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鋒
【摘 要】在現代化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國家大力實行新農村建設,大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但是受眾多因素影響,消防工作較為薄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需要結合農村的發(fā)展情況與需求,積極進行火災撲救,不斷強化農村的消防環(huán)境,促進農村與整個社會發(fā)展的一致性。本文結合社會發(fā)展的整體形勢,簡要闡述當前農村火災撲救工作存在的難點,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的火災撲救措施,做好救災工作,促進農村現代化的發(fā)展與進步。
【關鍵詞】農村;火災;撲救;措施
新農村建設促進了農村的發(fā)展與進步,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薄弱的消防基礎嚴重阻礙了農村的進一步發(fā)展,并且從目前來看,農村火災在全國火災當中占據非常大的比例。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農村火災沒有充分的認識,沒有真正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再加上農村火災存在很多難點,因此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當前,如何有效開展農村火災撲救,以及改善消防環(huán)境是當前農村消防工作面臨的重大發(fā)展性課題。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農村火災的難點所在以及其對應火災撲救措施。
1.農村火災的難點所在
1.1火勢蔓延的速度較快
通常來講,農村房屋較為密集,并且并聯,因此耐火等級相對較低,并且可燃易燃物較多。農村大多數房屋前后都會堆放草垛草堆,所以一旦發(fā)生火災就會迅速蔓延開來,造成巨大的損失。
1.2火災報警不及時
農村經濟條件有限,再加上建筑物及各種公共場所中不具備災害自動報警裝置,因此在偏遠地方或夜間發(fā)生火災便不能被及時發(fā)現,從而錯過了救災的最好時機,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火災的危害性與損失。
1.3滅火能力較弱
大多農村不具備專門性的消防組織,因此也就談不上消防隊,更沒有有效的滅火器材與裝置,更重要的是缺乏消防水源。然而即使部分村鎮(zhèn)安裝了基本的消防設施,以及消火栓,但是當發(fā)生火災時沒有充足的滅火水源,這樣也是無濟于事的。
1.4滅火組織不夠強大
對于位于片與地區(qū)的農村來說,由于離消防隊路途遙遠,并且道路條件相對較差,因此消防隊會在火災發(fā)生后的相當長時間內才會趕到,所以在火災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就需要完全依靠村民自己,但是大多數村民只能忙于個人財物,導致火災發(fā)生時現場出現無組織性的混亂場面,延誤了救災的最佳時間。
1.5救援效果不佳
大多數村民缺乏一定的消防知識,并且也沒有滅火的經驗,這樣一來就很難根據火災發(fā)生現場的情況以及火勢的蔓延形勢,來選擇科學、合理化的撲救措施,所以就很容易出現手忙攪亂的現象,導致火災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造成火燒連營的悲劇。
1.6不具備基本的逃生意識
在農村,農民沒有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火災的危害性,對火勢蔓延的速度也沒有準確的認識,再加上村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自身在火災中的自救能力,由于缺乏自救逃生嘗試,就會在火災發(fā)生是不顧性命而哄搶財物,最終釀成物毀人亡的慘劇。
2.農村火災撲救的有效措施
2.1做好調研,制定有效的消防對策
農村應建立一支消防隊,然后進一步了解農村具體情況,掌握所管轄區(qū)域內的建筑情況、住宅的布局特點和水源等,進而為火災撲救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其中調查工作要包含:農村建筑的毗連情況及特點、消防車輛行車的路線、住宅附近的交通情況、住宅周圍的水源情況以及物資的存放位置與形式。這樣一來,消防隊就可以根據農村實際情況,結合調查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火災撲救方案,靈活應對火災、有效處理。
2.2進行消防知識的普及教育,提升自救能力
通常來講,城市消防隊與農村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消防隊很難在第一時間趕到火災發(fā)生現場,這樣一來在火災發(fā)生初期就需要依靠村民們的自救,通過群眾的有效配合,有效阻止或消滅火勢,這樣就能為消防隊的到來爭取充足的時間。然而,這需要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廣大群眾需要對火災現場有科學的估計,合理阻止房屋破拆和物資疏散,從而避免給經濟與人力方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也能夠保證火災現場秩序,利于撲救工作的有序開展。開展具體撲救工作的時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落實,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人力物力,盡量避免或減少不必要的財產損失。最后,消防隊要與村委會定期舉辦消防知識宣傳講座,加強廣大群眾的消防知識,提升自救能力。
2.3保證水源供給
一直以來,水源問題是火災救援的老大難,天然水源是農村火災撲救的主要來源,但是天然水源具有不確定性,并且水源獲取方式比較困難。因此,當消防隊趕到火災現場時,要積極尋找可供利用的水源,保證充足的水源供給。而針對發(fā)生在偏遠地區(qū)的火災,消防車很難駛進,這時就需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運用手抬泵然后讓群眾利用水桶、臉盆等隨手可得的容器保證水源供給的連續(xù)性,最大程度發(fā)揮人民群眾的力量,切實保障火災現場的供水需求。
2.4發(fā)揮各種形式消防隊的作用
公安現役警力在編制上處于緊張狀態(tài),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有效調動當地居委會與鄉(xiāng)鎮(zhèn)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力量,有效建立科學化的調度制度與通訊系統,然后建立并完善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不同形式的消防隊伍。鄉(xiāng)鎮(zhèn)要依法建立專職消防隊,針對不同的農村發(fā)展情況與需求,還可以適當增設兼職消防隊,大力發(fā)展義務志愿政企聯合形式的消防隊,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村民消防機制,并且制定切實可行的執(zhí)勤制度,嚴格進行滅火演練,讓村民掌握火災發(fā)生初期的撲救知識與技能,積極開展巡查與安全檢查,爭取減輕火災給農村到來的損失,保證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火災撲救過程具有艱難、復雜的特點,因此,消防隊一定要真正重視起來,從對人們負責的角度出發(fā),做好充足的調查研究工作,對于農村火災發(fā)生的特點做好緊急預案在具體實施中,要了解并掌握好農村火災的難點所在,制定農村火災撲救的有效措施,做好調研,制定有效的消防對策、進行消防知識的普及教育,提升自救能力、保證水源供給、發(fā)揮各種形式消防隊的作用,保證撲救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火災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魯廣斌.安徽省農村消防安全分析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2]陸凱鈞.“社會主義新農村”消防宣傳之我見[J].新世紀論叢,2008,(02).
[3]徐清輝.淺議如何加強消防監(jiān)督執(zhí)法工作[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1).
[4]李應軍.對基層消防監(jiān)督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1).
[5]李蘭芳,青萍.現代化社會對農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電視時代,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