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紅
(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常州工學院翻譯研究所,江蘇常州 213002)
周有光先生說到“術語和文化,如影之隨形,須臾不離。不同的文化要用不同的術語來說明……如何使術語有效地為文化的傳播服務,是歷代文化生活中的一個重大問題。術語的翻譯是文化傳播中的關鍵工作”[1]。
如今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發(fā)展,中文詞匯越來越多地被外語吸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譯者在進行中譯外的過程中要有強烈的文化意識,要以傳播中國文化為己任尋求最佳的翻譯策略。《論語》里的“君子”“小人”,有其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含義,在英語中無法找到與其含義完全對等的詞語,采用音譯加注解的異化翻譯策略不僅考慮了文化名詞譯名的規(guī)范和統(tǒng)一問題,也兼顧了這些名詞在某些上下文語境中出現(xiàn)的臨時附加義的翻譯。這樣的譯法不僅能夠使源語文化易于被目的語文化的受眾接受,也能更好地傳達源語所要傳達的文化信息。
“君子”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指:“古代地位高的人,后來指人格高尚的人?!保?]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在做人的過程中如果能較好地體現(xiàn)出仁、義、禮、智、信、忠、恕、勇……自強等13 種素質,就是君子,反之,如果基本上不具備這13 種素質,就是小人[3]。而在多數(shù)情況下,“君子”是指那些道德標準高尚且人生態(tài)度達觀的人,代表了孔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而“小人”則正好相反,他們要么患得患失,要么唯利是圖。
《論語》全書1.2萬字中,經(jīng)大致統(tǒng)計,“君子”一詞共使用了108 次。孔子在許多不同的場合對“君子”做了各種不同的隨機解釋。
在《論語》中“君子”的意思經(jīng)常是和“小人”相對而言的。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是團結,而不是勾結;小人是勾結而不是團結);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xiāng)土;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君子”有時又是對君子的某個方面下了定義:“君子不器”(君子不像器皿一樣只有一定的用途);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對于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再說出來,這就夠說是個君子了);“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言語要謹慎遲鈍,工作要勤勞敏捷)[4]。
因此,“君子”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崇尚道德修養(yǎng)、通曉大義、博才多學、謹言慎行、勤于思考等。
“小人”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一指古代地位低的人,后來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稱。二指人格卑鄙的人?!保?]經(jīng)大致的統(tǒng)計,在《論語》中“小人”一詞使用了24 次左右,經(jīng)常是與“君子”一詞的含義對比而產(chǎn)生的。在《論語》中“小人”一詞主要指識見淺狹的人。
除此之外,這兩個詞在《論語》中某些上下語境里又出現(xiàn)了一些臨時附加義?!靶g語學要求術語具有單義性……然而在實際上,即使是命名時已獲得絕對單義性的術語,在其使用中也往往會得到一些附加的含義,而逐漸改變其單義性?!保?]因此,在翻譯這兩個術語時既要體現(xiàn)二者的術語特性,同時也要對附加義進行翻譯。
《論語》很早就由傳教士翻譯到了西方世界,在近代由于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國內(nèi)外不同的譯者和出版公司相繼翻譯和出版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論語》英譯本,至今為止還是不斷有新的英譯本出版和發(fā)行。通過對不同版本的《論語》英譯本的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君子”的翻譯主要有:the gentleman,the superior man,the virtuous man,the man of virtue,wise man 等;還有譯為he who aims to be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6]。其中,the gentleman 的譯法最為普遍。劉殿爵的英譯本《論語》(中華書局)幾乎全部使用gentleman;韋利的《論語》譯本里將君子譯成gentleman、the true gentleman;趙甄陶、張文庭等譯的《孟子》譯本也采用了gentleman;龐德的譯文多次使用gentleman;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一書里介紹“君子”這一概念時用的是true manhood,而在譯文里以gentleman 出現(xiàn)最多。[7]
可以看出,古今大多譯者都用了“gentleman”一詞來翻譯“君子”??墒窃谝欢ǔ潭壬献g者們是給“君子”找到了一個概念性的“假朋友”。因為英語單詞“gentleman”的本義與“君子”一詞的含義并不相等,這個詞的含義與“出身高貴”有關,有“行為舉止合乎高標準規(guī)范的人”之義。這個概念性的“假朋友”使得英語世界對“君子”的概念產(chǎn)生了理解上的誤差,并且對這兩個詞在中國文化里原本的概念和形象沒有全面的認識。這些英譯犯了把一個文化的意義強加給另一個文化的錯誤。
錢鐘書對此有極清醒的認識,他說:“言譯事者以兩國語文中貌相如而實不相如之詞與字,比于當面輸心背面笑之‘偽友’(Les faux amis)防惕謹嚴?!保?]用歸化的方法把“君子”譯為英語里的gentleman 是不恰當?shù)模琯entleman 一詞的意義與“君子”釋義不完全相同,不能表現(xiàn)出“君子”一詞在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內(nèi)涵。把“君子”翻譯成英語的gentleman 似乎是給一個傳統(tǒng)的中國人穿上了件燕尾服、帶了頂禮帽,使他完全異化了。
其他的譯法,如the virtuous man 和the man of virtue,又縮小了“君子”的語義范圍,似乎只要有美德就稱得上君子了。在語義學里,“君子”和the virtuous man 或the man of virtue 是上下義關系。“君子”是上一層的概念,the virtuous man 或the man of virtue 則是下一層的概念,我們不能用表下一層概念的詞來替代或涵蓋上一層概念的詞。有些譯者將the superior man(君子)與the inferior man(小人)相對使用,雖然在《論語》的個別上下文中比較恰當,但多數(shù)語境中“君子”多了點不必要的優(yōu)越感,過多突出了二者之間地位的懸殊。
而“小人”的英譯主要有以下幾種:the basic man、unworthy man、the man of meanness、the mean man、the inferior man、the small man 等。于丹《論語心得》的英譯版中“小人”首次被提到時也用small man,放在引號中作為直譯,隨后解釋說就是smallminded(小心眼)或者second-rate people(不入流的人)。全書中分別使用了small man、petty person 或者petty individual 來翻譯“小人”。在于丹《論語心得》英譯版中,小人的翻譯采用了不同語境下采用不同譯名的方法。這一譯法與對“君子”一詞的譯法截然不同。對“小人”的英譯the basic man、unworthy man、the man of meanness、the mean man、the inferior man、the small man 等只表現(xiàn)出中國文化中“小人”的一部分內(nèi)涵。如:《論語》中“小人”雖然稱不上人格高尚,但孔子也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小人”的嫌惡或忌恨,“小人”只不過是些胸無大志、目光短淺者而已,如果譯之為unworthy man、the man of meanness 等不免失之偏頗。相形之下,the small man 更接近孔子對“小人”的評價。
談到翻譯策略,韋努蒂在《譯者的隱身一部翻譯史》一書的第一章中引用施萊爾·馬赫的理論時指出[9]:翻譯可能有兩種途徑,一是“不打擾原作者而將讀者移近作者”;二是“盡量不打擾讀者而將作者移近讀者”。同時,韋努蒂將這兩種不同的翻譯途徑命名為異化(foreignization)和歸化(domestication)。異化翻譯策略提倡譯文應當盡量去適應、照顧源語的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詞用字習慣;而歸化翻譯策略則主張譯文應盡量適應、照顧目的語的文化習慣,為讀者著想。異化的翻譯策略選擇有其一定的目的性。
在如今“文化走出去”的戰(zhàn)略背景下,“君子”和“小人”這樣的術語在翻譯中應該采用哪種適當?shù)挠⒆g策略?筆者認為,必須在英譯中保持其原有含義不變,并使其在目的語文化中的形象不產(chǎn)生變異。因此,為了推廣中國文化,應盡量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
“君子”和“小人”這對文化名詞或漢字術語,它們的主要含義總體上是保持不變的。英語中沒有這樣的對等概念的詞匯,所以為了更好地保留這兩個詞在中國文化中的內(nèi)涵和特性并對其進行有效的跨語際傳播,翻譯時譯者就可以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也就是用音譯的方式?!坝行└拍顬橹袊氂?,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對應概念的詞匯,這時應統(tǒng)一用漢語拼音?!保?1]
“君子”“小人”這兩個詞除了各自的中心義外,在不同的上下文語境中還經(jīng)常產(chǎn)生一些臨時附加義。對于它們的這些臨時附加義的翻譯我們也不能忽視。利用在譯名后加上注解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出這兩個詞的不同臨時附加義。因此使用異化翻譯策略也就是音譯加注解的方式翻譯這兩個詞,可以使這兩個詞的核心含義在英譯后得以保留,并可以兼顧它們的一些臨時附加義。這樣的翻譯有助于中國文化漢語名詞譯名的規(guī)范和統(tǒng)一,提升文化對外傳播的效用。
在《論語心得》中,所有提到“君子”的地方都翻譯為junzi,印成斜體字表示這是一個外來語,并加注了一段于丹《論語心得》漢語原文中沒有的文字來解釋“junzi:The word junzi,which appears more often than any other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describes Confucius's ideal person,who any one of us,rich or poor,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12](君子”這個詞在《論語》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比其他任何詞都多,這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之人,而我們中間的任何人,不論貧富,都可能成為這樣的君子)。在這里筆者覺得于丹的《論語心得》的英譯者的方法是可供借鑒的。而且在于丹的《論語心得》里面的“小人”應該與該書中的“君子”采取相一致的翻譯方法,根據(jù)術語統(tǒng)一原則應翻譯成xiaoren 再加上注解。通過這樣的翻譯之后,我們可以把英文中沒有的中國文化特有的詞匯和概念輸入進去,讓英語世界的受眾對這些外來的有異域色彩的詞感到新鮮和不同,并逐漸接受這些新融入的概念和詞匯。
文化名詞的翻譯本質是輸出某種獨特的文化概念。文化概念的輸出要依靠準確的文化術語譯名。準確的文化術語譯名能使源語文化被目的語文化的受眾所接受,也能使源語言所要傳達的文化信息得到有效傳播。但由于中英文兩種語言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和各自社會經(jīng)濟等方面的差異,在進行英漢或漢英翻譯時常常會遇見在兩種語言里無對等概念詞匯的情況,就如《論語》中“君子”“小人”這樣的概念在英語里就無完全對等的概念。這種情況對譯者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zhàn),如何保留原文化名詞的含義和特點又能讓目的語文化接收并使之融合入目的語文化是需要譯者的智慧和經(jīng)驗的。
異化的翻譯策略有助于對外傳播中國文化。因為通過異化翻譯,文化資本可以在目的語文化中得以保留和生存。就像于丹的《論語心得》英譯版對“君子”一詞采用的方法一樣,林語堂先生很早之前就采用了這樣的異化策略成功地把《京華煙云》翻譯成了英文?!霸谟⒆g《京華煙云》時,對于中國文化所特有的東西,西方文化中沒有而且也難以用簡單的解釋進行說明,林語堂先生就用詳細的描寫及異化策略的表達方式——音譯加詳細的解釋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色彩。而且這種異化策略給英語讀者一種新鮮感,不但使他們明白了意思,還能讀出這些詞語在原文里的聲音,感覺很直接?!保?3]在音譯加注的異化方法無法透徹地表達原詞含義時,譯者還可以采用在正文中嵌入簡短說明的方法,有時或許還需要加上一個解釋性的腳注。推論性或闡釋性評論理應包括在譯者序中?!耙陨戏椒óa(chǎn)生的單詞或短語最初讓英語使用者會覺得洋腔洋調,然而,從久遠的時代開始,每一門語言都接受和歸化了從另外語言進入自己語言體系的借詞和翻譯借詞?!保?4]
“君子”和“小人”這樣的文化術語,在翻譯中采用異化并輔以加注的方法,可以減少翻譯過程中的文化過濾和文化流失,更好地在目的語文化中呈現(xiàn)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能夠成功走出去并以原本的姿態(tài)被接受和認可。這種漢字術語英譯法不僅考慮了文化名詞譯名的規(guī)范和統(tǒng)一問題,也兼顧了這些名詞在某些上下文語境中出現(xiàn)的臨時附加義的翻譯,使源語文化易于被目的語文化的受眾接受。
[1]周有光.文化傳播和術語翻譯[C]//魏向清,趙連振主編.術語翻譯研究導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3-10.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汪鳳炎,鄭紅.孔子界定“君子人格”與“小人人格”的十三條標準[J].道德與文明,2008(4):48-53.
[4]論語(中英文對照)[M].楊伯峻,今譯,劉殿爵,英譯.北京:中華書局,2008.
[5]馮志偉.現(xiàn)代術語學引論(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6]Legge J (translator).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M].Australia:eBooks@Adelaide,2010.
[7]邊立紅.“君子”英譯現(xiàn)象的文化透視[J].外語學刊,2006(04):94-99.
[8]錢鐘書.管錐編(第1 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9]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1]劉青.關于在對外交流中的漢字術語譯介問題的思考[C]//魏向清,裴亞軍主編.術語翻譯研究——“面向翻譯的術語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2010 南京)論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2]于丹.論語心得[M].(英文版).迪星,譯.北京:中華書局,2009.
[13]楊麗君.中國文化專有項的異化翻譯策略研究——Moment in Peking 中表達法對漢英翻譯的啟示[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0(7):69-72.
[14]Heim Henry M,Andrzej W Tymowski.社會科學文本翻譯指南[M].李寄,譯.New York: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