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華 張朋崗 陳 平 張效東 亢 鞠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天然氣事業(yè)部,新疆 庫爾勒 841000
目前,作為商品的天然氣按照體積而不是按照熱值進行貿易計量, 而天然氣中的C3、C4及以上組分含有更高的熱值,如何回收這些組分,以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是資源型企業(y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回收凝析氣藏中的C3、C4及以上組分一般采用淺冷工藝,制冷溫度不超過-20 ℃, 在這種條件下,C3、C4的收率往往不超過15%,甚至更低。根據(jù)GB 11174-2011《液化石油氣》的要求,液化氣C3、C4含量不小于95%,C+5含量不大于3%, 在37.8 ℃時飽和蒸汽壓不大于1 380 kPa。 在實際生產中,為保證液化氣質量,控制的質量指標往往優(yōu)于國標,不能充分地回收C3、C4組分。基于此,本文以HYSYS 軟件模擬參數(shù)優(yōu)化,并結合生產實際進行調整,以提高C3、C4的收率。
來自集氣裝置的11 MPa、62 ℃原料氣先經(jīng)分離器分離雜質、凝析油、水后,氣相經(jīng)原料氣空冷器冷卻,進入分水器分離凝析水。 加注乙二醇抑制劑后經(jīng)原料氣預冷器進一步冷卻至-5 ℃, 然后經(jīng)J-T 閥降壓降溫至7 MPa、-20 ℃進入低溫分離器, 氣相給原料氣預冷器提供冷量后作為商品干氣外輸,液相經(jīng)加熱后進入醇烴液三相分離器分離,分離出來的氣相去增壓,乙二醇富液進入再生系統(tǒng)再生,烴相進入脫乙烷塔進行分離,塔頂氣相去增壓,液相經(jīng)脫乙烷加熱器加熱后進入脫丁烷塔。 脫丁烷塔也由重沸器提供熱量,塔底為產品輕油,塔頂氣相經(jīng)空冷器冷卻至30 ℃,進入液化氣回流罐,液相經(jīng)泵增壓后,一部分回流至脫丁烷塔塔頂控制溫度, 一部分作為產品液化氣外輸。 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1]。
圖1 處理工藝流程圖
某處理廠裝置包括4 套脫水脫烴裝置、2 套凝析油穩(wěn)定裝置、2 套輕烴回收單元。 進廠濕氣約1600×104m3/d。 主要運行參數(shù)和產量見表1~2。
表1 主要運行參數(shù)
表2 產量參數(shù)
由于進廠原料氣取樣的限制,分析的原料氣組分數(shù)據(jù)不能反映真實的井底凝析氣組成, 因此用產品干氣、凝析油、輕油、液化氣產量的混合組分模擬進廠原料氣。根據(jù)處理廠流程建立了HYSYS 軟件模擬流程[2]。
為保證液化氣產品質量合格, 該處理廠控制參數(shù)相對保守。 根據(jù)軟件模擬,在進廠原料氣量為1600×104m3/d,節(jié)流溫度為-20 ℃的情況下, 氣田的C3、C4組分收率僅為17%,約140 t/d,大量的C3、C4組分未能回收,與C1、C2混合以干氣形式進入西氣東輸外輸管網(wǎng)外輸。
2.1.1 脫丁烷塔參數(shù)的優(yōu)化
調整脫丁烷塔參數(shù)時,首先增大回流比,并不斷提高脫丁烷塔塔底的溫度。 C3、C4以及的含量將會提高,實現(xiàn)提高液化氣產量的目的。 優(yōu)化調整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證液化氣質量合格的前提下,將脫丁烷塔底的重組分盡可能多地拔出來,以增加液化氣產量。 控制的參數(shù)是的含量不超標。 調整后液化氣產量變化見表3。
表3 調整脫丁烷塔參數(shù)后的液化氣產量變化
通過HYSYS 模擬, 理論上可以實現(xiàn)液化氣最大增產2.3 t/d (表3 中的數(shù)據(jù)是單套處理量400×104m3/d,換算成1 600×104m3/d 需乘以4),實際調整后液化氣產量增加1.3 t/d。但從表3 中數(shù)據(jù)也可以看出,提高回流比對液化氣產量的增加不是等比例的關系,回流量增加越大,對液化氣的增產貢獻越少,因此,回流比不宜超過4。 應該指出的是,如果回流比較小,比如1.5 時,則脫丁烷塔溫度不好控制,模擬不收斂,因此,為保證液化氣質量合格,回流比也不宜小于3。 在實際控制中,液化氣中C+5含量沒有達到3%,比理論模擬要低。 調整后液化氣組成變化見表4,C+5組分有較大提高,從而提高了液化氣產量。
表4 調整脫丁烷塔參數(shù)后的液化氣組成變化(%)
2.1.2 脫乙烷塔參數(shù)的優(yōu)化
優(yōu)化前液化氣飽和蒸汽壓在1 200 kPa 左右,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但調整空間不大。 優(yōu)化調整的主要目的在保證液化氣質量合格的前提下,不斷降低脫乙烷塔底溫度,以減少C+3從塔頂蒸出,從而增加液化氣產量。 控制參數(shù)為液化氣飽和蒸汽壓不超標。 調整后液化氣產量變化見表5。
表5 調整脫乙烷塔參數(shù)后的液化氣產量變化
利用HYSYS 模擬,脫乙烷塔塔頂壓力在1.85 MPa時,塔底溫度由114 ℃降低到108 ℃,可增產液化氣2.2 t/d (表5 中的數(shù)據(jù)是單套處理量400×104m3/d,換算成1 600×104m3/d 需乘以4),實際增加約1.4 t/d。 調整前后液化氣組成變化見表6,C2組分有較大的提高,從而提高了液化氣產量。
表6 調整脫乙烷塔參數(shù)后的液化氣組成變化(%)
應當指出的是,調整脫乙烷塔塔底溫度時,不可過低,過低則有可能導致液化氣飽和蒸汽壓超標。 另外,在溫度110 ℃以下調整時,對液化氣的貢獻較大。
2.2.1 降低制冷溫度
根據(jù)有關文獻, 乙二醇低溫制冷回收凝液工藝最低制冷溫度一般不能低于-35 ℃。 在HYSYS 軟件模擬時,也發(fā)現(xiàn)當溫度低于-35 ℃時,不收斂。 受現(xiàn)有乙二醇注入量和脫水脫烴裝置材質限制,制冷溫度也不能降得太低[3]。
通過軟件模擬計算, 在單套脫水脫烴裝置濕氣處理量400×104m3/d,原料氣空冷器后溫度34 ℃,乙二醇加注量26.59 t/d 的情況下,水合物形成溫度為-27 ℃,因此,J-T閥后制冷溫度可以控制在-24 ℃。 與-20 ℃運行時比較,可增產液化氣5 t/d,實際大約增產4 t/d,4 套400×104m3/d脫水脫烴裝置可增產液化氣16 t/d。 分水器溫度降低后,少量C3、C4從分水器液相中跑失, 制冷溫度降低對液化氣產量的增加貢獻更大。 產量變化情況見表7。
表7 調整制冷溫度后的液化氣產量變化
如果空冷器后溫度控制在34 ℃,則目前最大乙二醇注入量26.59 t/d 僅能滿足J-T 閥后制冷溫度降至-24 ℃的要求。 如果需要繼續(xù)降低制冷溫度,則須進一步降低分水器溫度。從表7 可以看出,當分水器溫度降低至24 ℃后,雖然在現(xiàn)有最大乙二醇注入量的條件下,制冷溫度可以降低至-27 ℃, 但由于部分C3、C4從分水器中分出,與分水器溫度33 ℃, 制冷溫度-24 ℃時的工況相比,液化氣產量相差無幾。 故僅降低分水器的溫度以提高液化氣產量的做法不合適。
2.2.2 空冷器后溫度對液化氣產量的影響
夏季由于環(huán)境溫度較高,空冷器不能將原料氣溫度降低得太多,只能控制在45 ℃左右,受乙二醇注入量限制,J-T 閥后溫度只能控制在-18 ℃。 如果制冷溫度降得過低,則可能造成低溫分離器凍堵,為解凍需要提高制冷溫度,對液化氣產量有負面影響。因此,在夏季工況下,液化氣產量會有所降低。 分水器溫度對液化氣產量的影響見表8。
表8 分水器溫度對液化氣產量的影響
2.2.3 提高乙二醇濃度
理論上講,為保證制冷溫度進一步降低以增加液化氣產量,只要加大乙二醇加注量即可,但實際上,由于已建乙二醇裝置的加注量限制,無法進一步加大乙二醇加注量。 通過模擬,發(fā)現(xiàn)在相同的工況下,提高乙二醇貧液濃度可降低乙二醇加注量。 因此在乙二醇加注量不變的前提下, 可通過提高乙二醇濃度的方法降低制冷溫度,通過軟件模擬計算,提高乙二醇濃度對乙二醇加注量和提高液化氣產量的影響,見表9~10[4]。
表9 提高乙二醇濃度對乙二醇加注量的影響
當乙二醇貧液濃度提高后,在相同的分水器溫度及制冷溫度下,乙二醇的加注量明顯下降。 說明在現(xiàn)有工況下, 通過提高乙二醇濃度的方法可以降低制冷溫度,進一步提高液化氣產量。 在同一分水器溫度下,與-20 ℃運行時比較,可增產液化氣6.5 t/d,實際大約增產6 t/d,4套400×104m3/d 脫水脫烴裝置則可增產液化氣24 t/d[5]。
表10 乙二醇濃度85%時液化氣產量情況
a)對油氣處理廠的各生產單元及系統(tǒng)進行了流程模擬,為操作運行參數(shù)的優(yōu)化提供了理論支持。
b) 通過輕烴回收裝置的參數(shù)優(yōu)化,分別降低脫乙烷塔底溫度、提高脫丁烷回流比,理論上可增產液化氣4.5 t/d,實際增產2.7 t/d。
c)冬季運行時, 可通過降低經(jīng)原料氣空冷器后的天然氣溫度來降低制冷溫度,以提高液化氣產量。 空冷器后溫度為33 ℃時,制冷溫度可降至-24 ℃運行,液化氣可增產16 t/d。
d) 在相同工況下, 將乙二醇濃度由80% 提高至85%,可以大大降低乙二醇加注量。 因此在現(xiàn)有最大乙二醇裝置加注量的條件限制下,將乙二醇濃度提高至85%,可進一步降低脫水脫烴制冷溫度至-27 ℃, 從而提高液化氣產量,液化氣可增產24 t/d。
[1] 王遇冬,陳慧芳,徐文淵,等. 天然氣處理原理與工藝[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1.142-145.Wang Yudong, Cheng Huifang, Xu Wenyuan, et al. Natural Gas Processing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M].Beijing:Science Press China Petrochemical Press,2011.142-145.
[2] 李士富. 油氣處理工藝及計算[M]. 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50-62.Li Shifu. Oil and Gas Processing and Calculate [M]. Beijing:China SINOPEC Press,2010.50-62.
[3]GB 50350-2005,油氣集輸設計規(guī)范[S].GB 50350-2005, Code for Design of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
[4] 李 允,諸 林,穆曙光,等.天然氣地面工程[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5.202-206.Li Yun,Zhu Lin,Mu Shuguang,et al.Natural Gas Ground Engineering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05. 202-206.
[5]SYT 0076-2008,天然氣脫水設計規(guī)范[S].SYT 0076-2008,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Naturou Gas Dehydratio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