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梅戲《紅樓夢》改編得失芻議

2013-08-15 00:53:55
關鍵詞:黃梅戲曹雪芹寶玉

閆 巖

(淮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黃梅戲《紅樓夢》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在1991年委托陳西汀編劇、余秋雨策劃并由馬科導演,劇目演出獲得了空前成功,用當時安徽省副省長杜宜瑾的話說:“該劇是僅次于《天仙配》的黃梅戲發(fā)展的第二個里程碑。”[1]144眾所周知,該劇目是由曹雪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劇本改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從其一系列獲獎即能看出,筆者在這里不再對獲獎進行列舉。二十年匆匆而過,人們的理論水準和審美情趣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今天,我們回過頭來對這次改編的成敗得失進行評析,既是黃梅戲發(fā)展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也是喜愛《紅樓夢》及黃梅戲的筆者應有的責任。

一、黃梅戲《紅樓夢》的主題思想

關于小說《紅樓夢》主題的討論,或看中其反封建倫理,或強調其抒發(fā)自由愛戀,或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的沒落等等,皆有一定的道理,很難說孰對孰錯。一般說來,一部作品表面所呈現的意思即是作品要突出的主題。就小說而言,認為曹雪芹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為線索編排故事大體是恰當的。因為小說對二人之間的感情確實著墨甚多,且對二者的關系進行了不同于傳統(tǒng)兩性關系的設計,突出了兩人之間內心情感相契合高于家庭、父母之命甚至社會責任等一切倫理的自由愛戀觀。從這方面來解讀《紅樓夢》的莫過于劉再復先生。他的《中國文學的根本性缺陷與文學的靈魂維度》《天地境界與“神意”深淵》《〈紅樓夢〉哲學論綱》等著名文章皆在強調《紅樓夢》中的自由愛戀之情這一主題??磥恚皭矍椤边@一主題視角確有不少擁躉。也即“此劇編導注重當代觀眾的審美意向,由情感向哲理深化,著力表現賈寶玉和林黛玉的至情至愛?!盵1]143

無疑,黃梅戲《紅樓夢》的主題中是包含著肯定“自由愛戀”這一內容的,或者說這就是黃梅戲《紅樓夢》的劇目主旨。在這里,“自由”是“愛戀”的修飾性定語,以區(qū)別于命令式愛戀、相親式愛戀等愛戀形式,也就是說,“自由”和“愛戀”在這里并不是并列的,換句話說,“自由”并非人們強調的重點。

而筆者這里提出并提請諸位參與討論的恰是“自由”這一主題。我們一定不要忽視了黃梅戲《紅樓夢》中的一個重要形象:蔣玉菡。①蔣玉菡在小說《紅樓夢》中雖然出現的地方不多,但蔣卻是正確、深入理解小說舉足輕重的人物,對這一形象的透徹分析,筆者認為莫過于白先勇的《賈寶玉的俗緣:蔣玉菡與花襲人》,見《紅樓夢學刊》第1輯,1990;這篇文章曾經發(fā)表在1986年的《聯合文學》第15期上,所以,筆者推斷,編劇或許看到過這篇文章。依照白先勇的看法,琪官實際是寶玉的世俗形象和身份。反過來看,琪官的追求自由本身就是寶玉性格的部分呈現。在劇本中,蔣是忠順王府奉養(yǎng)的優(yōu)伶,時已名滿天下。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和寶玉相遇并相互引為知己。而琪官之所以初次相逢即和寶玉傾心相交,乃因為寶玉“禮賢下士,平等待人”,寶玉的一句“請坐”讓琪官好生詫異。當寶玉提出要去忠順王府看望他時,蔣玉菡乃唱出了內心的掙扎:

身懷絕藝海內揚名,關在王府形如囚禁,

錦衣玉食充人玩物,七尺男兒何以甘心?

我不羨九重天上霓裳舞,只想做勾欄瓦舍唱曲人。

紫壇堡下買了田舍,終有一日林沖夜奔。①文中所引黃梅戲《紅樓夢》臺詞皆由筆者根據“《紅樓夢》DVD(珍藏版,中國戲曲藝術文化經典收藏,馬蘭、吳亞鈴主演)”和豆丁網“黃梅戲《紅樓夢》(全本唱詞)”對照、整理而來,讀者若有查找需要,可按圖索驥,后不再一一說明。

(第二場)

蔣后來的一句話很好地解釋了自己的這種選擇,“恐怕要隱姓埋名……換一個飄飄灑灑的自由人。”在唱詞中,他只想做唱曲人,但為了自由,其寧愿隱姓埋名,放棄自己摯愛的營生和追求。而也恰是這最后一句話,為寶玉沉沉吟詠。這實際已為寶玉后來的痛苦埋下了伏筆。寶玉因私交琪官而見罪于賈政并受到后者杖責時,乃唱出了自己內心的苦楚。真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此時的話更代表了長久以來的心聲,只是這里更得到確認而已。

我原想少年無知被管束,

終有一天能成人,

應該怎樣便怎樣,身上不再扣韁繩。

我原想少年寂寞多孤獨,

終有一天能走出家門,天下英才任結交,

茫茫大地皆有情。

等啊等,熬啊熬,

熬啊熬,等啊等,

一頓棍把我來打醒,我好比籠中一猢猻,

張口不能自己笑,邁腿不能自己行,

朋友不能自己交,讀書不能自己尋。

年歲越大規(guī)越嚴,亦步亦趨定終身!

如今是上至父親下襲人,把我圍在正中心。

我和他們哪,已不是血肉親,斷絕了父子情!(第五場)

想怎樣便怎樣,天下英才任結交,這實是寶玉對自由的原初理解,而現實是,他僅是籠中猢猻,處處受限,諸事難以自做主,以至于形成他內心“大地皆有情”的愿景和周圍人皆冷酷無情現實的巨大反差。也就是說,寶玉對自己成長環(huán)境的感受,僅僅是管束和孤獨,是束縛和凄涼,這雖可看作是寶玉對倫理綱常的反抗,但也更體現出其對自由的向往與期待。當然,這里的自由和西方近代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還不是一回事,在寶玉這里,他更多的希冀在于能和人進行心靈的“本然”溝通,而不是自然倫理的“應當”,而這個本然,即是他和黛玉的心有靈犀、“寂寞道上有同行”。

雖然有曹雪芹安排的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之間前世的姻緣,但在黃梅戲《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二人在性情上確更相近,更心心相契。在寶玉心里,自己和黛玉“當初是兩人一見便貼心,碧紗櫥里笑盈盈,一起作詩一起玩,天天相伴到三更。自己是家中不肖子,只有黛玉是知音。”(第三場)二者既有一見鐘情的感覺:“這妹妹我似在哪里見過”,更有知心通靈的知音之情份。能與黛玉廝守終生,是寶玉在愛欲上的最懇切需求。這個需求既包含著也超越了和襲人的肉體之欲,也超越了對寶釵的禮法所要求的男女夫妻之愛。選擇黛玉本身,即是寶玉自由意志得以實現的明證,而失去黛玉,則是寶玉的自由權利被剝奪的極致表達。自由對于戀愛中的人有多重要,從寶玉在黛玉因情而逝后的哭靈乃至出家不難領會。

“出家”是個體因種種原因而脫離社會的一種自愿行為。它不單單是佛家文化下才出現的現象。依照古典社會學的理解,人類社會的形成恰是出于人們維護個體自由而結成的政治共同體,早期城邦或國家的出現就是為了更好地促成個體的保存、安全以及幸福,各種或借助神靈或依靠人智而制定的倫理規(guī)則也是為了保證社會秩序的安定。儒家文化應該說確實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們也應看到,它的某些方面的極端化確也已經成為束縛人個性舒展的繩索,寶玉的痛苦實是這種約束的清晰顯現。寶玉的成長、交友、戀愛等等方面都已被嚴格限制,而這些方面是人內心幸福、安全形成的重要方面,所以說,寶玉的痛苦既是人們所論的因和黛玉無法結合而產生,也和各種倫理訴求在寶玉的身心形成的壓力和管制有關,他對那些管束產生的感覺是自己身在“牢籠”,無法放飛自己的內心,更無法得到眾人的理解?!笆拍暌粓黾t樓夢,只換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出家后的寶玉內心方真正獲得了自由與平和,這不能不說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一層含義。從這個意義上講,賈寶玉便也是一個反思儒家文化缺憾和危機的鮮明形象。

所以,筆者認為,改編后的黃梅戲《紅樓夢》的主題,既有大家皆已肯定的愛情,更有著個體對“自由”的追求這一劇中本有之義。畢竟,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沒有個體自由權利的實現,有情人成眷屬的愛情便很難保障。自由作為社會人的最高追求,其作為主題是要比愛情主題更高的一種選擇,編劇突出“自由”不能不說是該劇能取得成功的一大原因。它深深應和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社會主潮和人們內心的渴求,這是黃梅戲《紅樓夢》能夠在觀眾中引發(fā)強烈共鳴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黃梅戲《紅樓夢》的結構

無論是文學文本,還是學術文章,我們在閱讀中都必須注意其開頭和結尾,因為這種結構性要素作為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即是內容,它甚至往往可以傳達出文字難以完成的形而上意義。我們在中國古典四個名著中不難看出這點,《水滸傳》開頭的星煞下凡,《三國演義》開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以及后面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并入于秦……”更有著歷史哲學的意涵,《西游記》開首的“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fā)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寥寥數字已將作者的宇宙論、萬物的運轉規(guī)律、運化規(guī)則講明,也就是說,這同樣是講述歷史大道的著作。作為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的《紅樓夢》更是如此,其起首和結尾處出現的“一僧一道”實際已為小說的敘事設置了佛道的語境。小說《紅樓夢》的復雜就在于曹雪芹借助故事的形式在審視幾千年的華夏文明,以鮮活的年輕生命和肉體來對儒道佛進行省察,而儒道佛也要借助“生活”來對自己的正當性、合理性進行申辯。

黃梅戲《紅樓夢》之所以成功,除了我們前文論及的原因,還在于它借助了小說原著的結構,即首尾出現的“小沙彌”所代表的宗教框架。雖然他前后只有幾句唱詞,但它足以使得故事的意義超越現世并進而叩問純物化的無情世界。

起首以寶玉回憶的形式開始了全劇的敘事,此做法使得整個劇目富含神秘色彩、玄妙意境,我們在觀劇時萬莫忘記,所有的僅是寶玉的回憶。寶玉的唱詞更是意味綿長:

十九年前寶玉生,

似傻如癡度光陰,

驀然間,久別重逢故人到,

他便是我的冤家我的魂……(第一場)

按說,寶玉已經參透紅塵,欲抽身而去,何以又對凡塵戀戀不舍呢?我們在看這個地方的時候不能不問:寶玉此刻內心在想些什么?俗世的寶玉既然既是冤家又是魂,看來,超越的寶玉一定懂得,俗世是生活必然要呈現的一種面相,但同時,處身俗世的靈還有著超脫的欲望,靈魂的本性要求純潔超然。所以,這里的寶玉似乎對俗世有著同情的理解,又有著徹骨的怨恨和無奈。

“十九年一場紅樓夢,只換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寶玉要超脫俗世紅樓,似乎并沒有那么容易,其既要承受肉身之苦,屢屢為父賈政鞭笞,還要經歷重重的精神折磨。如果歷經磨難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倒也是美滿的結局,但悲情的是相愛之人陰陽兩隔,所以,寶玉的出家更是一種被逼。他只要還保持著自己的本心,還要忠誠于自己的情感,他就只能離開這個家。但是,離家或出家真的就能讓“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嗎?“出家”后的寶玉若想用“遺忘”來換得內心的平靜,那么我們不能不為寶玉的選擇而遺憾甚至憤怒,這就是佛家給人的解脫之道?我相信,這“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其實應和的是大乘佛法中的“法空”,此空并非虛無,而是一種不可描述的實在,是為“妙有”。通俗地理解,寶玉的出家似使得自身獲得了自由,但這種自由絕非真正地完全地自由,臺詞中合唱部分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白茫茫真干凈,風雪彌漫一孤僧,青春年少昨日事,寂寞空門掩淚痕。出家之后,難以忘懷依舊是那揪心的往事,伴隨的,是那無邊無聲的孤寂。看來,白茫茫的大地并無法真正地“干凈”。也就是說,在黃梅戲《紅樓夢》的編劇看來,賈寶玉的出家其實是一種痛苦抉擇,以此來成就他和黛玉的愛情,所以才有了最后的獨語:留下了一段至情動人心,留下了千古悲歌年年聽,年年聽。這實際是編劇對整個紅樓故事的定性,這是一出關于至情的悲歌。從這個意義上講,黃梅戲《紅樓夢》是一出動人心魄的類似于莎士比亞《奧賽羅》的愛情悲劇。

有人或許會說,以這種方式出家的寶玉未免“六根”不凈!我們不要忘了另外一個人——他站在故事的背后,看著諸人恣意揮灑個人性情——曹雪芹。如果說曹真的是為了借小說來省察儒釋道文化,那么,寶玉就不能是冷冰冰硬邦邦的一塊石頭。恰如花襲人所想:寶玉必是跟了和尚去。上回他要拿玉出去,便是要脫身的樣子,被我揪住,看他竟不像往常,把我混推混揉的,一點情意都沒有。后來待二奶奶更生厭煩。在別的姊妹跟前,也是沒有一點情意。這就是悟道的樣子。但是你悟了道,拋了二奶奶怎么好!我是太太派我服侍你,雖是月錢照著那樣的分例,其實我究竟沒有在老爺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里人。若是老爺太太打發(fā)我出去,我若死守著,又叫人笑話,若是我出去,心想寶玉待我的情分,實在不忍。[2]960寶玉夢中對襲人言道自己與襲人無緣,簡單一個“緣”字豈能償得清對得起襲人的綿長深厚的純情!在襲人看來,寶玉若真的跟了和尚去且變得無情無義,這“道”又有何意義?對誰有意義?以若干最親近的人的痛而換來的個人一己之道真的值得追求?恐怕這既是曹雪芹的疑惑,也是黃梅戲《紅樓夢》編劇的追問,當然,后者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行文已多次提及《紅樓夢》原作者曹雪芹的意圖,這里我們就不能不依據評論家建構的原作者意圖來對改編略為評判。當然,筆者對建構原作者意圖的做法認同并將之看作判斷改編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

三、黃梅戲《紅樓夢》改編得失

馬蘭對飾演寶玉曾有過這樣的論述:“在演出的時候,我深深感到,我的心,我的創(chuàng)作伙伴的心,廣大觀眾的心,可能還有多少年前曹雪芹的心,都緊緊地融合在一起了。觀眾沒有在演出半道上喝彩、鼓掌,只是以一種圣潔的鴉雀無聲與我們默默地交流著。但我在臺上卻能感受到他們的心跳和呼吸。自我演戲以來,確實很少得過如此深刻的心靈交流?!盵3]53應該說,黃梅戲《紅樓夢》的成功演出,和馬蘭的卓絕演繹密不可分。馬蘭提及到她演出時感受到曹雪芹的心和自己的心緊緊融在一起,僅此一點,馬蘭就是一個偉大的演員,因為她認識到要把握好寶玉和整個故事,需顧及曹雪芹的內心。

曹雪芹的信仰及內心世界,我們今人已無從知曉,而只能從《紅樓夢》文本來重構曹的思想、關懷甚至困惑。前文已略略提及,曹雪芹可能在借《紅樓夢》來省察其對儒釋道的反思,這樣說絕非信口雌黃,已有大量紅學專著對此進行論述,我的疑惑是,曹的結論究竟是什么?

在《紅樓夢》一二零回中,賈政眼見一僧一道攜寶玉飄然而去,其中一人唱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誰與我游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2]961此可看作莊學在曹雪芹這里影響的直接體現?!坝巍边@個文化符號在中國文化中多和莊子相關,其和“逍遙”常連在一起,逍遙描述的是道之作用和境界,游是達到這種境界的功夫。[4]508《莊子讓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是對“逍遙游”的最好詮釋。人順應自然而作息,愜意于天地之間并任性而為,當能得天下至樂。有此,人生完滿矣,我還何需關注天下呢?問題到這里似乎就結束了,無需再申辯什么。這境界已無欲無求了。但我們且不可忘記,萬不能否認的是,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動物,或者說政治動物,沒有社會,也就沒有“人”的產生,沒有文明的出現,這種逍遙游真的能做到游心而至大樂?沒有了社會或者他者存在作為填充,逍遙者的內心又有什么內容呢?僅僅是蒼天白云和空空的虛空嗎?這就是出世?恐怕沒有對入世的理解和入世的映襯,出世便沒有了存在的理由和意義了吧?從這個意義來看,“游兮太空”只能是一時的自由逍遙,而不能是一世的行為??磥?,僧道的出路未必適合寶玉這樣的情種。相信,唱出段首詩句的斷非寶玉,寶玉聽了這些亦未必平和,在我看來,黃梅戲《紅樓夢》開首的幾句倒是點出了寶玉的內心:即使出家,內心也滿是牽掛?!俺黾摇睂嵤菍θ胧捞畹囊环N掙扎,在出世和入世之間保持一種平衡或中道恐怕才是大智慧,這也正是儒道“將無不同”的真正含義所在。如此看來,寶玉在《紅樓夢》中所追求的自由倒是曹雪芹本有之義,它肯定了“儒”帶給人的禮法約束已使得個體感到將要窒息,需要個體選擇出世的行為或心態(tài)來對其進行糾正了。而“出家”正是這種意圖的“象征性”行為。黃梅戲《紅樓夢》將自由作為自己的一個主題,也算是切中了曹雪芹的內心所想,這應該是它改編成功的一大原因。

當然,這里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寶玉出家,看到的、感受到的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遁入空門,感受到的就真是一片純潔“凈土”?按照劉小楓先生的說法,“《紅樓夢》的意義首先在于,信奉解脫的精神發(fā)現了生命中有不可解脫的東西?!盵5]255而曹雪芹的“夢”也就是要通過寶玉的重新變回石頭來展示“莊禪”的弊病并渴望精神突圍。[5]223-286曹是否成功突圍?看似有點難。寶玉在黃梅戲《紅樓夢》首尾處的痛苦和留戀,大觀園眾姑娘的悲慘結局等等都在對這個問題做出回答。黃梅戲《紅樓夢》本身也是對這一問題的回應,即,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是悲劇的:留下了一段至情動人心,留下了千古悲歌年年聽。也確實,觀眾對這出戲的反應相當強烈,據說,1991年冬,《紅樓夢》在南京演出,當戲演到“哭靈”時,臺下一對青年男女放聲大哭,并大聲呼喊道:愿天下所有父母心,理解兒女情。這是南京正在自由戀愛中的青年,他們的愛情遭到父母的反對,觀戲時有感而發(fā)內心悲情。而今天的我們,欣賞黃梅戲《紅樓夢》時,也會為“哭靈”一幕的悲逼得喘不過氣來,這是曹雪芹提出的問題使然,是黃梅戲《紅樓夢》承接這一問題,做出的回應使然。不得不說,黃梅戲《紅樓夢》承繼了小說《紅樓夢》的精髓,是一部了不起的改編。

我對該劇做出如此高的評價,肯定會招來紅學愛好者甚至大師們的詰問:孰不知小說《紅樓夢》有著多層內涵和文化意義、哲學思考?我要說的是,小說固可融千百主題于一身,讓舞臺上的戲劇也如此,還讓不讓觀眾活?豈能對編劇求全責備?我們又怎能要求皖菜或川菜有燕窩的味道?

[1]胡虧生.黃梅戲人物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2]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3]楊慶生.奇葩斗艷——黃梅戲《紅樓夢》創(chuàng)作演出述評[J].紅樓夢學刊,1992(4).

[4]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5]劉小楓.拯救與逍遙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黃梅戲曹雪芹寶玉
黃梅戲《中國夢》
黃梅戲藝術(2021年3期)2021-11-06 03:18:38
黃梅戲《祝?!?/a>
黃梅戲藝術(2021年1期)2021-03-29 06:07:54
寶玉不喜歡的男生
幽默大師(2020年11期)2020-12-08 12:01:58
論寶玉之淚
紅樓夢學刊(2020年5期)2020-02-06 06:20:44
曹雪芹南游金陵說再考辨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5:50
寶玉受笞
幽默大師(2019年11期)2019-11-23 08:47:48
寶玉問路
幽默大師(2019年11期)2019-01-14 17:47:37
敦誠的西園與曹雪芹
紅樓夢學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7:52
大型黃梅戲《寸草心》
黃梅戲藝術(2018年1期)2018-07-08 01:52:40
“這個地方難站”——曹雪芹對聚散離合的敘事與思考
济源市| 屯门区| 南华县| 长白| 铜梁县| 福鼎市| 肥东县| 广灵县| 绥阳县| 扎赉特旗| 二手房| 焦作市| 皋兰县| 红桥区| 全椒县| 全南县| 东阿县| 怀化市| 广东省| 荔浦县| 西安市| 芒康县| 新乡市| 青阳县| 晋中市| 宁强县| 海口市| 长汀县| 大宁县| 丹巴县| 多伦县| 宕昌县| 濮阳县| 沧源| 尉氏县| 靖州| 漳浦县| 封丘县| 舞阳县| 会昌县|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