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儲蔚
(贛南師范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深刻變革和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各項改革不斷往縱深推進,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不斷深化,各種社會矛盾和思潮不斷涌現,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推廣。這些國際國內形勢的客觀變化都會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巨大影響,也給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帶來許多新的挑戰(zhàn)。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呢?筆者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要使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掌握“四個訣竅”。
望,即是看,是指對學生的言行要細心觀察。也就是說,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獲取相關信息資料以對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作出判斷。學生的思想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思想意識,包括人生觀、幸福觀、美丑觀、婚姻家庭觀等;二是思想認識,主要是指對人對己對事物的觀察力、分析力、鑒別力和思想方法等。通過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從而準確判斷其思想問題是思想意識的問題,還是思想認識的問題,才能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對癥下藥”。
思想問題屬于意識范疇??陀^地說,對學生的思想問題進行觀察是困難的,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其思想的外在表現即行為來解決這個難題。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是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思想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人們行為的復雜多變性。不管人們的行為怎樣復雜多變,但一個人的行為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一是表情,主要表現為喜、怒、哀、樂、愛、憎等;二是語言,主要有口頭語言、文字語言和形象語言等;三是動作,如手舞足蹈、東跑西顛、前后奔忙、上下活動、左右搖擺等。在一般情況下,教師正是在某個學生或某些學生出現某種消極的行為后,才去做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的。
對學生行為的觀察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即細心觀察學生在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影響的情況下,自然流露出來的表情、語言和動作。這主要是觀察學生飲食起居、體育鍛煉、讀書閱覽、同學關系、社會交往等方面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二是控制條件下的觀察,即觀察學生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中的行為表現。主要是觀察學生在課堂學習、集體活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場合受到某些約束條件下的行為態(tài)度。這些觀察,不僅能幫助我們實時實地了解學生中發(fā)生的某些現象和行為,了解現場的氣氛與情況,而且還能收集到用文字不易描述清楚的信息,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善于觀察,并從中發(fā)現問題,這是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然而,應該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觀察時,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對象,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要有觀察內容,杜絕空乏的、不著邊際的隨意觀察;第三,要有系統(tǒng)的記錄,對觀察過程、觀察對象、時間地點、學生行為表現等要作具體記錄,可以進行復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觀察效果,不至流于形式。
俗話說: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睂嶋H上,親耳聽到的東西并不都是“虛”的。聞即是聽,是指教師要從學生言談或對他人進行訪談中發(fā)現學生思想問題的蛛絲馬跡,要聽出“問題”來,并找到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所在,以增強對學生思想教育的針對性。
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做到“善聽”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廣開言路。在與學生的接觸、交談中應創(chuàng)造寬松的談話環(huán)境,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想說的心里話都說出來。無論是制定班規(guī)、學生日常行為活動守則,還是制定學生集體活動規(guī)則,都應通過民主的、心平氣和的討論、交談,讓相關的同學充分地發(fā)表意見,在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和制度。有的教師害怕學生提意見,聽不得不同意見,認為人多、嘴雜、事難辦;有的一聽到不符合自己胃口的話就反感,或者進行壓制;有的甚至給不同意見的學生另眼相看,甚至穿小鞋;有的在聽取學生意見時,圖形式,走過場,只是聽聽而已,并不認真地加以分析研究。久而久之,堵塞了各種言路,使“一言堂”盛行,壓制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可見,只有使學生敞開思想,才能暴露其真情實意,獲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用信息。第二,要主動出擊。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除在廣開言路中廣泛地接收學生的思想信息外,還必須主動出擊,有選擇、有重點地掌握學生中較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這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進行:一是主動深入到學生和其他熟悉情況的教師中進行走訪。在進行走訪時,要注意確定好走訪目的和方法,設計好走訪方案以及分析被訪者的情況和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或問題;二是開展一定形式的問卷調查。對于學生中存在的較大范圍的各種思想認識問題,應在學生中組織大面積的問卷調查,實際上這也是傾聽學生心聲的一種好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通過“親耳所聽”獲取的東西往往比“親眼所見”的東西多,信息量也更大,反映的問題更間接、更錯綜復雜。因此,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廣大教師不能僅憑“道聽途說”來行事,更重要的是應該將“聽”來的豐富的感性信息進行“加工制作”,通過深刻的思考、科學的判斷和合乎邏輯的推理,來找出學生思想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破解這些思想問題的方法。
問,即詢問,是指教師通過與學生直接接觸,在與學生個別談心或談話中仔細詢問,以便更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癥結所在,并及時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
找學生個別談心或談話,既可與學生面談,也可通過網聊等方式進行。為了使談話活動取得好的效果,教師不僅要注意做到謙虛、誠懇、耐心,而且要講究談話的藝術。
第一,要選擇好談話時機。常言說,打鐵要看火候。同樣,我們找學生個別談話也要看“火候”。因為,談早了條件不成熟,可能達不到預期目的;談晚了就會時過境遷,失去意義。如何才能掌握好這個“火候”呢?這應根據談話對象的情緒,分兩種情況區(qū)別對待:一種是情緒比較平和,能聽得進你的意見,并可能按你的意圖去做。對這樣的學生可以立即與其交談。一種是情緒比較激動,對你談話的意圖充滿反感。對這樣的學生如果立即與其交談,事情就會弄僵,需要經過一段引導后再談。
第二,要選擇恰當的談話場合與方式。個別談話的目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因此,既要考慮談話的時間問題,還要考慮在什么地方談、采取什么方式談等問題。因為,不同的談話環(huán)境、談話方式所產生的心理影響和效果不同。室內交談可以增強談話的嚴肅性,使學生對談話更加重視,也便于直接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但要注意創(chuàng)造寬松的談話環(huán)境,否則可能會使學生拘謹。室外邊走邊談,可以使學生心情輕松愉快,增進師生感情,有利于解決問題。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集體活動過程中與其交談,可以使學生無拘無束,心懷坦然,很自然地談論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要正確地表露情感。在交談中,正確表露情感,對談話的成效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學生談話中的情感表露主要體現在:(1)同情感。表示對學生某些正當要求、實際困難的同情。這可以使學生感到親切、溫暖。(2)關注感。對學生提出的某些問題、建議、工作中的要求等,表示關心和注意。這可以使學生受到安慰和鼓勵,并激發(fā)起更大的熱情。(3)真誠感。表示對自己所談問題的真心和誠意。特別是當學生對我們談的問題有疑慮的時候,真誠情感的表達更為重要。(4)豪放感。表達自豪而奔放的情感。在談論學生遇到的某些困難、挫折和分析克服困難的條件的時候,教師自豪感的表露,可以使學生克服悲觀情緒,看到前途和希望。(5)愛憎感。表示自己對黨、對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對錯誤思想、不良行為和不正之風的厭惡。在和學生談話時,旗幟鮮明地講清問題,說明利害,可以加深學生心靈上的印記,使之更好地弄清是非。
切,即切合,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應找準并切合其個性心理特點來進行。大學生思想問題的產生源于客觀外界的刺激,如學習挫折、家庭變故、戀愛失意、交往不順、病殘折磨等。由于客觀外界的剌激不同,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也千差萬別。然而,大學生畢竟是有著豐富個性的人。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必須以學生個性心理特點為依據,才能找到解決其思想問題的突破口。實踐表明,對思想教育實效影響較大的學生個性心理主要有氣質和逆反心理等。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應著重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掌握學生的氣質特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氣質是人的個性的重要表現,對人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有重要的影響。正確認識和對待氣質,發(fā)揮每種氣質的積極作用,避免其消極作用,對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尤為重要。巴甫洛夫認為: “氣質是每一個個別人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經系統(tǒng)的最基本的特征,而這種特征在每一個人的一切活動上都打上了一定的烙印?!卑凑招睦韺W家和生理學家的見解,人的氣質有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四種類型。了解這四種類型人的氣質特點,對于我們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是有很大幫助的。膽汁質的人,又稱“興奮型”的人,思想容易高度興奮,感情發(fā)生迅速強烈,動作迅猛,精力旺盛,熱情奔放,自信心強,但自控力差,脾氣暴躁,容易沖動,粗魯任性,行動具有外傾性,俗稱“火爆性子”。多血質的人,又稱“活潑型”的人,這種人認識敏感,興趣廣泛,易于接受新事物,感情變化快,喜歡言談,富于同情心,樂于與人交往,活潑好動,不甘于寂寞,但感情常常不穩(wěn)定、不持久,缺乏毅力和耐力,行動具有外傾性,有時顯得膚淺、輕率。粘液質的人,又稱“平衡型”的人,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和外部動作相當遲緩而又非常穩(wěn)健。這種人溫和寧靜,沉著堅定,能忍耐,有自制力,心中有數但不外露,行動具有內傾性。抑郁質的人,又稱“抑制型”的人,這種人的感情體驗深刻,沉默寡言,多愁善感,觀察問題細致,敏感多疑,易發(fā)現消極面,其意志比較柔弱,不耐挫折,言行孤僻,不喜愛多交往,行動具有內傾性。
氣質雖不能在人的一生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對人的活動有重大的影響。我們做學生思想工作時應根據其氣質特點來進行。比如我們同學生談話,對膽汁質的人,就要特別注意心平氣和,盡量避免當面發(fā)火,避免給“火爆性子”火上加油;對多血質的人要特別嚴肅認真,否則他就不在乎;對粘液質的人,要特別穩(wěn)重耐心,否則他就瞧不起你;對抑郁質的人,就要多加關懷和尊重,注意消除他內心的種種疑慮和誤解,增強其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第二,注意研究學生特殊心理活動,預防和克服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對學生在接受思想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內發(fā)的反向力量,即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心理。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主觀上講,可能因為被引導者固有的態(tài)度障礙——認知歸因的僻差,也可能是因為教育對象特有的人格障礙——偏執(zhí)型人格;從客觀上看,直接的誘因乃是引導者、引導內容、引導形式以及引導情境等相關因素。
逆反心理的產生,極大地制約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目標的實現。因此,探求防止和消除學生逆反心理的對策,是每個教育者共同面臨的課題。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高校學生中出現的較普遍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情境逆反。情境逆反是指學生對于本來應該接受的引導與勸告,由于引導、勸告不合時宜而“關閉心扉”并予以抵制的現象。這是因為,態(tài)度結構中的情感因素往往制約對認知因素的容納,當一個人在情感狀態(tài)良好、心情愉悅時,他可能接受平時不能接受的東西;反之,當他因某種情境情感狀態(tài)焦躁、沮喪、抑郁時,他就可能拒絕本來能夠接受的東西。我們有些教師經常當著其他教師或領導的面訓誡學生,或在公開場合批評一些靦腆的學生,特別是女生,容易使學生感覺沒面子、沒尊嚴,結果本來能接受的批評反而被抵制。因此,作為教師,在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時,應該選擇恰當的時機、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方式,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2)平衡逆反。平衡逆反是指引導者與被引導者之間因引導內容、引導方式或引導情境存在著態(tài)度對立,引導者與被引導者所持立場觀點相左而產生的逆反心理。這種情況下,即使引導者迎合被引導者的立場,被引導者也可能抵制以求在心理上維系平衡。顯然,這樣的引導往往會產生零效果或負效果。在學校,有些學生往往喜歡和教師唱對臺戲,這時如果盲目對其做思想工作,容易使其產生對立態(tài)度。對于這種學生,一方面,教師應樹立好自己的威望;另一方面,就是與其處理好師生關系,消除其對立情緒,“化敵為友”,從而使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觀點。(3)自主逆反。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一個健全的人身上,存在著一種趨向自主并試圖擺脫外部控制的傾向,或者說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他的“自主”的地位,不愿聽任別人的干預和支配。大學生正處在一個生理上、心理上逐漸成熟的發(fā)展期,性格、氣質也逐漸成型,大多數人渴望自主獨立,形成一種自主的個性,往往不愿輕易受教師的干預和支配,喜歡獨立行事,干一些與眾不同的事,以顯示其所謂的“個性”,這種學生,往往會明知是錯,而故意去做。作為教師,此時應正確引導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長處和愛好,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和短處,有個性地生活,不刻意地模仿他人,不過多在意他人的看法,不失去自我,爭取做一個自如的我、獨特的我、最好的我。(4)禁果逆反。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越是禁止,越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和探究反射。如果沒有說明禁止的原因,那么,禁止本身就會引起各種假設推測。只是禁止而不說明原因,由于不相信這種禁止有充分理由,便會對它的正確性發(fā)生懷疑,從而產生犯禁的意向。因此,教師在禁止某種事項時,必須向學生說明原因,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如果觸犯了禁令會產生什么惡劣后果,從而使學生自愿遵守禁令。
當然,由于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各不相同,因而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我們教師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能解決問題,切忌工作方式單一。
總之,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我們教育工作者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適應形勢發(fā)展要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才能取得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更大實效。
[1]蒙雅林,楊珍妮.當代大學生人生修養(yǎng)導論[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2]王極盛.青年心理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