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天然,陳建楠,李廣前,朱 彬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4)
大氣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是大氣中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之一,也是目前對我國大多數(shù)城市空氣質(zhì)量造成影響的主要污染物,而其中我們將大氣顆粒物中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等于2.5μm的細顆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稱為PM2.5。其易導致霧霾天氣造成能見度下降,并且其攜帶大量有毒有害物質(zhì),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同時,有研究表明空氣中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內(nèi)的微量污染物,潛在危害要比飲用含有等量污染物的水和食物更大[1]。大氣中PM2.5濃度不但與污染源有關(guān),氣象條件也對PM2.5濃度變化有重要的影響[2-6]。研究表明當污染源相對穩(wěn)定時,氣象條件是影響PM2.5的重要因素[7],不利于顆粒物擴散和沉降的氣象條件則會導致PM2.5濃度升高[8],而有利的氣象條件則會降低PM2.5濃度。在大氣污染物中,水溶性有機物約占PM2.5有機物總量的20% ~80%[9]。并且,相對濕度高的空氣導致顆粒物表面對氣態(tài)污染物更容易吸附,使得NH3、NOx、HNO3等污染氣體易于吸收或吸附在顆粒表面[10]。而水溶性有機物以及NH3、NOx、HNO3都有易溶于水的特性,所以它們與空氣中不可溶的懸浮的細顆粒物,都會在降雨時隨雨滴沉降到地面,即濕沉降現(xiàn)象。但是一些觀測資料分析發(fā)現(xiàn),并非所有下雨當天的PM2.5濃度必然會降低。這是因為大氣穩(wěn)定度、相對濕度、風速、降雨等等氣象條件相互影響,并對PM2.5的污染物的擴散、輸送和積聚的影響機理不同所致[11]。本文根據(jù)2013年6月份南京市逐日的PM2.5濃度觀測資料,以及同期的氣象數(shù)據(jù),分析了PM2.5與降雨、風速和相對濕度之間的關(guān)系。對如何科學的選擇適宜天氣條件,利用人工降雨方法來降低PM2.5濃度進行探討。
本文應用了2013年6月份南京逐日PM2.5觀測數(shù)據(jù),來源于國家空氣質(zhì)量自動監(jiān)測網(wǎng)設(shè)于南京市的9個監(jiān)測點。同期的氣象觀測資料來自于南京市氣象站。
通過分析南京市區(qū)2013年6月9個站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的PM2.5日平均變化規(guī)律(圖1),發(fā)現(xiàn)這9個站的日變化總體規(guī)律相近,僅僅是在站與站之間的存在極小的差值,于是將其平均后,以平均值的變化規(guī)律代表南京市該年6月的PM2.5的變化規(guī)律。并且,引入南京市6月份逐日的風速、降雨以及相對濕度的變化,與同期PM2.5濃度變化進行比較分析。
圖1 南京市區(qū)九個站6月份逐日PM2.5監(jiān)測值的變化
根據(jù)圖2、圖3、圖4,我們發(fā)現(xiàn),在無降雨、低風速時,南京的PM2.5濃度較高;在6月7—9日3 d的降水過程中,降雨量與PM2.5的變化呈負相關(guān).但在6月23—25日這3 d,卻發(fā)現(xiàn)雖然也出現(xiàn)降水,南京的PM2.5觀測值在23、24日并沒有因為降雨而減少,反而在24日有一個升高的趨勢。反查6月23—24日的能見度情況發(fā)現(xiàn)了24日有霧霾天氣(見表1)。這是在高濕、靜風的天氣條件下容易使空氣中水汽出現(xiàn)過飽和而凝結(jié)成霧。因此,雖然23日的降雨對減緩PM2.5的升高有一定作用,但是降雨也導致了近地面濕度增加,在較高的相對濕度和靜風的氣象條件下形成了霧霾天氣;另一方面,這種天氣條件下細顆粒污染物不易擴散稀釋,顆粒物不斷累積,形成霾污染[12]。
根據(jù)圖2、圖3、圖4及表1、表2的風速、降雨、相對濕度可見,24日由于降雨量低(2.1 mm),夏季氣溫較高以及當日與前日的水汽蒸發(fā),導致相對濕度較高(約90%),且較小的風速(約1~3 m/s)不利于顆粒物擴散。而且由于南京工廠、車輛較多,排放較大,所以空氣中的細微顆粒排放較多,導致了當時的霧霾天氣及較高PM2.5濃度。而隨著25日的降雨量增加(54.3 mm),溫度下降,風速加大(2~7 m/s),不利于霧霾的生成以及PM2.5指數(shù)的降低。回溯到6月6—9日,也能發(fā)現(xiàn)這種規(guī)律。隨著7、8日的降水,氣溫降低,每天的風速較大,這幾天天氣條件不利于霾的產(chǎn)生,PM2.5明顯下降。
表1 南京站2013年6月23、24日氣象觀測資料
表2 南京站2013年6月25日氣象觀測資料
而隨著9日氣溫回升,風速降低,PM2.5又有上升趨勢。通過分析可知,在風速較大、氣溫不高的情況下,降雨可以對降低PM2.5濃度能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降雨雖然能依靠其濕沉降作用使PM2.5減少,但在風速較小、濕度較大的時候,降雨對PM2.5濃度的影響并不顯著。一般在風速較大的時候,有利于PM2.5等污染物稀釋擴散,如果在這種條件下再有降雨,即使降水過后水汽蒸發(fā)導致近地面濕度增加,較大的風速和降雨的共同作用可以對當日PM2.5濃度降低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如果應用人工增雨方法達到減少某地區(qū)PM2.5的目的,需要根據(jù)作業(yè)區(qū)的條件制定方案。夏季在風速小、溫濕度大的天氣條件下,用人工增雨的作用僅僅能在降水區(qū)域短時間內(nèi)降低PM2.5濃度,而隨著時間推移,當日的PM2.5平均濃度不僅不一定會降低,反而有可能因為大量地面水氣的蒸發(fā),氣溶膠難以擴散可能導致PM2.5數(shù)值升高。如果在風速較大的時候開展人工降雨,特別有助于降低當日的PM2.5濃度,所以,如果在氣溫、風速條件好的情況下進行人工降雨或增雨作業(yè),在風力促進擴散污染物的同時,污染物也因降雨得到沉降,因此可以對當日甚至未來幾天的PM2.5濃度減少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1]Balducci Catia,Perilli Mattia,Romagnoli Paola,et al.New developments on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atmosphere[J].Environ.Sci.Pollut.Res.,2012,19:1875 -1884.
[2]蔣維楣,曹文俊,蔣瑞賓.空氣污染氣象學教程[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
[3]吳兌,鄧雪嬌.環(huán)境氣象學與特種氣象預報[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4]朱能文.顆粒物濃度的影響因素及變化規(guī)律[J].環(huán)境科學動態(tài),2005,30(2):18 -20.
[5]楊洪斌,張云海,鄒旭東,等.調(diào)兵山地區(qū)污染氣象特征研究[J].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2007,23(4):13-17.
[6]周曉香,洪輝,王鈺.資溪縣城空氣負離子特征及氣象因子相關(guān)性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2007,23(6):32 -34.
[7]梅鵬蔚.穩(wěn)定氣象條件對天津市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J]. 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06,19(4):37 -49.
[8]許薇,甘慶輝,湯強.1951—2006年汕頭霧變化的氣候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2008,24(3):42-45.
[9]Saxena P,Hildemann L M.Water- soluble organics in atmospheric particle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pplication of thermodynamics to identify candidate compounds[J].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1996,24:57 -109.
[10]Biswas K F,Ghauri B M,Husain L.Gaseous and aerosol pollutants during fog and clear episodes in South Asian urban atmospher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42(33):7775 - 7785.
[11]林俊,劉衛(wèi),李燕,等.大氣氣溶膠粒徑分布特征與氣象條件的相關(guān)性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2009,25(1):1-5.
[12]潘本鋒,汪巍,李亮,等.我國大中型城市秋冬季節(jié)霧霾天氣污染特征與成因分析[J].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2013,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