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
很多人對“死亡”二字諱莫如深,更別說把它作為一門課程。但是在美國,很多中小學校就開設了死亡教育課程,坦然地與學生討論有關“死亡”的話題。34歲的我,也和兒子一起體驗了一把“死亡教育”,感悟頗多。
直面死亡
2009年,我在紐約讀醫(yī)學博士,老公被公司調(diào)到美國總部上班。于是,6歲的兒子成成也被接到美國上學。由于是插班生,老師對我們很照顧,還專門花了—上午時間給我講述了注意事項,特別指出了關于死亡教育課程的問題。
我嚇了一跳:國外的學校怎么還開設這樣的課程?在中國長大的孩子能適應嗎?隨后我了解到,其實死亡教育在美國很普及,跟其他課程沒有什么區(qū)別。我半信半疑,老師瑟琳娜建議我前幾次課程跟著成成一起上。
成成入學一周,我便接到了瑟琳娜的電話,說本周三下午有一堂關于“死亡教育”的課程,希望我能陪同。
瑟琳娜以美人魚的童話故事切入,學生們紛紛舉手提問?!袄蠋?,美人魚最后化成泡泡,是不是就是死去了?””是!””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死呢?”“是!”成成也站起來,問道,“那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會死嗎?””是!”兒子突然哭了起來,說.“我不想爸爸媽媽死掉!”同學見狀,開始取笑成成,說他是個膽小鬼。我趕緊摟住兒子,準備安慰他。
瑟琳娜卻把成成叫上講臺,并讓其他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她用童話式的理由安撫了兒子的心:童話故事里公主和王子雖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們最后都會死去,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人們也一樣會有生老病死。人的一生就像是在走一段路程,路走完了,生命也到了盡頭。你的父母也會走完他們的路,但這并不可怕。父母死后,會升到天空做星星,當你想他們時,可以抬頭仰望星空。那顆跟你眨眼睛的星星,就是你的父母。
這是瑟琳娜“美化”至親的死亡,以便讓孩子能接受“親人死亡離別”的恐懼與悲痛。成成擦干眼淚,走下講臺,拉著我的手,問道:“媽媽,你死后真的會變成星星在天上看著我嗎?”我笑著點點頭。
其實看到兒子哭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想告訴他,爸爸媽媽是不會死的,會永遠陪在他身邊。多虧瑟琳娜反應快,給出了合理并能讓孩子們接受的解釋。我開始對死亡教育課程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體驗死亡
2011年6月的一天,兒子放學回來后,情緒很低落。原來是班上同學們集體養(yǎng)的兔子“花生”死掉了,老師說要給它開個追悼會。對于”花生”的離開,成成顯得非常悲傷。我猜測老師應該是想通過兔子事件,闡釋一些生命的道理。
第二天,教室里坐滿了人,家長們都非常重視這門課程。瑟琳娜開始說話了,小白兔“花生”的離世,讓很多同學都很悲痛,當然也有些同學表現(xiàn)得事不關己。這兩種情緒其實都是不對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幫“花生”做一本紀念冊,大家可以把平時給“花生”拍的照片,有關“花生”的成長記錄,或者想對“花生”說的話都收進這本紀念冊里。
孩子們忙活了一陣子,紀念冊總算是做好了。瑟琳娜翻看著紀念冊,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啊ㄉ谏暗玫搅四銈兗毿牡恼樟希x開時它帶著滿足的‘笑容,你們給了‘花生一段幸福滿滿的生命之旅?!ㄉ敖o你們帶來了歡樂,離開后你們應該感激并肯定它曾經(jīng)存在的價值?!?/p>
所有的家長都認真聆聽瑟琳娜說的每一句話。我也在思索,這位普通的小學教師.通過一只兔子的離世,讓孩子認識到了正確對待死亡的情感體驗。
回家后,我問兒子對于兔子的死,是怎么想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很難過,但聽老師說后,感覺兔子離開是很正常的事,就像花兒最后都要枯萎一樣,它會變成種子,明年再開放的!”兒子回答道??粗鴥鹤诱n后能平靜地面對生死,讓我十分欣慰,不禁贊嘆死亡教育課程的神奇。“那……媽媽我可以養(yǎng)一只小白兔,也叫它‘花生嗎?”我欣慰地點點頭。
周末,我和兒子來到小動物市場,買了一只和“花生”長得差不多的兔子。兒子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和“花生”講講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
正視死亡
轉(zhuǎn)眼已到2012年,兒子升到三年級了。2012并不是世界末日,但卻讓人體驗了一回“生離死別”。
4月的一個周五,成成放學回家,告訴我周末需要和他去一趟殯儀館。我很驚奇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兒子解釋說是死亡教育課程的安排,老師只說了集合的時間和地點。
第二天一大早,我驅(qū)車帶著兒子來到了位于郊區(qū)的一家殯儀館。對于這次“死亡體驗”我充滿了好奇,盡管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眼前的場景仍然讓我震顫。
在殯儀館的小廣場里,陽光溫柔地灑落,四周是鮮花綻放和青草蔥郁,唯獨廣場正中,靜默地躺著一口棺材——黑漆漆的顏色,連同它所覆蓋住的陰影,與四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讓人望而生寒。
這時,一位牧師走了過來,他是今天的死亡體驗課老師——杰克。
而大家的目光始終集中在廣場正中央,杰克見狀,微笑著對人群說道:“有哪位家長愿意進到棺材里面體驗一下?”話音剛落,人群中一陣小小的騷動。這個時候,兒子緊緊扯住我的衣服,示意我不要舉手。兒子的舉動,反倒激起了我的欲望,傳統(tǒng)觀念固然重要,但這畢竟只是一次體驗而已,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告訴成成,如果不去參加,那大老遠跑過來干嗎呢?我拉著兒子的手,對他點點頭,并向杰克示意我要參加。杰克看到我舉手,有些震驚,畢竟我是位東方女性。
此時,廣場上響起了《The Sound 0f Silence》(寂靜之聲),我的心悲哀起來,仿佛跟隨著這低沉悲傷的音樂,真的要永遠離開這個世界一般。我在眾人的注視下,慢慢地走向廣場正中央,每一步都異常沉重,現(xiàn)場的氣氛也凝重起來。
也許是受到了周圍氣氛的影響,成成緊緊地拉住我的手,越攥越緊。我放開兒子的手,躺進棺材,“最后”一眼看了看這個讓我留戀的世界,然后深吸一口氣閉上了眼睛。就在杰克把棺蓋合上的一剎那,成成突然發(fā)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媽媽!媽媽!不!你不要進去!媽媽!你快出來!你不能丟下我!”聽到兒子的呼喚,我的心也為之一沉,如果我真的就這樣離開這個世界,兒子該怎么辦?父親、老公該怎么辦?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叵肫鹉赣H離世的場景,更讓我深刻地警醒,人活著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它真的太寶貴了。
“媽媽!媽媽!你快回答我!”兒子繼續(xù)哭喊。估計靜默了10分鐘,杰克才派人打開棺材,我睜開眼睛,恍如隔世,慶幸,活著真好!出來后,兒子徑直撲向我,抽泣著。我抱緊他,“我這不是好好的嗎?為了“慶?!蔽疫€活著,兒子自覺地保證,以后會更愛我,會更加聽話,我竊喜不已。
杰克喊住我,讓我在墓碑上寫下墓志銘。棺材旁邊豎著一座仿制的墓碑,我走上前,用筆寫下了,“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好好地過活,不留遺憾!”
所有孩子和家長,為我的勇氣和兒子的孝心鼓掌。她們紛紛舉手,也想體驗一把死亡的感覺。只有真正體驗過后,才能明白生命所賦予的意義。
經(jīng)過死亡教育的洗禮,我也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今年畢業(yè)后,我打算回國發(fā)展。母親離世時,我不在她身邊。如今父親和老公的父母已經(jīng)年邁,我和老公決定在他們的有生之年,陪在他們身邊。在重新審視生死之后,我更加發(fā)現(xiàn)家人和親情才是最需要珍惜的。
(金衛(wèi)東摘自《婚姻與家庭》2012年第10期(下))
責編: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