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霞
廣東省東莞市石碣醫(yī)院,廣東東莞 523290
留置導尿管是臨床上的一項常規(guī)操作,主要應用于排尿困難、尿失禁、麻醉和引流尿液等,也是臨床上有效保持患者會陰部清潔干燥的重要舉措。留置導尿管的問題主要是此項操作經(jīng)常引起腔內(nèi)、腔外尿路感染[1]。臨床上尿路感染的發(fā)生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80%由導尿管留置引起。導尿管留置導致的尿路感染又叫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zhì)量,也消耗了大量的醫(yī)療資源,目前已成為各大醫(yī)院亟待控制的重點[2]。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是確認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對策。國內(nèi)關于留置導尿管導致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及其護理措施的研究報道比較欠缺,為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現(xiàn)將本院收治的180例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情況的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本院普外科(含泌尿外科)就診并住院的患者180例,男性97例,女性83例,平均年齡(51.3±28.9)歲。所有患者住院期間均采取留置導尿管處理,導尿管留置時間1.1~23.7 d,平均3.2 d,其中經(jīng)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等手段確診為尿路感染的患者39例,141例患者未發(fā)生尿路感染,感染率為21.67%。
導尿前已確診為尿路感染者;未達到成年標準者;包皮、包莖或發(fā)生龜頭炎者;留置導尿管前未發(fā)現(xiàn)尿路感染,但為泌尿生殖系結(jié)核、真菌感染者。
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次性無菌雙腔或三腔乳膠氣囊導尿管和一次性無菌密閉引流袋,留置導尿管前均經(jīng)無菌消毒處理,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尤其是性別、年齡、導尿管留置時間、是否進行膀胱沖洗和尿道口消毒護理是否徹底等情況。于留置導尿管前收集尿液,確定有無插管前感染。
尿路感染檢驗標準依據(jù)《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的診斷標準,即每毫升尿液革蘭氏陽性菌數(shù)>104CFU,革蘭氏陰性菌數(shù)>105CFU,納入尿路感染患者的最終確診依據(jù)原衛(wèi)生部2001年制訂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3]。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年齡較大、導尿管留置時間長、膀胱沖洗和尿道口消毒護理未徹底是導致尿路感染的重要相關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尿路感染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n(%)]
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導尿管留置時間、膀胱沖洗和尿道口護理是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表2 尿路感染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留置導尿管是臨床上一項基本的操作技術,其不僅有助于治療,也可輔助觀察患者的病情,但其易引起尿路感染,臨床上約80%的泌尿系感染與導尿密切相關。導尿時細菌入侵膀胱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于導管腔外尿道周圍黏膜入侵膀胱;導尿管下端引流銜接處脫落引起導管內(nèi)腔污染;引流袋內(nèi)的細菌不斷上行入侵膀胱[4]。
3.1.1 性別 本研究顯示留置導尿管導致尿路感染與性別無明顯相關性,但有報道指出,留置導尿管,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導致尿路感染,因為女性尿道短、直,且其尿道括約肌薄弱,細菌更易通過尿道進入膀胱,進而引起感染。
3.1.2 年齡 本研究顯示患者年齡≥60歲,且病情較重者留置導尿管發(fā)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明顯高于年齡<60歲患者。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解剖結(jié)構(gòu)和生理功能逐漸衰退,男性常發(fā)生前列腺肥大,女性骨盆肌肉日漸松弛,從而提高尿路感染的概率。年齡越大,留置導尿管發(fā)生尿路感染的概率就越高。有報道指出,年齡較大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較危重,其也是誘發(fā)因素,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進而自身抵抗力下降,對細菌的防御能力降低[5]。
3.1.3 導尿管留置時間 導尿管對于身體而言是異物,其長時間置于患者尿道內(nèi),能破壞泌尿道的生理環(huán)境及黏膜對細菌的抵抗力,細菌易沿導尿管內(nèi)腔外壁上行,從而引起細菌滋生。導尿管為細菌生長提供了附著平面,細菌附著后分泌脂多糖、纖維蛋白和多糖基質(zhì)等多糖復合物,上述物質(zhì)覆蓋導尿管形成更適宜細菌生長的生物膜,細菌反復增殖感染,所以留置導尿管時間過長易引起尿道感染[6]。
3.1.4 膀胱沖洗 人體泌尿系統(tǒng)是一個密閉的自我清潔系統(tǒng),膀胱沖洗損傷膀胱黏膜,引起細胞脫落,同時改變尿液細菌種類組成,導致防御機制下降。尿路系統(tǒng)反復開放,沖洗液、操作者的手和沖洗管引起外源性感染。沖洗過程中部分尿液殘留隨沖洗液倒流入膀胱也不可避免,增加膀胱清洗導致尿路感染的可能。有報道顯示,特別是利用抗生素進行膀胱清洗的患者,改變了尿液菌群構(gòu)成,增加了新的感染菌,更易導致尿路感染的發(fā)生[7]。
3.1.5 尿道口消毒護理 關于留置導尿管患者的尿道口護理,美國感染病學會的指南不推薦通過尿道口清洗減少尿路感染[8]。本研究顯示,尿道口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護理是減少留置導尿管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的一項舉措。尿道口雖然每天都會進行消毒護理,但其位置特殊,鄰近肛門,糞便及其他分泌物有可能引起再次污染,若尿道口不能做到有效護理,細菌會沿尿管和尿道間隙上行感染。
3.2.1 縮短留置導尿管的時間 盡可能縮短留置導尿管的時間,盡早拔除導尿管,對于麻醉圍術期患者最好在術前30 min留置導尿管,然后2 d內(nèi)拔除。留置導尿管期間,協(xié)助患者鍛煉膀胱反射功能,促進膀胱功能的早期恢復,從而縮短導尿時間。拔管時選擇膀胱充盈時,促進患者自行排尿功能的恢復,降低復插率[9]。
3.2.2 減少或避免膀胱沖洗 盡量減少外源性膀胱清洗,多提倡采取生理性膀胱沖洗,即通過多喝水進而多排尿,達到無菌沖洗的目的,攝水量最好>2500 ml/d,同時可預防泌尿系結(jié)石的形成。必須機械清洗時一定要堅守無菌操作原則,不提倡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沖洗,避免耐藥菌引起再次感染。
3.2.3 保持尿道口相對無菌 對尿道口徹底消毒,導尿管和尿道口均為2次/d。大便后清洗尿道口和肛周并消毒,避免糞便細菌的交叉感染。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導尿管的護理,尿液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尿道外口,以免尿液倒流,并及時清空集尿袋。
3.2.4 健康教育 對于留置導尿管患者,院方有義務做好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內(nèi)容:保持必要的飲水量;及時更換導尿管;及時更換集尿袋;導尿管的制動和清潔消毒;留置導尿管并發(fā)癥的應急處理[10]。
綜上所述,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加強對年齡較大者的護理,盡量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避免膀胱沖洗,對患者尿道口進行及時徹底的消毒護理,能有效預防尿路感染的發(fā)生。
[1]楊玉萍,段立中.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31(10):153-154.
[2]陳曉紅,彭根英,吳金香.神經(jīng)內(nèi)科病房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目標監(jiān)測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92-2294.
[3]李友芳,張亞萍,張麗.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8):120-121.
[4]駱安德,蘇美如,梁瓊.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標準操作規(guī)程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313.
[5]蘇汝霞.留置尿管并發(fā)尿路感染因素與護理對策的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3,20(6):633-635.
[6]Hooton TM,Bradley SF,Cardenas DD,et al.Diagnosis,prevention,and treatment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dults:2009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rom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lin Infect Dis,2010,50(5):625-663.
[7]黃先娥,徐莉莉,湯云.膀胱沖洗對留置導尿患者尿液細菌培養(yǎng)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08,7(1):3-5.
[8]Wald HL,Ma A,Bratzler DW,et al.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use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urgical infection prevention project data[J].Arch Surg,2008,143(6):551-557.
[9]周軍.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guī)程[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0:6.
[10]楊風萍,徐旋.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9(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