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說文廣義》與清代說文研究

2013-08-15 00:51:46彭巧燕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體用王船山船山

彭巧燕

(衡陽師范學院 中文系,湖南 衡陽 421002)

一、《說文廣義》在說文研究史中的湮沒無聞

眾所周知,清代說文研究達到頂峰,成果輩出,影響深遠。據(jù)史料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羅振玉、王國維為止說文研究者,共有二百零三人[1]424。其間,對王船山和 《說文廣義》只字未提。查找最近20年清代說文研究成果的相關(guān)統(tǒng)計資料,如 《清代說文解字的論著研究》[2]122-123、《清代學者對說文解字的古文研究》[3]8-9等文獻,亦難覓王船山和 《說文廣義》蹤影。

這一現(xiàn)象表明,直至今日,王船山的 《說文廣義》在中國語言學研究史上,完全被忽略不計。作為清代說文研究的開山之作,竟然在清代說文研究中,湮沒無聞,毫無地位,其影響微乎其微。

那么,這部書是否真的不值一提?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而導致了它的湮沒?這些問題引起了相關(guān)學者的重視。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陸續(xù)有學者開始深入研究 《說文廣義》,給出了高度評價。

二、《說文廣義》在清代說文研究上的貢獻

(一)開山地位:篳路藍縷開山之功,不可抹煞

漢語史記載:明末方以智著 《通雅》五十二卷,多稱引 《說文》,可算明末清初時,最初提倡《說文》研究者。到了清朝康熙年間,還沒興起對《說文》的研究。乾隆中葉,惠棟著 《讀說文記》十五卷,可說是清儒研究 《說文》專書的開始[1]424。

事實上,從成書年代來看,王船山的 《說文廣義》成書于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距今三百二十多年[4]57,較乾隆中葉惠棟所著 《讀說文記》早一百多年,應為清儒研究 《說文》的第一部專著,其開山之作的地位應載入中國語言學史。誠如童第德先生所言: “……其篳路藍縷開山之功,自不可抹煞,為一部有相當高價值的好書,是可以肯定的?!保?]411

(二)研究范圍廣,研究內(nèi)容豐富

漢語史記載:清代學者對 《說文》眾多之研究,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是對 《說文》進行校刊和考證的研究工作;第二是對 《說文》有所匡正的研究;第三是對 《說文》作全面的研究,并多所闡發(fā)的;第四是對先輩或同時代 《說文》研究著作的補充訂正。其中以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的 《說文》研究最為重要,最有成績。他們四位,學術(shù)界稱為 《說文》四大家。其中又以段玉裁、朱駿聲最為突出[1]424。

那么,《說文廣義》是一本什么樣的專著呢?它的研究范圍和研究內(nèi)容如何呢?王船山在 《發(fā)例》中即闡明了寫作該書的目的,我們可窺一斑而見全豹。

(1)補脫漏

“《十三經(jīng)》、《諸子》、《史記》、《漢書》,皆在 《說文》之先,而所有文字,《說文》多缺,不知許氏何以如爾其略?!保?]55

王船山認為,經(jīng)史子集中的許多文字在 《說文解字》之前已有之,卻不被許慎收錄,當屬脫漏,在訓釋過程中予以增補。

(2)辨流俗,糾舛謬,審定讀音

《說文》音切,乃徐鉉所增。徐氏原有云“讀如某字者”,古今異響,多不可通。所以注切不注音者,音有不可借者多矣,惟切為審。……流俗字書注音者,十九舛謬[5]55。

王船山認為,古今音差異很大,審音當以反切為依據(jù)。流俗字書注音,多有舛謬,應特別注意審音辨音。

對于一字多音現(xiàn)象,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字而發(fā)為數(shù)者,其原起于訓詁之師,欲學者辨同字異指、為體為用之別,而恐其遺忘,乃以筆圈破,令作別音,而紀其義之殊。若古人用字,義自博通,初無差異。今為發(fā)明本義應爾,曉者自可曲喻,以省支離。若經(jīng)師必欲易喻,一任其仍習舊讀。至于俗書 《篇?!分悾瑢⑸下暆嵋舾抛x為去聲,如 “道”字無徒皓切、“善”字無裳衍切正音之類,則陋謬甚矣[5]55-56。

王船山認為,一字多音是由于訓詁者要區(qū)分體 (名詞)、用 (動詞)之別而產(chǎn)生的,他主張“凡一字之體用能所,義相通而音不必異”。

(3)明假借,探字原。

有義無字,假它字以通之曰借,又從所假之義更借它用曰轉(zhuǎn),要之各有義焉。若“日”音密、“焉氏”音支之類,或夷語,或方言,莫可究詰,無容鑿為之說[5]56。

王船山用 “借、轉(zhuǎn)”等術(shù)語,探求字原,尋找詞義之間的聯(lián)系,實際上是對詞義引申進行論證。

(4)語助皆有所本,揭示詞義虛化。

語助皆有所本,如 “之”為出生而往之義,“其”為有定基可指之類,皆有義存焉。同為語助,而用之也殊,此初學所必當通曉者,輒為發(fā)明助語成文之理。然此亦必自喻于心,則正用逆用,或增或減,無施而不可。知者不待釋而曉,不知者不待釋而逾增其疑,殆聊以盡釋者之惓惓爾[5]56。

王船山認為,語助詞 (相當于虛詞)由實詞虛化而來;同為語助,用法不同,視角涉及虛詞,還包括同義虛詞的辨析。

(5)字形變化

王船山認為,字形的變化應該有原則。若筆畫太多,不利于書寫,則可以變通。純粹為了美觀,則不可取。

總之,該書以 《說文》所收之字為研究范圍,以許慎的 “六書”為準則,補脫漏,辨流俗,審字音,揭示詞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探尋詞義演變規(guī)律,還論及虛詞的來源和意義,對同義詞辨析、漢字的文化義均有涉及,同時全面匡正時俗字弊,故名 《說文廣義》。從該書的研究范圍和研究內(nèi)容上來看,無論如何都應算作清代說文研究的專書之始。

(三)首次以專著的形式研究詞義引申

清代說文研究中,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突出的是在詞匯學研究方面,已討論到字與詞的關(guān)系,詞的音義關(guān)系,對同義詞的辨析,詞的本義、引申義、假借義以及詞義的發(fā)展變化問題。[1]428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段玉裁對詞義引申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系統(tǒng)研究漢字本義及其引申義的新方法:以漢字的形體為依據(jù),探求字的本義;以字的本義為核心,推求詞義的引申線索,重建每一個詞語的詞義系統(tǒng)。而且,段氏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詞義引申規(guī)律與人類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之間的關(guān)系,勾勒出了一些詞義引申規(guī)律的雛形,認識到了詞義引申的普遍性、系統(tǒng)性與規(guī)律性,為后人建立起完整的詞義引申系統(tǒng)做出了巨大的貢獻[6]42。

在詞義研究方面,漢語史上極少提到王船山。近幾年,廖以厚、黃建榮、方平權(quán)等學者專題探討了 《說文廣義》詞義引申的理論,認為:“船山以前,訓詁家雖已開始了字 (詞)義引申的研究,但大多數(shù)是在隨文釋義過程中對單個字 (詞)引申的觀察和研究,尚未出現(xiàn)系統(tǒng)研究的專書。僅就這一點來說,《廣義》首次以專著的形式研究字(詞)義的引申,無疑顯得非常重要?!保?]“標舉《說文》所釋字的本義,并以本義為基點,解說其引申義和假借義,是 《廣義》一書最有價值的部分?!保?]345

其實,如果把 《說文廣義》中的詞義引申理論與 《說文解字注》的詞義引申稍作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許多觀點類似,不失精辟獨到。

(1)注釋詞義的方法和體例

《說文解字注》一般先注本義,次注引申義,后注假借義,有時還加以說明。如: 《說文》:“則,等畫物也。”《段注》:“等畫物者,定其差等而各為介畫也?!曛疄榉▌t,假借之為語詞。”但也有少數(shù)先注假借義,再注引申義的。如《說文》: “迮,起也?!?《段注》:此與人部 ‘作’音義同…… ‘乍’者倉促意,即 ‘迮’之假借也。引申訓為迫迮,即今之窄?!保?]42

《說文廣義》則常用兩種格式將詞義的變化道路展示得明白清楚。一是先說明由本義引申出新義,再說明詞義引申理據(jù),格式為 “x,本訓x。借為x者,以xx;”如:

則:本訓等畫物也,謂畫物分之,使各為等?!稌贩Q “則壤”是也。今人以較量斗斛權(quán)衡之大小輕重為 “則”過,乃其本義。借為 “法則”之則,等畫分明,則可定為成法矣。轉(zhuǎn)借為語助辭,以法則有一定之用,故為既然而必然不爽之詞。其云 “然則”者,言已然則必然也。若 《孟子》 “則之野”,乃繼事之詞,雖無必然之意,而亦承既然者言之[5]120。

二是先說明本義,接著說明詞義引申理據(jù),再說明引申義,格式為 “x,本訓x。xxx,故借為x。”[8]347例如:

若:本訓擇菜也,一曰杜若,芳草。擇則各從其類,故借為分類之辭,曰若某若某[5]264。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二人對 “則”的訓釋基本相同,體例和方法很相似,只是段氏明確提出了“引申”這一概念,王船山則用 “借”來表述。

(2)所用術(shù)語

段氏標注引申義所用術(shù)語有 “引伸、引申、引、引而伸之”等,還用 “因之”、 “故”、 “以為”、“因以為”等來標注詞的引申義[6]43。

船山在 《廣義》開篇的 《發(fā)例》中,首先界定了詞義引申研究的術(shù)語:“有義無字,借它字以通之曰借?!薄坝謴乃僦x更借而它用日轉(zhuǎn)”。船山所說的 “借”、“轉(zhuǎn)”,分別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直接引申、間接引申。在該書中,還經(jīng)常用“通”的術(shù)語。據(jù)其文例分析,所謂 “通”,也是引申,不過是指由具體義引申出抽象義,由特殊義引申為一般義。另外,也用 “以”、 “故”、 “故為”等揭示詞義引申的理據(jù)。

盡管二者所使用的術(shù)語不完全一樣,但觀其實質(zhì)則無差異,可謂殊途同歸。

(3)詞義引申規(guī)律:王船山和段玉裁一樣,注意到了由個別到一般的引申、由具體到抽象的引申、由因到果的引申和由果到因的引申、動靜轉(zhuǎn)移引申等引申規(guī)律。

A.個別到一般的引申

段玉裁的著述中,闡釋了個別到一般的詞義引申理論。例如:

《說文》:“粉,所以傅面者也?!?/p>

《段注》:“引申為凡細末之稱?!薄墩f文》:“臼,舂臼也。”《段注》:“引申凡凹者曰臼。”

“粉”的本義是一種用來敷面的東西,細末狀,所以引申為凡細末。“臼”的本義是一種用來舂米的器具,中間凹陷,所以引申為凡凹陷的東西。這說明詞義的發(fā)展方向跟事物的形狀有關(guān)系。[6]44

王船山也注意到了這條規(guī)律。例如:

理:本訓治玉也。通諸凡治者皆曰理,與亂對,故為理國、理對,而治刑之官曰大理。理之則有理矣,故轉(zhuǎn)為 “理義”字[5]352。

“理”的本義是指 “治玉”,引申為凡治者皆為理。

B.由具體到抽象的引申

段玉裁論述了詞義由具體到抽象的引申。如:

《說文》:“須,頤下毛也。”《段注》:“引申為凡下垂之稱?!?/p>

《說文》:“苛,小草也?!薄抖巫ⅰ罚骸耙隇榉铂嵥橹Q?!?/p>

《說文》:“苞,草色也?!薄抖巫ⅰ罚骸耙隇榉睬嗪谏Q?!保?]44

王船山同樣注意到了這一點。如:

厲:本訓旱石也,謂石無水而暴裂者,有熱燥剛粗之象,故借為威猛之辭。威以自持,則為君子之嚴毅;……[5]242

“厲”本義是無水而干裂的石頭,引申為 “威猛、嚴毅”。

芒,草端也。草端微芒不可辨察,故借為芒芒無所知見之辭。俗有 “?!弊?,為浩淼無際之貌,……渺芒,亦不可辨察也[5]256。

“芒”本義是指草的尖端的細刺,因為不可辨察,引申為 “渺芒”。

C.因果引申

段玉裁用句式 “故引申為某”使人們清晰地看到了本義與引申義之間由因到果的邏輯推理關(guān)系。

《說文》:“介,畫也?!薄抖巫ⅰ罚骸胺纸楸赜虚g,故引申為間。”

《說文》:“刷,飾也?!薄抖巫ⅰ罚骸叭m而得光明,故引申為文飾之義。”[6]45

王船山也運用了因果引申來解釋詞義演變。

才,本訓草木之初也。木枝葉未全,初生之象,故可通為 “方才”字,與 “裁”通用。木初生,衣初制,皆始然無幾時也[5]85。

王船山常用 “故……為、通以……、故可通為……”等句式,揭示了由本義到引申義的緣由,詳細而明白。

D.動靜轉(zhuǎn)移引申,指表示動作的詞義轉(zhuǎn)移引申為表示名稱、性質(zhì)、狀態(tài)等的詞義;或與之相反,表示名稱、性質(zhì)、狀態(tài)等的詞義轉(zhuǎn)移引申為表示動作的詞義。段氏發(fā)現(xiàn)了這個動靜轉(zhuǎn)移引申的規(guī)律,他用 “體用同稱”來概括,這是段氏總結(jié)得最完整的詞義引申規(guī)律,它揭示了引申前后兩個義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表示名稱的詞義 (即“體”)與表示動作的詞義 (即 “用”)可以同用一個詞。如:

《說文》: “梳,所以理發(fā)也?!?《段注》:“器曰梳,用之理發(fā)亦曰梳。凡字之體用同稱如此?!?/p>

“梳”為 “體”,“用梳理發(fā)”為 “用”二者用同一個詞 “梳”來表示[6]45-46。

而最近的研究資料表明,在清代說文研究史上,是王船山首次把這對哲學范疇引入對漢語詞義演變的分析。“體”、“用”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一對范疇。體即實體或本體,用即這種實體或本體的性能、功用。在詞義范圍內(nèi)說,體即名詞,用即動詞、形容詞。作為哲學家的王船山,在闡釋詞義時,緊緊扣住體用之別,論述了詞義由 “體”到 “用”的引申[8]73。

一方面他認為,“一字而發(fā)為數(shù)者,其原起于訓詁之師,欲學者辨同字異指、為體為用之別,而恐其遺忘,乃以筆圈破,令作別音,而紀其義之殊。”[5]55-56多音多義字 的產(chǎn)生就是因為體用之別而造成的;另一方面,他在闡釋詞義時,也注意體用之別。如:

斷:正音徒玩切,讀如段,截也?!虬l(fā)上聲讀如短,已斷也。 “斷之”音鍛,“已斷”音短,因體用而別,若此類眾矣。其始本一字一音,義類自可相該。后之經(jīng)師,欲令讀者易于分曉,加之分別,以體用分四聲,如風有 “諷”音、道有 “導”音、治有“稚”音之類不可勝舉。[5]102

意:從音從心,察言而知意也。則聞言而記、識之于心者,亦可曰意?!?“記意”、 “意念”,皆當作 “意”。一字而體用兼者多矣。思、意皆心之動幾,而自體言之,思為心之靈,意為心之發(fā);自用言之,思為推度繹,意為懷念記持。各兼兩義[5]151。

王船山從體用之別講述一字多音的緣由,聯(lián)系 “思”和 “意”二字來談,認為它們都是由體引申為用。只不過 “思”兼表體用,詞形一致,而 “意”的體用之間有 “意”與 “憶”的區(qū)別。

E.實虛轉(zhuǎn)移引申。實虛轉(zhuǎn)移引申是指詞義由實到虛或由虛到實的引申。

以往學者認為,段玉裁揭示了虛實轉(zhuǎn)移引申規(guī)律,“已使我國傳統(tǒng)的語言文字之學發(fā)展到了深入探求詞義本身的內(nèi)容特性和內(nèi)在規(guī)律的新階段,使 《說文》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走上了科學語言學的道路”。

《說文》:“豈,還師振旅樂也?!薄抖巫ⅰ罚骸柏M本重難之詞,故引申以為疑詞,后人文字言豈者,其意若今俚語之難道?!?/p>

《說文》:“必,分極也?!薄抖巫ⅰ罚骸耙隇樵~之必然?!保?]45

其實,在這一點上,王船山對實詞虛化的揭示同樣體現(xiàn)出真知灼見。

王船山在訓釋過程中多用 “語助詞”、 “辭”、“詞”等說法表示虛詞,他認為:“語助皆有所本,如 ‘之’為出生而往之義,‘其’為有定基可指之類,皆有義存焉。”[5]56

在王船山看來,語助詞均可追本溯源?;诖?,他在解說虛詞時,始終扣住本義解說虛詞,以本義為基點,追尋虛詞意義產(chǎn)生的根源,揭示虛詞由實而虛的演化過程。如:

嘗:口吮以知其味也,從尚從甘。尚,庶幾也,庶幾知其甘也。既嘗之,則習知其味,故借為已試之辭[5]167。

烏:本孝鳥之名,而借作 “烏呼”嘆詞,以鳥鳴有似悲歡也[5]83。

余:本訓語之舒也。自 《楚詞》始以為自稱之詞,世習用之,蓋南楚之方言耳[5]365。

梅季極力推崇王船山的虛字說。他評價道,船山先生于三百年前業(yè)已注意虛詞產(chǎn)生演變之規(guī)律,得出文言虛字 (詞)是由實字 (詞)引申虛化、向?qū)嵶?(詞)假借、與其它虛字 (詞)通用、直接創(chuàng)造等四種方法產(chǎn)生演變的結(jié)論,不能不說是語法史上一位功臣?。?]109

廖以厚、黃建榮也認為,《廣義》釋虛字義的特色之一便是注重分析虛字由實義變虛義的演變過程,該書涉及的虛字約有80多個,較為集中地解說了虛字字義及用法,在古漢語語法研究史上應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7]。

通過比較分析,筆者認為,王船山的詞義引申理論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高度,《說文廣義》在理論方法上的一些創(chuàng)見,堪與乾嘉小學相比較而自有特色,納入清代說文研究并確認其應有的地位是理所當然的。

三、湮沒原因

盡管 《說文廣義》是清代說文研究的開山之作,王船山的文字學觀點和見解,并不遜于清代說文研究者,卻一直湮沒無聞,究其原因,是由其學術(shù)思想的歷史命運決定的。與其他學術(shù)大家相比,王船山學術(shù)思想的歷史命運十分特殊,大體上呈現(xiàn)了先抑后揚、借歷史機緣而興的態(tài)勢。

船山在世時,隱居山野,著述雖多,卻大都湮沒無聞。原因在于清初統(tǒng)治者思想鉗制甚嚴,船山作為前明遺民,生存環(huán)境十分險惡,其著述雖多,但幾乎沒有多少刊刻,沒有流傳?!啊墩f文廣義》三卷,今所見者惟兩種版本,即清同治四年 (公元一八六五年)之金陵書局 《船山遺書》本及民國二十二年 (公元一九三三年)之太平洋書店 《船山遺書》本?!保?]413船山后人 (主要是船山次子王敔)、官修 《四庫全書》以及私人出版 (如嘉慶時衡陽翰林馬倚元匯江書室刻本)雖然收有部分船山著作,但一則刊本不全,二則發(fā)行地域不廣,三則文字獄仍很嚴酷,四則當時學風重漢學考據(jù),而漢學并非船山最擅長,故從康熙經(jīng)雍正、乾隆、嘉慶到道光之際,船山的影響仍可稱寥寥,知者甚少。

清朝統(tǒng)治日趨穩(wěn)定后,就需要表彰遺賢宿學,學問與人品均在其褒揚之列。人品尤其是作為道學人物更為當局或時人看重。王船山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稱之為 “曠代之師,南國儒林第一人”,這使得較系統(tǒng)地出版船山著作、較深入地研究船山思想成為可能。但人們關(guān)注的只是其人品。

清末民初,借由民族主義思潮 (排滿)興起、西學參照與沖擊、專門研究機構(gòu) (船山書院、船山學社相繼成立,《船山學報》刊行)的促進,船山研究蔚為壯觀。王船山作為民族主義者的先驅(qū)而備受革命者們的廣泛推崇,其民族思想成為當時歌頌的主調(diào)。

20世紀30年代后,大陸學界的船山研究一波三折,王船山被學術(shù)界定格為唯物主義思想家和啟蒙思想家。還有人認為,王船山是新儒學的代表。王船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被戴上了諸多耀眼的光環(huán),王船山研究也由星星之火發(fā)展為一代顯學。從 “村塾師、豎儒”到杰出的民族主義者、唯物主義哲學家、啟蒙思想家、新儒學代表,正是由于船山學術(shù)研究的命運與社會時局、歷史變遷緊密相連,學者對王船山學術(shù)內(nèi)容的關(guān)注與政治、歷史密切關(guān)聯(lián),作為唯一的一部文字學專著《說文廣義》被學界所忽略[10]7。

總之,作為一部文字學專著,《說文廣義》雖有一些偏頗的觀點,研究的精度和廣度難與清代說文研究大家相提并論,但該書中如詞義引申、虛詞研究、同義詞辨析方面的論述,都是值得肯定的,在清代說文學和漢語史研究中,應受到重視并確認它的應有地位。

[1]濮之珍.中國語言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劉新民.清代說文解字的論著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2 (2).

[3]李梅.清代學者對說文解字的古文研究[J].語文學刊,2007 (12).

[4]梅季坤,楊堅.船山全書·說文廣義[M].長沙:岳麓書社,1989.

[5][明]王船山.說文廣義[M]//船山全書:第九冊,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長沙:岳麓書社,1989.

[6]劉亞輝.《說文解字注》中的詞義引申[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 (4).

[7]廖以厚,黃建榮.清代 《說文》研究的開山之作—王船山 《說文廣義》述評[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5(4).

[8]方平權(quán).王船山的 《說文廣義》[J].古漢語研究,2006 (4).

[9]梅季.《說文廣義》試評[J].船山學報,1984 (2).

[10]彭巧燕,朱迪光.王船山研究史中關(guān)鍵術(shù)語的演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體用王船山船山
體用與道器:近代早期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傳承戰(zhàn)略之思
船山與宋學關(guān)聯(lián)的再探討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06
論王船山民族主義思想的近代嬗變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32
“體用”思想在大學通識教育中的應用思考
劉勰通變觀及其生成語境
《張船山 社日樸園齋中詠燕》
中華詩詞(2017年4期)2017-11-10 02:18:49
王船山《周易內(nèi)傳發(fā)例》義理演析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07
王船山的四唐詩論
對“文之為德也大矣”的幾點思考
王船山修身學說的基本理論與特征
龙里县| 惠来县| 徐汇区| 喜德县| 铜梁县| 德庆县| 依安县| 涞源县| 信宜市| 繁昌县| 达孜县| 淮北市| 潼南县| 大化| 德兴市| 阳西县| 凤翔县| 阜新| 松原市| 饶阳县| 柳林县| 全南县| 将乐县| 额尔古纳市| 昌邑市| 太保市| 万源市| 屏南县| 平山县| 遂溪县| 乌审旗| 东安县| 子洲县| 大连市| 潮安县| 达孜县| 抚顺市| 谷城县| 唐河县| 漯河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