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曉鳴
腦梗塞屬中醫(yī)“中風”范疇,對于中風的病因病機,歷代醫(yī)家論述頗多,其中“痰”是最主要的病因。首先嗜食肥甘,脾胃受損,痰濁內生,郁久則化熱而生風,竄擾經脈發(fā)為中風,即《丹溪心法》所謂“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此外,痰濁痹阻經絡,影響血液的運行,而形成痰瘀互結,瘀滯經脈,上蒙清竅,發(fā)為中風,其中急性期多為以痰濕內阻為主。根據(jù)臨床實踐,我們在中風急性期的治療上遵循“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治痰為先,次養(yǎng)血行血”(《丹溪心法·中風門》)的治則,首從痰治。筆者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溫膽湯治療腦梗塞急性期35例患者,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2年1月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住院部收住的符合納入標準的腦梗塞急性期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49~78歲,平均63.0歲;病程14天;其中39例有高血壓病史,18例糖尿病病史;全部病例發(fā)病時間不超過48h。68例患者隨機分為溫膽湯組35例和對照組3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標準依據(jù)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1]中關于急性腦梗塞的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診斷標準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全國腦病急癥科研協(xié)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1]中關于中風的診斷標準;③證候要素判斷標準則采用《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當痰證證候要素評分≥7分時,痰證診斷成立。
1.3 納入標準 ①經臨床癥狀、體征、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符合急性腦梗塞診斷;②符合“中風”痰證的診斷標準。
1.4 排除標準 ①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者;②腦出血、腦腫瘤、腦外傷者;③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及精神病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根據(jù)病情不同采用吸氧、營養(yǎng)支持、控制血壓、血糖、脫水降顱壓、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腦保護等綜合療法。溫膽湯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溫膽湯治療:半夏12g,陳皮10g,茯苓 30g,枳實 10g,竹茹 10g,甘草 6g,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14天為1療程。
1.6 檢測方法 于第1次治療前及治療14天后分別空腹取血;其中3ml加入3.8%枸櫞酸鈉抗凝管,用于血小板聚集試驗和血液粘度測定;標本采集后離心10min(3000r/min),分離血漿,用STAGO全自動血凝儀檢測。抽取4ml靜脈血,迅速放入4℃冰箱靜置1~2h待凝,凝固后以高速冷凍離心機離心15min(3000r/min)分離血清,用于檢測血脂指標。所有標本收集完畢后分批檢測。
1.7 療效評定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觀察治療前、治療后14天,神經功能缺損變化情況;采用改良Bathel指數(shù)于治療前、治療14天后各評定1次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根據(jù)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FDS)標準[1]進行療效評定。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 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以±s表示,兩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取配對t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溫膽湯組總有效率達82.86%,高于對照組的63.64%,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0.01)(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變化 對照組和溫膽湯組的血脂水平在治療后均顯著降低,且治療后溫膽湯組血脂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1),說明溫膽湯組與對照組在調節(jié)血脂方面均有效,但溫膽湯組比對照組更優(yōu)(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變化(x ± s ,mmol/L)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 溫膽湯組與對照組在改善血液粘稠度方面均有效,但溫膽湯組比對照組更優(yōu)(P<0.01)(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x ± s ,mPa.s,g/L,%)
2.4 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情況 治療后14天,溫膽湯組NIHS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表明在神經功能恢復中,溫膽湯較對照組效果更優(yōu)(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3 13.95±5.34 10.58±3.22溫膽湯組 35 14.21±6.28 6.08±3.67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組別 n#
2.5 兩組患者治療后Barthel指數(shù)情況 治療后14天,溫膽湯組的改良Barthes指數(shù)評分較對照組顯著增加(P<0.01),表明在遠期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溫膽湯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后Barthel指數(shù)比較(±s,分)
表5 兩組治療后Barthel指數(shù)比較(±s,分)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1。
33 38.4±2.28 59.8±2.04溫膽湯組 35 37.7±2.34 82.5±1.93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組別 n#
中風病起病急驟,病情重,變化快,急性期以標實為主。痰濁內閉是其發(fā)病的主要病機[3]?!短m室秘藏》云:“中風為百病之長,乃氣血閉而不行,此最重痰?!碧禎岵粌H是中風病發(fā)生的啟動因素,也是該病急性期加重的主要因素[4]。《張氏醫(yī)通》云“凡癱瘓,愈疽,半身不遂等癥,皆伏痰留滯而然,不祛痰邪,病何由愈?!惫誓X梗塞急性期的治療,宜以除痰為主。溫膽湯出自清代陸廷珍的《三因極一病癥方論》。方用半夏為君,降逆和胃,燥濕化痰;以竹茹為臣,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佐以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俾濕去痰消。全方具有清熱燥濕、理氣化痰的功效。動物實驗研究表明,溫膽湯可通過調節(jié)大鼠肝臟LDLR轉錄水平預防脂質代謝紊亂[5],同時溫膽湯能有效降低機體內脂質過氧化程度,降低細胞受損程度,對抑制由高血脂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有重要作用[6]。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溫膽湯治療組的TC、TG、LDL-C明顯低于對照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而神經功能缺損積分、改良Barthel指數(shù)變化表明溫膽湯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恢復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明顯。
[1]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80.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 -56.
[3]李海英,李海敏,樊 鵬 .通腑法在中風急性期的應用[J].河北中醫(yī),2007,29(4):327 -328.
[4]牛豫潔.中風病急性期治法探究[J].山西中醫(yī),2010,26(1):1-2.
[5]淳 澤 ,李佳楠,陳東輝,等.溫膽湯對高脂血癥大鼠脂質代謝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12):1184 -1185.
[6]李佳楠,陳東輝,羅 霞 ,等.溫膽湯降脂作用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31(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