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春節(jié),既是辭舊迎新的喜慶節(jié)日,又是總結(jié)過去、面向未來的轉(zhuǎn)折關(guān)頭。新舊交替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負面情緒,以及一些隱藏的心理問題往往會存在心理問題或者在這個階段爆發(fā)出來,為喜慶的新年蒙上陰影?!澳昴觌y過年年過”,對心理壓力過大的人來說,春節(jié)成了名副其實的年關(guān)。
子女離家后老人孤獨難熬
張伯跟老伴一起生活,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兩口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子女回家團聚。春節(jié)期間,孩子們回到身邊過年,讓他們十分高興。假期轉(zhuǎn)眼結(jié)束,張伯跟老伴心里滿是失落。自從孩子們走后,老兩口整天看著孩子的照片發(fā)呆。不久,張伯感到胸悶難受,以為是心臟病復發(fā),到醫(yī)院檢查后醫(yī)生告訴他心臟沒有問題,分析多為心理因素,叮囑他去看心理醫(yī)生。
【點評】兒女未成年時是父母生活的中心,長大后是父母永遠的牽掛。因此春節(jié)短暫的團聚,常常會把父母置于乍驚乍喜的情緒波動中。但是因為年老體弱,身體的調(diào)整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弱,這樣強烈的情緒波動,常常會導致老人出現(xiàn)身體不適和心理問題。因此,父母在孩子離開家之后,應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興趣愛好,如書法、健身、養(yǎng)鳥、下棋等,廣交情趣相投的朋友,讓自己的心理有多個支點,均衡生活。另外,團聚期間,根據(jù)自己的體力精力量力而行,盡量保持正常的作息規(guī)律,不要過勞透支。團聚時,保持心情愉快,寬容相處;分離時互相珍重,坦然以對。
馬不停蹄給子女安排相親
春節(jié)長假,許多人忙著拜訪親友,或者趁此機會游玩放松。對于家有單身兒女的老人來說,卻不得不放棄游玩的好機會,因為他們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安排子女相親”!老人累,子女也累,網(wǎng)絡上流傳一句話:哥(姐)回家不是過年,是回去相親的!折射出多少年輕人的無奈和嘆息。
【點評】很多人都信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家長們也不斷地把孩子往這條路上趕,以為兒女只要金榜題名,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其實在現(xiàn)代社會,當年輕人走出校門,生活只是剛剛開始,同時還要補償之前忽視的心理課、生活課。因此,對待兒女的婚姻,老人既要重視,也要理性看待。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子女可以為高考苦讀十年,為什么不能憑自己的努力找到另一半?
應酬宴請紛至沓來
辭舊迎新是表達謝意、聯(lián)絡感情的最好名義,于是各類名義下的宴請紛至沓來,挨家挨戶走親戚,職場應酬一輪又一輪,一來一往敬不完的酒、說不盡的話,能喝半斤卻不得不喝八兩。這樣的應酬讓人欲“逃”不能,請客的、被請的都不得不為之焦慮。
【點評】年底諸事繁雜,應酬繁多,要充分了解和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首先要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應酬安排,分清輕重緩急,掌握一定的主動權(quán);再者,不要過分打亂之前的生活規(guī)律,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使自己能充分休息恢復;最后就是注意飲食飲酒節(jié)制,不可過多過量,以免傷害身體。
送禮、收禮兩頭怕
年前送禮簡直像“剝了一層皮”:列名單、反復核對,為買什么樣的禮物發(fā)愁,甚至還要為怎么送、什么時候送,送的時候說什么發(fā)愁……層層下來,焦慮便在心里不斷堆積。與此同時收禮的人也不輕松。收了禮,怎么還禮?以后和送禮者相處時,態(tài)度該有什么不同,等等,都是焦慮的源頭。
【點評】真正的朋友,是從來不在乎你是否送禮物,而且禮物的輕重,與花錢的多少無關(guān),而是與是否合對方心意和表達自己的心意有關(guān)。其次,送禮不必“隨大流”。扎堆送禮,收禮人往往記不住誰送了什么,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平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誼,例如節(jié)假日的電話短信息問候,也能給人溫暖和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