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痛苦
許多人都知道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有個先天患有智障的孩子,取名光;但是許多人都不知道他原本可以沒有這個名叫光的孩子。因為,在光正式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母親在例行的孕檢過程中已經得知他會是個怎樣的孩子。按照一般人的做法,盡管會很痛苦,可為避免今后承受更巨大也更漫長的痛苦,仍然愿意采取墮胎的方式以進行自我保護。這似乎也實在無可厚非。然而,大江健三郎夫婦卻不是一般的人,他們決定生下這個孩子。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對于這個生命的孕育負有一切責任,根本無權逃避。大江健三郎夫婦的行為令我驚愕,亦令我唏噓。
后來,我在一位名叫加藤浩美的日本母親出版的一本書里,竟又看到了對于生命和大江健三郎夫婦完全一致的態(tài)度,這使得我曾經的驚愕和唏噓頃刻間化作了慰藉和沉思。與大江健三郎夫婦的情形有所不同,這位母親的孩子秋雪是在出生之后才被確診為先天癡呆的。更糟的是,這個孩子還患有嚴重得超乎人們想象的肺病和心臟病。醫(yī)生提醒說,半年內只要得一次感冒,就會使這個孩子輕易夭折。即使他足夠幸運,也很難活過一歲。這就是說,不管這個孩子是多么大的負擔,可能拖累父母的時間最多也就不過一年。況且,只要父母稍稍“正?!笔韬鲆幌?,這一拖累便可隨即擺脫。但是,作為母親的加藤浩美可沒這么想。相反,聽到如此嚴重的疾病,比聽到孩子是個癡呆兒更令她肝腸寸斷。她以為,秋雪之所以選擇降生在她的家里,那是因為“他相信我們做父母的會陪他一起走下去”,會不遺余力地設法為他提供幫助。那么,他們又怎么能愧對這個無辜小生命的信賴呢?她在書中寫道:“對于這樣的孩子,如果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勇敢地去面對,那就是對生命的失敬啊?!笔前。瑢τ谏木次?,讓秋雪的父母從一開始便擁有了接受責任的勇氣。
其實,他們完全還可以有另外一種選擇。醫(yī)生告知,如果他們想在孩子有限的時間里省略掉那些可以想見的麻煩,那就應該盡快決定為孩子的心臟做一次外科手術。不過,手術的風險極高,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死去。否則,他們就得處處精心,在他的吃喝拉撒睡等每一個方面都要付出比平常父母艱辛千百倍的努力。于是,他們再一次被扔進痛苦的深淵。這痛苦不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可能需要付出艱辛的想象,而是由于意識到了孩子即將可能面臨的身心摧殘。經過好一番生死掙扎,他們還是作出了決定,不為秋雪進行這次心臟手術。不過,等真正見到孩子隨后遭罹的那一系列令其揪心的磨難,他們也曾一度為自己的這個重大決定感到過后悔。好在在他們的悉心呵護之下,秋雪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一周歲生日。很多醫(yī)生都認為這簡直就是個奇跡,但加藤浩美卻說:“不,不,我不愿意人們用‘奇跡’這兩個字來解釋,應該說那全都是因為,秋雪是這個世界上最最體諒父母的孩子?!敝劣谧约旱男量啵蛔治刺?。
在大江健三郎和加藤浩美這兩個日本人的身上,我發(fā)現(xiàn),他們總是以看上去十分被動的姿態(tài)去接受這個世界,即習慣于從對方的角度善意地打量自身??墒?,當聯(lián)想到他們共同的責任感時,我只能將這種被動的接受理解為一種主動的回應了。在英語里,“責任”一詞是responsibility,而它所用的詞根response就是“回應”的意思。至此,我終于明白了C.S.路易斯在《痛苦的奧秘》一書中的那句話:“對我們而言,最高形式的行為便是回應性的,而不是主動性的。”這回應其實正是對于愛之呼喚的高貴應答,從中亦讓我們聽到了愛的責任性本質。雖然這里的責任多屬格外痛苦的擔當,但是愛卻總能使這痛苦轉化為不可替代的幸福。所以,在秋雪故去之后,他的母親有一天“忽然很平靜地意識到,我們一家三口所走過的日子,曾經是那么的幸福啊”。
光依舊在這個世界上平安地活著,并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音樂才能。秋雪最終戰(zhàn)勝了醫(yī)生的預言,整整陪伴父母度過了6年美好的時光。我想,也許加藤浩美大可不必那么排斥奇跡,奇跡本身其實不就是一種愛的創(chuàng)造嗎?
讀完這位日本母親的書,不幸和苦難給予我的竟只是摯愛、感恩和希望的體驗。這令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位中國父親寫的書,他寫的是自己生來即患眼癌的女兒。然而,其中僅一年多的不幸和苦難充斥的卻皆是仇恨、抱怨和絕望的情感,以致我始終不忍卒讀。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距,恰恰是緣于其針對責任全然相左的理解吧。在那位中國父親看來,愛與責任無干,因此,他說:“我不盡責任。我所做的一切,都與盡責任無關?!苯Y果,他無法擔當責任的痛苦,而這痛苦也就自然不能經由愛轉化成深邃的幸福。耐人尋味的是,在他試圖追溯女兒病因的過程中,顯然又已經暴露出了自己為此應當負有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他和妻子都還遠遠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心理準備時,便于倉促間把這個孩子帶到了世上。
既然擔當不起責任,我們的這位父親寫作此書也就只能是一種逃避,從而把負擔轉嫁給了讀者。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不去讀這本書。對于我來說,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座墳,我壘筑它是為了離開它,從那里出發(fā)走向新的生活。”就此來看,他也壓根沒想到要為讀者負責的問題。而作為讀者,我當然只愿選擇在那位日本母親無比深情的懷念里駐足咂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