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蘆山地震前康定地溫變化現(xiàn)象

2013-12-12 08:07陳順云劉培洵劉力強
地震地質 2013年3期
關鍵詞:小震蘆山康定

陳順云 劉培洵 劉力強 馬 瑾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9)

0 引言

近10余年來,中國大陸發(fā)生了2次8級以上地震,多次7級以上地震,例如:1997年11月瑪尼地震、2001年11月昆侖山口地震、2008年3月于田地震、2008年5月汶川地震、2010年4月玉樹地震,以及2013年4月蘆山地震,均發(fā)生在巴顏喀拉地塊周邊,該地塊為近期中國大陸強震主體地區(qū)。在一些關鍵構造部位,開展地殼活動信息監(jiān)測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作者所在研究室,專門研發(fā)了適于野外觀測的無線地溫遙測設備,在青藏高原東部鮮水河斷裂帶建立了無線地溫遙測臺網,臺站分布于斷裂帶及附近基巖。先后分2批共建設了10個測點,第1批建于2009年9月,第2批建于2010年9月。

2013年4月20日發(fā)生蘆山地震前后,地溫遙測臺網工作狀態(tài)良好,觀測到了一些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本文旨在簡要介紹康定地溫測點出現(xiàn)的、可能與蘆山地震有關的基巖溫度變化情況。

1 觀測結果與分析

1.1 測點情況

康定測點建于2010年10月,位于康定郭達山西側,雅拉河東側約25m。郭達山主要由白云巖或大理巖構成,層理明顯。測點經緯度坐標是101.96°E,30.06°N,海拔2 460.5m??刀y點距離蘆山地震震中95km,地理位置如圖1所示。鉆孔巖樣取心結果:表層為覆土,0.5~14m為大理巖,14.0~18.2m為砂礫。其中,13.0m深處,存在裂縫。測井安裝完溫度設備之后,用水泥灌注封井,以使溫度傳感器與基巖耦合為一體。采樣方差達到0.000 5℃。采樣周期遠程可調,最小采樣周期為2min,實際中采樣周期固定為15min。從地表至地下20m,共有8個觀測深度。文中選取位于深部基巖的4個觀測結果進行分析,其觀測深度分別為:T4,10.7m;T3,12.7m;T2,14.3m;T1,14.8m。

圖1 地溫測點周圍小震分布情況Fig.1 Distribution of small earthquakes occurring around the ground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station in Kangding.

1.2 觀測結果

淺表地溫主要受地表和大氣溫度的影響,其典型周期成分為日變和年變。地表溫度日周期成分影響深度約1m,年周期成分影響深度可達幾十m。從圖2可以看出,原始地溫中年周期成分清晰可見,變化平穩(wěn)。然而,日周期等短周期劇烈溫度變化成分已經探測不到。4個層位的溫度(T1~T4),變化趨勢基本沒有差異。從長期趨勢看,每個深度溫度到達峰值的時間,從淺(T4)到深(T1),具有清晰的先后順序;溫度的變化幅度也是從淺(T4)到深(T1)逐漸減小。這充分反映出地表年周期溫度信號逐步從上往下傳導的特征。

地表溫度在向下傳導過程中,短周期成分迅速衰減,在圖2a所示的地溫中已看不到日周期信息。然而,在T3中,觀測到了一些突發(fā)性變化(圖2b,c),變化幅度為0.001~0.01℃量級。其中,圖2b地溫突變幅度接近0.04℃,突變模式為先突然上升后快速下降,然后緩慢恢復至原來的變化趨勢;圖2c突變幅度約0.003℃,呈現(xiàn)出一定階躍特征,地溫從原來的變化趨勢突然下降(或上升)一定幅度,然后繼續(xù)沿原來的趨勢運行(圖2c)。這種發(fā)生于深部的短周期變化,并非源自地表溫度的向下傳導,而是測點處基巖自身產生的溫度變化,代表基巖物理狀態(tài)的變化。

圖2 康定地溫觀測結果Fig.2 Results of ground temperature observed in Kangding station.

由于深部地溫長周期成分的變化幅度達到幾度的量級,遠大于深部地溫短周期成分的變化量級,為了獲得深部地溫的短周期信號成分,對地溫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了兩方面處理:1)將>5d周期的成分濾去,以消除長周期成分,尤其是去除年周期變化的影響;2)將周期<8h的成分濾去,以降低高頻噪聲的影響。如上所述,地表溫度日周期成分影響深度約1m,年周期成分影響深度可達幾十m,5d周期成分地表溫度的影響深度不會超過幾m。由于文中給出的測點深度均>10m,消除了周期>5d的成分后,余下的溫度信號已不含傳自地表的熱信息,而是屬于測點處基巖自身產生的溫度變化。從結果看,4個深部地溫中,除了T3以外,其余3個地溫變化均不明顯。T3短周期成分中出現(xiàn)了較為清晰的變化信息,如圖3所示。

圖3 康定地溫短周期成分以及測點周圍小震活動情況Fig.3 The short-period components of ground temperature in Kangding and activity of small earthquakes around the station.

從圖3a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時間的溫度變化處于平靜狀態(tài),不同時點出現(xiàn)明顯的突然變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間,2個時點變化比較明顯:1)2012年2月6日,出現(xiàn)一個明顯的突變。從原始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先是突然上升,然后驟然下降,最后再緩慢恢復至原來的變化趨勢(圖2b),變化幅度為0.035℃;2)2013年1月31日開始,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持續(xù)性溫度變化,變化的幅度為0.001~0.003℃不等(圖3c)。尤其是2013年4月17日,出現(xiàn)了一個幅度較大的溫度變化,4月20日,發(fā)生了蘆山地震。

1.3 對比分析

深部地溫的短周期突變反映了基巖內部正經歷物理狀態(tài)調整。雖然尚不能給出這種調整的時空尺度,但是地質體的物理調整會通過多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而不僅局限于溫度變化。測點周圍的小震活動情況,有可能提供一些驗證信息。

我們收集了臺站周邊2011年以來的小震活動情況,從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2日,共發(fā)生260余次小震,空間分布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2013年地溫臺站附近出現(xiàn)了較為密集的小震,說明測點周圍地質活動出現(xiàn)了增強的跡象。圖3b中給出了測點周圍30km半徑范圍內的小震M-t圖。這些小震從時間上并非均勻分布,而是呈現(xiàn)出一定的成叢特征。從圖3b中可以看出,小震成叢發(fā)生與溫度突變具有一定對應關系。2012年3月5日,發(fā)生了一次4.2級地震。這與2012年2月6日地溫突然波動相差不到1個月。2013年2月開始,小地震頻次明顯增多,最大震級為3.8級。這與2013年1月31日開始的地溫持續(xù)變化存在較好的對應關系。

總體來說,2013年小震活動時間與空間上均出現(xiàn)了成叢特征,直觀地說明本地區(qū)的地質構造活動出現(xiàn)增強的跡象。地溫與小震活動二者同為局部地殼能量調整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二者間存在的這種良好對應關系,值得進一步探究。

2 物理機制探索

產生地溫突變的可能原因有2種:地下水和力學變化。地下水的影響又可分為封閉和連通2種情況,后一種是本項觀測力求避免的情況,也是采用水泥漿灌注封井的目的。驗證測點是否處于封閉狀態(tài),可通過地溫的變化來判斷。如果傳感器處有水且與地下水連通,因為淺部地下水與地表水相通,其溫度變化會包含明顯的日周期成分特征。如上文所述,在地溫的變化中,已看不出日周期變化,說明深部的4個測點均處于與地下水隔絕的狀態(tài)。而處于封閉狀態(tài)的水的溫度突然變化又是與周圍基巖的力學狀態(tài)變化有關。因此,力學變化可能是基巖溫度突變的主要原因。

為了更清晰地理解溫度與應力應變的關系,簡單回顧一下熱力學理論是有益的。斷層摩擦引起升溫為大家所熟知,但對巖石變形過程的溫度變化,尤其是彈性變形的溫度變化的研究則很少。對于一般的彈性系統(tǒng)的熱力學狀態(tài),可用應力(σ)、應變(ε)和溫度(T)3個參量描述,寫成微分形式(謝銳生,1980):

其中,E為楊氏模量,β為熱應力系數(shù)。此狀態(tài)方程經常用來研究熱脹冷縮引起的應力問題,但涉及應力引起溫度變化的研究很少引起注意。

對于等溫情況(d T=0),上式變?yōu)楹硕?dσ=E dε),也即為彈性力學側重研究的內容。在絕熱情況下,固體彈性變形的狀態(tài)方程不再是胡克定律,受熱膨脹的材料也會受壓升溫(對于一維情況:ΔT=aTΔσ,其中,T為初始溫度,a為與材料性質有關的熱物理常數(shù))。

實際上,對于緩慢過程,可近似為等溫過程。對于快速變化(如地震),更接近絕熱過程,溫度與應力變化相關聯(lián),除了可以通過變形測量獲得應力外,還可以通過溫度測量來獲得應力變化狀態(tài)。尤其是對于彈性模量大的介質,即使應力變化很大,變形也可能較小,這使得強烈依賴于變形的觀測手段產生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溫度觀測可能不受此限制。雖然,由于震源深處的劇烈溫度變化直接傳到地表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不可能基于熱傳導方式獲得來自震源深處的溫度信息。但是,地震發(fā)生時,不僅震源深處,淺表巖石也會產生應力變化,同樣會產生溫度變化。客觀上,地震從孕育到發(fā)震,所涉及的地質體可能遠不止發(fā)震斷裂帶附近區(qū)域,尤其是強震,其孕震區(qū)應該更大。

理論上,只要能夠達到溫度分辨率,就有可能通過溫度觀測獲得淺表基巖的應力變化。根據(jù)實驗研究(劉培洵等,2004,2007;馬瑾等,2007;陳順云等,2009),對于一維彈性介質,溫度變化與應力變化的量級為1個至幾個mK/MPa。文中地溫觀測臺網,采樣方差達到0.000 5℃,理論上有可能觀測到零點幾個MPa量級的巖石應力改變產生的溫度變化。據(jù)此,康定地溫變化反映出本地發(fā)生了幾個MPa的應力變化。

總之,康定基巖溫度突然變化的內在本質是本地應力調整的反映,小震活動屬于應力活動增強的結果。

另外,在康定測點4個不同深度的溫度測量結果中,只有T3顯示出明顯的短周期變化特征,其原因需要探討。雖然T1和T2深度較深,但位于砂礫巖層,可能不利于應力的積累和溫度探測;T3和T4位于大理巖層,T3的深度為12.7m,而在約13m深度存在裂縫,正好位于大理巖與砂礫巖層的分界面附近,利于應力積累。這可能正是T3深度能夠檢測出與應力變化相關的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3 初步認識

(1)康定地區(qū)地溫觀測反映出本地的地質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應力調整,且與小震活動有良好的對應關系,反映出局部地區(qū)構造活動出現(xiàn)增強的跡象。這說明,通過高精度的基巖溫度觀測,是有可能獲得基巖應力變化信息的。但是,不同臺站的溫度變化形式不盡一致,不同深度溫度響應也存在差異。觀測部位的選取對于提高觀測有效性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2)從構造角度看,龍門山斷裂帶和鮮水河斷裂帶同屬于巴顏喀拉地塊的不同邊界,康定測點與蘆山地震之間在構造上存在關聯(lián)性,二者間空間距離也較近。也就是說,開始于2013年1月31日的溫度持續(xù)變化現(xiàn)象很可能與蘆山地震存在某種關聯(lián)?;蛘呖刀ǖ販赝蛔兣c蘆山地震同為巴顏喀拉地塊活動的不同表現(xiàn)。還須注意的是,這種始于1月末的溫度變化,并沒有隨著蘆山地震的發(fā)生而結束,目前還在繼續(xù),值得關注。

本文重在闡述現(xiàn)象,對于其中所蘊含的前兆意義,以及如何通過溫度觀測定量獲取應力狀態(tài)變化等方面問題,還有待深入探索。

陳順云,劉力強,劉培洵,等.2009.應力應變與溫度響應關系的理論與實驗研究[J].中國科學(D輯),39(10):1446—1455.

CHEN Shun-yun,LIU Li-qiang,LIU Pei-xun,et al.2009.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strain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J].Science in China(Ser D),52(11):1825—1834.

劉培洵,劉力強,陳順云,等.2004.地表巖石變形引起熱紅外異常的實驗研究[J].地震地質,26(3):502—511.

LIU Pei-xun,LIU Li-qiang,CHEN Shun-yun,et al.2004.An experiment on the infrared radiation of surficial rocks during deformation[J].Seismology and Geology,26(3):502—511(in Chinese).

劉培洵,馬瑾,劉力強,等.2007.壓性雁列構造變形過程中熱場演化的實驗研究[J].自然科學進展,17(4):454—459.

LIU Pei-xun,MA Jin,LIU Li-qiang,et al.2007.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variation of thermal fields during the deformation of a compressive en echelon fault set[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7(4):298—304.

馬瑾,劉力強,劉培洵,等.2007.斷層失穩(wěn)錯動熱場前兆模式:雁列斷層的實驗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50(4):1141—1149.

MA Jin,LIU Li-qiang,LIU Pei-xun,et al.2007.Thermal precursory pattern of fault unstable sliding: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en echelon faults[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50(4):995—1004.

謝銳生.1980.熱力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XIE Rui-sheng.1980.Mechanics of Thermodynamics[M].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Beijing(in Chinese).

猜你喜歡
小震蘆山康定
Three New Species of Diploderma Hallowell,1861 (Reptilia: Squamata:Agamidae) from the Shaluli Mountains in Western Sichuan,China
華南內陸5級以上地震前小震活動增強分析
云南小江地區(qū)小震震源機制及構造應力場研究
2014年四川康定MS6.3和MS5.8地震的應力觸發(fā)研究
康定:作家們的原鄉(xiāng)記憶和故鄉(xiāng)神話——以“康定七箭”的鄉(xiāng)土小說為例
跟蹤導練(五)3
安慶新城吾悅廣場A/B塔樓結構設計
走進康定
春回蘆山
318國道沿線蘆山地震的震害特征與烈度區(qū)劃探討
柞水县| 义乌市| 福鼎市| 遂平县| 山阴县| 宝兴县| 兴义市| 中山市| 任丘市| 无棣县| 江津市| 吐鲁番市| 宝应县| 横峰县| 吉首市| 长垣县| 巩义市| 宿州市| 公主岭市| 沁阳市| 安平县| 太原市| 南部县| 烟台市| 新巴尔虎右旗| 鹤壁市| 吉木乃县| 贺兰县| 衢州市| 南华县| 东平县| 云和县| 洪雅县| 于田县| 泰宁县| 丰都县| 玉树县| 酒泉市| 庄浪县| 芦山县|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