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國家”創(chuàng)造的奇跡
一個飛機一起飛就要飛出國界的國家,卻擁有著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航空公司和最大的機場;一個旅游資源幾乎為零的國家,卻成為全世界有名的旅游之都,旅游業(yè)成為國家重要的支柱產業(yè);一個自身不出產石油、沒有石油資源的國家,卻擁有多座規(guī)模龐大的煉油廠,成為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
以上這些看似天方夜譚式的情形,卻是新加坡在發(fā)展中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就。
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東口,由新加坡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707平方公里,人口531萬。新加坡的居民主要為華人,占總人口的76%,其次為馬來人、印度人,分別占總人口的14%和8.4%,還有少量的其他人種。
新加坡的歷史并不復雜,最早有關新加坡的文獻記載是在公元3世紀,當時中國人把新加坡稱為蒲羅中(意為“半島尾部的島嶼”)。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島室利佛逝王國的一位王子乘船到達此地時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他是獅子,王子認為獅子是吉祥之物,遂將此地命名為“新加坡啦(Singapora)”——梵語意為“獅子之城”。1819年,英國人看中這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開始在此建立港口。伴隨著世界海運業(yè)的大發(fā)展,馬六甲海峽成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新加坡也因此成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新加坡曾被日本攻占,改名昭南。“二戰(zhàn)”結束后,新加坡再次成為英國殖民地。1959年,在新加坡人民的努力下,英國同意新加坡建立自治政府。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建國之初,經濟瀕臨癱瘓,失業(yè)人口眾多,社會秩序混亂。這個國家自然資源極度貧乏,2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生計難以為繼,全國約一半的飲用水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人們認為這個國家毫無前途。新加坡原第一副總理吳慶瑞曾回憶說:“當時新加坡城市里擁擠不堪,在貧民窟看到的是令人無比心酸的情景。在中學畢業(yè)生中,失業(yè)問題十分嚴重。”
然而,幾十年過去,當人們再看新加坡的時候,發(fā)現這個國家已經徹底改變了模樣:過去的臟、亂、差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郁郁蔥蔥的世界“花園城市”。新加坡已連續(xù)10年被評為“最適合亞洲人居住的城市”。自然資源的嚴重不足也沒有制約新加坡經濟的發(fā)展,他們憑著自身的智慧,建起了石油化工、船舶制造、電子電器、生物制藥等支柱產業(yè),使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這里還有“亞洲的美元市場”等美稱,全世界50家最大的銀行中,有45家在新加坡設有分行,這里已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多年來,新加坡的國民經濟一直呈現出快速發(fā)展的勢頭,即使在1997年遭遇亞洲金融危機,新加坡的經濟也未受到很大影響,是亞洲發(fā)達國家中受危機影響最小、恢復最快的國家。經過幾十年發(fā)展,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已真正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只要是新加坡人,個個都有房子住,其中80%以上的居民住在從政府購買的組屋里。在新加坡看不到乞丐,因為每個人都能得到政府的保障,人們不會因為生活過不下去而乞討。
“和香港比,新加坡在經濟發(fā)展上毫不遜色,但在社會和諧方面要好于香港。這里不同種族的人友好地相處在一起,社會治安很好,這是香港所沒有的?!睆堉颈蟛┦空f。張博士來自中國江西,曾留學美國,已在新加坡生活了三年多。他說,良好的社會治安環(huán)境是吸引他定居新加坡的重要原因。
精英政治 子承父業(yè)
新加坡從一個資源缺乏的小國發(fā)展為世界一流的國家,從一個落后國家發(fā)展為現代文明的國家,李光耀功不可沒。
李光耀被尊稱為“新加坡國父”,他是新加坡建國的元老之一,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決策者,是新加坡經驗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有評論家說:“在許多方面,李光耀就是島國的化身。他的性格體現了新加坡的各種特征:步步為營,如臨大敵,冷漠無情,孤芳自賞,然而干勁十足?!?/p>
李光耀自己說:“沒有人比我更有資格說明為什么新加坡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是我所作的決定使新加坡蛻變成今天的樣子?!?/p>
無論是政治治理還是經濟發(fā)展,被一些評論家認為是“國家資本主義”范例的“新加坡模式”以其獨特性受到外界的持續(xù)關注。經歷過艱苦創(chuàng)業(yè)、意氣風發(fā)的“李光耀時代”,李顯龍接棒吳作棟成為新加坡最高行政首長和決策者后,正帶領這個花園島國進入一個更加理性、成熟和倚重集體決策的時代。
李顯龍是李光耀的長子,1952年生于新加坡。他在當地華文小學及公教中學畢業(yè)后,進入國家初級學院就讀,后赴英國劍橋大學深造,1974年畢業(yè)。1978年,他在美國堪薩斯州萊文沃堡進修陸軍指揮和參謀的課程,197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行政管理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
李顯龍從小喜歡數學,數學成績特別突出。雖然他是劍橋大學數學學科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但李顯龍并不愿意把它當成事業(yè)來發(fā)展。他一向對政府和國家大事深感興趣,當他還是11歲的小學生時,就陪著父親到選區(qū)訪問。
在《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中,李光耀曾百感交集地提到:“我本來不知道他(李顯龍)到底有多像我,直到有一天我在電視上觀察他才知道。當時電視里播李顯龍出席一個記者招待會,他做了一個小動作,把衣袖往肩上拉,這和我的動作完全一樣?!?/p>
從美國回來后,李顯龍先在新加坡軍隊中服務,1984年,在父親的勸說下,李顯龍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投身政界。同年12月,他當選國會議員,是得票率最高的候選人之一。在以后的歷次選舉中,李顯龍都得以連任。2001年11月,他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李光耀退任資政之前,為了避嫌,李顯龍被安排在一些不敏感的部門。20世紀80年代初,李顯龍不過是政府中的一個初級部長,負責分析研究國家經濟方面的政策。后來,新加坡出現經濟大蕭條,他的職位因此一下子變得重要起來。他咨詢了近千位各行業(yè)專家和學者,為當時的國家經濟委員會起草了一份如何面對經濟大蕭條的報告。此報告于1986年發(fā)表后,立時引起強烈反響。后來,這份報告被定名為《21世紀的新加坡》,其實就是新加坡未來發(fā)展的藍圖。
2004年8月12日,李顯龍順利接任新加坡第三任總理。他繼承了父親的許多秉性:嚴肅、作風干練、強硬、講效率。但他也清醒地意識到,父親有話直說的強硬領導風格,未必是新一代新加坡人所能接受的。他曾在競選大會上向國民承認過去政府所犯下的錯誤,指出李光耀的治國方式不合時宜。他說:“新加坡政治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边@個時代,我們將其稱為新加坡的“李顯龍時代”。
高瞻遠矚的小國總理
雖然只是一個“城市國家”的當家人,但李顯龍的學識和眼光絕不僅限于這個彈丸之地。除了深諳國內局勢外,他對國際局勢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和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騰飛,所謂“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它們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但時至今日,頗具憂患意識的李顯龍在2012年8月26日舉行的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上公開表示,“亞洲四小龍”經過快速發(fā)展的年代,現在都有面對未來發(fā)展的焦慮。
2012年12月2日,在執(zhí)政黨人民行動黨大會上,以行動黨秘書長身份出席會議的李顯龍在發(fā)表講話時,以中國為例呼吁新加坡人不應只關心自身對生活和政府的期望,同時也應注意國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趨勢。他說:“提出自己的心愿是合理的,不過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注意國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和科技的趨勢。不然,我們很可能對前景產生不實際的期望,或者因為無知而錯過良機。兩個危險性都存在?!睘榇耍铒@龍認為新加坡人必須擴大見識,了解亞洲和整個世界局勢的變化,因為新加坡并非存在于真空世界或實驗室中,新加坡人生活與前途更是與世界息息相關。
關于中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我不認為新加坡是中國最好的學習榜樣,我們只是一個中國會感興趣來觀察的案例。新加坡和中國有太多不同之處,我們是一個只有幾百萬人的島國,你們則是個擁有13億人的大國。所以在新加坡行得通的政策在中國不一定有用。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二三十年的時間里,新加坡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躋身第一世界國家行列。我們建立了高標準的政府機構、進步和繁榮的經濟體系、高質量的教育體系、良好的社會風紀、社會保障和穩(wěn)定的政府——而這些都是中國正在試圖解決的問題。”
當被問到“新加坡的經驗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有何借鑒”的問題時,他指出:“應對老齡化社會,提供人們退休之后的社會保障,確保有工作能力的人能有一份工作,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仔細考慮。另外,要保證政府有足夠的資金為人民退休后提供住房、醫(yī)療和日常開銷。新加坡很早就通過公積金建立了養(yǎng)老系統(tǒng)。然而老齡化的挑戰(zhàn)仍然巨大:一方面老齡化的人口將會非常龐大;而另一方面,養(yǎng)老不光是住房和錢的問題,還有養(yǎng)老院、老人的護理等一系列配套措施?!?/p>
關于對世界未來局勢的看法,2012年9月,在新加坡峰會的開幕晚宴上,李顯龍在發(fā)表的講話中全面論述了全球形勢的現狀及其對新加坡的影響。盡管過去的20年間有過變革、振奮人心的事件和機遇,但前面的道路可能不像以往那樣平坦。
他說:“我們很容易以為這種局面會持續(xù)下去,未來就是過去的延伸,但歷史絕對不是那么容易預料的。世界和亞洲目前正處在十字路口?!?/p>
李顯龍隨后指出,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困境、日益抬頭的民族主義情緒、戰(zhàn)略平衡從西方轉向東方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三大“嚴重危險”,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全球繁榮并破壞開放性。他認為,由于未來將是變化頻仍、亞洲崛起的時代,所以新加坡必須做好準備。
他說:“全球和亞洲的各種力量將頻繁交鋒,我們的生死存亡取決于我們是否能適應全球及亞洲的環(huán)境——讓亞洲與世界相連,讓世界與亞洲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