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贛南師范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再談四面體的十二點共球定理
●熊曾潤
(贛南師范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1863年,法國人普魯海將三角形的九點圓定理類比引申到垂心四面體中,得到了如下的“十二點球定理”[1]:
2004年,拙文[2]應(yīng)用坐標法,定義了四面體的“k號心”及“k+1號球面”等概念,將定理1多方位地類比推廣到任意四面體中,得到了如下的更為一般化的“十二點球定理”:
定理2四面體V的k+1號球面必通過12個特殊點,即
(1)各頂點Aj與k號心P連線的k+1等分點Mj(j=1,2,3,4);
(2)各一級頂點子集Vj的k+1號心Qj(j=1,2,3,4);
(3)自點Qj引直線與直線AjP垂直相交的垂足Hj(j=1,2,3,4).
不難驗證,在定理2中令V為垂心四面體,且令k=2,就得到定理1.由此可知,定理1是定理2的特例,后者是前者的推廣.
本文擬應(yīng)用向量方法,建立四面體的“廣義k號心”及“廣義k+1號球面”概念,對定理2作進一步推廣,導(dǎo)出一個新的、更具普遍性的“十二點球定理”.為此,本文約定:
(1)A1A2A3A4為任意一個四面體;
(2)以點O為球心、長度R為半徑的球面記作S(O,R);
(3)k是任意給定的正整數(shù).
定義1設(shè)四面體A1A2A3A4內(nèi)接于球面S(O,R),對異于點O的任一點H,若點P滿足
則點P稱為四面體A1A2A3A4的廣義k號心.
根據(jù)以上定義,我們可以推得
依題設(shè),點Bj分線段AjP成AjBj∶BjP=k∶1,因此由線段定比分點的向量表示可得
又依題設(shè)可知點P滿足式(1),將式(1)代入上式可得
據(jù)此,注意到點Q滿足式(2),則有
又依題設(shè)可知點M是四面體A1A2A3A4的廣義k+2號心,由定義1得
代入上式,得
據(jù)此,注意到點Q滿足式(2),則
故
由定理3和定理4的證明可知,點Bj和點Cj分別滿足式(3)和式(4),從而
故
綜合定理3~定理5,可得
定理6設(shè)四面體A1A2A3A4內(nèi)接于球面S(O,R),對異于點O的任一點H,這四面體的廣義k號心和廣義k+2號心依次為P和M,則這四面體的廣義k+1號球面必通過以下12個特殊點:
(1)內(nèi)分線段AjP成AjBj∶BjP=k∶1的點Bj(j=1,2,3,4);
(3)過點Cj作直線與直線AjP垂直相交的垂足Dj(j=1,2,3,4).
[1] 沈康身.數(shù)學的魅力(一)[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278.
[2] 熊曾潤.關(guān)于四面體的十二點共球定理[J].中學教研(數(shù)學),2004(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