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超 ,張正武
(1.長江師范學(xué)院,重慶 408100;2.涪陵廣播電視大學(xué),重慶 408000)
唐代以來,不少達官顯貴、政界名流游覽白鶴梁,觀賞石魚,與民同樂,預(yù)慶豐年之兆。其中,州牧乃地方之父母官,職掌一州之軍政大權(quán)。白鶴梁題刻有不少任官涪陵的涪州牧,因各代州牧稱謂不同,其具體職銜包括刺史、知郡、知郡事、權(quán)知涪州、知軍州事、郡守、太守、使君、通判、假守、攝守、涪守、同知涪州事等,鉤稽其行跡,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其生平,而且可以管窺其治政,理解其對地方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重大影響。
鄭令珪 廣德元年 (763年)涪州刺史
任官涪州為刺史。鄭令珪,唐代宗廣德年間任涪州刺史,見于白鶴梁題刻 《謝昌瑜題記》、《向仲卿等題記》、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民國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職》。刺史有 “使君”之稱,故白鶴梁題刻 《盧棠題記》稱鄭使君。在廣德年間鄭令珪還曾任涪州團練使,見于 《謝昌瑜題記》。
入鄉(xiāng)問俗鐫雙魚。鄭令珪在任涪州牧期間,“入鄉(xiāng)問俗鐫雙魚”,事見白鶴梁題刻 《謝昌瑜題記》和 《涪陵市志·大事記》,成為涪陵白鶴梁題刻之祖。
鄭令珪白鶴梁題刻,《楊嘉言題記》稱為廣德魚刻。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稱為廣德元年碑。《盧棠題記》稱為唐鄭使君石刻。另外 《孫仁宅題記》之 “唐識”,《羅克昌題記》之 “唐人鐫”,《劉叔子詩》、《范錫朋觀石魚記》、龔堪貴 《卜算子·游白鶴梁》之 “唐人刻”,主體即指鄭令珪題刻。
鄭令珪白鶴梁題刻主要包括石魚圖、秤斗圖和題記。石魚圖,又稱唐魚,或鄭魚,或鄭令珪石魚,主要為一對雌雄鯉魚,每魚魚身有36個鱗片,雙魚共計72個鱗片,一前一后,一含芝草,一含蓮花,分別稱為芝草魚和蓮花魚,二魚作溯江翔游狀。石魚價值極高,經(jīng)實測,唐魚魚眼所處高程為137.91米,與長江涪陵水尺零點水位十分接近,不僅是白鶴梁石魚題刻眾多石魚中惟一起著 “石魚水標(biāo)”作用的石魚,而且是長江中惟一保存完好的連續(xù)使用千年以上的枯水位觀測水標(biāo)。鄭令珪石魚,因歲久模糊而在清代被當(dāng)時涪州牧蕭星拱重鐫,故真正的 “唐魚”今已不存。鄭令珪所刻石魚問世以后,對后世影響極大,所刻雙魚、36鱗、72鱗往往成為其后人們吟詠的對象,如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劉忠順等唱和詩》稱:“七十二鱗波底鐫,一含芝草一含蓮。出來非自貪芳餌,奏去因同報稔年?!蹦纤谓B興戊辰年 (1148年)《何憲、盛辛唱和詩并序》說:“職課農(nóng)桑表勤惰,信傳三十六鱗中?!鼻蹇滴跏荒?(1672年)《陳廷璠書王士禎詩》稱:“涪陵水落見雙魚,北望鄉(xiāng)園萬里余;三十六鱗空自在,乘潮不寄一封書”。1937年至山老人劉镕經(jīng) 《游白鶴梁》云:“兩三鳴鶴摩天漸,卅六鱗魚兆歲豐?!?/p>
秤斗圖,見于 《明一統(tǒng)志》、《雷懿題記》、《晏英詩并序》和 《施紀(jì)云題記》。
鄭令珪題記,陳曦震主編《水下碑林——白鶴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以下簡稱陳書版)一書,其第二章 《枯水水文站》編有 “白鶴梁題刻水位對照表”,表后 “備注”云:“唐代鄭令珪所題石魚題記3段,今已不存??梢娻嵙瞰曉诎Q梁上所做題記,一共有3段,惜今已不存,無法見其原貌和風(fēng)采。
任官涪州為州牧。王公囗,宋代端拱年間為涪州牧。白鶴梁題刻 《朱昂題詩記》作 “知 (涪陵)郡 (事)”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稱:“王囗囗,名缺,瑯琊人,端拱元年郡守?!?/p>
游梁觀魚見題刻。端拱元年,王公囗向庫部員外郎、峽路諸州水陸計度轉(zhuǎn)運使朱昂介紹白鶴梁石魚出水情況,朱昂作 《朱昂題詩記》,并題詩一首。詩云:“欲識豐年兆,揚鬐勢漸浮。只應(yīng)同在藻,無復(fù)畏吞鉤。去水非居轍,為祥勝躍舟。須知明圣代,涵泳杳難儔”。
鄒霖 (?~1054年),字仲說,常州人。
進士及第鄒仲說。鄒霖,天禧進士,見于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
鄒霖歷官磨煉多。歷任筠州推官、尚書都官、涪州、鼎州知州,見于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
任官涪州為州牧?;实v年間為涪州牧?!杜赅u氏宗譜》云鄒霖曾官涪州知州。白鶴梁題刻 《劉忠順等唱和詩》云:宋皇祐元年知涪州軍州事?!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鄒霖,字仲說,仁宗時知涪州,見 《鄒道卿集·年譜》。
鄒霖刊刻《唱和詩》。皇祐元年,鄒霖與轉(zhuǎn)運使、尚書主客郎中劉忠順,尚書屯田員外郎、知梁山軍水邱無逸,安州云夢縣令恭士燮同游白鶴梁,劉忠順、水丘無逸各賦詩一首,是為 《劉忠順等唱和詩》,知涪州軍州事鄒霖 “命工刻石”于白鶴梁。
鄒霖遷常為始祖。 《毗陵鄒氏宗譜》(16卷)光緒十一年 (1885年)顯忠堂藏版云:“第四世霖,宋代宦游至武進,卜居德澤鄉(xiāng)之趙墅里,為始遷祖?!彼w居常州后,一門科第不絕,子孫遍及城鄉(xiāng)。鄒家后裔為紀(jì)念其遷常始祖鄒霖,故名其所居之地為十子街,數(shù)百年相傳,沿用至今。
歐陽修考察武陶。武陶曾任大理寺丞、寧化軍通判,為人 “勤干”,見于 《歐陽修集》卷一一六《河?xùn)|奉使奏草下·條列文武官材能札子》。
任官涪州為州牧。北宋嘉祐年間任涪州牧?!段涮盏扔问~題名記》題銜為 “尚書虞曹外郎、知郡事”。姚覲元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武陶等題記》按語云:嘉祐二年知涪州。
游梁觀魚作題刻。北宋嘉祐二年,尚書虞曹外郎、知郡事武陶熙古與涪忠州巡檢、殿直侍其瓘純甫,郡從事傅顏希圣共游白鶴梁,作 “游石魚題名記”,是為 《武陶等游石魚題名記》。
鄭覬,字愿叟,河南滎陽人。
鄭覬為官多歷練。歷官屯田員外郎、都官員外郎,見于據(jù)蘇頌 《蘇魏公文集》卷三〇。任官嶺南節(jié)度副使,見于金鉷等 《廣西通志》卷五〇 《秩官》。
任官涪州為州牧。北宋元豐年間,為涪州牧。《鄭覬題記》云 “知郡事鄭覬愿叟”。《吳縝題記》作 “權(quán)知涪州、朝請大夫鄭覬愿叟”。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鄭顗,字愿叟,朝請大夫,元豐乙丑年。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鄭覬,字愿叟,朝請大夫,元豐九年權(quán)知涪州。
游梁觀魚作題刻。元豐七年,鄭覬攜四子知□、知□、知常、知榮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是為 《鄭覬題記》。同年,權(quán)知涪州、朝請大夫鄭覬愿叟,權(quán)判官石諒信道,權(quán)通判黔州、朝奉郎吳縝廷珍同觀石魚,見載于 《吳縝題記》。
任官涪州為州牧。楊嘉言,字令緒,北宋元祐年間為涪州牧?!稐罴窝缘阮}記》為 “朝奉郎、知軍州事”;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楊軍州題名》同;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楊嘉言,字令緒,元祐六年知軍州事?!薄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作題刻。北宋元祐六年,朝奉郎、知軍州事楊嘉言令緒率判官錢宗奇、涪陵縣令史詮默師、主薄張微明仲、縣尉蒲昌齡壽朋,“觀廣德魚刻,并大和題記”,作題記一則,即 《楊嘉言等題記》。
處州修建煙雨樓。楊嘉言曾任處州牧,建麗水煙雨樓。《漳州市志》表載:紹圣四年 (1097年),楊嘉言以朝散郎任知州事?!蹲x史方輿紀(jì)要》卷九四云:崇寧三年 (1104年)為處州守?!尔愃h志》卷之六 《古跡》云:“煙雨樓,郡守楊嘉言建,范成大書榜?!睙熡陿亲湓谌f象山,郡守楊嘉言建,范成大書榜。比嘉興煙雨樓還早100余年,抗戰(zhàn)時被日機炸毀。1984年重建煙雨樓離原址約200米,原址在烈士紀(jì)念碑處。
擅詩工書鐘楷體。陳書版云:楊嘉言善詩工書,尤鐘楷體。
任官涪州為州牧。姚玨,元祐年間為涪州牧。《姚玨等題記》作 “郡守姚玨”。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有 《郡守姚班題記》;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姚班,元祐八年郡守?!薄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班,當(dāng)為 “玨”。
游梁觀魚作題刻。北宋元祐癸酉年 (1093年),(涪陵)郡守姚玨率幕賓錢宗奇、涪陵令杜致明、主薄張微、縣尉蒲昌齡、武龍令袁天倪游覽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姚玨等題記》。
楊公疑即楊元永。楊公,崇寧年間為涪州牧。楊公即楊元永?!短貤罟纛}》之 “楊公”有職有姓,無名無字?!皸罟碑?dāng)為 《賀致中題記》之楊元永剛中。第一,《太守楊公留題》與 《賀致中題記》兩刻時間相同,均為北宋崇寧元年 (1102年2月);能表明 “賀致中”身份者,還有 《符直夫等題記》,其時間也在北宋崇寧元年,故太守楊公留題時間與 《符直夫等題記》、《賀致中題記》所言時間完全吻合。第二,《太守楊公留題》所稱楊公官職為涪州太守,按照古代對郡 (州)級父母官的稱謂,也可 “涪陵郡守”、“涪州牧”、“知涪陵郡事”、 “知涪州事”、“知涪陵軍州事”、“知涪州軍州事”,其簡稱就是 “郡守”、“州牧”、“知郡事”、“知州事”、“知軍州事”等,這些稱謂在白鶴梁題刻中都能見到?!顿R致中題記》所記為 “知□□□□楊元永剛中”,這里 “知□□”實即 “知郡事”、“知州事”,職同 “太守”,故官職一致。第三,《太守楊公留題》未言其名字,但姓氏可以肯定,而《賀致中題記》則姓氏、名字俱全。兩刻時間相同,兩刻姓氏 (楊姓)完全一致,兩刻職官 (太守或知郡事)相互吻合,故 “太守楊公”即楊元永剛中。
游梁觀魚作詩刻。北宋崇寧元年,太守楊公游觀石魚,作題刻一則,題詩一首,即 《太守楊公留題》。詩云:邀客西津上,觀魚出水初。長江多巨石,此地近仙居。所記皆名筆,為祥舊春書。豐年知有驗,遺秉利將舒。戲草春波靜,雙鱗樂意徐。不才叨郡寄,燕喜愧蕭踈。
楊元永,字剛中 (《賀致中題記》),弘農(nóng) (今河南靈寶)人 (據(jù) 《唐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實即 《太守楊公留題》之 “楊公”。見 “楊公”考證。
沂州修建魯公廟。楊元永,曾任官右通直郎、知沂州費縣事。呂陶 《凈德集》卷九云:楊元永曾任右通直郎?!短启斂ゎ佄闹夜聫R記》所言 “職銜”亦云:“右通直郎、知沂州費縣事楊元永”。呂陶 《凈德集》卷九有 《右通直郎楊元永故父任給事中充天章閣待制佐可贈右正議大夫制》(亦見 《全宋文》第三七冊卷一五九〇有呂陶二)。在任官費縣時,重建魯公廟,請好友左承議郎、尚書職方員外郎曹輔撰文立碑,即 《唐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
任官涪州為州牧。楊元永,崇寧年間為涪州牧?!短貤罟纛}》作 “太守”;《賀致中題記》作 “知郡事弘農(nóng)楊元永剛中”;然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未有收錄。
名流游觀白鶴梁。北宋崇寧元年,楊元永剛中與奉議郎河□□□□叔、從事江陵孫曦叟敦卿、太原王正卿良弼、涪陵令云安符正中直夫、錄參穎川蔡忱節(jié)信、樂溫縣令會稽賀致中慎發(fā)、理掾祥符楊緯文叔、民掾京兆田子良漢杰、涪陵薄翼陽張延年希逸、尉趙郡宇文湛深之游觀白鶴梁,見于 《賀致中題記》。
楊元永教授淮安。仇遠有 《送楊剛中赴淮安教授》詩,詩云:西蜀楊君子,才為博士優(yōu)。儒宮清似水,學(xué)舍不于舟。吳地仍多潦,淮田薄有收。雖非溫飽計,足解友朋憂。
交往呂陶有制文。呂陶 《凈德集》卷九有 《右通直郎楊元永故父任給事中充天章閣待制佐可贈右正議大夫制》。又 《凈德集》卷九有 《楊元永故母高陽郡君張氏可贈譙郡太君制》。
龐恭孫,字德孺,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作武城 (今屬山東)人。貴州省博物館藏清拓片臨299《龐恭孫等題名》作單州 (今山東單縣等地)武成人。
通判施州以蔭補。龐恭孫,祖龐籍 (988~1063年), 《宋史》有傳,龐恭孫即附其后。以祖龐籍功蔭補通判施州,見于 《宋史·龐籍傳》、陳書版、知施南府事王協(xié)夢監(jiān)修 《施南府志》卷之一九《官師志·職官表》、卷之二二 《官師志·名宦》、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
大觀涪州為州牧。大觀年間,為涪州牧?!洱嫻O題記》為 “朝奉大夫、知涪州軍州事”。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龐恭孫題名》同?!端问贰嫾畟鳌吩疲骸俺鐚?(1102~1106年)中,部蠻向文強叛,詔轉(zhuǎn)運使王蘧領(lǐng)州事致討,恭孫說降文強而斬之。蘧上其功,進三秩,知涪州。”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龐恭孫,大觀 (1107~1110年)中知涪州軍州事?!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龐恭孫,大觀中知州?!?/p>
涪州開邊為己任。龐恭孫在任官涪陵期間,以開邊為己任。《宋史·龐籍傳》云:“遂以開邊為己任。誘珍州駱文貴、承州駱世華納土,費不貲。轉(zhuǎn)運判官朱師古劾恭孫生事,詔黜師古而以恭孫代,于是溱、播、溪、思、費等州相繼降?!鳖欁嬗怼蹲x史方輿紀(jì)要》卷七十 《四川五》云:“宋大觀二年,復(fù)置珍州亦曰樂源郡。時涪州守龐恭孫誘屬夷內(nèi)附置?!?/p>
游梁觀魚作題刻。北宋徽宗大觀元年,龐恭孫與左班殿直兵馬監(jiān)押王正卿良弼、將仕郎州學(xué)教授李賁、通仕郎錄事參軍杜咸寧、通仕郎涪陵縣令權(quán)簽判張永年、將仕郎司理參軍黃希說、將仕郎涪陵縣主薄向修、將仕郎涪陵縣尉胡施、進士韓翱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龐恭孫題記》。
恭孫歷官多邊帥。龐恭孫后曾任徽猷閣待制,見于 《宋史·龐籍傳》、洪邁 《容齋四筆》卷十五《蔡京輕用官職》。知成都,見于 《宋史》列傳蠻夷四、《宋史·龐籍傳》、《蜀中廣記·邊防記第二·川西二》、《北宋經(jīng)撫年表》。《翟忠惠集》(《四庫全書》本)有翟汝文 《徽猷閣待制龐恭孫知成都府制》。知陳州,帥瀘州,見于 《宋史》席旦傳、 《宋史·龐籍傳》。
恭孫拓地遭異議。龐恭孫以拓地受上賞,見于《宋史》王祖道列傳、《續(xù)資治通鑒·宋紀(jì)九十》大觀元年。龐恭孫拓夔州遭吳執(zhí)中非議,見于 《宋史》吳執(zhí)中列傳。龐恭孫開邊為蜀人病,見于 《宋史·龐籍傳》。
龐恭孫賦詩抗金。南宋紹興十一年 (1141年)“柘皋之戰(zhàn)”,是南宋初年宋軍抗金戰(zhàn)爭中的一場重要戰(zhàn)役,金軍慘敗而逃,一直北逃到紫金山,被迫退出廬州。柘皋大戰(zhàn)的捷報讓宋朝軍民欣喜若狂。龐恭孫當(dāng)即作 《聞虜人敗于柘皋作口號十首》詩10首,憤怒控訴南侵金兵罪行,熱情歌頌抗金英雄戰(zhàn)績,無情嘲諷投降乞和派。龐恭孫作詩還有《無題二首》、《聞虜酋被戕淮南漸平喜而作詩》、《題渡水羅漢畫》、《使虜遇汴京作》、《日暮》、《絕句三首》、《絕句》、《郊居九日》、《還至呈興春事已過綠陰木森然小圃可愛摘青梅》、《古詩四首呈劉行簡給事丈》、《古詩》、《答何中丞伯壽》、《表侄趙文鼎監(jiān)稅傳才拙所定九品杜詩說正宗作》等。
任官涪州攝郡事。司馬機,字才孺。政和年間為涪州牧 (攝)。 《王蕃詩并序》作 “司馬機才孺為涪陵督郵,實攝郡事?!比煌?《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和民國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職》未有收錄。
王蕃賦詩觀石魚。北宋政和二年,司馬機 “拉(王蕃)觀石魚”,王蕃賦詩一首,作題記一則,即《王蕃詩并序》。王蕃詩為:冬旱江成渚,維魚記石棱。滋濡春遂足,狼淚歲將盈。
吳革,字義夫,華州華陽人,一說華陰人(《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吳革題記》按語)。
名臣之后喜論兵。吳革,宋初勛臣吳延祚七世孫。少好學(xué),喜談兵。再試禮部不中,乃從涇原軍鎮(zhèn)守西北,以秉義郎干辦經(jīng)略司公事。
宣和涪州為州牧。宣和年間,吳革為涪州牧?!秴歉镱}記》題銜為 “朝奉郎、權(quán)知涪州軍州事”。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吳軍州紀(jì)事》題銜同。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吳革,宣和四年朝奉郎,權(quán)知涪州軍州事。”《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吳革,宣德四年朝奉郎,權(quán)知軍州事。宣德有誤,當(dāng)為宣和。
游梁觀魚作題刻。北宋宣和四年,朝奉郎、權(quán)知涪州軍州事吳革與朝散大夫、通判軍州事常彥,奉議郎、前通判達州權(quán)司錄事李全,修武郎、兵馬都監(jiān)曹綰,宣教郎、權(quán)司士曹事王拱,迪功郎、涪陵縣尉張時行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吳革題記》。
忠貞不屈殉國難。金人南牧,吳革曾率部解遼州之圍。使粘罕軍庭,揖而不拜,責(zé)其貪利敗約,詞直氣勁,堅貞忠烈。后被叛臣黨羽抓捕就義?!端问贰肪硭奈宥袀?。
常彥,云安人 (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
忠州任官為參軍。常彥任官忠州為司理參軍,見于 《蜀中廣記》卷一九名勝記第十九忠州忠貞祠左闕闕陰鐫文。
涪州任官為州牧。宣和年間為涪州牧 (副)?!秴歉镱}記》題銜為 “朝散大夫、通判涪州軍州事”。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吳軍州紀(jì)事》題銜同。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常彥,宣和四年朝散大夫、通判軍州事?!薄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常彥,宣和四年朝散大夫、通判軍州事。
游梁觀魚見題記。北宋宣和四年,朝散大夫、通判涪州軍州事與朝奉郎、權(quán)知涪州軍州事吳革,奉議郎、前通判達州權(quán)司錄事李全,修武郎、兵馬都監(jiān)曹綰,宣教郎、權(quán)司士曹事王拱,迪功郎、涪陵縣尉張時行同游白鶴梁,見于 《吳革題記》。常彥還曾為朝奉大夫,見于 《宋會要輯稿》。
王拱,字應(yīng)辰 (《陳似題記》),大昌縣人 (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
紹熙進士見《通志》。王拱,紹熙 (1190~1194年)進士,見于 《四川通志》卷三三 《選舉》。
任官涪州多歷練。宣和任官涪州為宣教郎、權(quán)司士曹事。建炎年間為州牧。 《吳革題記》題銜為“宣教郎、權(quán)司士曹事”。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二《輿地志碑目·吳軍州紀(jì)事》題銜同。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王拱,宣和四年宣教郎、權(quán)司士曹事。”《陳似題記》職銜為“攝郡事”。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王拱,宣和四年宣教郎、權(quán)知軍州事。建炎年間,為涪州牧 (攝)。
游梁觀魚見題刻。北宋宣和四年 (1122年),王拱應(yīng)辰與朝奉郎、權(quán)知涪州軍州事吳革,朝散大夫、通判軍州事常彥,奉議郎、前通判達州權(quán)司錄事李全,修武郎、兵馬都監(jiān)曹綰,宣教郎、權(quán)司士曹事王拱,迪功郎、涪陵縣尉張時行同游白鶴梁,見于 《吳革題記》。宋建炎己酉年 (1129年),王拱應(yīng)辰與憲屬陳似龔卿、攝郡事王拱應(yīng)辰、周祉受卿、劉純常大全、孫之才伯達、林琪子美同游白鶴梁,見于 《陳似題記》。
劉意,字彥至 (《種慎思題記》、《李宜仲等題記》),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十四 《藝文志》載郡守種慎思 《游北巖還觀石魚記》作 “劉意彥王”?!巴酢弊终`,當(dāng)為 “至”。
任官涪州為州牧。南宋紹興年間為涪州牧?!斗N慎思題記》和 《李宜仲等題記》不見劉意 “職銜”。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劉意彥 (筆者注: 《志》斷句有誤),紹興中郡守?!薄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見題刻。南宋紹興二年,劉意彥至、豹林種佚慎思、江西李尚義宜仲、種法平叔同游白鶴梁,見于 《種慎思題記》。同年,劉意與李宜仲、劉意彥至、種慎思再游白鶴梁,見于 《李宜仲等題記》。
劉意存詩有一首。劉意有 《劉待詔老子出關(guān)圖卷》,詩云:不馳駿馬駕青牛,西度函關(guān)紫氣浮。文字五千傳道德,僅同釋教讓儒流。當(dāng)系 《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四所記劉意之詩。
種慎思,疑系種放之后,見于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第188頁。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年間涪州牧?!斗N慎思題記》、《李宜仲等題記》、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十四 《藝文志》載郡守種慎思 《游北巖還觀石魚記》均無種慎思 “題銜”。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慎思 (筆者注:《志》未記其“姓”),紹興壬子州守?!薄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紹興二年,豹林種佚慎思與劉意彥至、江西李尚義宜仲、種法平叔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種慎思題記》。
王擇仁 (1099~1170年),字智甫,平陽人(《蔡惇題記》、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陳書版)。
己酉進士王擇仁。王擇仁,建炎三年 (1129年)己酉進士,見于陳書版注。
河?xùn)|經(jīng)制司僚屬。王擇仁曾為經(jīng)制司僚屬,見于 《宋史》、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按語、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
任官河?xùn)|制置使。王擇仁為御營司參議官權(quán)河?xùn)|制置使,見于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四八。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年間王擇仁為涪州牧?!恫虗}記》題銜為 “涪陵郡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十四 《藝文志》蔡惇 《觀石魚記》與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紹興石魚記十七》題銜同。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王擇仁,字智甫,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郡守?!薄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王擇仁,字智甫,紹興二十八年郡守??深}刻是紹興二年為郡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記時有誤。
游梁觀魚見題刻。南宋紹興二年涪陵郡守平陽王擇仁智甫、云臺奉祠夷門李敏能成之、郡丞開封李置元輔、太平散吏東萊蔡惇元道同游白鶴梁,見于 《蔡惇題記》。
擇仁舉薦林宋卿。王擇仁舉薦林宋卿,見于《仙溪志》。
王擇仁善詩工書。陳書版云:王擇仁善詩工書,各體書法俱佳。巴聲、黃秀陵編著 《歷代名人與涪陵》有王擇仁 《白鶴梁題記》書法介紹。
賈思誠,字彥孚 (《賈思誠等題記》、《賈思誠題記》),澶淵人 (《賈思誠題記》)。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年間,賈思誠為涪州牧。 《賈思誠等題記》無題銜?!顿Z思誠題記》題銜為右朝散郎、知軍州事澶淵賈思誠彥孚。同治、民國涪陵方志均未收錄。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紹興丁巳年,賈思誠彥孚、賈公杰千之、趙子儀景溫、張仲通彥中、張振孫厚之、潘無隅大方、段洵直邦彥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賈思誠等題記》。同年,右朝散郎、知軍州事澶淵賈思誠彥孚、別乘賈公杰千之、田景哲希賢、趙子儀景溫、張振孫厚之、王庚子欽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賈思誠題記》。
賈思誠提舉茶鹽。賈思誠,曾為左朝請郎、荊湖北路提舉茶鹽公事,見于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按語。曾為左朝散大夫、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都大主管川陜茶馬監(jiān)牧公事,見于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五、《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按語、陳書版注。
孫仁宅養(yǎng)親晁氏。孫仁宅,曾養(yǎng)親昭德晁氏,見晁公遡 《嵩山集》、曾超 《宋代晁氏家族與三峽文化的建構(gòu)》。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年間,任官涪陵為郡守?!秾O仁宅題記》題銜為 “郡守”。喻汝礪 《晁具茨先生詩集序》云:“涪陵太守孫仁宅”。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孫仁宅,紹興十二年郡守?!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作題刻。高宗紹興庚申,(涪陵)郡守孫仁宅與倅林琪來觀,從游者八人:張仲通、高邦儀、晁公武、姚邦孚、孫仁宅之子孫允壽;晁公武之弟晁公退、晁公適;高邦儀之子高寧祖。作題刻一則,即 《孫仁宅題記》。
仁宅鐫詩豐都觀。孫仁宅曾鐫晁叔用詩于豐都觀,見于劉克莊 《后村先生大全集·晁叔用》載喻汝礪 《晁具茨先生詩集序》、錢保塘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注。
林琪,見于 《陳似題記》和 《孫仁宅題記》、《史時杰等題名》(陸增祥 《八瓊室金石補正》)、《囗居安題記》(歸安姚覲元、海昌錢保塘同撰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林琪,《陳似題記》作 “林琪子美”,《孫仁宅題記》作 “林琪”。陸增祥 《八瓊室金石補正·史時杰等題名》作 “囗子美”,當(dāng)為“林子美”。歸安姚覲元、海昌錢保塘同撰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囗居安題名》作林□美。則 “林”為姓,“琪”為字,“子美”為名。
任官涪州為通判。紹興年間,林琪為涪州牧(倅,通判)。據(jù) 《陳似題記》,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為涪州涪陵郡幕僚。據(jù)南宋紹興庚申年(1140年)《孫仁宅題記》為 “倅”。同年,歸安姚覲元、海昌錢保塘同撰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囗居安題名》題銜為 “倅林□子美”。據(jù) 《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第384頁知 “倅”是宋代通判的簡稱。故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林琪,建炎三年 (涪陵)郡倅。林琪任官涪州通判長達十余年之久。
游梁觀魚見題刻。宋建炎己酉年,林琪與憲屬陳似龔卿、攝郡事王拱應(yīng)辰、周祉受卿、劉純常大全、孫之才伯達同游白鶴梁,見于 《陳似題記》。南宋紹興庚申年,林琪與涪陵郡守孫仁宅及張仲通、高邦儀、晁公武、姚邦孚、孫仁宅之子允壽、晁公武之弟公退、公適;高邦儀之子寧祖同游白鶴梁,見于 《孫仁宅題記》。南宋紹興十年,倅林子美與囗居安、□□□震、馮□□游白鶴梁,見于即《囗居安題記》。
李景嗣,名瞻,字景嗣,又字紹祖,古汴 (今河南開封)人。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年間,李景嗣為涪州牧。《李景嗣等題記》、《李景嗣等再題》以及白鶴梁題刻考古新發(fā)現(xiàn) 《晁公遡題記》均不見李景嗣題銜。白鶴梁陳書版云:南宋紹興五年涪州太守。《和靖先生文集·和靖處士洛陽尹公生祠記》有 “郡太守李瞻”。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李瞻,紹興五年郡守?!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李瞻,紹興五年郡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十四 《藝文志》載曹彥時 《伊川先生祠堂記》云:紹興五年,李公瞻來守茲土。
立祠北巖祀名賢。李景嗣曾立伊川先生祠于北巖,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十四 《藝文志》載曹彥時 《伊川先生祠堂記》。曾立尹焞祠于北巖,見于《和靖先生文集·和靖處士洛陽尹公生祠記》。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紹興十三年 (1143年),古汴李景孠 (嗣)、鄧褒、趙子澄、趙公蒙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李景嗣等題記》。南宋紹興甲子年 (1144年),李景嗣、鄧褒、趙子澄、冉彬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李景嗣等再題》。
景嗣歷官見載籍。李景嗣知夔州,見于 《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二一;直秘閣,見于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二之二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三〇、《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四·蕭燧》;通判寧江,晁公遡 《嵩山集》卷十二有 《送李紹祖通判寧江》,詩云:“此去夔州氣倍增,白鹽赤甲兩崚嶒。喜看司隸李校尉,往事高人王右丞。若使主公登紫殿,亦歸郎省臥青綾。老夫只擬安田畝,他日烝民頌中興?!?/p>
杜肇監(jiān)押金湯城。北宋宣和七年 (1125年),杜肇曾為金湯城監(jiān)押,有延安府牒本路第七將馮武□為從義郎男李適狀論金湯城監(jiān)押杜肇不公等事。曾為階州統(tǒng)領(lǐng),見于 《宋史》卷二六 《本紀(jì)第二十六》、徐乾學(xué) 《資治通鑒后編》卷一〇八。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年間,杜肇為涪州牧,《杜肇等題記》無題銜;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杜肇,紹興二十六年太守?!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未收錄。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紹興十四年 (1144年),杜肇、任卿宏、張文遇、張勢、龐價孺、杜建、鄧褒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杜肇等題記》。
何憲,何憲,字子應(yīng) (王十朋 《梅溪后集》卷八)。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年間為涪州牧,《何憲、盛辛唱和詩并序》題銜云 “知涪州軍州事”。陳書版云:紹興十八年知涪州軍州事。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何憲,紹興中知涪州軍州事。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何憲,紹興中知涪州軍州事。
游梁觀魚作詩刻。紹興十八年,知涪州軍州事何憲、權(quán)通判涪州軍州事盛辛、縣令王之古,判官龐仔孺等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題詩一首,即《何憲、盛辛唱和詩并序》。詩云:何年天匠巧磨龍,巨尾橫梁了莫窮。不是江魚時隱見,要知田稼歲兇豐。四靈效瑞非臣力,一水安行屬帝功。職課農(nóng)桑表勤惰,信傳三十六鱗中。
何憲交往王十朋。何憲與王十朋有交往,事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王十朋有 《次韻何憲子應(yīng)喜雨》詩:“亢陽誰謂不為災(zāi),饑餓連年甑有埃,旱魃忽隨冤獄散,雨師遙逐使車來。平反盡欲歸中典,調(diào)燮端宜位上臺。更喜詩如杜陵老,江流坐穩(wěn)興悠哉”。
善詩工書留遺跡。陳書版云:何憲,善詩,工書。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年間為涪州牧,《何憲、盛辛唱和詩并序》題銜云:“權(quán)通判涪州軍州事”。陳書版云:南宋紹興十八年權(quán)通判涪州軍州事?!栋谁偸医鹗a正》云紹興十八年,權(quán)涪州通判。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盛辛,紹興中權(quán)通判軍州事。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見題刻。紹興十八年,知涪州軍州事何憲、權(quán)通判涪州軍州事盛辛、縣令王之古,判官龐仔孺等同游白鶴梁,見于 《何憲、盛辛唱和詩并序》。有唱和何憲詩一首,詩云:巨浸浮空無路通,雙鱗繼瑞杳難窮。昔人刊石留山趾,今日呈祥表歲豐。眾喜有年歌善政,獨慚無補助成功。須知顯晦將千載,往哲摽名歲大中。
盛芹 (1118~1189年),字景獻,襄陽人。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興二十六年涪陵郡守。白鶴梁陳書版云:紹興二十六年涪陵郡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盛景獻,襄陽人,紹興二十九年太守。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紹興二十六年,盛芹率張適、游蒙、張遜同來,子姪德、公孝,胄興宗侍,作題記一則,即 《盛芹等題記》。紹興乙亥年,盛景獻與河南張景南、河內(nèi)游正父、游希尹、雷澤孟虞卿泛舟江南,折梅賦詩,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盛景獻題記》。
善詩工書宗顏體。陳書版云:善詩工書,書宗顏體,自成一家。
王宏甫,合陽 (今山西安澤)人。
任官涪州為州牧。乾道年間為涪州牧,《王桂老題記》題銜為 “權(quán)通判涪州軍州事”。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未收錄。
游梁觀魚見題刻。南宋乾道三年,權(quán)通判涪州軍州事王宏甫攜孫王桂老游白鶴梁,見于 《王桂老題記》。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定年間為涪州牧,《齊礪等題記》題銜為 “(涪陵)郡太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未收錄。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理宗紹定已丑年,(涪陵)郡太守齊礪拉別駕龔儒崇、山陽倚趙伸夫、本路帥屬章斯才同游白鶴梁。有題記一則,即 《齊礪等題記》。
張霽,字明父 (陳書版、政協(xié)工委版、國寶版等作明父,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作季父,誤),山西人。 《張霽題記》稱“山西張霽明父”,即 《王季和等題記》之 “山西張侯”。
任官涪州為州牧。淳祐年間為涪州牧。 《張霽題記》題銜為 “(涪陵)郡太守”,《王季和等題記》稱 “山西張侯來鎮(zhèn)是邦”。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張霽,字季父,淳熙四年郡太守。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淳祐三年,(涪陵)郡太守山西張霽明父率同僚通判開封李拱辰居中、教授古通王槱均卿、判官古黔鄧季寅東叔、錄參長沙趙萬春伯壽、司理鳳集孫澤潤之、司戶□□趙與扔仲器、監(jiān)酒潼川李震發(fā)子華、□安□應(yīng)午子酉、監(jiān)稅資中張應(yīng)有嗣行、涪陵縣令武信趙廣僖公叔、主薄合陽李因夏卿、縣尉合陽馮申龍季英、忠州南賓薄尉開漢王季和和父、節(jié)干成都周儀可義父、節(jié)屬益昌張申之西卿、郡齋奉節(jié)王建極中可同游白鶴梁,有題記一則,即 《張霽題記》。
善詩工書留舊跡。陳書版云:張霽,少時喜讀書,講氣節(jié),善詩工書。其字秀麗嚴(yán)謹(jǐn),頗臻微妙。
趙彥球,河南開封人。
皇室貴胄趙彥球。趙彥球,皇室貴胄,系屬玉牒,見于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按語。
任官涪州為州牧。乾道年間為涪州牧,《趙彥球題記》稱:“玉牒趙彥球攝守是邦”。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未收錄。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乾道三年,玉牒趙彥球攝守是邦,合陽王如慈、古渝何肅、眉山宋中和、玉牒趙伯□、趙□□、御前□□□□□馮翊王浩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趙彥球題記》。
趙汝廩 (1215~1276年),河南開封人。趙汝廩,陳書版、國寶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名宦》作趙汝廩,陸增祥 《八瓊室金石補正》、姚覲元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作趙以廩。
皇室進士趙汝廩?;适屹F胄,系屬玉牒,進士。
涪州惠民入名宦。淳祐年間為州牧。 《趙汝廩觀石魚詩》稱 “郡守”?!栋谁偸医鹗a正》卷八三云:理宗淳祐庚戌知涪州。陳書版注其 “淳祐九年任涪陵郡守”,誤。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云:趙汝廩,軫念民瘼,歉則貸公,豐則收貯義倉,勸農(nóng)興學(xué),民為立生祠,崇祀名宦祠。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名宦》云:趙汝廩,知涪州,歲歉則貸公庾,年豐則貯義倉,勸農(nóng)興學(xué),民為立生祠于學(xué)宮以配程(頤)、黃 (庭堅)、尹 (焞)、 譙 (定)。 《舊四川通志》崇祀名宦祠。李賢等 《明一統(tǒng)志》卷六九、《四川通志》卷六 《名宦》亦有載。
刊刻《易》著普易學(xué)。 《涪陵市志·涪陵大事記》云:淳祐十年 (1250年)知州趙汝廩于涪州主持刊刻 《易學(xué)啟蒙》一書出版。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淳祐庚戌年,郡守開封趙汝廩觀石魚,作題記一則,即 《趙汝廩觀石魚詩》。詩云:預(yù)喜今禳驗石鱗,未能免俗且怡神。曉行鯨背占前夢,瑞紀(jì)龜陵知幾春?拂石已無題字處,觀魚皆是愿豐人。片云不為催詩黑,欲雨知予志在民。
馮和叔 (1234~?),字季成,劍蒲人。工書,尤鐘隸書。
上元縣令馮和叔。曾為右承事郎、上元縣令,見于周應(yīng)合 《景定建康志》卷二七 《官守志四》。
任官涪州為州牧。淳熙年間為涪州牧。 《馮和叔題記》題銜為 “(涪陵)郡守”。白鶴梁陳書版云:南宋淳熙五年涪陵郡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馮和叔,字季成,淳熙六年 (1179年)郡守。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淳熙五年,郡守劍蒲馮和叔季成、郡丞開封李拱德輔,率前忠州守河內(nèi)向士價邦輔、涪陵令武信胥挺紹祖、郡幕東平劉甲師文來觀石魚,作題記一則,即 《馮和叔題記》。
朱永裔 (1127~?),字光叔,小名信哥,小字冠先,閬中 (今四川閬中)人 (《朱永裔題記》),或作閬州閬中縣新安里人 (李勝 《涪陵歷史文化研究》),或作南部縣人 (《四川通志》卷三三 《選舉》)。故左迪功郎朱驥之子。
紹興進士朱永裔。朱永裔,紹興進士,見于《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任官涪州為州牧。淳熙年間為涪州牧。 《朱永裔題記》陳書版題銜為 “尉守”;政協(xié)工委版、國寶版題銜為 “假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朱永裔,閬中人,淳熙七年郡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十四 《藝文志》載《石魚記》稱 “郡守朱永裔”。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朱永裔,閬中人,淳熙七年假守。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淳熙六年,假守閬中朱永裔與教官相臺李衍,郡幕七閩曾稷秋、官武信、胥挺、武龍薄東平劉甲師文來觀石魚,作題記一則,即 《朱永裔題記》。
夏敏彥,圖錄版 《夏敏等題記》作夏敏,陳書版、國寶版作夏敏彥,字博文,眉山人。
任官涪州為州牧。淳熙年間為涪州牧。 《夏敏彥等題記》題銜為 “郡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未收錄。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淳熙十一年,郡守眉山夏敏彥博文、學(xué)掾荊州董天??删猛伟Q梁,見于 《夏敏彥等題記》。
李瑞,字公玉,《李公玉“瑞鱗古跡”題記》陳書版、國寶版作李瑞公玉,黃秀陵 《宋代科學(xué)家秦九韶與白鶴梁的水文科學(xué)》一文作李瑀公玉,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之 《李玉新題名記》作 “郡守李瑞公玉新”。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李瑞,字玉新。國寶版 《李公玉題記》作 “郡太守唐安李公玉”,清代陸增祥 《八瓊室金石補正》、姚覲元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作李瑀公玉。
任官涪州為州牧。寶慶年間為涪州牧,陳書版、國寶版作 “郡守李瑞公玉”、“涪州太守”。黃秀陵 《宋代科學(xué)家秦九韶與白鶴梁的水文科學(xué)》一文作 “郡守李瑀公玉”。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二《輿地志碑目》之 《李玉新題名記》作 “郡守李瑞公玉新”、“涪州太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李瑞,字玉新,寶慶二年太守?!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李瑞,字玉新,寶慶二年太守。從題刻看,李瑞字為公玉,而非玉新。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寶慶二年,郡守李瑞公玉、新潼川守秦季槱宏文、郡糾曹掾何昌宗季文,季槱之子九韶道古,瑞之子澤民志可同來游,作題刻一則,即 《李公玉 “瑞鱗古跡”題記》。南宋寶慶丙戌年,(涪陵)郡太守唐安李公玉喜其為豐季之兆,挈男澤民、□民、覺民載酒來游,□□□叔詠、眉山□□□、□□白子才、張□□、□□□。作題記一則,即 《李公玉題記》。
謝興甫,字起□,長沙人。國寶版、陳書版作“長沙謝興甫起□”,貴州省博物館藏有清拓品臨301《謝興甫等題名》作 “長沙謝興甫起□□”,多一 “囗”字,《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謝興題名》云:“長沙謝興?!薄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硭?《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記其名字有誤。
進士及第授全州。謝興甫,進士及第,授從事郎全州州學(xué)教授。衛(wèi)涇 《后樂集》卷一二 《奏舉蕭遵施梮姜注謝孫復(fù)謝興甫郗夢祥乞加錄用狀》和楊士奇等 《歷代名臣奏議》卷一四九記載:謝興甫,文行華美,氣質(zhì)粹和,謹(jǐn)重好修,學(xué)術(shù)甚正,以殿試第五名及第,授從事郎全州州學(xué)教授。
任官涪州為州牧。紹定年間為涪州牧。 《謝興甫等題記》無職銜,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云:謝興,紹定二年太守。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謝興,紹定二年太守。謝興應(yīng)為謝興甫。魏了翁 《鶴山集》卷四八有 《涪州太守題名石記》。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紹定三年,長沙謝興甫起□、資中楊坤之夷叔、郡人虞會和叔同游白鶴梁,有題記一則,即 《謝興甫等題記》。
注解《中庸》有著述。謝興甫著有 《中庸大學(xué)講義》,《宋史》卷二〇二 《藝文志第一百五十五》收錄有謝興甫 《中庸大學(xué)講義》三卷。
李拱辰,字居中,開封人。中,陳書版作“申”,誤。白鶴梁題刻、國寶版、姚覲元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作 “中”。
任官涪州為州牧。李拱辰,淳祐年間為涪州牧。 《張霽題記》題銜為 “通判”。 《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李拱辰,字居中,開封人,淳祐四年通判。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見題刻。南宋淳祐三年,郡太守山西張霽明父率同僚通判開封李拱辰居中、教授古通王槱均卿、判官古黔鄧季寅東叔、錄參長沙趙萬春伯壽、司理鳳集孫澤潤之、司戶□□趙與扔仲器、監(jiān)酒潼川李震發(fā)子華、□安□應(yīng)午子酉、監(jiān)稅資中張應(yīng)有嗣行、涪陵縣令武信趙廣僖公叔、主薄合陽李因夏卿、縣尉合陽馮申龍季英、忠州南賓薄尉開漢王季和和父、節(jié)干成都周儀可義父、節(jié)屬益昌張申之西卿、郡齋奉節(jié)王建極中可同游白鶴梁,見于《張霽題記》。
鄧剛,字季中,廬陵 (今江西吉安)人,一說吉水人。
嘉定進士鄧季中。鄧剛,嘉定進士,見于謝旻等 《江西通志》卷五〇 《選舉宋二》。
任官涪州為州牧。淳祐年間為涪州牧。 《鄧剛題記》題銜為“郡守”。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云:鄧剛,字季中,廬陵人,淳祐九年太守。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淳祐戊申年,郡守廬陵鄧剛季中率通判江陽何行可元達同觀石魚,作題記一則,即 《鄧剛題記》。
善書擅畫具風(fēng)范。陳書版云:鄧剛品行端正,善書畫,鐘楷書,其字飄逸瀟灑,頗具大家風(fēng)范。見于陳書版注。
何行可,字元達,江陽人。
任官涪州為州牧。淳祐年間為涪州牧。 《鄧剛題記》題銜為 “通判”。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云:何行可,字元達,江陽人,淳祐九年通判。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職》同。
游梁觀魚見題刻。南宋淳祐戊申年,郡守廬陵鄧剛季中率通判江陽何行可元達同觀石魚,見于《鄧剛題記》。
劉叔子,字君舉,長寧人。
劉公知重慶府事。劉叔子知重慶府事,見于民國 《巴縣志》。
任官涪州為州牧。寶祐二年為涪州牧。 《劉叔子詩并序》題銜為 “郡假守”。 《蹇材望和劉叔子詩并序》稱 “長寧劉公叔子鎮(zhèn)是邦”。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劉君舉,字叔子,寶祐二年郡守。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劉君舉,字叔子,寶祐二年郡守。陽枋 《謝涪陵劉君舉使君見委北巖堂長詩》稱劉君舉為 “使君”(州牧之稱)。 《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四 《藝文志》載 《嗣韻石魚詩序》作“郡守劉叔子”。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寶祐二年,郡假守長寧劉叔子君舉偕別駕蹇材望君厚觀石魚,作題記一則,即 《劉叔子詩并序》。
交往陽枋有長詩。陽枋有 《謝涪陵劉君舉使君見委北巖堂長詩》,詩云:雪片冬深玩易編,正公和氣理尤渾。八分寫就龍蛇走,巖藤澗樹常蜒蜿。蓮蕩飄裾紫陽學(xué),歸來拂拭莓苔痕。巖前世事幾興廢,道無今古終長存。新來五馬栽桃李,生平伊洛期窮源。下車一笑撫江閣,片心飛度蒼崖根。生香動蕩滿幽谷,秋叢濯雨抽蘭蓀。露華滴晴舞夜鶴,云葉卷霽吟朝猿。衰翁白首野人服,不愛市井憐山村。太守招來說好語,翠蘿有路猶堪捫。聽終不敢謝疲苶,瘦筇強拄巖檐門。遺書欲傍梅花讀,祗恐使人昭昭己昏昏。
黃庭堅 (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 (江西修水縣)人,治平進士。以才能見重于文彥博。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 《實錄》成,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 “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兆诔?,羈管宜州卒。他工詩文、擅長行書、草書。是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詩人。貶謫所至,士人從學(xué)者甚眾。早年以文章詩詞受知于蘇軾,成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的“蘇門四學(xué)士”,并與蘇軾齊名,世稱 “蘇黃”。其詩以杜甫為宗,講究修辭造句,強調(diào) “無一字無來處”,多寫個人日常生活,風(fēng)格奇崛,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書法善,以側(cè)險取勢,縱橫奇倔,自成一家,為 “宋四家”之一。著作有 《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精華錄》、《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詞》等,書跡有 《華嚴(yán)疏》、《松風(fēng)閣詩》等。
修史被誣為別駕。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歷代秩官》:黃庭堅,紹圣中別駕。
庭堅崇祀名宦祠。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名宦》云:黃庭堅,《宋史·文苑本傳》,字魯直,洪州分寧人,幼穎悟,讀書數(shù)遍輒成誦,舅李常謂為一日千里,舉進士。哲宗立,召為授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紹圣初,章敦、蔡卞與其黨論 《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言者猶以處善地為骫法,遂移戍州。庭堅泊然不以遷謫介意,蜀士慕從之游,講學(xué)不倦,凡經(jīng)指授,下筆皆可觀。崇祀名宦祀。
涪翁黔涪多遺作。白鶴梁上 “元符庚辰,涪翁來”的題刻,即為其一。此外還有:“綠蔭軒”題刻:在今重慶彭水縣,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一個著名的人文景觀,如 “洗墨池”、萬卷草堂等。后人于此還留有 “涪翁晚策杖,坐此觀江漲,雨后天欲涼”題刻。 “鉤深堂”題刻:這是在白鶴梁對岸北巖點易洞,他看望程頤時所留下的題銘。尺寸為48×80厘米。楷書,6字,正文 “鉤深堂”,“鉤”字大26×21厘米,“深”字大21×22厘米,“堂”字大20×20厘米,落款 “山谷書”,“山”字大3×2厘米,“谷”字大5×5厘米,“書”字大5×6厘米。相傳此處還有他揮毫潑墨的 “洗墨池”,后人據(jù)此留下了 “涪翁洗墨池”題刻,在大石頭東側(cè)下,118×53厘米,行書 “涪翁洗墨池”五字,橫寫,字大15×15厘米,字距12厘米,無年代、作者。黃庭堅在貶官黔州 (今重慶彭水)期間,還留下了《定風(fēng)波》、《黔南十絕》、《送曹黔南口號》、《木蘭花令》、《踏莎行·茶》、《阮郎歸·茶》、《減字木蘭花·黔守席上作》、《減字木蘭花》、《次韻茂宗送別二首》、《水調(diào)歌頭·游覽》、《贈黔南賈使君》、《和答元明黔南贈別》等不少詩作。其在黔州、涪州期間的史跡,往往成為后人吟詠的對象,如查龠 《訪蘇黃遺墨》、李曾伯 《過涪州懷伊川涪翁兩先生》、欒為棟 《黔江》、吳省欽 《鉤深堂》、陳廣文 《綠蔭軒》、董國坤 《涪翁亭》、邵美播 《題黃山谷讀書處》、高沛源 《我思古人為綠蔭軒作》、錢世貴 《洗墨池》、劉康蔚 《題綠蔭軒》、劉龍霖 《秋日游綠蔭軒極目》、支仲雯 《綠蔭軒懷古》等。
任官涪陵為別駕。 《劉叔子詩并序》題銜為“別駕蹇材望君厚”。 《蹇材望和劉叔子詩并序》題銜為 “別駕潼川蹇材望”。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蹇材望,字君厚,寶祐二年別駕。民國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有蹇材望。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寶祐二年,郡假守長寧劉叔子君舉偕別駕蹇材望君厚觀石魚,見于 《劉叔子詩并序》。蹇材望有和詩一首,詩云:何代潛鱗翠琰鐫,雙雙依藻更依蓮。夢符端報屢豐兆,物盛宜歌大有年。玉燭調(diào)和從可卜,金刀題詠文開先。渾如潑刺波心躍,感召還知太守賢。
左藏東庫言邊事。 《宋史》卷四十五本紀(jì)第四十五云:左藏東庫蹇材望上書言邊事大可憂者七,急當(dāng)為者五。不報。 《續(xù)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宋紀(jì)一百八十亦載是事。
通判湖州被詬病。周密 《癸辛雜識》續(xù)集卷上載:蹇材望,蜀人,為湖州倅。北兵之將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鼻乙糟y二笏鑿竅,并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尸者,望為埋葬,仍見祀,題云 ‘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比障蹬婆c銀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啟遍祝鄉(xiāng)人及常所往來者。人皆憐之。丙子正月旦日,北軍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謂之溺死。既而北裝乘騎而歸,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島島同知。 《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三亦載是事。
任官涪陵為別駕。 《齊礪等題記》題銜為“(涪陵郡)別駕龔儒崇”。同治、民國涪陵方志未載。
游梁觀魚見題刻。南宋理宗紹定已丑,(涪陵)郡太守齊礪拉別駕龔儒崇、山陽倚趙伸夫、本路帥屬章斯才同游白鶴梁,見于 《齊礪等題記》。
任官涪州為州牧。 《盧棠題記》題銜為:“攝涪陵 (郡事)”。陳書版云:盧棠,乾道六年知涪州。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和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未收錄。
游梁觀魚作題刻。南宋乾道七年 (1171年),攝涪陵古汴 (今河南開封)盧棠、學(xué)官忠南譚深之、錄參溫陵曾稷、酒正汲陽高昱、邑尉漢嘉鄧椿同游白鶴梁,作題記一則,即 《盧棠題記》。
不錄 3人。
1.朱昂,陳書版注云:朱昂,開寶年間,朝奉郎、權(quán)知涪州軍州事。然 《宋史》本傳、同治、民國涪陵方志均難見朱昂為涪州牧之事,故不錄。
2.黃覺,白鶴梁題刻 《黃覺等題記》云:熙寧甲寅 (七年,1074年)夔州奉節(jié)縣令權(quán)幕。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 《輿地志·碑目》 “白鶴梁熙寧碑四”云:“夔州奉節(jié)縣令權(quán)幕”。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黃覺,字莘老,通州人,熙寧七年夔州奉節(jié)縣令權(quán)幕州事。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云:黃覺,字莘老,通州人,熙寧七年以奉節(jié)縣令權(quán)管州事。黃覺為官夔州 (今重慶奉節(jié)),收錄于涪州志,不當(dāng),且是否為涪州牧,難以確認(rèn)。故不錄。
3.晁公遡,《嵩山集·程邛州墓志銘》云:“某昔仕涪州?!薄夺陨郊こ淌辖?jīng)史閣記》云:“予昔嘗為涪州軍事判官?!蓖?《重修涪州志》卷四 《秩官志·歷代秩官》云:“晁公遡,字子酉,嵩山人,紹興十五年涪陵令?!薄搬陨饺恕庇姓`,實乃晁公遡號嵩山居士。民國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卷九 《秩官志·文職》載,“晁公愬,紹興十五年 (1145年)涪陵令。”同治 《重修涪州志》卷十四 《藝文志》收錄晁公遡 《觀石魚記》,其題銜為 “郡守晁公遡”。胡昌健認(rèn)為當(dāng)以軍事判官為是。故不錄。
白鶴梁題刻之涪州牧,計唐代1人,即鄭令珪。宋代42人,分別是王公囗、鄒霖、武陶、鄭覬、楊嘉言、姚玨、楊公、楊元永、龐恭孫、司馬機、吳革、常彥、王拱、劉意、種慎思、王擇仁、賈思誠、孫仁宅、林琪、李景嗣、杜肇、何憲、盛辛、盛芹、王宏甫、盧棠、齊礪、張霽、趙彥球、趙汝廩、馮和叔、朱永裔、夏敏彥、李瑞、謝興甫、李拱辰、鄧剛、何行可、劉叔子、黃庭堅、蹇材望、龔儒崇;不錄3人,即朱昂、黃覺、晁公遡。
[1][清]呂紹衣,傅炳墀等.(同治)重修涪州志[Z].成都:巴蜀書社,1992.
[2][民國]施紀(jì)云.(民國)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Z].民國十七年(1928).
[3]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李 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5]黃秀陵.宋代科學(xué)家秦九韶與白鶴梁的水文科學(xué)[Z].涪陵特色文化研究論文輯(第二輯),2003.
[6]曾 超.三峽國寶——白鶴梁題刻匯錄與考索[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7]巴 聲,黃秀陵.歷代名人與涪陵[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8]曾 超.宋代晁氏家族與三峽文化的建構(gòu)[J].重慶三峽學(xué)院學(xué)報,2012(2).
[9]政協(xié)四川工委.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M].武漢:中國三峽出版社,1995.
[10]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水文題刻文物圖集[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6.
[11]何鳳桐.宋代長江水文題刻實錄[J].貴州文史叢刊,2002(2).
[12]胡昌健.恭州集[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13]《中國長江三峽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長江三峽大辭典[Z].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
[14]《涪陵辭典》編纂委員會.涪陵辭典[Z].重慶:重慶出版社,2003.
[15]曾 超.三峽庫區(qū)白鶴梁題刻的姓族考察[J].重慶三峽學(xué)院學(xué)報,2010(2).
[16]王曉輝.北宋涪州知州考略[J].長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