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南
(宜興 214221)
古壺歷來是制壺藝人競相效仿的壺型之一,如“仿古壺”、“如意壺”、“井欄壺”、“石瓢壺”,以器型簡單、造型穩(wěn)重、神韻古樸而聞名。“如意壺”是對傳統(tǒng)壺最好的繼承和發(fā)揮,它將傳統(tǒng)壺的“圓”運用得淋漓盡致,對傳統(tǒng)紫砂壺實用性第一的理念作了很好的詮釋。紫砂“春竹壺”(見圖1)是在傳統(tǒng)“如意壺”的經(jīng)典式樣中融入了竹文化的精神元素,使此壺有了形與神、意與象、氣與韻、理與法相結合之美。
圖1 春竹壺
“如意壺”是紫砂傳統(tǒng)造型里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茶壺造型最初來源于鼓型,壺身取自鼓身經(jīng)過演繹后而得?!叭缫鈮亍敝赃@么多年來經(jīng)久不衰,除了造型的典雅端莊,還有其線條的流暢和各比例的協(xié)調(diào),幾乎做壺之人都要做“如意壺”?!按褐駢亍北闶墙梃b了傳統(tǒng)“如意壺”的造型設計而成的,壺身扁圓,壺腹鼓,壺頸稍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為一段彎曲的竹段,強勁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也是一小節(jié)竹段,與之呼應的竹段壺把勻勢而起。“春竹壺”的壺身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其圓潤之態(tài)有一氣呵成之暢,而壺把、壺流與壺鈕的竹段造型則展現(xiàn)了力之美。
紫砂“春竹壺”的壺身設計突出了一個“圓”字,壺身扁圓,飽滿充實,有圓圓滿滿之寓意;蓋面平圓,口沿和蓋沿銜接自然、平穩(wěn),并形成兩個線圈,圓線圈對簡潔的壺型起到了裝飾作用,增強了形式美;塑造成竹段的壺把也呈圓之勢,因此一把小小的“春竹壺”握于手心,約一掌就可以托住,手感輕巧,圓圓潤潤,抓握方便。然而,一把渾圓的紫砂壺似乎少了堅韌的精神。把這種堅韌的精神表現(xiàn)在了“春竹壺”部件的設計中去,壺嘴、壺把、蓋鈕取自竹段,生動自然、挺拔清秀。竹是品性高潔的植物,尤其是在宜興這樣一片竹的海洋,竹更是人們眼里、口中的愛物,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余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fā)了,一場春雨過后,竹筍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謂“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對竹子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像天真活潑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婀娜多姿。暑盡寒來,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竹子如此堅韌不拔的精神與“春竹壺”圓潤的壺器造型相結合,呈現(xiàn)出了圓潤美與堅韌美的內(nèi)在統(tǒng)一。
這把紫砂“春竹壺”融合了傳統(tǒng)“仿古壺”的文化與竹文化特征?!胺鹿艍亍钡膱A器造型折射圓圓滿滿,而竹文化的內(nèi)涵則比較豐富了。中國竹文化是以竹為載體的中國文化,就其內(nèi)容來說可以分為竹文化景觀和竹文化符號。中國竹文化,其內(nèi)涵顯示不是竹本身,而是竹所構成的器物及其使用規(guī)范,它能顯示出文化性的人化了的自然,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為了特定的實踐需要而有意識地用竹所創(chuàng)造的景象,此為竹文化景觀。而宗教、文學繪畫、倫理規(guī)范中的“竹”本身即直接表現(xiàn)與象征著人的情感、思維、觀念、價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此為竹文化符號。歷代文人墨客對竹吟詠不斷,創(chuàng)造出大量詠竹文學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搖曳之聲和清疏之影盡入詩懷,并借以象征與表現(xiàn)虛心、高潔、耿直、堅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構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貫注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幾種文學符號類型,顯示出清新淡雅、幽靜柔美的審美特征。品玩紫砂“春竹壺”,在圓圓滿滿的壺身中窺見了新竹即將破土而出之勢,則蘊育春天臨近,一派繁榮的景象就要來到。
紫砂“春竹壺”的造型古樸典雅,線條圓潤流暢,自有一股大氣與沉穩(wěn)蘊含其中。壺嘴、壺鈕與壺把造型似竹節(jié)狀,與壺身及整體設計相吻合,形制精巧優(yōu)雅、剛中帶柔,整器散發(fā)著一種剛直遒勁之風。傳統(tǒng)竹文化與紫砂“如意壺”文化完美契合,使得整個壺體更顯韻味雅致。然而,其內(nèi)在韻味卻非是區(qū)區(qū)竹節(jié)造型便能表達的。紫砂“春竹壺”是多元文化的結晶,既有圓圓滿滿之意,又有新竹報春之喻。整款壺力蘊十足,色澤之沉郁厚重自不待言,泥色之古郁細致尚不必去推敲,一股古樸濃郁之風撲面而來,亟待春天蓬勃到來。
[1]柯思恩.竹之思[J].中國石化新聞網(wǎng).2013年8月2日.
[2]劉笑玲.竹崇故事的文化解讀[J].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