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和福樓拜都是法國19世紀的著名作家,他們一拿起筆寫作,就像著了魔似的,常常對他們在書中塑造的人物達到產生幻覺的地步。
有一次,一個朋友去拜訪巴爾扎克。這位朋友敲門時,聽見巴爾扎克正在與人激烈爭吵:“你這惡棍,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他的朋友急忙推門進去一看,原來巴爾扎克正在與他作品中的人物吵架。還有一次,巴爾扎克突然走到在他家作客的朋友面前,激動地痛斥說:“你,你,使這個不幸的少女自殺了!”那位朋友驚惶失措,莫名其妙地張大嘴巴望著他。原來巴爾扎克所說的少女,是他正在創(chuàng)作中的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人物歐也妮。
福樓拜也有同樣的情況。一次福樓拜的朋友去看望他,只見福樓拜坐在地板上,淚如雨下,悲痛欲絕。朋友用手使勁地搖搖他的肩膀,問他為何這樣傷心?
福樓拜悲痛地回答說:“包法利夫人死了!”“哪個包法利夫人?”朋友不解地問。福樓拜痛苦地指著桌上一大卷稿紙說:“那就是我的包法利夫人呀!”他的朋友明白了,原來是小說中的主人公死了。就對他說:“何必傷心呢?你不愿她死,把她寫活嘛!”福樓拜哀傷地說:“寫到這里,她非死不可,她沒法再活了!”
巴爾扎克和福樓拜的作品,所以能譽滿全球,就是由于他們對創(chuàng)作完美的執(zhí)著追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癡迷。
【多維品讀】小說雖然是虛構的,對于作家來說卻有更多的意義,這其中,有他們的心血,有他們的投入,也有他們的生命!正因為有了這些,偉大作家的作品才能流傳千年而仍有生命力。一個作家的成功不是隨隨便便的,只有當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作品中,他才能獲得成功。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歷史和現實證明:要成就某種事業(yè),就要癡迷其中,要專心執(zhí)著于既定目標奮斗不息。如果心猿意馬,朝三暮四,將一事無成。
【適用話題】專注與浮躁;恒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