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琴,王自力,麻武仁,尹 朋
(1.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動物醫(yī)學(xué)院,北京 100193;2.西南大學(xué)動物科技學(xué)院,重慶 400716)
近年來隨著寵物犬貓的飼養(yǎng)量的不斷增加,犬貓腹瀉是引起犬貓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發(fā)病原因多為病毒、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等,常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效果常不甚理想。按照中獸醫(yī)辨證論治,可運用中獸藥對犬貓腹瀉進(jìn)行有效防治。
腹瀉,是指動物的排便次數(shù)明顯超過平時頻率,糞便變稀,形態(tài)、顏色、氣味改變,含有膿血、黏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變?yōu)辄S色稀水、綠色稀糊,氣味酸臭,排大便時有腹痛、里急后重、失禁等癥狀。在中醫(yī)經(jīng)典《內(nèi)經(jīng)》中稱腹瀉為“泄”,漢唐時期名稱為“下利”,宋代后稱為“泄瀉”,俗稱“拉稀”。
在獸醫(yī)臨床上,據(jù)發(fā)病時間緩急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腹瀉,其中急性腹瀉多發(fā)病急劇,病程2-3周之內(nèi);慢性腹瀉病程在2個月以上或間隙期在2-4 周內(nèi)的復(fù)發(fā)性腹瀉。若據(jù)排糞次數(shù)及形狀不同,可分為泄瀉和痢疾。
泄指糞便稀薄,瀉為糞便如水。即排糞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糞如水?!镀嫘Я挤健吩疲骸靶拐咝孤┲x,時時溏薄,或作或愈;瀉者一時水去如注。”
是指排糞次數(shù)增多而量少,排粘液膿血樣糞便,往往兼有腹痛和里急后重的癥狀?,F(xiàn)代獸醫(yī)學(xué)所稱痢疾,是指便血,排血樣糞便,不一定有拉稀。如犬細(xì)小病毒病、腸道球蟲、炭疽、出敗、血斑病、仔豬紅痢、羔羊痢疾等。
由于泄瀉和痢疾兩者都屬于腹瀉范疇。泄瀉較輕,病勢淺,痢疾較重,病勢深,則治療當(dāng)有難易之別。《景岳全書》中云:“痢之初作,必由于瀉。此瀉之與痢,本為同類。但瀉淺而痢深,瀉輕而痢重”?!秱s病論》把泄瀉和痢疾通稱為“下利”,又名“滯下”。因此,兩者均具有腹瀉的臨床癥狀。
因脾喜燥而惡濕,濕邪易傷脾陽,使脾失健運,則水濕相雜而下注大腸,成為泄瀉?!夺t(yī)學(xué)三字經(jīng)》云:“濕氣盛,五泄成”?!峨s病源流犀燭》中也說:“風(fēng)寒熱虛皆能為病,茍脾強無濕,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雖有風(fēng)寒熱虛之不同,要未有不原于濕者也”。
飼喂失常、飲食不潔可引起脾運化升清、胃受納腐熟降濁功能失常,導(dǎo)致水濕和食物停滯而成瀉痢。《景岳全書》中說:“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若飲食失節(jié),起居不時,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污下降而瀉痢作矣”。
中獸醫(yī)理論認(rèn)為,濕盛和脾虛是發(fā)病的關(guān)鍵。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失運,水濕停聚致濕盛;濕盛又可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因此,脾虛與濕盛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在臨床表現(xiàn)為:暴瀉以濕盛為主,久瀉以脾虛為主。
現(xiàn)代獸醫(yī)學(xué)認(rèn)為,腹瀉時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是一時性胃腸功能絮亂,較輕,無明顯形態(tài)學(xué)的變化,多為腸卡他型,即卡他性腹瀉。病因多為采食難以消化的飼料或飼料突然變更;攝入有刺激性毒物,無機毒物,砷、汞制劑;寒冷刺激;神經(jīng)興奮引起的胃腸功能絮亂;瀉下藥投服過多;病毒、微生物感染和寄生蟲侵襲(如腸結(jié)核、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梭菌、病毒、腸道蠕蟲、球蟲等,犬瘟熱、犬出血性腸炎)等。
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病證的虛實是相互轉(zhuǎn)化的,因此,可從久暴分虛實,即以暴發(fā)者為實,久瀉者為虛。
3.1.1 實證
常見有寒濕泄瀉、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3.1.2 虛證
常見有脾虛泄瀉、腎虛泄瀉。
治療原則:健脾(運脾)祛濕。
3.2.1 實證祛邪為主。因寒者,溫化分利;因熱者,清熱化濕;傷食者,消積導(dǎo)滯。
3.2.2 虛證扶正為主。脾虛者,健脾溫中;腎虛者,溫腎固澀;肝郁者,抑肝扶脾。
對于急性暴瀉不可妄予補澀;慢性久瀉不宜漫投分利。清熱不可過于苦寒,太苦則傷脾;補虛不可純用甘溫,太甘則生濕(甘溫之藥有滋膩的性質(zhì),能影響脾胃功能)。
按照中獸醫(yī)理論,犬貓瀉痢總體可分為實熱證和虛寒證兩類(表1),可細(xì)分為冷腸泄瀉、濕熱泄瀉、熱毒痢、虛寒痢、傷食泄瀉、脾虛泄瀉、腎虛泄瀉、肝郁泄瀉等。其中泄瀉(痢)是犬貓疾病的常見癥狀,如犬瘟熱、犬細(xì)小病毒感染、犬病毒性肝炎、犬鉤端螺旋體病等均可發(fā)生泄瀉或痢,胃腸卡他、胃腸炎、中毒等內(nèi)科病也有泄瀉癥狀。犬貓泄瀉表現(xiàn)里糞便稀薄不成形;瀉痢則指動物表現(xiàn)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間,腥臭。
治則:溫中行氣,利水止瀉。如《元亨療馬集》云:“凡治者,分陰陽,和氣血,利膀胱,暖腸胃”。
方藥:藿香3g、紫蘇3g、厚樸2g、木香1g、陳皮1g、茯苓3g、大腹皮2g。腹痛甚者加芍藥、醋延胡索;兼外感著加防風(fēng),荊芥。
療效:治療狼犬3例,北京犬4例,全部治愈。
濕熱泄瀉相當(dāng)于急性腸炎初中期,屬急劇垂危病證,應(yīng)注意判斷其預(yù)后。
病因:濕熱所傷,傳化失常。常見于犬幾種傳染病的初期階段?!对喁燅R集》中說:“熱毒積在腸中”臟腑壅極,釀成其患也”。因此,濕和熱合而為患,引起腹瀉。
主證:糞便稀薄而腥臭,身熱口渴,喜飲冷水,結(jié)膜潮紅,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時腹痛,如《元亨療馬集》中說:“令獸踡腰臥地,顧腹回頭,蕩瀉如水,赤穢兼腥,此謂腸黃之癥也。”
治則:清熱燥濕。
方藥:黃芩5g、白芍3g、葛根2g、豬苓5g、白術(shù)3g、枳殼2g,如口色赤紅或深紅等屬熱盛者,加金銀花、連翹。共研細(xì)末,過120 目篩,分三次給犬舔或煎湯喂服。同時輔以輸液治療,糾正酸中毒和脫水,可達(dá)到良好療效。
療效:治療狼犬8例,全部治愈。
常見于犬幾種傳染病的癥狀明顯期。
主證:下痢糊狀,暗紅色?;虺喟紫嚅g,里急后重,體熱口渴,喜飲冷水,舌苔黃膩,脈數(shù),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景岳全書》中說:“痢疾之病,多病于夏秋之交,古法相傳,皆謂炎暑大行,相火司令,酷熱之毒蓄積為痢”。
治則:清熱、涼血、瀉下,輔以輸液療法。
方藥:生地黃5g、玄參3g、大黃5g、木香2g、地榆3g、黃連3g、黃芩5g。生地煎成湯汁,其余共研細(xì)末,過120 目篩后混入生地湯汁中,調(diào)勻,分3—5次抹入犬口中舔服。
療效:北京犬3例,治愈2例,死亡1例;狼犬6例,治愈4例,死亡2例。
常見于犬幾種傳染病的后期,病犬嚴(yán)重脫水,極度衰弱,常以死亡告終。
主證:毛焦體瘦,糞便赤白相間呈泡沫狀,耳鼻俱涼,形寒肢冷,結(jié)膜蒼白,脈沉細(xì)。
治則:回陽救逆,
方藥:先用附片5g、干姜2g、炙甘草2g,煎湯灌服1-2 劑;再以訶子3g、白術(shù)5g、小茴香3g,煎湯灌服2-5 劑,同時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
療效:治療北京犬5例,治愈4例,死亡1例;狼犬7例,治愈5例,死亡2例。
本病相當(dāng)于消化不良或消化不良性腹瀉。
病因:食積胃腸,運化失職,升降失常。多見于犬和貓,幼犬多傷食泄瀉。
癥狀:瀉糞酸臭,食呆腹?jié)M,舌苔厚濁,脈象滑數(shù)。有時嘔吐、瀉后病緩。
治療:消食導(dǎo)滯(通因通用)。重證者可用枳實導(dǎo)滯丸或焦三仙;輕證者如屬一時輕證也可以不予治療,絕食或減食一二日即可。
方藥:枳實導(dǎo)滯丸(大黃10g、枳實5g、神曲10g、茯苓8g、黃連8g、黃芩8g、白術(shù)6g、澤瀉6g)(《內(nèi)外傷辨惑論》)
病因:脾氣虛弱,運化無權(quán),《金匱翼》中說:“脾主為胃行其津液也,脾氣虛弱,不能分布,則津液糟粕并趨一竅而下”。
癥狀:糞稀不成形或完谷不化,體瘦毛焦,四肢無力。重則肛弛糞淌;舌淡,脈虛軟。本病相當(dāng)于慢性胃腸卡他。
治療:益氣健脾。方用四君子湯(偏于補)或參苓白術(shù)散(偏于利水止瀉)。如屬虛而偏寒者,用理中湯;如久瀉氣陷者,用補中益氣湯;如滑脫不禁者,用四君子湯+肉豆蔻、訶子
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人參4g、白術(shù)4g、白茯苓4g、甘草3g、山藥4g、白扁豆4g、蓮子肉3g、薏苡仁3g、縮砂仁3g、桔梗3g《和劑局方》);補中益氣湯(黃芪8g、甘草5g、人參3g、當(dāng)歸5g、橘皮4g、升麻4g、柴胡4g、白術(shù)3g《脾胃論》)
病因,腎關(guān)不固。《內(nèi)經(jīng)》云:“腎者,胃之關(guān)也,關(guān)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其中胃關(guān),就是水液出入在關(guān)口,腎陽虛衰,一不能助脾陽以化谷,二不能助膀胱以利水,故成泄瀉。
表1:瀉痢辨證論治簡表
《景岳全書》中說:“腎為胃關(guān),開竅于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陰氣極盛之時,則令人洞瀉不止也”。腎陽虛,不能氣化,影響排尿;腎陽虛,不能溫煦脾陽,脾不能正常運化水濕,水濕內(nèi)停,故而成瀉(脾腎兩臟虧虛,造成此病)。
癥狀:久瀉不止,遇寒則甚,或黎明腹瀉,肛門不收,形寒肢冷,腰胯痿軟,四肢無力,口淡,脈沉細(xì)(見于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伴有腎陽虛。)
治療:溫腎健脾(溫補脾胃),固澀止瀉。方用四神丸或胃關(guān)煎。
方藥:四神丸(肉豆蔻5g、補骨脂4g、五味子3g、吳茱萸3g《證治準(zhǔn)繩》);胃關(guān)煎(熟地黃6g,炒白術(shù)5g、干姜5g、吳茱萸4g、炙甘草3g、炒白扁豆3g、炒山藥3g《景岳全書》)
病因:肝氣乘脾,導(dǎo)致脾土運化失常,多與精神、情志因素有關(guān),譬如驚恐、鞭打、躁鬧(胃腸機能絮亂)等引起肝郁氣滯,肝郁則橫逆克脾土,致使運化失常,發(fā)生腹痛泄瀉。《景岳全書》云:“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致傷脾胃,故擔(dān)憂所犯即隨觸而發(fā),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
癥狀:犬貓每當(dāng)精神興奮或受到刺激后發(fā)生腸鳴腹瀉,同時兼見腹痛,食欲減少,口色青黃,脈弦。
治療:抑肝扶脾(扶土抑木),方用白術(shù)芍藥散(痛瀉要方)或逍遙散。
方藥:白術(shù)芍藥散(白術(shù)5g、白芍4g、陳皮5g、防風(fēng)4g《景岳全書》);逍遙散(當(dāng)歸6g。白芍5g、白術(shù)5g、柴胡4g、茯苓4g、甘草4g 薄荷4g、生姜4g)。
時間:2010.5.28
動物主人:隋菲菲,辛樺
病例簡述:拉布拉多犬,4 歲,拉稀,水瀉,1月有余,已用消炎藥很多,一直不見效。
方藥:黨參15g、白術(shù)15g、茯苓20g、甘草15g、蒼術(shù)10g、陳皮10g、厚樸10g。
用法、用量及療效:5 劑,日服一劑,隨防痊愈。
時間:2010.6.20
動物主人:張曉光
病例簡述:科基犬,1 歲,從2010年2月至6月,曾用媽咪愛20 袋、乳酶生、思密達(dá)20 袋、氟哌酸4-5 天、整腸生、胃能舒等,一直排便不正常,排果凍軟便或稀便。
方藥:白頭翁15g、苦參10g、黨參15g、白術(shù)10g、茯苓15g、甘草10g、陳皮10g。
用法、用量及療效:4 劑,日服一劑。
時間:2010.8.11
動物主人:苗紫
病例簡述:京巴犬,9 歲,春節(jié)起,糞便不正常,腹瀉拉稀(糊狀、水瀉、或果凍樣),嘔吐,食少,飲水少。
方藥:干姜4g、黨參10g、白術(shù)10g、茯苓10g、蒼術(shù)5g、厚樸5g、陳皮5g、甘草5g。
用法、用量及療效:5 劑,日服一劑,隨防痊愈。
時間:2010.10.10
動物主人:尚鑫
病歷簡述:犬,1 歲,2個月以來,消瘦明顯,能吃,糞便不成形,便溏,或吃啥拉啥,皮毛光澤度差,喝水尚好,尿黃。
方藥:黨參10g、白術(shù)10g。茯苓15g、山楂8g、陳皮5g、甘草5g。
用法、用量及療效:5 劑,日服一劑,隨訪痊愈。
時間:2011.5.29
動物主人:夏利
病歷簡述:京巴串犬,拉稀近1年,不成形,溏瀉,食多,消瘦,喝水,偶爾吐。
方藥:黨參10g、白術(shù)10g、茯苓15g、甘草10g、蒼術(shù)10g、陳皮8g、厚樸5g。
用法、用量及療效:5 劑,日服一劑,隨防有明顯好轉(zhuǎn),
復(fù)診:2011.6.5,上方加苦參8g,減厚樸,3 劑,日服一劑,隨訪痊愈。
[1]劉鐘杰,許劍琴.中獸醫(yī)學(xué)(第三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
[2]張介賓,李繼明.景岳全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3]喻本元,喻本亨.元亨療馬集.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