行為在社會上具有相當強的影響力,自然就有利于社會中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
女性高等法律教育的發(fā)展,為廣大女性學習法律、掌握法律知識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和機會。例如:對女性進行高等法律教育,既可以增強女性自身的權利意識,又可以使女性在權利受損時更易獲得司法救濟;既有助于防止女性因對法律的無知而受害,又能提高女性素質,增加其擇業(yè)的機會。同時,實踐也已證明了發(fā)展女性高等法律教育、提高女性的法律素質,對實現婦女解放有著不可或缺的功用。因為對于一個女性而言,其法律素質的高低,不僅與其整體素質的高低密切關聯,而且關系到其具體權利能否實現。在依法治國的今天,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對法律知之甚少的女性能夠積極主動地介入國家的政治生活,參與國家事務和社會經濟生活的管理。
女性高等法律教育的發(fā)展,帶來女性自身法律素質的提高,必然會對女性的家庭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受過高等法律教育的女性有著更強烈的婚姻自由意識和追求婚姻自由的意愿,能夠正確認識女性的平等地位,自覺履行婚姻法所規(guī)定的義務。由于受過高等法律教育的女性往往有著較強的人權意識、權利意識和平等意識,就更能夠深刻體察到發(fā)生在家庭中的暴力所具有的違法性及其侵權本質與危害,即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不僅是對婦女人權的嚴重侵犯,而且是一種反道德反法律的野蠻行為。她們還能夠態(tài)度堅決地譴責家庭暴力,反對任何為家庭暴力進行辯護的言行,從而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制裁和消除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的輿論環(huán)境。此外,女性高等法律教育的發(fā)展還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員依法文明解決家庭糾紛的自覺性,有助于整個家庭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平等和睦的家庭關系的建立,進而推動和諧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
[1]張文顯.法治宣言法學文獻—十七大報告的法學解讀[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7(6).
[2]吳季松.21世紀社會的新趨勢:知識經濟[M].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78.
[3]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C].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