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萍 呂秀東 宋宏穎 滿慧靜 齊金芳 王艷玲 王化剛 李科信
(河北省滄州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1000)
強制性使用療法結(jié)合運動想象在腦卒中手功能恢復期的作用
馮麗萍 呂秀東 宋宏穎 滿慧靜 齊金芳 王艷玲 王化剛 李科信
(河北省滄州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1000)
目的 應用強制性使用療法結(jié)合運動想象在腦卒中手功能恢復期的作用。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組通過限制健側(cè)手,強迫患側(cè)手進行特定行為再塑訓練及密集的重復練習,經(jīng)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的運動想象強化訓練。結(jié)果 經(jīng)過6周的康復訓練后,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明顯提高,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結(jié)論 強制性使用療法結(jié)合運動想象療法可顯著提高康復效果。
腦卒中 上肢功能障礙 強制性使用療法 運動想象
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高達70%~80%,其中大約30%~36%的患者在腦卒中后6個月遺留上肢功能障礙,尤其是手的精細動作運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現(xiàn)將筆者應用強制性使用療法結(jié)合運動想象改善腦卒中手功能障礙情況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滄州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病房腦卒中上肢功能障礙者114例,均為發(fā)病后7~14 d病情平穩(wěn)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8例,男性 37 例,女性 31 例;平均年齡(50.14±14.21)歲;其中腦出血16例,腦梗死52例;病程1~7 d。對照組46例,男性 28 例,女性 18 例;平均年齡(51.90±15.34)歲;其中腦出血11例,腦梗死35例;病程1~7 d。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治療組予強制性使用療法,即患者的健側(cè)每日必須戴1個固定手夾板,每日清醒時固定時間不少于90%,除了睡覺和一些特殊情況如洗澡、穿衣、洗手或為了安全平衡考慮除去這些設備。運動想象實施過程,患者仰臥于床,用2~3 min進行全身放松,5~7 min語音暗示進行間斷的運動想象,想象自己具體做某一件事情,強調(diào)要運用全部的感覺到患側(cè)上肢上來,最后2 min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環(huán)境。共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比較。入院1周內(nèi)評定1次,出院前再評定1次。
1.4 療效標準 ADL采用修訂的巴氏指數(shù)(MBI)評定,總積分0~20分為完全依賴,21~61分為嚴重依賴,62~90 分為中度依賴,91~99 為輕度依賴,100 分為正常。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見表1。結(jié)果示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 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68 31.58±13.45 81.25±15.69*△對照組 46 33.21±14.63 59.58±14.15*
目前,強制性使用療法多被用來治療腦卒中后6~12個月的慢性期患者,且已被證明療效顯著。本研究采用強制性使用療法聯(lián)合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后手功能障礙進行干預,通過限制健側(cè)手,強迫患側(cè)手進行特定行為再塑訓練及密集的重復練習機會,經(jīng)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的運動想象強化訓練,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境的方式來改善患肢的動作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2]。運動想象通過患者的主觀意念進行積極的思維和想象,可以保持和加強動作的想象及利用,使大腦皮層中樞神經(jīng)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靈活,對效應器的支配更加協(xié)調(diào)。運動想象訓練能充分調(diào)動患者主動有意識地參與,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訓練,增強自信心和主觀能動性對主動使用肢體的患者,功能恢復可能持續(xù)更長的時間。這種后期恢復反映了由于使用和活動而引起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重組過程的持續(xù)特點。早期介入上述訓練法對改善偏癱手功能切實有效,在日常生活中不應以健側(cè)代償為主,急于利手的轉(zhuǎn)換,而應盡量多使用患側(cè),以便及早最大限度發(fā)揮患側(cè)上肢的殘存功能。
[1]Wolf SL,Lecraw DE,Barton LA,et al.Forced use of hemi
plegicupper extremities to reverse the effect of learned nonuse among chronic stroke and head injured patients[J].Exp Neu-rol,2009,104(2):125-132.
[2]Taub E,Miller NE,Novack TA,et al.Technique to improve chronic motor deficit after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3,74(4):347-354.
R743.9
B
1004-745X(2013)03-0446-02
201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