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國懋 王穎
▲龍骨藥材正品
龍是古代傳說中被神化的一種巨型動物。古人把遠古時代多種大型哺乳動物骨骼化石,看作是龍的遺物,故名龍骨,龍的牙齒,故名龍齒。
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等的骨骼化石或象類門齒的化石。前者習稱“龍骨”,后者習稱“五花龍骨”。挖出后,除去泥土及雜石。五花龍骨質(zhì)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常用毛邊紙粘貼。龍骨以質(zhì)硬、色白、吸濕性強者為佳。五花龍骨以體輕,質(zhì)酥脆、分層、有花紋、吸濕性強者為佳。
龍齒為古代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等的牙齒化石。采挖后,除去泥土及牙床。以不帶牙床、斷面吸濕性強者為佳。
龍骨性味甘、澀、平。歸心、肝、腎經(jīng)。功能與主治:鎮(zhèn)驚安神,斂汗?jié)?,生肌斂瘡。用于神志不安,驚悸不眠,自汗盜汗,遺精,白帶,崩漏。外用治脫肛,衄血,潰瘍久不收口。
龍齒性味甘、澀,涼。歸心、肝經(jīng)。功能與主治:鎮(zhèn)驚安神。用于心悸易驚,心煩,失眠多夢。
▲龍齒正品
龍骨的加工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加工成碎塊。
龍骨為不規(guī)則的碎塊。表面類白色、灰白色、黃白色或淡棕色。較平滑,斷面不平坦,有的具蜂窩狀小孔。質(zhì)硬,不易破碎,具吸濕性,有粘舌感。氣微,味淡。
五花龍骨表面淡黃白色,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的花紋,深淺粗細不等。質(zhì)硬,較酥脆,易成片狀剝落。
煅龍骨的加工 取凈龍骨,置煅爐或適宜容器內(nèi),煅(600℃,1小時)至紅透,取出,晾涼,加工成碎塊。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碎塊?;野咨蚧揖G色,斷面有的具蜂窩狀小孔,具吸濕性,質(zhì)酥。
龍齒的加工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打成碎塊。為不規(guī)則碎塊。淺藍灰色、暗棕色或黃白色,有的表面可見光澤的釉質(zhì)層(琺瑯質(zhì))。質(zhì)堅硬。斷面不平坦或有規(guī)則的凸起棱線。具吸濕性,有粘舌感。氣微,味淡。
煅龍齒的加工 取凈龍齒,置煅爐或適宜容器內(nèi),煅(600℃,1小時)至紅透,取出,晾涼,加工成碎塊。本品為不規(guī)則碎塊。灰白色、白色或淺藍灰色。無光澤,吸濕性強。質(zhì)疏松。
由于龍骨與龍齒為動物骨骼多年形成的化石,是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而今對其亂采亂挖現(xiàn)象嚴重,現(xiàn)存量逐年減少,造成正品價格較高,故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偽品越來越多。多見以動物骨骼破碎后直接當正品銷售,可從外觀及簡單的實驗辨別。
正品:龍骨、龍齒,包括煅制后的飲片都具吸濕性,且較強。偽品:用舌舐之則無吸濕性。
正品:用火燒之泛紅、無焦臭氣,燒后無變化。偽品:用燒之有焦臭氣,燒后表面形成黑色灰漬,手擦黑色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