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愛紅
(山西省交通建設工程監(jiān)理總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近年來,我國對于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長,促使我國的公路交通建設在很長時期里都保持了很大的建設規(guī)模。同時,一些路段在使用后都出現(xiàn)了明顯的病害,例如車轍、開裂、泛油等問題。近期,路面塌陷問題層出不窮,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2011年5月通車的甘肅天定高速,通車數(shù)月后出現(xiàn)大面積塌陷、坑槽、翻漿、起包等病害問題;2012年5月27日,西安市朱宏路坍塌出一個長約15 m,寬約10 m,深約6 m的大坑;2012年6月,廣西南寧市壇洛鎮(zhèn)壇洛二中校門口右側出現(xiàn)地面坍陷下沉,形成約1.5 m深、直徑2.5 m的陷坑,附近一條縣級公路出現(xiàn)約6 m寬、8 m長、70 cm深的塌陷坑。附近500 m范圍內出現(xiàn)若干處沉陷,導致1棟房屋坍塌,7棟房屋傾斜或開裂,844人被安置轉移;2012年8月9日~8月17日,哈爾濱連發(fā)7起路面坍塌事故。公路病害會直接導致路面使用壽命的縮短,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路修建項目在社會中的形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地陷是一種地質現(xiàn)象,自然塌陷自不必言。近年來,發(fā)生在城市里的多為人為塌陷,由地下水超采、不合理開礦及工程建設等導致。深埋地下的供水管網(wǎng)因腐蝕老化、荷載震動等原因發(fā)生泄漏,沖刷土壤,導致區(qū)域土體失穩(wěn),或者設計和施工不合格、建造管材不達標,導致地下管道抗壓不足,路面經(jīng)不起長時間磨損,都有可能造成地陷悲劇。
路面塌陷大多數(shù)是路基病害導致的。路基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幾種:路基沉陷、邊坡滑塌、邊坡崩塌和碎落、路堤沿山坡滑動、路堤坍散、不良地質水文條件造成路基破壞等。
產生路基病害的因素很多,有內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是形成路面坍塌的先決條件,如巖土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貌等。外因通過內因對路面坍塌起著促進作用,如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為因素等。近年來,很多公路年年修,好不容易修完了,用不了幾年,莫名其妙的遭到損壞又得修。觀乎整個地面塌陷過程,路面的豆腐渣工程、維修的不及時、安全監(jiān)管的不到位、路基被挖空、管理者不作為,才導致了接連不斷的坍塌事故。所以,路面坍塌是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近期我國的很多城市市政道路上出現(xiàn)了路面塌陷事故,其具體原因并非完全相同,卻有其共性??梢哉f,路面塌陷的范圍、規(guī)模及危害程度與降水量和工程建設活動密切相關。結合筆者多年的施工經(jīng)驗,造成路面塌陷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兩部分,且人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主要有:
1)原材料把關不嚴。追溯地陷頻發(fā)源頭,施工企業(yè)惡性競爭,競標價的一低再低、轉包次數(shù)多、導致材料都采用質量標準的“低限”,雖然公開的數(shù)據(jù)相對合理,但為工程留下了安全隱患。2)施工過程控制不嚴。在涉及路面塌陷的事故中,在開挖類施工中,回填土不實是一個原因;在非開挖類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員不按規(guī)范施工,就會給管道上方的道路留下安全隱患。同時,除了殘留在地層中被抽空的水囊會給路面帶來塌陷危險外,進行降水施工后殘留的降水井也是造成路面塌陷的一個因素。按照施工規(guī)范,施工人員應用混凝土將廢棄的降水井進行填埋,以防止地下水順著管壁滲入井內,導致附近的水土失去平衡。但一些施工單位只是簡單地對降水井進行加蓋處理,沒進行填埋,一旦井內積聚的水過多,也會造成周邊路面坍塌。3)在不良環(huán)境下施工等。在施工中,很多單位為趕工期,違反規(guī)范在低溫、降雨等不良環(huán)境條件下施工,將雨水封入路面結構內部及低溫施工導致路面空隙率偏大,為路面出現(xiàn)坑槽甚至塌陷埋下隱患。
自然因素主要有:1)地下管線滲漏。地下管線在全國各個城市幾乎都是隱患,大多數(shù)地區(qū)管線采用“直埋式”,各類管線直接埋入,相互穿插。供熱(水)網(wǎng)裂縫、滲漏等問題更易增加管道安全風險。管線老化滲水,將管網(wǎng)周邊的土壤侵蝕沖刷,極易造成管網(wǎng)懸空、下沉等狀況,引發(fā)土層移位,形成空洞,如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則會引發(fā)塌陷。2)強降水。強降水容易導致水大不能及時排出,在道路上長期淤積,出現(xiàn)雨水下滲,使得路基土質不密實,其空縫率上升,為道路安全埋下隱患。3)其他影響因素。影響路面塌陷的因素還有路面荷載變化、施工擾動、地下水超采等因素的影響。如地鐵施工及地面工程易造成地層擾動,讓路面和內部都有所松動,大雨滲入縫隙,地面自然下陷;重型運輸車輛的反復碾壓;還有,地下水超采和礦產等的不合理開采使得地質結構破壞,打破原有的土壤平衡,加之城市地表和地下工程的超規(guī)模建設,給地面安全增添了隱患。
針對城市路面坍塌發(fā)生的原因,重視路面施工質量,提高路基質量是降低坍塌事故發(fā)生的關鍵。施工質量問題是工程安全之本。因此,在施工中,主要做好:
1)原材料質量控制。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是工程安全的基礎,嚴格制定并執(zhí)行材料管理制度就尤為重要。重視施工設備材料專人負責;制定并執(zhí)行施工現(xiàn)場設備材料的管理制度,包括檢驗、存放等;制定并執(zhí)行設備材料情況報告制度,說明設備材料到貨、質量檢驗等情況,并說明存在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等。2)嚴格施工質量管理。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質量控制要求,建立落實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責任制,明確各自責任。重視施工過程的各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實現(xiàn)質量全面管理到每一個施工人員。在施工中,根據(jù)工程的特點及質量通病,確定質量目標和攻關內容。再結合質量目標和攻關內容編寫施工組織設計,制定具體的質量保證計劃和攻關措施,明確實施內容、方法和效果。3)重視施工要點控制。在施工中,要工期不要質量是錯誤的,這種思想必須杜絕。做好全成本管理,重視施工要點控制,做好工期成本預測,提高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施工技術和工藝水平,確保工程質量。4)做好地質勘測。在開工前進行地質勘察,深入了解后進行地質結構技術處理,對有安全隱患的部位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并采取警示警告、加固、防護、拆除、封閉等措施,明確治理方案;同時,全面、準確掌握地下設施現(xiàn)狀,完善設施基礎檔案資料,建立地下設施安全保護信息防范系統(tǒng)和監(jiān)管長效機制。為確保安全,在地質結構復雜區(qū)域,還有必要進行二次前期勘察。5)做好綜合巡防巡視工作。建立地下綜合信息巡房巡視制度,對地下人防設施、供水排水設施、供熱設施、燃氣設施、各類檢查井設施、地鐵工程等進行綜合巡房巡視,重點對地下老舊人防設施、城市低洼內澇地帶、老舊管網(wǎng)等區(qū)域定期巡查,重視管理維護,杜絕安全隱患。6)提高防汛排澇能力。建設城市水量信息化系統(tǒng),為排水排澇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對城市積水進行預報和預警,制訂城市排澇應急方案和搶險措施,科學調度和指揮防汛排澇工作。
還要注意采取其他措施,保持地質結構的穩(wěn)定。如盡量降低地層擾動,及頻繁的路基開挖等工程,不要多度開采地下水等。
城市路面塌陷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又是有共性的。降低人為因素的影響,著力于提高路基質量,是減少路面坍塌的關鍵。因此,重視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嚴格路基質量管理,減少路面塌方事故數(shù)量是可以實現(xiàn)的。
[1] 陳建斌,吳飛飛,范 偉.地下排水管線引發(fā)工程災害分析及其修復對策[J].土工基礎,2012(3):31-32.
[2] 熊建南.一段路面塌陷多次處理的探討[J].江西建設,2000(3):96-98.
[3] 李 皓.北京應如何解決道路積水與路面塌陷的難題[J].科技潮,2009(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