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娜
摘 要:微博問政近年來在我國迅速興起,這既得益于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又離不開政府與民眾角色觀念的轉變,為民眾與政府構建了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作為新興的參政方式,微博問政對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為政策問題的構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為政策目標的確定提供了多元視角、拓寬了政策備選方案的選擇空間等等。微博問政的諸多優(yōu)勢及存在的弊端也對政策制定產生了一系列積極和消極影響,加強對微博問政的研究,可以探究如何在當前狀態(tài)下有效發(fā)揮微博問政作用,使其更好服務于政策制定,從而加速我國民主化進程。
關鍵詞:微博問政;公共政策制定;多元視角;影響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8-0066-02
一、微博問政興起的背景
微博,全稱微型博客,是繼博客之后又一種開放式交流方式。微博問政的實質在于通過網(wǎng)絡技術的平臺作用,加強政府與公民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我國公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提高政府角色轉變效率,保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首先,微博問政的興起得益于高科技的網(wǎng)絡交流平臺。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公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使用手機、電腦等通信工具的公民不斷增多,這為民眾使用微博進行參政議政提供了前提條件;與此同時,微博應用的開放性、大眾化,信息發(fā)布的快捷性,內容的廣泛性及傳播的交互性等都大大增強了民眾的使用頻度,從而提高了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
其次,微博問政的快速發(fā)展是基于我國長期以來缺乏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作為現(xiàn)代社會公民,我國民眾都有參與社會治理的政治訴求,有著強烈的利益表達愿望。盡管我國憲法賦予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包括廣泛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權利,但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廣大民眾參與民主決策實現(xiàn)權利的程度并不高,公眾直接參與政府決策的機會較少,絕大多數(shù)民眾很少通過投票表決的途徑來參與決策,而決策聽證會的實行只能使一部分公眾參與,且只有少數(shù)公共事務的決策才舉行聽證會。在我國,民眾進行利益表達的途徑主要是上訪制度和信訪制度,但不少地方政府領導對信訪工作不重視,群眾對信訪的作用失去信心,導致信訪機構處于半癱瘓狀態(tài);媒體一直以來都充當著政府命令式的傳達工具,采用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溝通方式,而微博的開通,使政府與公眾可以在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流,彼此之間是一種平等的溝通關系。
最后,微博問政的興起得益于政府角色意識的轉變。近年來,電子政務、數(shù)字化政府、陽光政府工程等的出現(xiàn)都體現(xiàn)了當前政府角色轉變的趨勢,即逐漸由官本位政府轉向民本位政府,由官僚型政府轉向服務性政府。盡管目前只是局部變動,但隨著民主政治的不斷發(fā)展,民眾的政治參與意識的不斷提高,民主、寬松的社會政治大環(huán)境將成為現(xiàn)實。
二、微博問政對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影響
微博問政的興起使得廣大民眾可以時刻關注官員工作動向,而官員也可以通過關注微博來了解民意,傾聽廣大民眾的聲音,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資源,如2010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紛紛開通微博,聽取廣大民眾的意見,可見微博問政對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微博問政為政策問題的構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政策問題的構建包括問題的發(fā)生與察覺、列入政策議程、進行問題診斷等一系列過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為了解決社會面臨的公共問題,而問題發(fā)生后只有被有關部門察覺才有可能出現(xiàn)相應對策,因此確切地說,問題的發(fā)生與察覺是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微博無疑為官員察覺問題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我國微博用戶達到了兩億,年增長率高達百分之二百多,因此只要有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民眾的聲音就會匯聚在微博平臺上,形成強勢的意見氣候,使得一些關系到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高頻度地出現(xiàn)在官員的視野范圍內,從而引起官員的高度重視而列入議程表。要解決問題就需要政府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從而確定社會問題的性質、影響、范圍及產生的原因,這就是政策問題的診斷,而微博中民眾的意見則為問題的診斷提供了很好的依據(jù)。
第二,微博問政拓寬了政策備選方案的選擇空間。方案設計就是擬定為達到政策目標而采取措施的行動計劃,是政策制定的核心,而政策的質量和數(shù)量將直接影響公共政策的質量,進而影響問題的解決程度。為了提高政策制定的質量,方案的設計需要遵循一個重要原則,即方案的多樣性原則,在方案設計中盡可能多地提出備選方案,只有在多個方案基礎上比較擇優(yōu),才有可能提高政策的方案質量,而常用的方案設計主要是根據(jù)咨詢結構、智囊團或者官員本身的經驗等來擬定的。方案的設計是為解決廣大民眾面臨的問題,從而達到民眾滿意而制定的,恰恰政府忽視了民眾在方案制定中的作用,而微博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缺陷,來自不同地區(qū)、階層的民眾針對政策進行廣泛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參考方案,從而它反映了公眾的利益,提高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
第三,微博問政為政策的評估抉擇和合法化提供了監(jiān)督機制。由于政策執(zhí)行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時空條件的多變性,再加上現(xiàn)實中各種政治、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即使考慮周全、設計完美的政策在實施后也未必能產生預想的效果,因此,在對政策進行抉擇和合法化時需要進行監(jiān)督。微博具有“全稱共景”圍觀式結構特性,微博的信息傳播基本上都是公開信息傳遞,從發(fā)布到轉發(fā)評論的整過程都處在被民眾圍觀的狀態(tài)中,每條信息也會受到許多的解讀和質疑,因此,如果把一項政策的制定過程在微博上公布,必然會受到有效地監(jiān)督,從而保證了公共政策的質量。
三、微博問政的優(yōu)勢及對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
第一,利用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服務于政策制定。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搜集、處理信息,因此工作量大,一般很難有效完成,即使是完成了也因為政策的時效性,使得處理后的信息也可能時過境遷。微博的使用使官員可以直接與民眾進行“點對點”的即時溝通,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微博裂變式的傳播途徑極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有效降低了交流成本和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損耗,同時,還可以開辟專區(qū)征求民眾對特定政策的意見,并通過網(wǎng)絡進行投票表決,改善公共政策制定方式,擴大了直接民主的途徑選擇,提高了政策制定的合法化和科學化。
第二,公共性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得到了價值實現(xiàn)。政策的公共性就是要求在政策制定、執(zhí)行評估、終結過程中始終以公共利益為主要標準,這是公共性的核心價值。政策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形成的邏輯起點,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理性取向,一般表現(xiàn)為公正性、公平性和公開性三個基本維度。微博是一種新型的開放式交流方式,民眾可以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充分保障了民眾對信息的分享;民眾可以直接與官員進行點對點溝通,保障了民眾對政策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從而完善了弱勢群體的政策參與機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弱勢群體參與政策制定的悖論,即政策參與的高意愿性和低水平化、對非制度化政策參與的高選擇性和低認同度、政策參與的多渠道性和少適用化。民意在微博中得到了最基本的尊重。公共性在政策制定中的價值實現(xiàn),加速了我國民主化程度的進程。
第三,促進公民社會組織的發(fā)展。公民社會組織是指大批在本質上是私人性的組織(政府機制外的組織),不以從事商業(yè)為主,也不把利潤在董事會進行分配,并且是自我管理,人們可自由加入或者志愿參與的組織。微博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為了某種公共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新興公民社會組織。信息時代下,隨著民眾獲取信息的能力的提高,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而且民眾本身就孕育著治理社會公共問題的巨大潛力和能力,微博問政就體現(xiàn)了廣大民眾借助網(wǎng)絡來表達自己想法,從而支持或反對某項政策,這標志著我國公民社會發(fā)展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四、微博問政存在的問題及對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
微博問政雖有許多優(yōu)勢,但仍處在初步發(fā)展階段,還未形成一種成熟的模式,因此存在種種不足,而這些不足之處也必然會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帶來消極影響。
第一,微博使用者的素質良莠不齊,且存在非理性因素。政策參與者的素質是決定政策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微博用戶的素質良莠不齊造成政策質量的下降。而且,由于表達平臺的自由性,道德自律意識的缺乏,網(wǎng)民極易攻擊他人,宣泄憤懣情緒,在對待政府管理問題上甚至可能有網(wǎng)絡謠言的散布,影響民眾對政府的直觀感受,誤導社會輿論,造成信息真假難辨。網(wǎng)絡中的情緒化、極端化的表達方式直接影響決策者對其觀點的理性判斷,從而降低了政策質量。即使在正常狀態(tài)下,人類的理性也是有限的,所能掌握的用以支持決策行為的知識和信息都是有限的,而人又容易受到感情深層、心理動機、價值信仰等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在這種狀況下所采用的民眾意見極具偏頗。
第二,形式主義的存在導致政策的無效性。微博問政作為新興的執(zhí)政方式,具有前衛(wèi)性,導致一些官員只是佯裝進步隨大流,只是開通了微博,便進入睡眠狀態(tài);而有的官員過分依賴微博,養(yǎng)成了惰性,針對民眾提出的社會問題不深入基層做調查研究,只是營造一種表面上與民眾暢通交流、充分聽取民意的虛假現(xiàn)象,這都造成了微博問政的無意義,政策的無效性。微博問政只是擴展了政府聽取民意的途徑和渠道,但也只能是起輔助性作用,因此,無論何時官員都不應該放棄最傳統(tǒng)的聽取民意的方法,即深入基層調查取得一手資料。
第三,參與的不公平性導致政策的不完全。微博作為一種網(wǎng)絡資源,一方面由于微博用戶的素質原因,存在大量的失效信息,而大多數(shù)民眾屬于“沉默的大多數(shù)”,分散的民眾個體意見往往掩蓋了沉默的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呈現(xiàn)為“共識”,導致信息的偏頗和失真;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分層的現(xiàn)實和各層次的群體對網(wǎng)絡資源占據(jù)使用的不同,導致虛擬空間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單一、分散,那些無法使用網(wǎng)絡的落后地區(qū)的民眾無法通過微博來表達民意,因此,微博問政中的信息體現(xiàn)的并不是全部的社會民意,直接導致了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參考信息的失真,造成政策質量的下降。
參考文獻:
[1]王滿船.公共政策制定:擇優(yōu)過程與機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2]戴維.赫奇.公共政策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馮靜.公共政策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許小美.淺析我國微博問政的興起及其理性限度[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5).
[5]吳亭.論微博興起對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1,(1).
[6]趙.許亮.我國“微博問政”的現(xiàn)狀、問題及解決策略[J].民主政治,2011,(3).
[7]劉東杰.簡論政策公共性的價值及規(guī)范途徑[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