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紅
五年制高職作為國家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將初中畢業(yè)生培養(yǎng)成為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數學課程應強調理論性和系統(tǒng)性,為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數學的基礎。[1]但高職學校的入學門檻較低,生源質量較差,學生數學基礎差、怕學數學、學不好數學的現象一直較普遍地存在,數學教學漸漸陷入困境。
為了了解高職新生的數學學習現狀,指導數學課堂教學和開展相關研究,筆者對本校(南京財經學校)的12 級新生進行了“高職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調查主要圍繞學生初中數學基礎、對數學學習的認識、興趣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樣本中的學生為12 級新生374 人。共發(fā)出問卷374 份,收回374 份,回收率為100%。從專業(yè)來看,被抽樣學生覆蓋了我校所有專業(yè);從比例來看,被抽樣的學生數達到了該年級總學生數的65%。所以,本次調查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準確性。
開學后用兩節(jié)數學課給12 新生進行了一次中考數學摸底,以2012 年中考數學試卷的答卷情況來分析學生初中數學基礎,全卷滿分120 分,動漫班、網絡班、財會班和金融班均分分別為56.15分、50.02 分、61.78 分和62.02 分,合格率分別為25.93%、11.67%、18.72%和19.23%,均無優(yōu)分,學生考試分數基本呈偏正態(tài)分布,其中財會和金融班分數相對較集中(見表1)。
這次考試,暴露出職校學生的識圖能力、計算能力、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較差,非智力因素也嚴重影響著學生得分。學生識圖能力較差主要表現在:題目中雖有圖形,但學生不能從圖形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得出正確結論;題目中沒有給出圖形,由于學生數形結合思想較弱,學生不能依據題目中所給條件畫出相關圖形;對圖形中存在的難點很難突破。同時,學生的運算能力仍是失分較為嚴重的原因之一,像解不等式組、分式的混合運算、解一元二次方程,屬于常規(guī)題型,雖絕大部分同學能進行運算,但由于計算錯誤而導致失分,反映出平時教學中對學生運算能力的訓練不夠,只注重方法,未落實過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較差,幾乎都放棄了聯系實際生活的應用題和綜合性較強的大題。另外考試過程中出現個別學生睡覺和畫畫現象,暴露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缺少興趣,學習的主動性較差。
表1 學生初中數學基礎調查
由表2 統(tǒng)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對于“你認為數學課重要的原因有”這樣的問題,認為是“升學考試不可少”的比例竟高達44.2%,可見不少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應試階段。對于“學校開設數學課”的重要性竟有50%以上的學生持漠然態(tài)度;而對于“學校是否有必要開設數學實踐課”一問,有27.1%的學生表示沒有必要。所以,從相關數據的分析來看,學生對數學作為基礎和工具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對數學的基本認知沒有形成良好的動機意識,情形不容樂觀。
表2 數學學習的認知問卷調查
由表3 可知,28.2%的學生選擇了從小就沒有學好、沒信心學這一選項,這也是他們報考職校的主要原因。從對“假如讓你重新學習數學,你會如何學習”這樣一個問題,50.3%的學生回答選擇了“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從表3 來看,目前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較淡,動力不夠,學生學習數學存在較為突出的困難,主要在于覺得數學抽象、枯燥難學,加之基礎差,所以感覺負擔重。
表3 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問卷調查
數學是訓練思維的體操,是智力的磨刀石,在培養(yǎng)人的思維方面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同時數學也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但從問卷(見表4)的回答情況來看,學生對此認識相對較遠。如12.7%的學生“從未覺得”,19.7%的學生“不清楚”,46.1%的學生是“偶爾覺得”。而絕大多數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應用原理要么懂點皮毛,有27.5%完全不知道。所以,對于數學應用性的認識,學生遠遠沒能領會。
從學生解題時暴露出的問題和調研的數據可以發(fā)現,職校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在對數學學習的認知、興趣、應用性等方面也存在問題。數學教師任重而道遠,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表4 數學應用性認識問卷調查
對學生進行“理想目標教育”,讓他們樹立長遠的目標和近期目標。傳統(tǒng)數學教育是與升學緊密聯系的,而信息時代的數學教育則要求提高全社會成員的數學素質。[2]高科技的發(fā)展,使現代數學以技術化的方式折射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的價值,懂得數學在信息社會中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習興趣是學生對數學學習內容或過程主動去了解、探求的心理傾向。若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去學習,不覺得數學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影響數學學習的動機和效果,還會影響學生對未來職業(yè)的選擇。因此,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讓學生享受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之根本,只有狠抓課堂,學生的基礎才能得以鞏固,能力才能得以體現。
1.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注意力。
2.重視概念教學,尤其是核心概念、學生難理解的概念??勺寣W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剖析,找出其中的關鍵詞,同時還可通過適當數量的正反實例揭示概念的本質,真正達到對概念的準確理解。
3.在重視分析過程的前提下,對例題講解還要以培養(yǎng)學生解答到底的意識為目的,而不能只有分析而無過程,導致學生在解題中不會書寫或書寫較為混亂。
4.作業(yè)要重視變式訓練。加強變式練習,是提高學生正遷移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有效途徑??梢詮亩x出發(fā)不斷變式,從圖像條件到文字條件、到性質條件再到開放條件,由易到難逐漸變化,層層遞進。從“數”到“形”,從“形”到“數”,突出思想、化歸成規(guī),提高學生對新知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形象思維作為思路點撥的起點,盡可能多地以直觀演示提供數學原型和數學范式,科學地去發(fā)現思維通路,從而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不斷培養(yǎng)增強學生發(fā)現知識、獲取知識的主動性。[3]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即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勵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能運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廣泛的多種多樣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探究新知識、新方法的創(chuàng)造能力。
職校教師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更多了解數學在生活和專業(yè)課當中的一些應用,使學過的知識盡可能在后續(xù)專業(yè)課或生產實際、日常生活中找到相應的模型,鼓勵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yè)和實際問題。
[1]鄧友祥.數學活動的特質與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9(6):56-58.
[2]朱波.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05(23):72-74.
[3]孫中范.關于高等職業(yè)教育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