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領導人在與中國領導人完成一系列會談之后,如果逗留時間較長,兩方會協(xié)商為來訪政要安排各種活動,而此中也頗有學問。樸槿惠首次訪華時既在清華大學秀了漢語,更訪問了陜西,其中含義頗為豐富。
而此次來訪的梅德韋杰夫和辛格,中方就分別為兩位總理安排了不同的活動。
梅德韋杰夫的活動多指向民間。他在跟中國網(wǎng)友互動之后,將訪問安徽,并與中國科技大學師生交流。而辛格的活動則停留在政府高層,在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深度會談后,將在中央黨校發(fā)表演講。
兩個人在華活動的不同側(cè)重自有深意所在。有分析稱,中俄兩國關系一直存在“官方熱,民間冷”的問題,因而小梅的網(wǎng)上對話能夠拉近兩國民眾間的距離。而中印兩國官方和民間兩個層面都存在不和諧因素,因而先在官方層面打通關系更為迫切。
在官方安排的活動中,辛格的行蹤更引人關注。能在中央黨校演講,這被當做是中國給予辛格的“極為少有的禮遇”。
“外國領導人來華演講一般都是在高校,這次安排辛格到中央黨校這樣一個特殊機構(gòu)進行演講,確實是一種特殊的禮遇?!?/p>
在外交學院外交學系教授蘇浩看來,這體現(xiàn)了中國對辛格的重視,意在為兩國各個層次的交流、認知、合作奠定基礎、創(chuàng)造條件。
外交無小事,尤其是當他國最高領導人來訪,兩國間走的最近的時候。如何在盡地主之誼的同時,將中國的意見說進對方的耳朵,殊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