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詩人主客圖》“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年譜

2013-11-14 05:02趙目珍
中國韻文學刊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全唐詩

趙目珍

( 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人文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武元衡(758-815),中唐時期著名宰相,工詩,與當時的很多文人都有交往,在文壇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方麗萍在其所著的《貞元京城文學群落研究》中將其稱為“貞元詩壇的重鎮(zhèn)”,認為他與權(quán)德輿“共同接續(xù)了大歷詩風的香火,也共同締造了貞元詩壇的主流趣味?!蓖硖茣r期的詩歌理論家張為更是在其所撰的《詩人主客圖》(或直稱《主客圖》)中將其列為中晚唐詩壇六大流派的“六主”之一,這表明,無論是唐人還是后世研究者,都認為武元衡在當時的詩壇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考究清楚武元衡的家世、生平事跡、撰述等方面的情況,對于研究武元衡本人乃至中晚唐詩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故作武元衡年譜。

武元衡,字伯蒼。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八武元衡本傳(下文省稱《舊本傳》):“武元衡,字伯蒼?!薄缎绿茣肪硪话傥迨湓獗緜?下文省稱《新本傳》)同。

河南緱氏人。

《舊本傳》:“河南緱氏人?!薄短撇抛觽鳌肪硭奈湓獗緜?“河南人”。

權(quán)德輿《故中散大夫殿中侍御史潤州司馬贈吏部尚書沛國武公神道碑銘(并序)》(下文省稱《武就碑》):“公諱就,字廣成,沛國人?!鄙?按,武就為元衡之父?!对托兆搿贰拔湫諚l”:“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為氏。……梁鄒侯武彪,……傳封六代,后居沛國?!绷詈嚒短乒抒y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太子少師分司東都上柱國樂安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贈太師孫公墓志銘并序》(下文省稱《孫簡墓志銘》):“公前夫人沛國武氏,故宰相元衡之女?!眲t沛國指郡望言。

《武就碑》:(武元衡)“乃舉公(筆者按,“公”指武就)之窆與夫人之喪,改葬緱氏潁川王之兆?!睋?jù)《新唐書》卷七十四上“宰相世系表四上”(下文省稱《新表四上》),元衡曾祖武載德曾封潁川武烈王,據(jù)上文,則武載德卒后葬緱氏縣?!度莆摹肪砹爬畎俊侗渴汤少浌げ可袝涔?筆者按,“武公”為武儒衡)墓志銘》(下文省稱《武儒衡墓志銘》):“其從父子渾,以五月丙子,奉公(筆者按,“公”指武儒衡)之喪歸祔河南緱氏禮部先公之墓次?!蔽淙搴鉃樵鈴牡?,“禮部先公”指其曾祖輩的武重規(guī),據(jù)《新表四上》:“重規(guī),高平王、禮部尚書”。由此,則元衡武氏一系至少自其曾祖輩時即在河南緱氏縣置有墳塋,故云“河南緱氏人”。

隋東都丞武華六世孫。

按,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為氏。漢有武臣,為趙王。梁鄒孝侯臣,生德。德生東武亭侯最。最生敬襄侯嬰。嬰生中涓、濟陰侯山附,后以酎金國除。山附生陳留太守、內(nèi)黃侯都。都生汝南太守宣,字文達。宣二子:尚、浮。浮字元海,司徒、左長史。生臨漳令靜,字伯濟。靜生烈,字文照。烈生光祿勛篤,字猗伯。篤生太常、中壘校尉悌,字周篤。悌生九江太守、臨潁侯端。端生魏侍中、南昌侯周,周三子:陔、韶、茂。陔字元夏,晉左仆射、薛定侯。陔生太山太守、嗣薛侯越。越生威遠將軍、嗣薛侯鋪。鋪生太子洗馬嘏。嘏生洛州長史、歸義侯念。念生平北將軍、五兵尚書晉陽公洽,別封大陵縣,賜田五十頃,因居之。生祭酒神龜。龜生本州大中正、司徒越王長史、襲壽陽公克已。已生北齊鎮(zhèn)遠將軍、襲壽陽公居常。常生后周永昌王諮議參軍儉。生華。

華,隋東都丞。生士稜、沖、士逸、士彠。士稜,司農(nóng)少卿,宣城公。沖字士讓,太廟令、楚僖王。士逸,始州刺史、鄼國節(jié)公。士彠,工部尚書,應國公。士逸,生志元、仁范。志元,倉、庫部郎中。仁范,云陽令、河間郡王。仁范,生尚賓、重規(guī)、載德。尚賓,河間王、益王府長史。重規(guī),高平王、禮部尚書。

以上見《新表四上》武氏世系“序”及“表”。

曾祖武載德,千牛大將軍、潁川武烈王,官至湖州刺史。武則天從侄。

見《新表四上》、《武就碑》、《武儒衡墓志銘》、《新唐書·武平一傳》。

按,兩《唐書》“武元衡傳”皆云武載德為武則天“從父弟”或“族弟”。誤。武則天與武載德為姑侄關(guān)系。

祖父武甄,字平一,考功員外郎、修文館直學士。

武平一,《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九有傳,曾任考功員外郎、修文館直學士。事見《新表四上》、《新唐書·武平一傳》、《舊唐書·武元衡傳》等。

按,唐景龍年間,由考功員外郎掌天下貢舉之職。武平一曾于景龍四年知貢舉,《登科記考》已考述之:“《唐才子傳》載王翰景云元年盧逸下進士。按,景云改元于七月,所謂元年者謂二年之榜也?!短圃娂o事》,景龍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萊宮,御大明殿,會吐蕃騎馬之戲,柏梁聯(lián)句詩有考功員外郎武平一,則其年為武平一知舉矣。”

按,武平一現(xiàn)存詩一卷,見《全唐詩》卷一〇二,計十五首;現(xiàn)存文一卷,見《全唐文》卷二六八,計六篇下下。另有《景龍文館記》十卷,已佚。

父武就,字廣成,潤州司馬。

武就事跡,詳參《武就碑》、《舊本傳》及《新表四上》。武就卒于貞元六年(790),生于開元元年或景云二年。武就工詩文,《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武就集》五卷,今不傳。

母周氏,中書舍人周思鈞之孫,單父令周瑛之女。

《武就碑》:“繼夫人汝南縣君周氏,中書舍人思鈞之孫,單父令瑛之女,專柔淑慎,以正家道。有子曰元衡?!毕拢?098上《唐詩紀事》卷七“周思鈞”條:“思鈞以中書舍人卒。子瑛,為單父令。瑛以女適武就,生靖安丞相武元衡。”

妻薛氏。

元衡妻,為薛氏?!短茋费a》下:“熊執(zhí)易類《九經(jīng)》之義,為《化統(tǒng)》五百卷,……武相元衡欲寫進,其妻薛氏慮墜失,至今藏于家?!逼涿c家世俱不可考。

子翊黃,字坤輿,元和元年狀元。大理卿。

元衡有子名翊黃?!缎卤硭纳稀分?“翊黃,字坤輿,大理卿?!薄兜强朴浛肌肪硎?“元和元年丙戌,進士二十三人。武翊黃,狀元。”

二女,一嫁段文昌,一嫁孫簡。

武元衡有二女,一嫁段文昌,《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七“段文昌傳”:“文昌,武元衡之子婿也。”一嫁孫簡,令狐绹《孫簡墓志銘》云:“公諱簡,字樞中?!胺蛉伺鎳涫?,故宰相元衡之女。”按,孫簡有傳在《舊唐書·文苑中》。

異母兄武譚,金壇令。

據(jù)《武就碑》:“(武就)前夫人隴西李氏,生長子譚而歿。譚為金壇令,士行清修,官屈其志?!毕?又見《新表四上》,《嘉定鎮(zhèn)江志》又引。

從父三人。武集,梓州刺史;武備,殿中侍御史;武登,江陰令。

見《新表四上》。

從父弟武儒衡,字庭碩,中書舍人。

武儒衡,武登子。兩《唐書》有傳,附“武元衡傳”后,事跡并參李翱《武儒衡墓志銘》。武儒衡有文集二十五卷,制集二十五卷(見《墓志銘》所載)。

武儒衡二子,籌、忱。二女,一嫁盧立,一嫁崔搏。其子女事跡并見《武儒衡墓志銘》及《新表四上》。

唐肅宗乾元元年戊戌(758) 一歲

本年十月,武元衡生?!杜f本傳》:“(元和)九年(按,當作“十年”)六月三日,……有司以元衡遇害聞?!瓰楸I所害,年五十八?!蹦嫱浦?,生于本年。又《舊本傳》:“明年十月,李吉甫以暴疾卒?!ο纫荒暌栽馍伦??!眲t于是年十月生。

唐代宗大歷四年己酉(769)十二歲

從父弟武儒衡生?!段淙搴饽怪俱憽?“長慶四年四月壬辰,竟薨,年五十六。”下)長慶四年(824)薨,年五十六,逆推之,生于本年,小元衡十一歲。

唐代宗大歷十三年戊午(778) 二十一歲

在潤州一帶活動(按,元衡之父武就曾任潤州司馬,見《新表四上》)。秋,自丹徒往丹陽,途中逢陸晝自京及第還吳,有詩贈之。武元衡《送陸書還吳》(《全唐詩·卷三一六》)。按,陶敏先生《全唐詩人名考證(武元衡卷)》考“書”(繁體“書”)為“晝”(繁體“晝”)之形誤。從內(nèi)容看,詩作于秋日,時武元衡尚未入京應舉。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己未(779) 二十二歲

本年夏,自潤州赴長安應舉,有《渡淮》詩(卷三一六),當作于赴京途中。

秋初,至長安,有詩寄朱巨川。《秋懷奉寄朱補闕》(卷三一六)。李紓《故中書舍人吳郡朱府君(巨川)神道碑》:“本州牧御史大夫李涵推善里仁,拜章特征,薦左補闕內(nèi)供奉?!鹁由崛酥普a。”《金石萃編》卷一○二《顏魯公書朱巨川告身》:“起居舍人、試知制誥朱巨川?!ㄖ性臧嗽仑ザ铡!眲t朱巨川為補闕在大歷末。武詩亦當作于大歷末朱巨川任舍人前(參建中三年),時詩人在長安應舉。

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 二十三歲

在長安應舉。

春,唐次及第(見《登科記考》卷十一),有《送唐次》(卷三一六)詩贈別。詩云:“都門去馬嘶,灞水春流淺?!碑斪饔诖喝赵陂L安時。

夏,與熊執(zhí)易、秀才王某同宿僧院。有《夏與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詩(卷三一六)。

秋,有詩寄贈韓弇。《酬韓弇歸崖見寄》(卷三一六)詩云:“露凝瑤草晚,魚戲石潭秋?!睍合当灸昵?。按,韓與武元衡同于建中四年登進士第(參建中四年)。從詩中內(nèi)容看,表達的是惆悵之情。時武元衡、韓弇當是在長安應舉落第,韓氏歸崖。

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781) 二十四歲

在長安應舉,不第。

春,崔敷邀同賞春物,為事牽束不得往,后往尋不遇,有詩《崔敷嘆春物將謝恨不同覽……題之留贈》(卷三一七)。

夏,友人溫況游蜀,往送,有詩記之?!端蜏貨r游蜀》(卷三一七)。

秋,有詩寄贈好友史近、崔積?!肚餆魧τ昙氖方薹e》(卷三一七)。另,嚴維有詩寄贈,酬寄之?!冻陣谰S秋夜見寄》(卷三一七)。

冬日,又有詩寄贈嚴維?!堵剣烂貢c正字及諸客夜會因寄》(卷三一七)。

唐德宗建中三年壬戌(782)二十五歲

在長安。春三月應舉下第,有《寒食下第》(卷三一七)詩抒懷,另有《寒食下第通簡長安故人》(《全唐詩補編》);又作《長安春望》(卷三一六)感懷,并有《春暮郊居寄朱舍人》(卷三一六)詩寄朱巨川。

秋日,歸山居,有《秋日將赴江上,楊弘微時任鳳翔,寄詩別》(卷三一六);在山居,又有《山中月夜寄朱張二舍人》寄慨,朱舍人為朱巨川(參前大歷十四年),張舍人為張蔇。

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783) 二十六歲

二月,進士及第,事見《郡齋讀書志》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四。同第者有薛展、韋同正、韋純(貫之)、柳澗、熊執(zhí)易、魏正則、韓弇等二十六人。時禮部侍郎李紓知貢舉,試《易簡知險阻論》。

按,建中四年進士榜,徐松《登科記考》卷十一錄入薛展、武元衡、韋同正、韋純(貫之)、柳澗、熊執(zhí)易六人。孟二冬《登科記考補正》據(jù)洪興祖《韓子年譜》引《唐科名記》移正韓弇入本年。據(jù)陶敏等所著《唐五代文學編年史》(中唐卷)“建中四年”考證,“魏正則為武元衡同年進士”,可參看。

春,在長安過嚴維故宅,作《經(jīng)嚴秘校維故宅》(卷三一七)詩傷悼。

夏,有《送魏正則擢第歸江陵》(卷三一七)詩送別。

唐德宗興元元年甲子(784) 二十七歲

二月,李懷光與朱泚反。丁卯,德宗幸梁州。武元衡陷長安,春日有詩寄和?!堕L安賊中寄題江南所居茱萸樹》(卷三一七)、《和楊弘微春日曲江南望》(卷三一七)。

五月后,入鄜坊幕任掌書記,作《唐咸宜公主碑》。或與李益同僚。《舊本傳》:“元衡進士登第,累辟使府?!睋?jù)《寶刻叢編》卷八《唐咸宜公主碑》:“唐鄜坊節(jié)度使掌書記武元衡撰,……碑亦興元元年立?!眲t武元衡興元元年前后任鄜坊節(jié)度使掌書記。按,據(jù)上引二詩,興元元年春,武元衡在長安,故其入鄜坊節(jié)度使幕必在此年長安收復后(參《唐才子傳校箋·武元衡補箋》)。據(jù)《舊唐書·德宗上》和《資治通鑒》卷二三一,李晟于五月戊戌(二十八日)收復京城。故武元衡當于本年五月后入鄜坊幕。又據(jù)《舊唐書·德宗上》,李晟自興元元年三月至八月為鄜坊丹延節(jié)度,唐朝臣興元元年八月至貞元二年七月為鄜坊節(jié)度。即按武元衡五月底、六月初赴鄜坊幕,則其很可能為唐朝臣掌書記。據(jù)《唐五代文學編年史》(中唐卷)“興元元年”編年,李益于是年八月入鄜坊唐朝臣幕,武元衡或與其同為幕僚。

唐德宗貞元二年丙寅(786) 二十九歲

居長安安邑里。中秋日,有《安邑里中秋懷寄高員外》詩(卷三一六)。高員外為高郢,《舊唐書·高郢傳》:“及懷光被誅,馬隧辟郢為掌書記。未幾,征拜主客員外,遷刑部郎中,改中書舍人?!睋?jù)《舊唐書·德宗上》,李懷光貞元元年八月被誅。則詩作于貞元元年八月后?!顿Y治通鑒》卷二三二:“(貞元元年八月)甲戌,燧帥諸軍至河西,……懷光不知所為,乃縊而死?!辈椤抖匪烽c表》,貞元元年八月朔為癸亥,則甲戌為八月十二日。此后,高郢任馬隧掌書記一段時間后拜主客員外郎,又遷刑部郎中。則詩必作于貞元元年后不久的中秋。暫系本年中秋作。

唐德宗貞元四年戊辰(788) 三十一歲

在河東節(jié)度使幕。

武元衡有《河東贈別煉師》(卷三一六)詩,詩云:“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紛紛。”漢末陳琳字孔璋,曾為曹操記室。武元衡借以自比,或在河東幕任掌書記。本年前后,李自良為河東節(jié)度使,武元衡為其掌書記。

又有《度東徑嶺》、《出塞作》、《長相思》、《塞下曲》(以上俱卷三一六》)、《石州城》、《單于罷戰(zhàn)卻歸題山陽館》、《秋原寓目》、《單于曉角》、《汴河聞笳》、《塞上春懷》、《塞外月夜寄荊南熊侍御》(以上俱卷三一七)等詩。據(jù)內(nèi)容看,當作于在河東時。

唐德宗貞元六年庚午(790) 三十三歲

在長安監(jiān)察御史任。冬十一月,丁父憂。

《武就碑》:“公諱就,……亦既戾止,俄然化性,時貞元六年冬十一月,享年七十八?!凶釉辉?,……自文水縣男徙封至臨淮郡公。……初臨淮王(當作“公”)至監(jiān)察御史而孤?!笨梢娢湓庠凇袄郾偈垢焙?,于貞元六年至京任監(jiān)察御史。冬十一月,丁父憂。

唐德宗貞元九年癸酉(793) 三十六歲

從父弟武儒衡進士及第。

據(jù)《登科記考》卷十三,武儒衡于貞元九年(793)與柳宗元、劉禹錫同年登進士第,時戶部侍郎顧少連知貢舉。按,《武儒衡墓志銘》謂年二十四得進士第,誤,當作年二十五。

唐德宗貞元十年甲戌(794) 三十七歲

丁母憂。

《武就碑》:“公捐館四年而夫人歿?!蔽渚拓懺曜洌瑒t元衡生母周氏卒于本年。

唐德宗貞元十一年乙亥(795) 三十八歲

遷父母墳塋于河南緱氏縣,權(quán)德輿為作碑銘?!段渚捅?“公捐館四年而夫人歿,其明年,臨淮公乃舉公之窆與夫人之喪,改葬緱氏潁川王之光從先封以敘昭穆,禮也?!?/p>

唐德宗貞元十三年丁丑(797) 四十歲

武元衡丁母憂罷,或于本年任華原縣令。《新本傳》:“元衡舉進士,累為華原令?!薄杜f本傳》:“元衡進士登第,累辟使府,至監(jiān)察御史。后為華原縣令。”

秋日有詩寄別,《立秋日與陸華原于縣界南館送鄒十八(一作“立秋華原南館別二客”)》(《卷三一七)。陶敏《全唐詩人名考證》(武元衡卷)考陸三為陸達,鄒十八為鄒儒立,并認為“詩當是于華原縣送陸三、鄒十八之作”。今從之。詩作于本年前后。

武元衡任華原令,后因畿輔鎮(zhèn)軍督將恃恩撓政,稱病去官?!缎卤緜鳌?“累為華原令。畿輔鎮(zhèn)軍督將,皆驕橫橈政,元衡移疾去?!薄杜f本傳》:“后為華原縣令。時畿輔有鎮(zhèn)軍督將恃恩矜功者,多撓吏民。元衡苦之,乃稱病去官?!?/p>

唐德宗貞元十四年戊寅(798) 四十一歲

有詩酬贈陸達、鄒儒立。《酬陸三與鄒十八侍御》(卷三一七),并參上年。

冬日,因事赴夏口。途次江陵界時,有詩寄裴胄,并酬送友人。按,武元衡在任華原縣令稱病去官后,“放情事外,沉浮宴詠者久之。”一直到德宗召其為官,其間多有閑暇。武元衡或在本年前后因事赴夏口,其事未詳?!抖眨瑵h江南行將赴夏口,途次江陵界,寄裴尚書》(卷三一七),裴尚書疑為裴胄,貞元十二年至貞元十九年間為荊南節(jié)度使、江陵尹、檢校工部尚書。

又有《鄂渚送友》(卷三一七)。

又有《酬元十二》(卷三一六),詩云:“偶尋烏府客,同醉習家池。”“習家池”在湖北襄陽,詩或亦作于此時。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庚辰(800) 四十三歲

召授比部員外郎?!缎卤緜鳌?“德宗欽其才,召拜比部員外郎?!薄杜f本傳》:“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卑?,史料對武元衡任比部員外郎的時間,俱無記載。今按右司郎中三年任滿遷御史中丞逆推(參貞元十七年、貞元十九年),其召授比部員外郎當在本年。

秋日,有詩送許仲輿。武元衡《送許著作分司東都》。權(quán)德輿《送水部許員外出守郢州序》:“叔載……由外臺察視,入佐著作?!碧彰簟度圃娙嗣甲C》(武元衡卷)考許著作為許仲輿,字叔載,時為著作佐郎分司,詩約貞元十六年作。從“征鴻翻夕陽”、“蟬聲驛路長”看,詩作于秋日?!度圃姟肪砣龣?quán)德輿有同題送別詩。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辛巳(801) 四十四歲

在右司郎中任。

按,《舊本傳》謂:“召授比部員外郎。一歲,遷左司郎中。”《新本傳》謂:“召拜比部員外郎。歲內(nèi)三遷至右司郎中?!眱商茣凇白蟆薄坝摇彼居谐鋈搿!独煽肌芬杜f本傳》錄武元衡于“左司郎中”條,下注“《新傳》作右司郎中”,不作考證。岑仲勉先生《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存疑”。按,貞元十九年韋成季在左司郎中任,是年貶,苗粲繼任。元和初,呂元膺征拜右司(按當作左司)郎中(參貞元十九年)。上已推斷武元衡自貞元十七年至十九年任右(或“左”)司郎中?!杜f唐書·職官二》:“左右司郎中各一員。(并從五品上)……左司郎中,副左丞所管諸司事,省署鈔目,勘稽失,知省內(nèi)宿直之事。若右司郎中闕,則并行之?!眲t其時武元衡應為右司郎中(并參貞元十九年)。從《新本傳》“歲內(nèi)三遷”的敘述看,武元衡在貞元十六年“召授比部員外郎”后,以及貞元十七年任右司郎中前當還有其他任職。具體任何職不詳。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壬午(802) 四十五歲

四月前后,有詩酬贈陸參、許仲輿。《酬陸員外歙州許員外郢州二使君》(卷三一七)。陶敏《全唐詩人名考證》(武元衡卷)考陸員外為陸參。許員外為許仲輿?!俄n昌黎文集》卷四《送陸歙州詩序》:“貞元十八年二月十八日,祠部員外郎陸君出刺歙州?!迸f注:“陸參也?!睓?quán)德輿《唐故使持節(jié)歙州諸軍事守歙州刺史賜緋魚袋陸君墓志銘》:“君諱參,字公佐。……(貞元)十六年征拜祠部員外郎。居二年,……拜歙州刺史。在途發(fā)瘍,夏四月二十日卒于洛師?!庇?,權(quán)德輿《送水部許員外出守郢州序》:“叔載以文術(shù)而居郎位,以吏理而分郡節(jié)?!卑?,“叔載”為許仲輿字。由此,則許仲輿自著作佐郎遷水部員外,由水部員外出守郢州。詩作于本年四月前后。

重陽,德宗作《豐年多慶九日示懷》、《重陽日即事》二詩,武元衡與權(quán)德輿等同和之,有《奉和圣制豐年多慶九日示懷》、《奉和圣制重陽日即事》(俱卷三一七)。據(jù)《全唐詩》卷四,德宗皇帝《豐年多慶九日示懷》詩下注曰:“貞元十八年九月癸亥重陽,御制詩賜群臣?!眲t詩作于本年重陽節(jié)。

同月,又有《和楊三舍人晚秋與崔二舍人張秘監(jiān)苗考功同游昊天觀時中書寓直不得陪隨因追往年曾與僚舊聯(lián)游此觀紀題在壁已有淪亡書事感懷輒以呈寄兼呈東省三給事之作楊君見征鄙詞因以繼和》(卷三一七)詩寄和楊於陵。陶敏先生《全唐詩人名考證》(武元衡卷)考楊三舍人為楊於陵,崔二舍人為崔邠,張秘監(jiān)為張薦,苗考功疑為苗粲,三“給事”為許孟容、馮伉、陳京?!杜f唐書·楊於陵傳》:“出為絳州刺史。德宗雅聞其名,將撰赴郡,詔留之,拜中書舍人。時李實為京兆尹……”據(jù)《舊唐書·德宗下》,李實貞元十九年三月為京兆尹?!杜f唐書·崔邠傳》:“貞元中……以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至中書舍人,凡七年,又權(quán)知吏部選事。明年,為禮部侍郎?!贝捱撟灾袝崛宿D(zhuǎn)禮部侍郎在元和元年夏秋(見《郎考》卷十五)?!杜f唐書·張薦傳》:“(貞元)十一年,拜諫議大夫,仍充中館修撰。……薦為諫議月余,改秘書少監(jiān)。延齡排擯不已,會差使冊回紇毗伽懷信可汗及吊祭,乃命薦兼御史中丞,入回紇。二十年,吐蕃贊普死,以薦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睋?jù)《舊唐書·德宗下》,貞元十一年五月冊懷信可汗,二十年五月張薦使吐蕃。另據(jù)《舊唐書·竇群傳》:“征拜左拾遺,遷侍御史,充入蕃使秘書監(jiān)張薦判官。”則其間張薦一直擔任秘書少監(jiān)(或秘書監(jiān))之職,并時或兼有他職。據(jù)《郎官石柱題名》,左司郎中第八行、司勛員外郎第九行、倉部郎中第八行均見苗粲名,以次序考之,均當在貞元末。苗粲或曾歷考功員外或郎中。許孟容貞元十四年至十九年夏為給事中。《舊唐書·馮伉傳》:“韋渠牟薦為給事中,……順宗即位,拜尚書兵部侍郎?!庇帧杜f唐書·韋渠牟傳》:“貞元十七年卒。”知馮伉十八年在給事中任,又馮、許后復游昊天觀。《柳宗元集》卷八《唐故秘書少監(jiān)陳公(京)行狀》:“公自為博士、補闕、尚書郎、給事中,凡二十年,……鄭吏部、高太常為相,而以秘書命公?!卑?,舊注:“十九年十二月,以太常卿高郢、吏部侍郎鄭珣瑜同平章事。”知十八年陳京亦在給事中任。故綜合以上考述,詩當作于貞元十八年九月。按,今《全唐詩》卷三二六載有權(quán)德輿《晚秋陪崔閣老、張秘監(jiān)閣老、苗苗考功同游昊天觀時楊閣老新直未滿以詩見寄斐然酬和有愧蕪音》詩,蓋時權(quán)德輿亦有詩酬和。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癸未(803) 四十六歲

侍御嚴某赴黔中訪仙源,同苗粲一起送之,并有詩記述?!锻缋芍兴蛧朗逃扒?,因訪仙源之事》(卷三一七)《全唐詩·卷三一七》武元衡《同苗郎中送嚴侍御赴黔中,因訪仙源之事》。吳汝煜等撰《全唐詩人名考》:苗郎中疑為苗粲,《新唐書》卷一四○有傳。據(jù)《郎官石柱題名》,卷一左司郎中有苗粲名,在韋成季后,呂元膺前。據(jù)許孟容《祭楊郎中文》(《文苑英華》卷九八五),韋成季貞元十九年尚在左司郎中任,又《舊唐書·韋執(zhí)誼傳》載成季于是年貶。復檢《舊唐書·呂元膺傳》:“元和初,征拜右司(當作‘左司’)郎中。”則苗粲必于貞元十九年韋成季貶后在左司郎中任,元和初遷官。其間武元衡正在朝任右司郎中,故得與苗粲同送嚴侍御。武元衡貞元二十年遷御史中丞,故詩當作于本年。

同年,上《賀連理棠樹合歡瓜白兔表》(《全唐文》卷五〇一)。文敘“陛下登建皇極,二紀于茲”,古人以十二歲為一“紀”,元衡歷肅、代、德、順、憲五朝。諸帝在位過“二紀”者,唯德宗?!杜f唐書·德宗上》:“大歷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位于太極殿?!卑础岸o于茲”推斷,文作于本年(803)?!度莆摹肪硭陌怂挠袡?quán)德輿同賀表。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甲申(804) 四十七歲

本年遷御史中丞,《舊本傳》:“貞元二十年,遷御史中丞。”時劉禹錫、柳宗元任監(jiān)察御史,為武元衡僚屬。

本年,朝廷賜新茶、春衣、新橘、柑子、冬衣、櫻桃等,劉禹錫、柳宗元代作謝表。參劉禹錫所作《為武中丞謝賜春衣表》、《代武中丞謝新茶第一表》、《代武中丞謝賜新茶第二表》、《代武中丞謝賜新橘表》、《代武中丞謝賜新柑表》、《為武中丞謝賜冬衣表》;以及柳宗元所作《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為武中丞謝賜櫻桃表》(參《柳宗元集》)。

秋,有《秋日臺中寄懷簡諸僚》詩(卷三一七)。劉禹錫有《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全唐詩》卷三六三)。

十月,奏《三院御史班序奏》?!短茣肪矶?“(貞元)二十年十月,御史中丞武元衡奏:準貞元二年班序敕……”

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唐順宗永貞元年乙酉(805) 四十八歲

正月,德宗崩,武元衡有《德宗皇帝挽歌詞三首》(卷三一六),時同挽者有權(quán)德輿、劉禹錫、白居易等。

丙申,順宗即位。按,順宗即位未立即改元。

德宗崩,以杜佑攝冢宰,武元衡為山陵儀仗使。三月,元衡因與王叔文集團沖突被罷為右庶子(事參兩《唐書》本傳、《舊唐書》“杜佑傳”、“劉禹錫傳”及《順宗實錄》卷二)。按,《順宗實錄》作“左庶子”,今從兩《唐書》本傳,作“右庶子”。

三月前,元衡在御史中丞任,竇群在御史臺曾接事。竇群有《貞元末東院嘗接事今西川武相公……因寄四韻》(《全唐詩》卷二七一)。按,《舊唐書·竇群傳》云:“遷侍御史,充入蕃使秘書監(jiān)張薦判官。……元衡輔政,舉群代己為中丞?!睆埶]使吐蕃在二十年五月,故竇群云“貞元末”,大概即此時。

四月,廣陵王被冊為皇太子,元衡贊引,因交識?!杜f本傳》:“憲宗……始冊為皇太子,元衡贊引,因識之?!薄缎卤緜鳌仿酝?/p>

夏日,與馮伉等游昊天觀,覽舊有感,賦詩寄贈同里楊於陵?!断娜张泷T許二侍郎與嚴秘書游昊天觀覽舊題寄同里楊華州中丞》(卷三一七)。按,陶敏先生《全唐詩人名考證》(武元衡卷)考馮侍郎為馮伉,許侍郎為許孟容,楊華州為楊於陵,嚴秘書疑為嚴紳,諸人與武元衡交往甚密?!杜f唐書·馮伉傳》:“順宗即位,拜尚書兵部侍郎?!薄俄樧趯嶄洝肪硪?“(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壬戌,……以給事中馮伉為兵部侍郎。”上《舊唐書·許孟容傳》:“元和初,遷刑部侍郎。”《唐會要》卷一:“貞元二十一年……十月葬崇陵。……哀冊文,刑部侍郎許孟容撰?!薄杜f唐書·楊於陵傳》:“拜中書舍人,時李實為京兆尹,恃承恩寵,於陵與給事中許孟容俱不附協(xié),為實媒孽,孟容改太常少卿,于陵為秘書少監(jiān)。貞元末,實輩敗,遷於陵為華州刺史,充漁關(guān)防御、鎮(zhèn)國軍使?!庇帧杜f唐書·憲宗上》:永貞元年十月“丙午,以華州刺史楊於陵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陶敏先生系詩作于永貞元年夏。按,貞元二十一年八月改元永貞,實即貞元二十一年夏作。按,嚴紳為嚴綬之兄。武元衡與嚴紳、嚴綬兄弟交好。武元衡《劉商郎中集序》:“有若太原王緒、河東裴茂、茂弟薦、河南豆盧峰馮翊、嚴紳、紳弟綬,及余伯舅洎於子夏,咸以儒業(yè)相資,冠胄群族,雄詞麗句,遍在人間。子與司空嚴公,親結(jié)義深,相與編葺,……”但現(xiàn)所存資料看不到嚴紳任職秘書省的信息。俟存疑待考。前雖已證嚴維曾任秘書郎,但維于興元元年(784)已卒,故此“嚴秘書”必非嚴維。

八月,改元永貞?!杜f唐書·順宗紀》:“宜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丁酉,順宗退居為太上皇,憲宗即位。按,憲宗即位未即改元。次年改元元和。

重陽,武元衡上《賀甘露表》(《全唐文》卷五百一),權(quán)德輿上《中書門下賀元和殿甘露降表》(《全唐文》卷四八四),柳宗元上《禮部賀甘露表》(《全唐文》卷五〇七)。

十月,復拜御史中丞。《新本傳》:“及即位,是為憲宗,復拜中丞?!薄杜f本傳》:“及登極,復拜御史中丞?!?/p>

十一月,因昭德皇后祔葬于崇陵,作《昭德皇后挽歌詞》(卷三一六)。白居易、權(quán)德輿、包佶等同挽(參《舊唐書·后妃下》,并《全唐詩》權(quán)德輿等三人《昭德皇后挽歌詞》)。

唐憲宗元和元年丙戌(806) 四十九歲

正月,順宗崩,作《順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詞三首》。

寒食,朝廷賜春衣等,上《寒食謝賜新火及春衣表》、《謝賜新火及新茶表》(見《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三月,上《請選舉限內(nèi)仍朝參奏》、《三品官除謝奏》。四月,有《議朝參官班序奏》、《請待制官于延英侯對疏》。(分別見《唐會要》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五、卷二十六)。

四月前,在御史中丞任。四月后,遷戶部侍郎。《新本傳》:“復拜中丞,進戶部侍郎。”《舊傳》略同。按,武元衡于元和元年四月尚在御史中丞任,元和二年正月拜相,則遷戶部侍郎在元和元年四月后、元和二年正月前。

唐憲宗元和二年丁亥(807) 五十歲

春正月己卯,以武元衡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舊唐書·憲宗上》)。按,《資治通鑒》卷二三七謂“元和二年正月己酉”拜相。據(jù)《二十史朔閏表》推,正月無己卯,《舊唐書》誤。按,《全唐文》卷五六有憲宗皇帝《授武元衡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卷六六一有白居易所作《除武元衡門下侍郎平章事制》。

《新本傳》:“帝素知元衡堅正有守,故眷禮信任異它相?!薄杜f本傳》略同。

武元衡為相后,復召潘孟陽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兼京北五城營田使;舉竇群代己為中丞;以盧坦為中丞,事分別見《舊唐書》“潘孟陽傳”、“竇群傳”、“盧坦傳”。

六月,李吉甫早朝有詩抒懷,酬和之。《奉酬中書李相公早朝于中書候傳點,偶書所懷》(卷三一七)。按,此詩有權(quán)德輿、羊士諤、呂溫和詩。自權(quán)、呂詩看,詩作于三人元和二年同在相位時。具體時間為六月。

八月,兼判戶部事?!杜f唐書·憲宗上》:元和二年“八月丙辰朔。辛酉,宰相武元衡兼判戶部事?!?/p>

重陽,有詩寄呈李吉甫、鄭絪。《聞相公三兄小園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書三兄》(卷三一七),題下注:“一作《九日致齋禁省和中書李相公》?!毕喙譃槔罴?,中書三兄為鄭絪,前已證三人元和初同在相位。按,唐人詩文中“九日”多為九月重陽日,故詩于本年九月作。李吉甫原詩為《九日小園獨謠贈門下武相公》,鄭絪和詩為《奉和武相公省中宿齋,酬李相公見寄》。從李吉甫原詩看,詩作于元和二年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十月,駁浙西節(jié)度使李锜賒期入朝?!杜f本傳》:“初,浙西節(jié)度李锜請入覲,乃拜為右仆射,令入朝。既而又稱疾,請至歲暮。上問宰臣,鄭絪請如锜奏。元衡曰:‘不可。……’上以為然,遽追之。锜果計窮而反?!薄缎卤緜鳌匪d略同。《新唐書· 憲宗紀》:“十月,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李锜反?!?/p>

十月丁卯,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杜f唐書·憲宗上》:“丁卯,以門下侍郎、平章事武元衡檢校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仍封臨淮郡公。將行,上御安福門慰勞之。”(并參《新唐書·憲宗紀》,并兩《唐書》本傳、《資治通鑒》卷二三七)《全唐文》卷五十六有憲宗皇帝《授武元衡西川節(jié)度使制》。

元衡將赴西川,以宇文籍等為從事,以柳公綽、裴度等為判官(并見《舊唐書》二人本傳)。

閏十月,上《請更廚料本錢疏》。《唐會要》卷六十四:“其年閏十月。集賢殿大學士中書侍郎平章事武元衡上奏,以廚料欠少……?!?/p>

赴西川途中,途次坊州有詩寄贈?!肚锿硗敬畏恢萁缂拇抻駟T外》(卷三一六)。

兵行褒斜谷和至嘉陵驛時,分別有詩抒懷。《兵行褒斜谷作》(卷三一六)、《題嘉陵驛》(卷三一七)。

途次近蜀驛,蒙朝廷賜寶刀及飛龍廄馬,有詩寄李吉甫、鄭絪。呂溫代作謝表?!锻敬谓耋A蒙恩賜寶刀及飛龍廄馬使還奉寄中書李鄭二公》(卷三一七),又有《途次》詩(卷三一七)?!度莆摹肪砹袇螠亍洞湎喙x賜槍旗器甲鞍馬表》及《代武相公謝借飛龍馬表》。

唐憲宗元和三年戊子(808) 五十一歲

至西川,有《四川使宅有韋令公時孔雀存焉……因賦此詩用廣其意》(卷三一六),韋皋在武元衡、高崇文之前節(jié)度西川,詩當是到西川后不久作。

春日,有詩抒懷?!洞喝张c諸公泛舟》、《望夫石》、《春日偶題》、《古意》(俱卷三一六)。

薛濤居成都,或于本年作詩上武元衡。武元衡鎮(zhèn)西川時與薛濤多有往來?!度圃姟肪戆拴柸醒独m(xù)嘉陵驛詩獻武相國》,又《上川主武元衡相國二首》,詩作于本年春?!短莆宕膶W編年史》(中唐卷)將薛濤上詩系于本年,未明月份。從薛濤詩內(nèi)容看,當在春日為是。薛濤另有《罰赴邊上武相公》(二首)。另,武元衡或在本年奏薛濤為校書。按,奏授事,《郡齋讀書志》卷十八、《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七十》均有記載,但未具年月。

本年春前后,甫構(gòu)西亭,鎮(zhèn)蜀期間常與同僚在此宴集、送別?!陡?gòu)西亭偶題因呈監(jiān)軍及幕中諸公》(卷三一七)、《同諸公夜宴監(jiān)軍玩花之作(一作“同幕府夜宴惜花”)》(卷三一七)。又,《春晚奉陪相公西亭宴集》(卷三一六),題一作《春晚西亭宴集》(按,當以后題為是)。又有《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卷三一六),陶敏先生《全唐詩人名考證》(武元衡卷)考諸公為“武元衡西川幕中僚佐,時同作詩者有崔備,蕭祜,王良士,獨孤實,盧士玫(政)”。按,《全唐詩》卷三一八諸人詩皆題《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陸郎中》。又,《津梁寺采新茶與幕中諸公遍賞……兼呈陸郎中》詩(卷三一六),也提到“幕中諸公”,陸郎中當同是一人。

春日,有詩寄贈戶部郎中熊執(zhí)易?!堆倌贤ぜ男芾芍小?、《春日酬熊執(zhí)易南亭花發(fā)見贈》(俱卷三一六)。按,“南亭”《全唐詩》注“一作西亭”。熊郎中為熊執(zhí)易,與武元衡為同年進士。按,詩起句云:“旬休屏戎事”,則詩當作于元衡鎮(zhèn)西川時。《冊府元龜》卷六一二:“元和二年七月詔命……戶部郎中熊執(zhí)易……于命婦院定《開元格》?!眲t熊于元和二年前后在戶部郎中任。暫系詩作于元和三年。又詩云:“草木散幽氣,池塘鳴早蟬。妍芳落春后,旅思生秋前?!眲t詩作于夏日。

夏日,有詩寄李吉甫?!段魍ゎ}壁寄中書李相公(一作“寄上中書李相公”)》(卷三一六)。

中秋夜,與諸公錦樓望月,作詩唱和?!栋嗽率逡古c諸公錦樓望月得中字》(卷三一六),今《唐詩紀事》卷四十五、《全唐詩》卷三一八載有“諸公”即王良會、柳公綽、張正一、徐放、崔備等人的和詩?!短圃娂o事》還著錄了諸人的《中秋夜聽歌聯(lián)句》。

不久,僚屬徐放自西川幕還京,有《西亭早秋送徐員外》、《送徐員外還京(一作“使還上都”)》(俱卷三一六)詩送別。

又有《秋日對酒》(卷三一六)詩抒懷。

唐憲宗元和四年己丑(809) 五十二歲

正月,竇群赴黔州貶所過蜀,武元衡有《竇三中丞去歲有臺中五言四韻未及酬報……持以贈之》詩(卷三一六)。竇三中丞為竇群。竇原詩為《貞元末東院嘗接事今西川武相公于茲……夏日即事因寄四韻》:“重軒深似谷,列柏鎮(zhèn)含煙。境絕蒼蠅到,風生白雪前。彈冠驚跡近,專席感恩偏。霄漢朝來下,油幢路幾千?!薄杜f唐書·憲宗上》:“(元和三年十月)甲子,以御史中丞竇群為湖南觀察使,既行,改為黔中觀察使?!蔽湓庠娫?“雙旌不可駐,風雪路岐分?!碑斪饔谠绱褐畷r,姑系于本年正月。

不久,柳公綽、裴度、李虛中歸朝,有詩餞別。《送柳郎中裴起居》(卷三一六),柳郎中為柳公綽,裴起居為裴度,事并參《舊唐書·柳公綽傳》、《舊唐書·裴度傳》及《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六八之《諸葛武侯祠堂碑》。又,《酬裴起居西亭留題(一作“留贈”)》(卷三一七),裴起居為裴度?!锻恢兄T公送李侍御歸朝》(卷三一七),李侍御為李虛中(參《諸葛武侯祠堂碑》碑陰題名)。

夏,武少儀冊南詔返,途徑成都有詩酬唱?!冻晏男至魟e(一作“送太常十二兄罷冊南詔卻赴上都”)》(卷三一六)。

秋,李吉甫自淮南有詩寄贈,酬和之。《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卷三一七),據(jù)《舊唐書·李吉甫傳》,李吉甫(元和)三年九月充淮南節(jié)度使。后,劉禹錫有奉和李吉甫詩寄武元衡,劉詩為《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見《全唐詩》卷三六二)。

唐憲宗元和五年庚寅(810) 五十三歲

春日,崔備或于本年因公使太原,有《送崔判官使太原》(卷三一七)。

夏,裴戡赴朝命,有詩送別。張植亦或于今年夏赴京,有詩送別。冬日,盧士玫或于本年赴京,有詩贈之?!端团彡熊?一作“餞裴行軍赴朝命”)》、《餞裴行軍赴朝命》、《夏夜餞裴行軍赴朝命》、《送張侍御赴京》、《重送盧三十一起居》(以上俱卷三一七)。又,《同洛陽諸公餞盧起居》(卷三一六)。

元衡治蜀三年,人才興盛,百事恢復?!杜f本傳》:“高崇文既發(fā)成都,盡載其軍資、金帛、帟幕、伎樂、工巧以行。元衡至,則庶事節(jié)約,務以便人。比三年,公私稍濟。撫蠻夷,約束明具,不輒生事。重慎端謹,雖淡于接物,而開府極一時之選。”

武元衡《幕中諸公有觀獵之作因繼之》:“刀州城北劍山東,甲士屯云騎散風。旌旆遍張林嶺動,豺狼驅(qū)盡塞垣空。……”(卷三一七)對照上引《舊本傳》所云,詩或作于本年秋,暫系于本年。

唐憲宗元和六年辛卯(811) 五十四歲

春日,崔備或于本年還朝,元衡有《贈別崔起居》(卷三一七)詩送別,另有《歲暮送舍人》、《送崔舍人起居》(卷三一七)可參證。

大約在春日,有啟撫問柳宗元,柳答謝?!度莆摹肪砦灏倨呤辛谠渡衔鞔ㄎ湓庀喙x撫問啟》。

又,李锽于春日赴鳳翔,餞別寄贈。《摩訶池宴》(卷三一七),又同卷《摩訶池送李侍御之鳳翔》。吳汝煜等《全唐詩人名考》:李侍御疑為李锽。摩訶池在成都,見《元和郡縣志》卷三一“劍南道上”。從詩的內(nèi)容看,其中描寫春日景象,當作于春日。

夏,嚴綬自荊南寄詩,奉酬之?!冻陣浪究涨G南見寄》(卷三一七)。劉禹錫于秋日得見嚴、武酬唱之作,受命作《江陵嚴司空見示與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詩(《全唐詩·卷三五九》)寄武元衡。

九月,竇群貶開州,武元衡有詩贈之,竇亦酬和?!冻颗d寄贈竇使君》(卷三一六),竇使君為竇群,該詩又附見于《竇氏聯(lián)珠集》,題為《晨興贈友,寄呈竇開州》?!度圃姟肪矶咭挥懈]群和詩,當作于此后不久。

唐憲宗元和七年壬辰(812) 五十五歲

兄武譚或于本年來蜀,后歸洛,元衡使之中途謁嚴綬,有《送兄歸洛使謁嚴司空》詩(卷三一六)。《舊唐書·嚴綬傳》:“元和元年,……加綬檢校尚書右仆射,尋拜司空。”又《舊唐書·憲宗上》:元和六年三月,“丁未,以檢校右仆射嚴綬為江陵尹、荊南節(jié)度使?!痹娫啤傲鶜q蜀城守”,當是本年作。

冬日,張正一歸朝,賦《送張六諫議歸朝》、《送張諫議》(俱卷三一七)送別。

本年,劉禹錫差人至蜀,元衡示問并賜衣服彩繒等。劉禹錫《上門下武相公啟》云:“去年本州吏人自蜀還,伏奉示問,兼賜衣服繒彩等?!鄙?按,劉禹錫永貞元年九月貶連州刺史,在道,貶朗州司馬。文中云:“九年居蠻貊之地?!眲t文章元和八年在朗州作。逆推之,撫問劉禹錫在本年。

唐憲宗元和八年癸巳(813) 五十六歲

正月,李夷簡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繼武元衡鎮(zhèn)西川?!杜f唐書·憲宗下》:元和八年正月“癸未,以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夷簡檢校戶部尚書、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倍拢湓庹鬟€。

二月二十八日清明,還朝途經(jīng)百牢關(guān),有詩題石門洞?!对凸锼扔囝I(lǐng)蜀之七年奉詔征還二月二十八日清明途經(jīng)百牢關(guān)因題石門洞》(卷三一六),“癸巳”為元和八年,詩作于還朝途經(jīng)百牢關(guān)時?!度圃姟ぞ砣话恕酚朽嶁艖c、趙宗儒和詩,作于武元衡元和八年還朝后。

三月,至駱谷重拜相?!杜f本傳》:“八年,征還。至駱谷,重拜門下侍郎、平章事?!薄度莆摹肪砦迨哂袘椬诨实邸稄褪谖湓忾T下侍郎平章事制》。

武元衡還朝后,李夷簡有詩寄贈,武因酬和之?!冻昀钍簧袝魍は救諘鴳岩娂氖嵵鳌?卷三一七),李十一尚書為李夷簡。

歸朝后,韓愈等爭和武元衡蜀中詩。武元衡在蜀所作《四川使宅有韋令公時孔雀存焉暇日與諸公同玩座中兼故府賓妓興嗟久之因賦此詩用廣其意》(卷三一六),還朝后,韓愈、白居易、王建等和之(詩分別見《全唐詩》卷三四二、卷四三八、卷二九九);又《春曉聞鶯》(卷三一七),《全唐詩》中有韓愈《和武相公早春聞鶯》(卷三四四)、楊巨源《和武相公春曉聞鶯》(卷三三三)、許孟容《奉和武相公春曉聞鶯》(卷三三〇)、皇甫鏞《和武相公聞鶯》(卷三一八)、王建《和門下武相公春曉聞鶯》(卷三〇一)、李益《奉和武相公春曉聞鶯(一作“蜀川聞鶯”)》(卷二八三)等六人和詩。

春夏之際,王建在長安求官,有《上武元衡相公》詩(《全唐詩》卷三百)。詩云“重開舊閣”,謂元衡二度入相,故王詩作于本年武元衡還朝后不久。

六月,與李吉甫等奉詔進詩?!杜f唐書·憲宗下》:元和八年,“六月……壬寅,宰臣武元衡、李吉甫、李絳、舊相鄭余慶、權(quán)德輿各奉詔令進舊詩?!?/p>

秋冬,與李吉甫有詩酬唱,有《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圜丘行事……于集賢院敘情見寄之什》(卷三一七)。李吉甫原詩為《癸巳歲吉甫圜丘攝事……奉寄相公兼呈集賢院諸學士》(卷三一八),按,“癸巳歲”為元和八年,時武元衡已還朝秉政。

冬日,有詩寄懷?!督季釉⒛颗碱}》云:“晨趨禁掖暮郊園,松桂蒼蒼煙露繁。明月上時群動息,雪峰高處正當軒?!碑斪饔诙??!度圃姟肪矶巳欣钜妗斗詈臀湎喙季釉⒛俊吩姟?/p>

劉禹錫自朗州有啟至,感受眷顧,仍望簡拔。事見《全唐文》卷六百四劉禹錫《上門下武相公啟》(并參元和七年)。

《舊本傳》:“時李吉甫、李絳情不相葉,各以事理曲直于上前。元衡居中,無所違附,上稱為長者?!?/p>

唐憲宗元和九年甲午(814) 五十七歲

夏,李吉甫有詩寄贈?!度圃姟肪砣话擞欣罴Α断囊贡眻@即事寄門下武相公》。

十月,李吉甫卒,年五十七。武元衡作《祭李吉甫文》(《全唐文》卷五三一)。

后追和李吉甫《北園即事》詩,題為《甲午歲相國李公有北園寄贈之作吟玩歷時屢促酬答機務不暇未及報章今古遽分電波增感留墓劍而心許感鄰笛而意傷寓哀冥寞以廣遺韻云》(卷三一七)。就詩題看,追和于李吉甫卒后不久。

唐憲宗元和十年乙未(815) 五十八歲

正月,有詩寄贈韓愈、李宗閔。《中春亭雪夜寄西鄰韓李二舍人》(卷三一七)。韓舍人為韓愈(參《唐才子傳校箋》卷五)。又據(jù)徐松《唐兩京城坊考》卷二,武元衡與韓愈同居長安靖安里,時李宗閔亦居靖安里。

六月三日,元衡早朝途中為盜所殺,年五十八(事參《舊本傳》、《新本傳》、《唐才子傳》卷四本傳、《資治通鑒》卷二三九,細節(jié)可一并參考兩《唐書》之《李師道傳》、《張弘靖傳》、《王士平傳》、《王承宗傳》、《吳元濟傳》)。卒后,贈司徒,謚忠愍(《舊本傳》)。

是時,盜殺武元衡,京都震驚。白居易首上書,請亟捕賊,刷朝廷恥,以必得為期。因先于諫官言事,致使執(zhí)政不悅,后坐誣被貶為江表刺史,詔出,又追詔授江州司馬(《新唐書·白居易傳》)?!杜f唐書·白居易傳》所載略同,但云“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不確。

許孟容詣中書雪涕進言,請捕盜賊。(《舊唐書·許孟容傳》)憲宗皇帝頒《捕殺武元衡盜詔》(《全唐文》卷六十),后捕得張晏等十八人。六月戊辰,憲宗頒《誅殺武元衡賊張晏等敕》(《全唐文》卷六十一)?!缎卤緜鳌?“詔金吾、府、縣大索,或傳言曰:‘無搜賊,賊窮必亂?!滞稌诘涝?‘毋急我,我先殺汝?!世糇洳桓F捕。兵部侍郎許孟容言于帝曰:‘國相橫尸路隅而盜不獲,為朝廷辱?!勰讼略t:‘能得賊者賞錢千萬,授五品官。與賊謀及舍賊能自言者亦賞。有不如詔,族之?!e錢東西市以募告者。于是左神策將軍王士則、左威衛(wèi)將軍王士平以賊聞,捕得張晏等十八人,言為承宗所遣,皆斬之。逾月,東都防御使呂元膺執(zhí)淄青留邸賊門察、訾嘉珍,自言始謀殺元衡者,會晏先發(fā),故藉之以告(李)師道而竊其賞,帝密誅之?!薄顿Y治通鑒》卷二百三十九亦備載此事,可資參證。

初,劉禹錫未聞武元衡死訊,在連州有《謝門下武相公啟》上之。(《舊唐書·劉禹錫傳》)及聞訊,又作《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寓哀悼之意”。

武元衡工詩?!吨骺蛨D》將其列為“瑰奇美麗主”。有詩文集若干卷。

武元衡工詩,仕宦后尤為精進。《舊本傳》:“元衡工五言詩,好事者傳之,往往被于管弦。”《唐才子傳》卷四本傳:“元衡工詩,雖時見雕鐫,不動機構(gòu),要非高斫之所深忌。每好事者傳之,被于絲竹?!h者謂工詩而宦達者惟高適,達宦而詩工者惟元衡?!?/p>

張為《詩人主客圖序》:“以武元衡為瑰奇美麗主,上入室劉禹錫,入室趙嘏、長孫佐輔、曹唐,升堂盧頻、陳羽、許渾、張蕭遠,及門張陵、章孝標、雍陶、周祚、袁不約?!?函海本《詩人主客圖》)

宋元以來,關(guān)于武元衡詩文集的著錄情況,列述如下:宋初《崇文總目》卷十二:“武元衡詩一卷?!薄缎绿茣に囄闹舅摹?“《武元衡集》十卷。”《郡齋讀書志》卷十七:“武元衡《臨淮集》二卷”,志中云:“舊有《臨淮集》七卷,此其二也。”《遂初堂書目》別集類:“《武伯蒼集》”,又“《武元衡集》”。《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武元衡集》一卷”,解題云:“唐宰相武元衡伯蒼撰,初用莆田李氏本傳錄,后以石林葉氏本校,益以六首,及李吉甫唱酬六首。川本作二卷?!薄短撇抛觽鳌肪硭?“有《臨淮集》十卷傳于世?!薄端问贰に囄闹酒摺?“武元衡詩三卷?!睆闹T書著錄及題解所敘,我們約略可窺武元衡詩文集流傳、散佚之狀況。

今《全唐詩》卷三一六、卷三一七存其詩兩卷,一百九十八首;《全唐詩補編》補二首,共計兩百首。筆者綜合佟培基先生《全唐詩重出誤收考》、鞠巖《武元衡研究》等考證,《全唐詩》實存武元衡詩為一百九十七首。諸書僅言武元衡工詩,而不言其工文。今《全唐文》存其文九篇,《唐文拾遺》輯補三篇,共計存文一十二篇。

[1]方麗萍. 貞元京城文學群落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張為等. 主客圖(及其他二種)[M]. 北京:中華書局,1985.

[3]劉昫等. 舊唐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75.

[4]歐陽修,宋祁等. 新唐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75.

[5]辛文房. 唐才子傳[M].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6]董誥等. 全唐文[M]. 北京:中華書局,1983.

[7]林寶,岑仲勉. 元和姓纂(附四校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94.

[8]周紹良. 唐代墓志匯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9]徐松,趙守儼. 登科記考[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10]彭定求. 全唐詩(修訂本)[M]. 北京:中華書局,1960.

[11]計有功. 唐詩紀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2]李肇. 唐國史補[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3]陶敏. 全唐詩人名考證(武元衡卷)[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1989,(1).

[14]晁公武. 衢本郡齋讀書志(影宛委別藏本)[M].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

[15]徐松,孟二冬. 登科記考補正[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6]陶敏等. 唐五代文學編年史(中唐卷)[M]. 沈陽:遼海出版社,1998.

[17]陳思. 寶刻叢編(影光緒十四年吳興陸氏十萬卷樓刊本)[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歷史文化分會. 歷代碑志叢書[C].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18]司馬光. 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9]岑仲勉. 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外三種)[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0]韓愈,馬其昶. 韓昌黎文集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柳宗元. 柳宗元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2]王溥. 唐會要[M]. 北京:中華書局,1955.

[23]韓愈. 順宗實錄(叢書集成新編本)[M].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24]馬端臨. 文獻通考[M]. 北京:中華書局,1986.

[25]陸增祥. 八瓊室金石補正[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6]徐松,李健超. 增訂兩京城坊考[M].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全唐詩
淺談季振宜本《全唐詩》對康熙御定本的影響
《全唐詩》中鳳凰臺意象分類
唐代女子教育研究
《全唐詩》的“畫松”研究
清編《全唐詩》對《樂府詩集》的因襲與改編
《全唐詩》里的中秋節(jié)俗(節(jié)選)
徐安貞仕途與詩歌初探
《全唐詩》中的唐代品色衣考
唐代箏曲的風格及其美學意蘊
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唐詩宋詞對比研究
东至县| 临猗县| 隆化县| 米泉市| 湄潭县| 荣昌县| 定远县| 会泽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华容县| 武邑县| 安阳县| 广汉市| 肇东市| 衡水市| 北辰区| 新绛县| 藁城市| 江源县| 九台市| 黄大仙区| 堆龙德庆县| 都兰县| 治县。| 霸州市| 娄底市| 松阳县| 德令哈市| 炉霍县| 福鼎市| 云林县| 梅州市| 和田县| 方城县| 西盟| 开化县| 宾川县| 财经| 西宁市| 延寿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