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如詩,同里,是詩中的極品。
游同里,喜游小巷,而且,是平常無名的小巷。
無名小巷,在同里,如深閨女子,無人能識,但慢慢走去,驀然一見,一時驚絕,疑為天人。
游這樣的小巷,雨天最好。
深秋細雨,簾幕千家,遮住山,遮住水,也把同里遮成了一幅大寫意。不,如黑白片子里的一幀風景。
撐一把傘,在同里小鎮(zhèn)上,你就成了黑白片子中的主角。在細雨迷蒙中,不急不徐地,步步行來。雨,在同里的粉墻黛瓦間,顯得多情而細膩,婉約而柔媚,讓人斷魂。
斷魂,是一種多美的感受,在時下的紅塵和銅臭中,何處能夠?幾人能行?而同里就能。一段漫步,幾聲長嘆,一顆被塵垢污濁的心,變得輕靈了潔凈了,如一枝沾雨盛開的荷花,清香四溢。
當然,如果是晴日游同里小巷,最宜于清晨,或者黃昏。
清晨的同里,在霧中醒來,如晨妝的少婦,格外清新,格外媚人。這時,你輕衫布鞋,沿著小巷走去。薄霧,將散未散,遠山上,有幾杵鐘聲傳來,一身清涼如水。小巷里,有賣菜的人回來,見你,會水靈靈地一笑,問:“客人找誰嗎?”江南口音,自是溫潤婉轉(zhuǎn),悅耳動聽。
至于黃昏,夕陽半墻,鳥兒歸巢,晚霞影里,總會產(chǎn)生一陣燕子歸來、王榭不再的落寞之感。這時,隨口吐一個字,都合乎平仄;隨嘴說一句話,就是一句詩。
走完同里小巷,你,就成了大唐豎行文字中走出的詩人。
同里的美,三分在巷,三分在水。
同里被水包圍著,鏡中青螺,清秀如蓮。小鎮(zhèn)內(nèi),同樣是家家臨水,戶戶通舟。鎮(zhèn)內(nèi)每一條河都乖順如女孩,是古典的,婉約而不輕佻,絕不會呈現(xiàn)一種奔騰咆哮的剽悍樣。
總之,同里的水知道怎么做水,而且做得一唱三嘆,清秀絕倫。
好水,永遠如美女一般,它清新,雅致,而且知道自己天生麗質(zhì),不須扭捏作態(tài),一眨眼,一回望,出自自然,又在自然中顯露出無盡的風流。
坐一只小船,羽毛一般輕靈的船,行走在同里的水上,兩岸,是白屋,是粉墻,水就夾在中間,一脈清波,流光溢彩。時時,會有人沿岸上下,人影長長地倒映水上。
同里水多,橋更多,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這些名橋自不待言,仿古橋,就四十多座。
船在水中行,時時穿過橋下。橋,是同里風景中的佳品。同里人把橋變盡姿態(tài),做足文章。有月形橋洞,有菱形橋洞,也有虹形的。橋很古樸,仿佛是從王維的畫中取出,隨手安放在水上。橋沿上,藤蘿垂垂,遮住橋洞,也遮住船上人的視線,使你極盡目力,想看盡水面景色,可無論如何都難以如愿。
江南山溫水軟,而同里,山更溫,水更軟,空氣更細膩,吹彈得破。
同里的女子,是風濾過的,水淘過的,占盡同里風情美景。
在如煙的雨中,有時,會遇見賣花的女孩,一個籃子,里面橫斜著幾束或幾枝花,水靈靈的,人花相映,自成畫意,對你一笑。隨意買一枝,也買下一葉江南的風景,何樂而不為?
同里女孩的話,有一種水性,有一種柔韌,很動聽。
我游同里時,租的恰恰是一個女孩的船,女孩長得嫩蔥一般,望著我,眼光眨啊眨地問:“客人哪人?。俊?/p>
“陜西的。”
“陜西好啊,有秦始皇兵馬俑?!彼澋?,一片陽光,照在臉上,眉目如畫。
“沒你們這兒好啊,山美水美,女孩更美?!蔽矣芍再澋?。
“真的嗎?”她問,微偏著頭,長發(fā)如水瀉下,讓人見了,有些自失,心里,軟軟的,竟泛動著一泓水波。
同里的美,三分在水,三分在巷,還有四分,在于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