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法律與中國夢

2013-09-12 07:03:33吳世行
關鍵詞:犯罪法治法律

吳世行

(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檢察院,重慶 401120)

論法律與中國夢

吳世行

(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檢察院,重慶 401120)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夢提出的時機也逐漸成熟。提升國民的法律素養(yǎng)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中之重,結(jié)合2013年第一季度地方刑事案件情況,借用聯(lián)系發(fā)展的眼光來分析論述缺乏法律素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受自利行為原則“引導”的犯罪會對他人和社會乃至國家實現(xiàn)中國夢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通過標本兼治的綜合治理方式,通過法制教育這個“本”與刑罰這個“標”來提升整個國民的法律素養(yǎng),是為實現(xiàn)中國夢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的最佳途徑。

中國夢;法律素養(yǎng);自利行為原則;刑罰

一、法律與中國夢

從構(gòu)建小康社會的法治理念,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到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建設,從中共十八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始終貫穿著一條理性的金線——法治!

(一)法律與小康社會

從治理理念來說,“小康社會”并不是儒家學說的延續(xù),而是法家治理思想的體現(xiàn),其衡量標準和最終目的就是統(tǒng)一和富強。統(tǒng)一和富強的前提是形成一個穩(wěn)固的利益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各個群體之間,都能通過法律手段調(diào)解雙方之間的利益糾紛,定紛止爭,從而實現(xiàn)社會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共同創(chuàng)造惠及每一個人的社會財富?!靶】瞪鐣币部梢岳斫鉃閬喞锸慷嗟绿岢摹皟?yōu)良的生活”,他認為,“就我們各個個人說來以及社會全體說來,主要目的就在于謀取優(yōu)良的生活”[1]。為了達到“優(yōu)良的生活”狀態(tài),他提倡法治,把法治作為“賢良為政”的標志。

(二)法律與和諧社會

1.柏拉圖《法律篇》中體現(xiàn)的和諧

柏拉圖認為,立法者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善,用我們?nèi)寮宜枷雭黻U明這個“善”,其實就是“和諧”!和諧就是立法者追求的最終目的,對于這一點,柏拉圖以音樂為例做了詳盡的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是向社會傳遞的一個依法治國的強勢信號!柏拉圖認為統(tǒng)治者應該是法律的仆人,并且其確信一個國家的興亡取決于這一點。如果法律是政府的主人,那么這個國家就充滿了希望。對于誠信問題,柏拉圖認為誠實為百善之首,并且是每個人靈魂中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只有講究誠信,他才可能過得愉快和幸福。

2.羅爾斯《正義論》中體現(xiàn)的和諧

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他們?nèi)绾斡行屎陀袟l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和廢除”[2]。在正義體系中,羅爾斯將平等的自由原則放在首要位置。他認為“自由的優(yōu)先性意味著自由只能被自由限制,而不能受制于經(jīng)濟利益”[3]。另外,羅爾斯強調(diào)所有的社會成員一律平等,同時“平等”的要求也構(gòu)成了對自由本身的約束,一個人從事某種行為,必須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相互安定有序地生活,才能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活力以實現(xiàn)夢想,享受幸福生活。

3.密爾《論自由》中體現(xiàn)的和諧

密爾認為個性為人類福祉的要素之一,個性的多樣發(fā)展是個人幸福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因素。他的這種觀點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的觀點不謀而合。人們有權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決定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社會和政府不應該試圖去剝奪人們的這種自由,去阻撓人們?yōu)槿〉眠@種自由所做的努力,人們亦應彼此寬容,相互尊重彼此的自由。因為,彼此寬容換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在這種環(huán)境下,如同不同的音符相互配合才能彈出一曲優(yōu)美的曲子一樣,人的個性得到自由發(fā)展的匯聚,便是社會呈現(xiàn)多樣性發(fā)展的源泉。

二、公民法律素養(yǎng)現(xiàn)狀

(一)公民法律素養(yǎng)不高

實現(xiàn)個人乃至中國夢,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但是,我國公民的法律素養(yǎng)不但不高且有下降趨勢,例如“誠信”問題,當今社會缺乏誠信,導致人們相互不信任,人們相互不信任何來友愛之說?人們不友愛又何來和諧之說?此外,各種媒體每天報道的那些一次次挑戰(zhàn)公眾道德底線的人或事,更是讓我們看到國民的法律素養(yǎng)“如此”欠缺。

(二)法律素養(yǎng)不高造成犯罪頻發(fā)

犯罪是最能直接體現(xiàn)一個人法律素養(yǎng)高低的最好判斷標準。柏拉圖認為犯罪的原因有三:一是暴力行為激起的情感;二是勸說和欺騙推動的欲望;三是出于無知。地方情況是社會情況的縮影,筆者根據(jù)2013年一季度A市B區(qū)犯罪情況來分析導致犯罪成因。

1.文化程度低或“法盲”。如表一: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犯罪人數(shù)的76.9%,以初中為起點,文化程度越高,犯罪比例越低。另外,筆者經(jīng)常遇到一些法盲。兒子犯罪后,其父母竟然責怪公檢法為何逮捕他的兒子。他說:“我兒子偷拿了他女朋友的幾千元錢有什么事,干嘛還要抓他?”有的大學生、白領經(jīng)常偷拿同學或同事的錢財,在他們看來,如果被同學或同事發(fā)現(xiàn),還給他們就行了,這沒什么;有的認為撿到別人遺忘的財物就應該歸自己所有。后兩者違背了在很多場合都適用的兩個規(guī)則,即“不許動不該動的東西”和“不可拾不是你丟下的東西”。

表一

2.刑罰功能未能有效體現(xiàn),再犯嚴重。如表二:在三類案件中,被告人有一次前科的占到30%,有二次前科的占14.2%,有三次前科的占8.3%,有四次前科的占2.4%,有前科者占到總數(shù)的54.9%。另外,有4%的被告人因為罪輕,“真心”悔過,根據(j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被判過緩刑。但是,真實的數(shù)據(jù)卻反映了我國刑罰的功能及政策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這些被告人被法院判決后,犯罪前科又會“更上一層樓”。

表二

3.缺乏理性思維,易于犯罪。如表三:在三類案件中,未成年占8.4%,18~20周歲占8.8%,21~25周歲占 21.1%,25~30周歲占19.9%,30周歲以下的被告人占58.2%。這些被告人除了文化程度不高或法盲外,缺乏理性思維,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造成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因素之一。

表三

(三)犯罪造成的“蝴蝶效應”。

《禮記·經(jīng)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惫湃苏J為微小改變會對未來有很大影響。1 300多年后,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Edward N.Lorent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蝴蝶效應①“蝴蝶效應”的概念,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tǒng)中,初始條件下的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tǒng)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xiàn)象。,蝴蝶效應說明,事物發(fā)展的結(jié)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jié)果的極大差異。

面對犯罪,多數(shù)人不會考慮它們會對我們自己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因為,我們通常認為那些犯罪案件與我們毫無聯(lián)系。這樣就會造成我們因孤立、靜止地看問題而得出錯誤結(jié)論的后果。如果用聯(lián)系、發(fā)展的哲學眼光看待犯罪,它對我們每一個人造成的影響會讓我們感到震驚!以下筆者以涉毒案件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如表四:如果這95名罪犯,他們的犯罪相對方是單線的且是固定的,那么犯罪引起的新增涉毒人員就會控制在一個固定(95人)的范圍內(nèi),社會危害性不會再增加。如果犯罪相對方不是固定的,N次犯罪相對方都是新的且相對方也走上犯罪道路的話,那么涉毒人員就會新增加到(N+1)×95人。當然了,犯罪相對方不可能是固定不變的,亦不可能每次都是新的或犯罪相對方全部走上犯罪道路,再加上,有的犯罪人作案一次便被監(jiān)禁等因素,新增涉毒人員應該在95~(N+1)×95人之間。另外,如果按照犯罪相對方為雙線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推出N次犯罪導致的新增涉毒人員應該在190~190×3×2(N-2)之間。如果犯罪相對方為三線或更高的話,雖然筆者不能找到新增涉毒人員的規(guī)律和公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后者比前兩者的危害更大!

表四

在表二統(tǒng)計的侵財案件中,其中有28人曾因販毒被判過刑,占到侵財案件總?cè)藬?shù)的19.2%。這些罪犯,由于暴利驅(qū)使或控制不住毒癮,便會通過盜竊、搶劫或搶奪來獲取毒資。他們的犯罪手段多式多樣,可以強迫、誘騙他人來從事販毒、吸毒(一季度有9件容留吸毒案子,共容留31人吸毒,其中4人是未成年)而獲取源源不斷的毒資或滿足自己的毒癮。這樣的趨勢得不到控制,愈演愈烈,將會使我們下一代生活在非常危險的環(huán)境中。

三、問題解決與夢想實現(xiàn)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不要閉門空談什么這理論那理論,我們應該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進而及時解決問題。筆者建議通過以下三項措施加以解決。

(一)法制教育推前,定期宣傳案例

《三字經(jīng)》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子女如果得不到好的教育,那么他們的“性善”就會逐漸轉(zhuǎn)化成“性惡”。我們不能單靠各種媒體來宣傳法治,因為很多青年學子整天忙于玩網(wǎng)絡、手機游戲,忙于參加選秀夢想一夜成名,忙于談情說愛更換男女朋友,忙于炫富追求時尚等,他們根本就不會去關注什么法治宣傳,更不懂得遵紀守法禮義廉恥。因此,筆者建議對于這類群體,從小學起就應該由淺入深地開展法制教育,使其從小學法、懂法,守法;對于農(nóng)民,定期送法下鄉(xiāng),對于市民,定期舉辦法律講座,用真實案例以淺顯易懂的講解方式向農(nóng)民、市民灌輸法律知識。這個任務可以化整為零,以區(qū)域劃分,由各區(qū)域法律工作者(公、檢、法、司法、律師)與農(nóng)民或市民結(jié)成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法律培訓模式。

(二)利用法律手段,凈化信息源頭

由于網(wǎng)絡信息傳播的面廣、及時等特性,一個人要想出名,通過網(wǎng)絡發(fā)表雷人的言論、視頻便能引起眾多網(wǎng)友的持續(xù)關注,并被推向輿論的頂峰,進而逐漸“走紅”。因此,很多低俗、媚俗、庸俗及虛假的網(wǎng)絡信息充斥著網(wǎng)絡環(huán)境,毒害著我們的青少年。

如果我們對于網(wǎng)絡上不健康的內(nèi)容不加以監(jiān)管,誰敢保證自己的親人不會受其影響、毒害?誰又能保證子女的朋友不會受其影響、毒害,進而拉攏自己的子女“下水”?倘若這些不幸的事情發(fā)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哪里有“心情”高談夢想,高談美麗中國與幸福生活?因此,不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興媒體,對其傳播的內(nèi)容是否健康、是否樹立正面形象,傳遞正能量等必須進行嚴格審查,對那些為吸引眼球牟取利益,報道宣傳不健康不真實惡意炒作欺騙人民的媒體,發(fā)現(xiàn)一處,查處一處,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并在第一時間曝光,下大力氣凈化青少年的成長環(huán)境,建設健康、美麗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

(三)差異對待犯罪,提高刑罰威力

拉德布魯赫采納李斯特創(chuàng)立的行為人決定性劃分與其處置目的相應差異的理論。他認為犯罪行為是人的個性和環(huán)境的綜合產(chǎn)物,根據(jù)犯罪起因不同,可將罪犯分為機會犯和情況犯。機會犯是在自己遭遇不幸情況時,使自己瞬間成為犯罪,他們并沒有傾向犯罪的性格。所以,對此類犯罪,以警告為主。情況犯是具有犯罪性格的犯人,刑罰要阻止他們再犯,就必須改造他們。對于有改造能力的情況犯加以矯正;相反只能通過排除危害,即通過判刑剝奪其一定期限的自由來達到特殊預防的目的,但這要建立在刑罰效力能夠充分體現(xiàn)的基礎上。在改造少年犯方面,他同意采取教育措施,使他們得到教育。對限制責任能力罪犯,須與心理治療措施一并進行,使他們得到治愈或安置。

筆者認為,對于慣犯,應該嚴格按照刑罰,依據(jù)犯罪次數(shù)逐漸增加量刑幅度,比如罪犯第一次盜竊1 000元,判處拘役,第二次盜竊1 000元,應該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判處有期徒刑,以此類推,同時,相應的罰金也應該成倍增加。通過逐漸增加犯罪成本,使其在“自利行為原則”的權衡下,放棄再次犯罪,這樣就會防止其“拉攏”他人犯罪,阻止社會危害增加,進而收到良好到的法律、社會及政治效果。

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后,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要實現(xiàn)中國夢、實現(xiàn)人民的夢,并號召全黨帶領人民群眾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努力奮斗!在前面我們分析過,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人民生活達到小康、社會環(huán)境和諧、幸福指數(shù)提升及自我價值實現(xiàn)等都離不開法治,那么我們就應該不遺余力地及時開展法律教育,確保刑罰的效力,凈化社會風氣,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國民法律素養(yǎng),為實現(xiàn)中國夢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1][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03.

[2][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3.

[3]何懷宏.公平的正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77.

[責任編輯:杜 娟]

The Law And The Chinese Dream

WUShi-ha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Chinese dream is becoming mature gradually this time.The improvement of legal literacy is becoming the priority to realize Chinese dream.According to the local criminal cases of the first quarter of2013,with the view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analyze the lack of legal literacy,we can find that the self interested behavior principle"guide"the crime will do a significant impact to others and the society and even effect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Therefore,comprehensive manage ments of tackling the problem including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standard to enhance the penalty legal literacy of the whole nation,is the best way to create a favorable legal environme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China dream;legal literacy;self interested behavior principle;penalty

DF0-052

A

1008-7966(2013)06-0005-03

2013-10-05

吳世行(1978-),男,山東濟南人,碩士,助理檢察員,案件管理中心案件質(zhì)量管理員,從事刑法學研究。

猜你喜歡
犯罪法治法律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Televisions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什么是犯罪?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zhì)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凌海市| 兖州市| 通道| 锡林浩特市| 昭觉县| 黄石市| 苏州市| 长治县| 施秉县| 嘉荫县| 岳阳市| 开远市| 会宁县| 罗山县| 东源县| 县级市| 湟中县| 黑龙江省| 鱼台县| 嫩江县| 芜湖市| 龙井市| 长垣县| 中方县| 修水县| 大同市| 沁阳市| 四子王旗| 原平市| 册亨县| 松滋市| 固原市| 广昌县| 石嘴山市| 济南市| 重庆市| 和田县| 定兴县| 沭阳县| 根河市|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