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容易發(fā)生腹瀉,我母親常用的一個偏方是由赤小豆50克,山藥100克,白糖少許組成。將赤小豆煮至半熟,將山藥去皮切片后放入赤小豆湯中共煨熟,加白糖少許調(diào)服。具體為什么能治療腹瀉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有科學(xué)根據(jù)的話希望推薦給更多朋友。
點評:
赤豆,又叫赤小豆,是一種常見雜糧,它除含蛋白質(zhì)、淀粉、食物纖維外,還含鉀、鈣、鎂、鐵多種礦物質(zhì)。赤小豆為食療佳品,其性平,味甘酸,主要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等功效,能治水腫、腳氣、腹瀉、產(chǎn)后缺乳、黃疸或小便不利等。赤小豆長于健脾利濕,其色紅入心,能補血益心。研究發(fā)現(xiàn),赤小豆含鐵質(zhì)和維生素B12,有補血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功能。山藥味甘、性平,為補脾益腎之要藥。此藥補而不膩,不溫不燥,最適合因脾虛、腎陽不足而引起的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慢性泄瀉等。研究表明,山藥中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赤小豆與山藥煨粥食用,可起到清熱利濕、健脾和胃、利水消腫功效。本方主要適用于脾虛濕盛引起的腹瀉(注:脾虛濕盛主要表現(xiàn)為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泄瀉,四肢乏力沉重,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另外,上方對肝炎患者,兼有大便泄瀉、小便短少、倦怠腹脹、舌干口渴者,也有一定食療作用。
(點評者: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副研究員 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