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華,孟 樂,史美靜,郭梁輝,趙建元,馮寸寸
(1.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阜新 123000;2.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山熱動力災害與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遼寧 阜新 123000)
礦井瓦斯爆炸是煤礦特有的、危害極其嚴重的災害[1]。瓦斯爆炸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會嚴重摧毀井下設施,中斷生產。有時還會引起煤塵爆炸和井下火災,從而加重了災害。高瓦斯礦井發(fā)生燃燒的火區(qū),產生高溫和大量的可燃可爆氣體,改變了瓦斯爆炸的界限,大大增加了瓦斯爆炸的危險性。所以如何及時、準確地監(jiān)測火區(qū)溫度和氣體的體積分數,判別預測爆炸危險性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實驗對影響瓦斯爆炸界限的因素進行研究,可以有效地預測和控制火區(qū)瓦斯爆炸,保證安全生產。
爆炸界限也稱爆炸極限,其含義是可燃氣體與空氣或氧氣混合后,遇到火源會產生爆炸現象的可燃氣體的極限體積分數,即在某個極限體積分數之內的混合氣體,爆炸會自動蔓延開來??赡墚a生爆炸的可燃氣體最低極限體積分數稱為爆炸下限,最高極限體積分數稱為爆炸上限。瓦斯爆炸界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環(huán)境溫度、氣壓、氧氣體積分數、煤塵、其他可燃氣體、引火源點燃能量和惰氣[2]。
實驗系統(tǒng)主要由爆炸裝置、配氣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包括溫度、壓力、點火控制)和爆炸參數測試系統(tǒng)組成[3],如圖1所示。
圖1 瓦斯爆炸界限測試系統(tǒng)示意圖Fig.1 Schematic of test system for gas explosion limits
爆炸指標參數主要包括爆炸極限、爆炸壓力等。實驗遵循的標準為EN1839(B)[4]。依照標準對裝置的要求,爆炸圓筒罐高、外徑、壁厚分別為220、219和6.5mm,體積5L。頂部開6個螺紋孔,用于進氣、測壓、抽真空等。罐體中央放置點火電極,電極用火花塞固定。該系統(tǒng)通過熱電偶和壓強傳感器測溫度、壓強,再通過相應通道在計算機上顯示爆炸時的溫度、壓強。爆炸的判定標準為壓力升高5%。
實驗條件:溫度28~32℃,大氣壓力為約100kPa。實驗用的CH4、N2、CO2等氣體純度均為99.99%。系統(tǒng)通過壓力配比的方法實現氣體配備,具體操作步驟為:用真空泵將反應罐內抽至真空;由于氣體壓力比等于體積分數比,將CH4、惰性氣體、空氣等氣體順次充入反應罐;每次完成實驗后,用真空泵抽出爆炸主體罐內氣體,再打開相應閥門充入空氣,將主體罐內廢氣排盡。
實驗方法:分別以常溫常壓下瓦斯爆炸上、下限15%、5%[5]為基準反復實驗。如爆炸則逐漸降低瓦斯體積分數,直到不爆炸為止,所得爆炸的最小體積分數為爆炸下限;相反,如果不爆炸則逐漸增加瓦斯體積分數,直到不爆炸為止,所得的最大體積分數為爆炸上限[6-8]。常溫常壓下瓦斯爆炸界限見表1。
表1 常溫常壓下瓦斯氣體爆炸界限Table1 Gas explosion limits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圖2 不同溫度下瓦斯的爆炸界限Fig.2 Methane explosion limi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于火區(qū)溫度復雜多變,因此研究不同溫度下的氣體爆炸特性十分必要。實驗時,首先將爆炸罐體抽真空,然后注入CH4,待氣體配好后再升溫,選擇在常壓50、75℃下進行實驗,實驗得出爆炸上、下限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瓦斯的爆炸上限呈現上升的趨勢;爆炸下限則變化不大,且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溫度升高會使可燃氣體混合物的爆炸危險性增加。
圖3 不同壓力下瓦斯的爆炸極限Fig.3 Methane explosion limits at different pressures
在測定不同壓力下瓦斯爆炸上、下限時,根據前面的經驗,先抽真空,然后注入CH4,最后改變壓力,進行實驗研究。本次實驗,測定了常溫下壓力為0.1、0.12MPa等情況下瓦斯爆炸上、下限,通過實驗得出爆炸上下限隨壓力變化的曲線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壓力變化時,CH4爆炸下限在變化很小,爆炸上限隨著壓力的增加呈現快速上升的變化趨勢。總的來看,增大壓力,爆炸界限范圍擴大,爆炸危險性增加。
火區(qū)往往存在有多種可燃氣體,爆炸時其他可燃氣體的存在對失爆極限點的影響很大。以CO作為可燃氣體,在CO的體積分數為0、1%、5%、10%等4種情況下CH4爆炸極限點進行實驗。與此同時,溫度也在50、75、100℃等3種情況下變化。不同溫度、不同CO體積分數的多次實驗,增加了實驗數據的現實意義。通過實驗得到數據,繪制出混入CO后不同溫度下瓦斯爆炸極限變化關系如圖4所示。從圖4明顯可以看出,在混入CO的情況下,隨著溫度升高爆炸上限升高,爆炸下限下降,并且隨著CO體積分數的增加,爆炸范圍明顯擴大。
圖4 不同溫度下混入不同體積分數CO后瓦斯的爆炸界限Fig.4 Methane explosion limi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hen mixed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CO
實驗得出:加入N2惰化后,在失爆臨界點上O2的體積分數為13.5%,CH4的體積分數為6.4%,注入 N2的體積分數為29.1%。逐漸增加 N2的體積分數,降低CH4的體積分數,反復實驗都未爆炸,此點即定義為注入N2時的失爆臨界點。注入N2時,瓦斯爆炸界限與O2體積分數的關系曲線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隨著N2氣體注入,O2體積分數下降,CH4爆炸下限隨O2體積分數的降低而升高,爆炸上限隨O2體積分數的降低而減小,爆炸界限范圍逐漸縮小,爆炸危險性降低。
圖5 混入N2后不同O2體積分數下瓦斯的爆炸界限Fig.5 Methane explosion limits when mixed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O2after injected N2
實驗得出:CO2惰化時,失爆臨界點氧的體積分數為15.9%,CH4的體積分數為7.8%,此時CO2的體積分數為16.23%。同樣,逐漸增加CO2的體積分數,降低CH4的體積分數,反復實驗都未發(fā)生爆炸,此點即定義為CO2的失爆臨界點。注入CO2惰化時,瓦斯爆炸界限與O2體積分數的關系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隨著CO2的增加,O2的體積分數逐漸下降,CH4爆炸界限下限隨O2體積分數的降低而升高,爆炸上限隨O2體積分數的降低而降低,爆炸界限范圍逐漸縮小。
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惰化瓦斯爆炸時,CO2的惰化效果優(yōu)于N2。
圖6 混入CO2后不同O2體積分數下瓦斯的爆炸界限Fig.6 Methane explosion limits when mixed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O2after injected CO2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分別用N2、CO2氣體惰化時,對于O2在不同的體積分數下,瓦斯爆炸界限如圖7所示。圖7中CH4直接與空氣爆炸實驗時的爆炸下限點B′(φ(CH4)=5.29%,φ(O2)=19.82%),爆炸上限點C′(φ(CH4)=13.16%,φ(O2)=18.18%),與 傳 統(tǒng) 的 爆 炸 下 限 點 B(φ(CH4)=5%,φ(O2)=19.88%),爆炸上限點C(φ(CH4)=13.5%,φ(O2)=18.10%)相比,與空氣混合爆炸的界限范圍小。根據N2和CO2惰化時瓦斯爆炸界限的變化關系,得出混合N2氣體時,包含爆炸界限中所有爆炸點的最小三角形△B′C′E′和混合CO2時的最小三角形△B′C′F′為爆炸三角形(圖7中虛線所示的三角形)。由于不同的實驗條件下,得到的瓦斯爆炸界限的上、下限會有一定變化,就以爆炸下限最低值和爆炸上限最高值為準繪制爆炸三角形。即過B、C點分別作B′E′、C′E′ 的 平 行 線 交 于 點 E(φ(CH4)=5.25%,φ(O2)=11.34%),同理,作B′F′、C′F′ 的 平 行 線 交 于 點F(φ(CH4)=6.13%,φ(O2)=14.65%),即 E 是加入N2氣體惰化時爆炸臨界點,F是加入CO2氣體惰化時的爆炸臨界點。
圖7 常溫常壓下瓦斯爆炸界限的三角形圖Fig.7 Diagram of methane explosion triangle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為了使爆炸三角形對生產實際中防治瓦斯爆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參考相關文獻[6-8],對瓦斯爆炸危險性進行惰化分區(qū),如圖8所示??蓜澐譃椋罕ㄎkU區(qū)(Ⅰ區(qū)),瓦斯體積分數過低不爆區(qū)(Ⅱ區(qū)),瓦斯體積分數過高不爆區(qū)(Ⅲ區(qū))和O2體積分數過低不爆區(qū)(Ⅳ區(qū))。
圖8(a)所示為傳統(tǒng)分區(qū),圖8(b)所示為新的惰化分區(qū)。B為瓦斯爆炸下限,C為瓦斯爆炸上限,E為注入CO2氣體惰化時爆炸臨界點,E′為注入N2氣體惰化時爆炸臨界點。BE為注入CO2氣體惰化時的瓦斯爆炸下限邊界,直線BE的方程為:φ(O2)=43.02-4.62φ(CH4);BE′為注入N2氣體惰化時瓦斯爆炸下限邊界,直線BE′的方程為:φ(O2)=190.68-34.16φ(CH4);CE為注入CO2氣體惰化時瓦斯爆炸上限邊界,直線CE的方程為:φ(O2)=11.78-0.46φ(CH4);CE′為注入N2氣體惰化時瓦斯爆炸上限邊界,直線CE′的方程為:φ(O2)=7.03-0.81φ(CH4);FE為注入CO2氣體惰化時O2的臨界體積分數線,直線FE的方程為:φ(O2)=15.61-0.15φ(CH4);F′E′為注入N2氣體惰化時O2的臨界體積分數線,直線F′E′的方程為:φ(O2)=11.97-0.12φ(CH4);ED 為注入CO2氣體惰化時瓦斯的臨界體積分數線,直線ED 的方程為:φ(O2)=20.93-1.02φ(CH4);E′D′為注入N2氣體惰化時瓦斯的臨界體積分數線,直線E′D′的方程為:φ(O2)=20.92-1.82φ(CH4)。
圖8 瓦斯氣體爆炸界限與O2體積分數關系及惰化分區(qū)圖Fig.8 Relation between methane explosion limits and oxygen volume fraction and diagram of inerting division
這2種劃分方法的區(qū)別在于Ⅱ區(qū)與Ⅳ區(qū)分界線不同。從圖8(a)中可以看出:新的惰化分區(qū)與傳統(tǒng)分區(qū)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1)傳統(tǒng)分區(qū)的Ⅳ區(qū)中,△ADO區(qū)是貧氧不爆區(qū),但在Ⅳ區(qū)鄰近Ⅱ區(qū)的分界線AE附近,O2的體積分數明顯高于瓦斯爆炸時O2的臨界體積分數,并非貧氧區(qū)域。而圖8(b)中新劃分出的惰化區(qū)域,用直線EF明確在Ⅳ區(qū)中劃分出了貧氧區(qū)。(2)火區(qū)在封閉前位于Ⅱ區(qū),在封閉過程中,風量減少,瓦斯的體積分數升高,逐漸進入Ⅰ區(qū),為防止爆炸可采取注惰性氣體的措施,降低O2和瓦斯的體積分數,進入EF線以下的Ⅳ區(qū)后,即可直接封閉;若瓦斯的體積分數再升高,氣體狀態(tài)將進入Ⅲ區(qū),而不經過Ⅰ區(qū),即可實現安全封閉。(3)能計算出惰化火區(qū)到EF線以下所需的惰性氣體量。
(1)瓦斯氣體的溫度升高、壓力增大、生成的可燃氣體CO的體積分數增加等因素,都會使瓦斯的爆炸危險性增加。
(2)注入惰性氣體N2和CO2,可以降低瓦斯爆炸的危險性。注入N2氣體惰化時,瓦斯爆炸臨界點CH4的體積分數為5.25%,注入CO2氣體惰化時,瓦斯爆炸臨界點CH4的體積分數為6.13%,CO2的惰化效果優(yōu)于N2氣體。
(3)根據實驗結果,繪制瓦斯爆炸區(qū)域三角形,并進行了新的惰化分區(qū)劃分,明確了CH4體積分數過低不爆區(qū)和貧氧區(qū)的O2的體積分數臨界線,給出了CH4爆炸界限與氧體積分數關系的爆炸三角形特征點及特征線方程,繪制出瓦斯爆炸的4個分區(qū),可編制程序,快速檢測煤礦采空區(qū)或火區(qū)氣體是否具有爆炸危險性,并且能夠快速計算惰化火區(qū)所需的惰性氣體量。
[1]張國樞.通風安全學[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6.
[2]俞啟香.礦井災害防治理論與技術[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
[3]譚迎新,張景林,張小春.可燃氣體(或蒸汽)爆炸特性參數測定[J].兵工學報,1995,17(2):56-60.Tan Ying-xin,Zhang Jing-lin,Zhang Xiao-chun.The determination of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bustible gases(vapors)[J].Acta Armamentarii,1995,17(2):56-60.
[4]DIN EN 1839-2004,氣體和蒸氣爆炸極限的測定[S].德國:德國標準化學會,2004.
[5]俞啟香.礦井瓦斯治理[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3.
[6]徐超,劉輝輝,王偉杰.瓦斯爆炸極限的理論計算及影響因素探析[J].山東煤炭科技,2009(4):154-155.Xu Chao,Liu Hui-h(huán)ui,Wang Wei-jie.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gas explosion limit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J].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4):154-155.
[7]王東武,張延松.瓦斯爆炸界限的影響因素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9,36(6):17-19.Wang Dong-wu,Zhang Yan-song.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gas explosion limit[J].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9,36(6):17-19.
[8]周西華.雙高礦井采場自燃與爆炸特性及防治技術研究[D].阜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
[9]周利華.礦井火區(qū)可燃性混合氣體爆炸三角形判斷法及其爆炸危險性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1,11(2):47-51.Zhou Li-h(huán)ua.Explosion triangle of mixed inflammable gases and explosion risk analysis in the mine fire district[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1,11(2):47-51.
[10]王剛,侯世占,遲曉東.爆炸三角形原理的應用[J].煤炭技術,2008,27(9):65-66.Wang Gang,Hou Shi-zhan,Chi Xiao-dong.Application of explosion triangle principle[J].Coal Technology,2008,27(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