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個迷人而憂傷的斷點。一年之末,行走在生活之路上的我們總會忍不住細細回想過往。于是,那些感動的,憤怒的,欣慰的,困惑的,一一展開于眼前,一發(fā)而不可收……
那是一次關(guān)于時代精神、河南省魂的探索。
彼時還是烈日炎炎的八月,我一人坐在涼爽的辦公室,細細查找著那些“改變歷史的河南人”。
中原大地,歷史長河沉沉浮浮,浩渺天空燦若星河。千年以來,孕育出的風流人物便如那璀璨星河中明亮的星。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如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政治家、軍事家如姜子牙、商鞅、岳飛,科學家、醫(yī)學家如張衡、張仲景、僧一行,文學家、藝術(shù)家如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司馬光,等等,還有現(xiàn)當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鴻昌、吳煥先、楊靖宇,革命先輩鄧穎超、彭雪楓、許世友,“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感動中國”的任長霞、洪戰(zhàn)輝、王百姓,不勝枚舉。
然而一個下午過去了,積累了十幾個文檔上萬字的素材,卻也提取不出什么主題。斗轉(zhuǎn)星移,時代變了,觀念變了,環(huán)境變了,那么到底有沒有一種精神和思想放之四海皆準?究竟該如何讓這些曾經(jīng)燦爛的星辰依舊閃耀在21世紀的天空?
2013年9月6日,我第一次來到蘭考。眼前的景象使我為之驚嘆,迎接我們的是排排綠意盎然的泡桐樹、條條平坦筆直的柏油路、座座正在建設(shè)的現(xiàn)代大樓,今日的蘭考,早已不是那個停留在書本中的上世紀60年代遭受內(nèi)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的小城了。
那次采訪,老實說,我內(nèi)心還有幾分虔誠之情。還在鄭大讀書那會兒,學新聞的我就對穆青的那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俺詣e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我順口就能說出幾句這么經(jīng)典的話語。想想,站在“老焦”工作過的土地上,站在穆青采訪走過的路上,是何等讓我興奮??!另外我也想看一看,是什么樣的人讓我們那有些傳統(tǒng)的編務(wù)指導能在大會中熱淚盈眶。
當天由于采訪的匆忙,我們只見到了一位親歷者——當時和焦裕祿一起工作過的劉俊生老人。聽了老人那詳盡而富有感情的講述,我感受到了和書本上一樣的焦裕祿——“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那種從骨子里散發(fā)出的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是不得不承認,我也是編務(wù)指導寫的那個沒有被感動得淚流滿面的人之一。而我也在苦苦尋找原因,難道就單單是因為我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成長于21世紀?
10月,再次從鄭州出發(fā),一路向北,煙雨朦朧中,我們來到了紅旗渠河水流淌的城——林州。
寫有“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的標語,在這個城市里隨處可見,這讓我不免有些擔心:這是不是又是一個讓口號、形式打倒的地方?
后來證明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在林州僅僅兩日,我就切身感受到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依然存在于每一個林州人的心里、血液里,甚至生命里??恐斈晷藿t旗渠錘煉出的膽識和技能,林州人走出大山闖世界,把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升起在每一個腳手架上。依托建筑行業(yè)帶回的資金、信息和市場意識,為千萬個農(nóng)民家庭圓了致富夢,也使林州在河南省108個縣市綜合實力排行中進入了前8強。
這幾個月采訪下來,盡管還有些許困惑,還會不停地追問,但是我似乎已經(jīng)看到了那么一種精神和思想,在混沌中閃耀著光芒,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這是一次關(guān)于時代精神、河南省魂的探索。而它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