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軍
清朝筆記小說《耳食錄》中載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一個人很有錢,但是很吝嗇。他整天精打細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后來他上了年紀,走不動路了,就買了一頭小毛驢當交通工具。他非常愛惜這頭毛驢,不是太累根本就不騎,所以驢子馱老翁的次數(shù)很少,一年也不過三四次。
正是炎炎夏日,因為要走遠路取東西,老翁就帶著驢出發(fā)了。半道上老翁累了,就騎著驢走了二三里地??审H不經(jīng)常馱人,累得哼哧哼哧的。老翁嚇得從驢背上下來,還把鞍韉給驢解了。驢以為終于可以休息了,于是掉頭按原路往回走。老翁急得趕忙追,驢不搭理他,老翁也攆不上。
老翁心想,好不容易花錢買的驢,要是死了怎么辦,又吝惜自己買的馬鞍,于是老翁就自己馱著鞍往家趕。到家后,老翁問:“我那驢可回來沒啊?”他兒子說:“回來了。”老翁這才松口氣,慢慢地把鞍放下來,開始覺得腳疼、背疼,又因為天熱中了暑,病了個把月身體才痊愈。
因為過分愛惜,驢子便驕縱成性,不再習慣于承擔責任,后果真的很嚴重。這則“驢不習騎”的寓言啟示我們:愛惜與使用,一定要掌握適度原則。因為過分愛惜,所以特別怕失去。一旦失去,心頭之悲則會超越常人。過分愛惜鋤頭,舍不得使用,結果鋤頭銹成廢鐵,無法再用;過分愛惜錢,舍不得使用,結果錢財終歸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過分愛惜孩子,舍不得使喚,結果孩子四體不勤,喪失謀生能力;過分愛惜戀人,任其予取予求,結果戀人失去感知愛的能力,分手成為唯一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