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英
摘 要:所謂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征詢學生、同行、家長等對其教學的感受與意見,以期達到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從“問誰”“問什么”“怎么問”三個方面概述了問課的手段和方法,以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關鍵詞:問課;問課對象;問課內(nèi)容;問課形式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教育是靈魂的回頭,是頓悟的藝術?!彼?,“問課”應成為教師每天必修的“功課”,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ETC。那么,什么課叫“問課”呢?
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征詢學生、同行、家長等對其教學的感受與意見,并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達到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由此可見,問課是備課、上課、說課的深加工,是對有效教學的更高追求。
新課程需要這種教學,我們老師更需要這種教學。下面我就從三方面來闡述“問課”。
一、問課對象—向誰問
1.問自己
教學不是“孤芳自賞”的工作,所以,教師要走出“自我”的那片天地去“問”。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要善于“課前問”。如:“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什么”“怎樣才能上好這堂課?”“還有沒有其他教學方法這堂課?”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課中問”。在上完課后教師要堅持“課后問”。這樣通過及時反省,著重反思課堂中出乎意料的創(chuàng)造性收獲和需要改進之處兩方面的問題,便于今后教學的揚長避短。
如果說課前的問是理論,那么,課中的問就是這些理論的實踐,課后問則是對理論具有指導意義。站在自我之外問自己,成長的步子會更快。
2.問學生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晴雨表”,是我們服務的對象,他們的疑惑、困惑、收獲便是我們開展下一步工作的出發(fā)點。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觀察,去詢問?!罢n前問”,即在上該課之前,教師要先了解學情(例如了解學生對有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等),這能使上課更加有的放矢?!罢n中問”,即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根據(jù)該課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一些問題,通過問題的提問以及學生的解答,以便教師對學生做出相應的引導,并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課后問”,即教師在課后要詢問學生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意見,包括學生的聽講情緒、學習的困惑、哪部分知識點掌握得較差(或較好)、希望教師怎樣教學等,這樣便于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通過向學生求教,教師心里就有譜了,同時,師生的心也會貼得更近,這樣我們的成長之路上困難也不會那么令人煩惱了。
3.問同行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苯處焹A聽同行所聽或所了解到的有關自己課堂教學情況的意見或他們自己對課堂的見解,這種意見實用性強,有利于老師更好地改進教學工作?!罢n前問”,在上課之前請教同行對該課的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方法的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等。這對新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特別有幫助。“課后問”,當有同行、領導來聽課之后教師應主動詢問同行、領導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情況的看法、意見、建議,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廣納意見,取長補短,改進教學工作,并取得長足進步。這樣的環(huán)境下提出的意見的含金量通常較高,教師要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二、問課內(nèi)容——問什么
1.問成功:精彩一瞬
緣何精彩?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shù)拇胧?;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等等,詳細得當?shù)赜涗浵聛?,?/p>
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問失誤:遺憾一筆
遺憾何在?即使是最成功的教學過程,也難免有失誤之處,如處理欠當,方法陳舊,演示失敗,指導不力,知識性的錯誤,以及教案與實際的脫節(jié)等,將這些敗筆記錄下來,認真反思、仔細尋找根源,尋找對策,以免重蹈覆轍。記得有次在上整式運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候,符號問題一直是學生易錯的地方,但我在講的時候就有點急功近利,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就以此為例,我們告訴學生有括號先去括號,但因為第二個括號前面有個系數(shù)2,再加上前面符號是“-”,所以我們最好先把2乘進去,然后再去括號。由于我的太想當然造成了學生不少錯誤:2漏乘、去括號時第二項忘記改變符號。這一失敗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更細致、能多站在學生角度上思考。
3.問靈感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這些靈感往往在特定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并非備課時想到的,它具有瞬時性,它會在你整天忙碌的奔波中不經(jīng)意地溜走。因此,我們不妨利用在辦公室休息時,在備課本或課本上注一注、寫幾句,留住精彩,讓我們受益無窮,當初的“意外”就變成了“妙筆”。這一瞬間將激勵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制造一些這樣的精彩。
三、問課形式—怎么問
1.對話式
如果問專家,對這種指導式的問課,要倍加珍惜,有利于我們長善救失,改進教學;如果問同行,則要謙虛謹慎,不能急于爭辯,急于強調(diào)自己的想法,否則,同行會有所顧慮,不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問課就會失去意義;如果問學生,更要抓住契機,放下架子,否則不能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問課也就成了空話,于教無益。
2.問卷式
教師將問題設計成問卷進行問課。這樣容易全方位了解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還避開了因教師與學生之間面對面交流而產(chǎn)生的心理障礙,容易看到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真實想法。
3.書信式
向問課對象用書信交流的形式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發(fā)表意見。這種形式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就臨時產(chǎn)生的教學問題發(fā)表看法,不受時空限制,反饋及時,而且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比較深入,克服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產(chǎn)生的心理障礙,有利于教師冷靜、細致地思考問題,去偽存真地改進工作。
當問課這一細節(jié)成為教師的習慣,課堂必將會因學生的發(fā)展而生動,因師生生命活力的煥發(fā)而精彩;當問課成為教師的習慣,它將是教師成長的一條“綠色通道”,使老師不斷提升教學智慧,讓教師脫掉“匠氣”,走向“大師”,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宜興市外國語學校東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