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rèn)為,一天三次服用的藥,就是跟著三頓飯吃。這種認(rèn)識是錯誤的,因為大多數(shù)人的用餐時間集中在早上7點到晚上6點,如果服藥跟著用餐時間走,會使藥物的吸收過程主要在白天,造成白天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高,毒副作用也隨之增加;而夜間沒有藥物進入體內(nèi),藥物濃度會過低,影響療效。
一天服藥幾次,多長時間服一次,是藥學(xué)家根據(jù)24小時內(nèi)血液中藥物濃度的變化規(guī)律制訂出來的。正確的服藥時間是:將一天24小時除以服藥次數(shù),再考慮到人們的作息習(xí)慣,一日三次服用的藥物,具體的服藥時間可以安排在早上7點,下午2—3點,晚上10點;而一日兩次服用的藥物,則應(yīng)該安排在早上7點,晚上7點服用。
胃不好者吃藥前加餐。注明餐后或餐時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性,而食物可減輕這種不適;或是因為食物中的脂類物質(zhì)有利于藥物的吸收。所以,服用這類藥物時,若服藥時間與就餐時間間隔太久,可在服藥前少量地吃些點心。
盡管大多數(shù)藥物的服用時間不必跟著三餐走,但有些藥是例外,比如降糖藥。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