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我魁
(石峽灣中心小學,甘肅 定西 743023)
所謂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評價,筆者認為,是指在中學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由教師、學生和家長組成的既獨立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充分反映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主體、受體和反饋關(guān)系的課程評價。
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評價的關(guān)系因子,主要包含兩個方面:(1)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評價因子;(2)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評價因子的關(guān)系因子。
關(guān)于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評價因子,筆者在《論中學思想品德課過程評價模型的構(gòu)建——二維疊加助推模型》一文中已有詳盡論述,其主要包括主體影響因子、客體影響因子和反饋體影響因子。
2.1.1 主體影響因子
在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整個授課過程中,主體影響因子當然是教師,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存在相互交流、彼此溝通,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且課堂上的提問、回答,也是教學相互交流的最好方式。然而,在以上過程中,教師的主體地位無法撼動,這一主體地位可以理解為教學引導過程。[1]既然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至關(guān)重要,這也就使其應是具有針對性和鼓勵性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表達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而且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學生成就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對學生有獨特見解和有一定科學依據(jù)的回答,甚至對教師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學生的見解,使學生在教師的贊賞性評價中獲得自信,感受自我價值的存在。學生得到教師的尊重,往往會以百倍的努力去學習,會在小小的心田里播下自尊自愛的種子。教師要因人因事而異,提出恰如其分的期望,充分發(fā)揮評價在弘揚學生主體精神中的作用,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完善人格的塑造。
2.1.2 受體影響因子
在思想品德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受體影響因子自然是學生,是學生在接收知識。根據(jù)中學思品課教學大綱精神,應把考核內(nèi)容分為“道德認識”和“行為表現(xiàn)”兩大類,行為表現(xiàn)又可分為“校內(nèi)行為表現(xiàn)”和“校外行為表現(xiàn)”,即融合家庭、社會對其的評價,形成思想品德教學與評價社會化的氛圍,讓學生在德育社會化的氛圍中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在具體實施中,可把教學目標轉(zhuǎn)化為可操作、易評價的內(nèi)容,讓學生明確評價的具體內(nèi)容和時間。先將每一篇課文的認知目標和行為目標化解為符合學生實際的A、B、C三個等級內(nèi)容,并對等級內(nèi)容加以定性規(guī)定,以確定操作的標準,學生也有向更高層次努力的目標。再在每一等級的后面設置評定的時間,即時評、月評、期末評等。最后設定總評等級標準,對平時的評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這一表格在學期初就發(fā)給學生,使學生對自己在本學期中的學習目標一目了然,并在教師、家長和同學的不斷評價激勵與督促下達成目標,真正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自評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自悟、自辨、自評、自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學生、家長共同評價,發(fā)揮合力效應,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及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2.1.3 反饋體影響因子
所謂反饋體影響因子,主要是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及時的反饋。學生穩(wěn)定的情感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時間把這條鴻溝填滿”。這就是說,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只有在反復實踐中才能形成。因此,思想品德課只重視課內(nèi)評價,忽視課后評價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熱愛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父母都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為此,在思品課教學中應注意發(fā)揮家長的作用,共同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家長的課后評價對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評價符合小學生進取心強、喜歡鼓勵、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而且克服了那種死記硬背條條款款,重知識、輕實踐、輕養(yǎng)成的考核弊端,達成知行統(tǒng)一的目標。
對于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評價的三個因子,他們只有單獨完成各自的環(huán)節(jié)和行為還遠遠不夠,這不能促使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長足發(fā)展。那么,在主體、客體和反饋體影響因子之間,就需要將三者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聯(lián)系三者的不需要一個實物性事物,而是一種三者間的溝通,而且是一種有效的溝通。
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四個評價因子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辯證關(guān)系呢?為此,筆者特建立了基于四個評價因子的關(guān)系模型,即雙螺旋-搭橋模型,以此直觀的反映四者之間的關(guān)系。
雙螺旋-搭橋模型,筆者認為,主要是指在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受體影響因子(學生的獲知程度)和反饋體影響因子(家長的二次教育行為)旋繞某一中軸,即主體影響因子(教師的教育行為)所實現(xiàn)的三維空間螺旋上升,其中家長的二次教育行為較學生的獲知程度在時間概念上存在滯后,二者通過有效溝通進行搭橋。
圖1
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受體影響因子(學生的獲知程度)和反饋體影響因子(家長的二次教育行為),因為反饋體影響因子的二次教育行為,需要由受體影響因子的獲知程度來決定,所以反饋體影響因子就較前者時間滯后,二者就相對平行的旋繞主體影響因子(教師的教育行為)這一中軸上升,如圖1所示,其中①代表主體影響因子的教育行為,②代表受體影響因子的獲知程度,③代表反饋體影響因子的二次教育行為,在這里還涉及一個概念,那就是受體影響因子和反饋體影響因子圍繞中軸所產(chǎn)生的橫切圓的半徑,橫切圓的半徑涵義是學生的獲知程度相對于教師的教育行為預期所引起的偏差和趨于正確或可行道路的前行,在現(xiàn)實中,這個圓應該是不規(guī)則的,但總的趨勢還是近乎于正圓的,這也是一個理論研究上的理想狀態(tài)。
在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評價過程中,有效溝通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有效溝通不僅是將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三個評價因子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還是實現(xiàn)教育行為真實可行的必要保證,是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面對我國教育新課改的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的教師、學生和家長必須正確定位,從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入手,從而以此為契機,輻射到學生的全方位教育中去。
如圖1④所示,有效溝通在主體影響因子(教師的教育行為)、受體影響因子(學生的獲知程度)和反饋體影響因子(家長的二次教育行為)之間充當搭橋的作用,對于主體影響因子來說,有效溝通是一個主動了解問題的過程;對于受體影響因子來說,有效溝通是一個反饋信息的過程;對于反饋體影響因子來說,有效溝通是一個主動了解問題并且反饋信息的過程。
中學思想品德課一直以來不被重視,往往被看成是“副科”,[2]其主要原因是無論學生和家長沒有意識到其對于學生的成長有多大意義,評價模型的構(gòu)建,科學客觀的反映出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科學數(shù)據(jù)說話佐證,定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長久以來,家長的教育職能往往被忽視,有的家長更是認為教學應該是老師的事,他們沒有看到家長自身在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他們不但是助推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也是反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施動者,不是教授完知識就算“完成任務”,他們更應了解的是教學的效果怎樣,達沒達到既定的目的,知識是死的,而行為是活的,學生能否將死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是教師的職責,要想完成這一職責,要不斷的引導學生,溝通家長,多方努力,才能達到過程評價的效果。
由于舊的“被動接受”式的教育,使得學生的學習不夠自信,感覺本該屬于自己的學習行為被打上被灌輸?shù)睦佑?,通過模型中幾何型增長,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習的優(yōu)劣完全由自己決定,其他的因素往往只是助推,所以無論在現(xiàn)今還是以后,學生的學習都要以我為主,培養(yǎng)其自信的學習態(tài)度。
本文筆者在對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評價加以論述的基礎上,剖析了課程評價的關(guān)系影響因子,并建立了具體的評價因子關(guān)系模型,即雙螺旋-搭橋模型,最后論述了該模型構(gòu)建的意義和作用。
[1]周長青.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過程評價[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7(3).
[2]高中梅.重慶市城口縣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