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lǐng)導人長期工作的地方,往往成為第二故鄉(xiāng)。每當他們談起自己過往的工作歲月,總是充滿感情,讓人倍感親切。
張德江曾長年扎根延邊,他講一口地道的東北話:“我1968年插隊在那里,在延邊工作了22年,延邊所有的村我都去過,我對延邊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希望有機會能回去看看?!?/p>
俞正聲對青島也是依依不舍:“我44歲來青島工作,這8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8年,我將終生珍惜……”
張高麗對深圳的激情歲月同樣難忘。2010年,他在天津會見深圳市黨政代表團,回憶起工作場景,如數(shù)家珍:“我與大家一道,在深圳創(chuàng)辦高交會、改造老東門、治理沙嘴村的社會治安……”
離開故地,領(lǐng)導人與當?shù)氐穆?lián)系并未疏遠。
無論在哪里,只要是習近平結(jié)交的朋友,他都記在心頭。1994年,延安村民呂侯生患了骨髓炎,習近平給他寄來500塊路費,請他到福州治病。此后,只要在市里,習近平幾乎每晚都來到呂侯生的病床前。他說:“侯生,給你治病,都是我自己花錢,花多少我都愿意?!?/p>
正定農(nóng)民作家賈大山,也是習近平格外關(guān)切的人。1996年,賈大山病重,習近平在北京黨校學習期間抽空探望。隔年2月,大山去世,他和彭麗媛又專門托人送去花圈。
通信,是他們對于牽掛的另一種表達。
習近平調(diào)任中央任職后,依舊與浙江下姜村的農(nóng)民頻繁書信往來;張德江主政廣東,得知延吉的董存瑞紀念館落成,特意去信祝賀。
當然,他們留戀主政過的地方,那里的人也惦記著他們。
在青島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副對嵌字聯(lián),“父鬧革命啟迪民眾求解放威武震敵頑,兒當公仆正氣凜然搞改革聲譽傳四方”,寓意俞氏父子在當?shù)亓粝碌拿烂?/p>
俞正聲在外地經(jīng)常碰到青島人,見了他都非常熱情?!拔矣X得呢我心里得到了最大的安慰。”
在栗戰(zhàn)書調(diào)任黑龍江后,也發(fā)生過這樣的事。一名西安交警對一個路過當?shù)氐暮邶埥緳C說:“請給你們栗副省長捎個信兒,我們西安人民想念他!”
親近之外,領(lǐng)導人會對工作地給予更高希望,以期成為“樣板”。這使得當?shù)馗刹勘绕鹌渌胤接兄訃栏竦囊蟆?/p>
習近平回到河北,發(fā)表對旅游資源過度開發(fā)的意見。
“本來是一個革命的、艱苦的地方,結(jié)果搞得富麗堂皇、規(guī)模宏大,反而把內(nèi)在精神弄沒了。一些地方報上來的紅色紀念項目,規(guī)模達到幾萬、十幾萬平方米,就大而不當了。西柏坡就是那么一個小村子,千萬不能搞成一個大游樂場,否則就不符合‘兩個務(wù)必’了,就不是艱苦奮斗的象征了。怎么宣傳?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