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6醫(yī)院檢驗科,吉林 通化 134001)
呼吸困難主要可由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毒、神經(jīng)精神 疾病等原因引起。臨床最為常見的呼吸困難是由心力衰竭和肺部疾病所引起。如何快速、準確判斷出呼吸困難的類型對于后續(xù)的治療是極為關鍵的,通過近三年的觀察,筆者認為測定NT-proBNP對于鑒別診斷心源性呼吸困難和肺源性呼吸困難有很好的臨床意義。
1.1.1 心源性呼吸困難患者來源:選擇2009年1月 ~2011年12月,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心電圖、胸片、超聲心動圖等檢查診斷為心源性呼吸困難就診患者76例,男36例,女40例,其中年齡在50歲以下11例,年齡在50~75歲之間的35例,年齡在75歲以上30例。按照NYHA的心功能分級標準,其中Ⅰ級無,Ⅱ級21例,Ⅲ級30例,Ⅳ級25例。
1.1.2 肺源性呼吸困難患者來源:選擇2009年1月 ~2011年12月經(jīng)聽診、胸片、CT、po2等測定診斷為肺源性呼吸困難就診患者64例,(排除合并有肺源性心臟病的患者),男41例,女23例,年齡在50歲以下13例,年齡在50~75歲之間的33例,年齡在75歲以上18例。
1.2.1 儀器與試劑:NT-proBNP測定卡為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每個批號試劑由公司提供質(zhì)控卡進行質(zhì)控校準。測定儀器為南京普朗醫(yī)用設備有限公司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儀,該測定卡及配套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儀與校準過的羅氏E170化學發(fā)光儀及配套NT-proBNP檢測試劑盒進行平行對照試驗,計算得出相關系數(shù)r=0.959,t檢驗對數(shù)值分析得出P>0.05,證明兩種方法的檢驗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2 標本采集:采集患者靜脈血3 ml,避免溶血,1500×g離心10 min,吸取血清,立即檢測。兩組樣本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于不同年齡段心功能不同,年齡對于NT-proBNP生物參考區(qū)間影響很大,為此將心源性呼吸困難患者和肺源性呼吸困難患者按照不同年齡群分為三個組別分別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三組不同年齡心源性呼吸困難患者和肺源性呼吸困難患者NT-proBNP值
臨床最為常見的呼吸困難是由左心衰和肺部疾病所引起。其中左心力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難主要原因是肺循環(huán)淤血和肺泡彈性減低,肺源性呼吸困難主要由肺炎、氣管炎、肺纖維化、氣胸等引起[1]。兩者臨床癥狀均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但治療方法截然不同,準確的判斷和快速處理是救治兩種呼吸困難患者的關鍵。
NT-proBNP是心肌細胞受牽拉后心室反應性分泌的一種蛋白質(zhì),分泌過程中裂解為76個氨基酸的NT-proBNP和32個氨基酸的BNP。病理生理作用為具有利鈉、利尿、擴血管、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2],近年來人們普遍認識到BNP和NT-proBNP能夠很好的鑒別心源性呼吸困難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難,是很好的心力衰竭診斷標志物[3]。2009年歐洲心臟病協(xié)會心力衰竭指南中再次肯定了BNP、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地位,并提出作為生物學指標[4]。由于在檢測NT-proBNP要考慮患者的年齡因素對正常生物參考區(qū)間的影響[5],本文重點探討NT-proBNP在不同年齡階段對呼吸困難患者的鑒別作用,結果顯示三組年齡段的心源性呼吸困難患者和肺源性呼吸困難患者,他們的NT-proBNP濃度值是有顯著區(qū)別的。NT-proBNP半衰期是120min,在體外穩(wěn)定,并且抽取靜脈血方法簡便,測定NT-proBNP速度快捷,有利于臨床進行快速鑒別診斷。綜上,筆者認為NT-proBNP可以作為鑒別心源性呼吸困難患者和肺源性呼吸困難患者的重要輔助檢查指標,為臨床鑒別診斷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提高診斷準確率。
[1]陳灝珠.內(nèi)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1.
[2]朱雪明,沈海英,馮 萍,等.血漿腦鈉素和心鈉素在心力衰竭中的診斷價值及評價[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3):923.
[3]徐國斌,史小敏.B型鈉尿肽及N末端B型鈉尿肽原在臨床應用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1):9.
[4]Remme WJ,Swedberg K.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2001,22(17):1527.
[5]Apple FS,Wu AH,Jaffe AS,et al.National Academy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IFCC Committee for standerdization of markers of cardiac damage laboratory medicine practice guidelines:Analytical issues for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7,116:e95-e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