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漳州古街——穿越千年的閩南風情(上)

2014-01-06 09:24許初鳴
百科知識 2014年1期
關鍵詞:伽藍牌坊漳州

許初鳴

來到福建漳州古街區(qū),似乎穿越了時空隧道,回到明風清雨的年代。那高大雄渾的牌坊、石板鋪就的街道、風情別具的騎樓、暗紅瓦片的屋頂、黑紅相間的磚柱、書法稱絕的店號、樣式各異的木窗……撲入人們的視野,撞開人們的眼簾,令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那鮮明的風格、巨大的魅力,給人們視覺和心靈帶來的震撼會讓人銘刻在心,永生難忘。許多臺灣同胞來到這里,都不免感慨地說:“我們那里也有很多這樣的民宅、商鋪,這樣的騎樓、街道,跟這里的幾乎一模一樣。”并因此而有了回家的感覺。

悠悠歲月 城市中軸

漳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起初州治設在漳江邊的西林(今屬云霄縣火田鎮(zhèn)),30年以后即開元四年(716年),遷往李澳川(今屬漳浦縣綏安鎮(zhèn))。至唐貞元二年(786年)才遷至龍溪縣登高山(今芝山)下桂林村(今屬漳州市區(qū))。從此,漳州府治就一直設在這里。

從唐中期至北宋初,經過近200年的發(fā)展,漳州的城市中心區(qū)已經形成一定規(guī)模。《漳州府志》記載:“宋初,筑土為子城?!贝撕蟮臍v代對古城不斷維護修繕增益,使得各項設施日趨完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城市中心區(qū)也日漸繁華,明清時民間有城內“九街十三巷”的說法。漳州府衙署在現在的中山公園內,龍溪縣衙署舊址是現在的漳州市教育學院,從州衙署及縣衙署的位置可以約略看出城市中心區(qū)的布局。漳州城市中軸線北起塔口庵,中經香港路,南至中山橋。這條中軸線保持1000多年,基本上沒有變更。

民國七年(1918年)秋,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奉孫中山之命進駐漳州,建立閩南護法區(qū),按照“三民主義”的建國方略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設新社會”的口號,成立工務局,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城市建設。漳州城區(qū)大量拆除古城墻,以城墻石料鋪砌街道路面,一些具有現代民主色彩的街道名稱就是在那時出現的,如民主路、自由路、平等路、博愛路等。當時還在舊府衙處建筑亭臺樓閣,種植奇花異木,興建漳州第一公園。該公園在民國十四年(1925年)北伐軍進入漳州后,改稱中山公園,成為我國最早的中山公園之一。雖然當年陳炯明主政時期的城市整治建設力度很大,但基本上是在原有道路上整修拓建,包括古街區(qū)在內的整個城市格局并沒有變化。

走進歷史深處探尋,人們會發(fā)現,雖然漳州古街區(qū)被稱為明清古街,實際上它在唐宋時期已經形成,只是唐宋建筑現在基本沒有遺存,目前人們所看到的主要是明清至民國初期的面貌。歲月悠悠,星移斗轉,這個處于城市中軸線上、置身城市核心區(qū)域的歷史文化街區(qū),至今仍然放射出特有的光彩,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厚重底蘊 文物密集

當收起追尋歷史的思緒,走進現實中浸淫著東南沿海特有的濕潤空氣的漳州古街區(qū),你很難不被眼前這個街區(qū)豐厚的文化遺存所吸引。這個不到0.5平方千米的古街區(qū),歷經歲月風霜的摧殘、歷史長河的淘洗,居然還擁有3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4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密集程度在全國也屬罕見。

漳州古街區(qū)包括香港路、臺灣路、始興南北路、芳華橫路、芳華北路等老街道。香港路古稱雙門頂、南市街等,臺灣路古稱雨傘街、崇仁廟街、府口街、衛(wèi)口街等,這兩條街到20世紀40年代才改稱現名。香港路呈南北走向,臺灣路為東西走向,香港路北端與臺灣路中點相接,兩街垂直形成一個丁字形的歷史街區(qū)。始興南北路因位于漳州府衙前,因此也被稱為府前街。芳華的路名不用說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了。如果說這個街區(qū)是一塊寶玉,那么這1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就如同鉆石般點綴其間,熠熠生輝。

香港路上最吸引人眼球的當然就是那兩座古老的石牌坊,一座叫“尚書探花”坊,一座叫“三世宰貳”坊,兩者體式相仿,規(guī)模相近,面寬約8米、高約11米,都是三間五層十二柱,跨街矗立,十分雄偉壯觀。它們均用青白石相間建造,石頭上面刻著許多人物、花卉、鳥獸和各種圖案,雕鏤十分精致。樓頂都置有一龍銜頂、雙龍盤邊、云氣托底的豎匾,上書“恩榮”二字,都是表彰科場登第的文士的。尚書探花坊是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為林士章而立。林士章,字德斐,漳州漳浦縣人,明嘉靖年間考中進士第三名即探花,后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正面牌匾刻“尚書”二字,為其官職;背面刻“探花”二字,為其科名。三世宰貳坊是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為蔣孟育及其父蔣玉山、祖蔣相而立。蔣孟育,字道力,于明萬歷年間考中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蔣家祖孫三代都有才華,有地位。正面牌匾刻“三世宰貳”,意為三代出了兩位高官;背面刻“兩京揚歷”,意為在朝為官時間長、名氣大??梢姰斈暾闹菸娘L熾盛,尊崇士人,不愧為“海濱鄒魯”。漳州人稱這兩座牌坊為文牌坊。有趣的是,與之遙遙相對的兩座武牌坊——勇壯簡易坊和閩越雄聲坊——立于新華東路,分別紀念平臺首功、破肚總兵藍理和漳州總兵、平臺名將許鳳。這4座牌坊都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分立兩條古街,文武兼?zhèn)?,互為呼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p>

文風熾盛的漳州,文廟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凡。其主體建筑大成殿建在石臺之上,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殿宇寬敞,富麗堂皇,精美的盤龍石柱及斗拱藻井使之顯得愈加莊嚴凝重,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宋元構件,兼有中原建筑特色和閩南建筑風格。雖然文廟的明倫堂、泮池、欞星門等已毀,現存建筑面積仍達2600平方米,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廟內保存有明清及民國重修文廟碑4通,其中有民國十四年(1925年)康有為撰并書的重修漳州學宮碑。喜愛書法的朋友常會在這塊碑前逗留,仔細鑒賞康有為晚年那筆力雄健、爐火純青的書法。

站在大成殿前的庭院中,人們仿佛能夠看到當年朱熹、鄭成功、黃道周等人來此祭祀孔子的盛況。根據《漳州府志》卷首州學圖,這里同樣是“左廟右學”的格局?,F在文廟西側的州學已經成為一所中心小學,但漳州年紀稍長的市民還是習慣稱這所小學為“孔子學”。宋紹熙元年(1190年),朱熹以花甲之年出知漳州。在此地的一年間,朱老先生“每旬之二日必領官屬下州學”,來這里講學。朱熹一生著述中最重要、最有影響、成為歷代學子科舉必讀之書的《四書章句集注》就是在漳州期間完成并出版的。文史學者認為,漳州之所以成為“海濱鄒魯”就是得益于“紫陽過化”。如今,文廟前面道路左右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兩牌坊依然聳立于藍天之下。

在漳州古街區(qū),與古牌坊、文廟同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還有林氏宗祠。這座宗祠始建于宋代,是漳州各縣林姓氏族合建的大宗,因供奉林氏始祖比干,又稱比干廟。林氏族人還以此作為接待本宗赴考往來生員之用。漳州林氏族人歷代遷居臺灣者甚多,林姓在漳州和臺灣一樣都是僅次于陳姓的第二大姓,開發(fā)臺灣的兩大林氏即霧峰林家和板橋林家都來自漳州,臺灣學者在進行百大姓源流考證后認為:“明清兩代,林氏族人渡來臺者,以福建漳州為最眾?!币虼耍闹萘质献陟粢彩桥_灣林氏后裔所瞻仰的共同祖祠。

位于香港路古牌坊下的王升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間,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4年)重建,祀王升祖孫。王升祠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前為大堂,后系神室。走進鋪著石板的庭院,空氣中彌漫著的書香撲鼻而來,傳衍至今。這個家庭是漳州有名的教育世家,一家三代就有7個人在當老師。院內存明宣德五年(1430年)宣宗賜王升敕書匾,明萬歷丙午年(1606年)重建碑等。我國著名文物專家單士元在考察王升祠時說,這院子里處處是文物。

何止是王升祠,更不要說文廟、林氏宗祠,漫步在這個石板鋪就的古街區(qū),也許一抬頭就會遇上一位鄉(xiāng)賢俊彥,一跨步就會踩出一個傳說故事。

來到據稱是全國最小的空中廟宇下面,你會踩到這樣一個妙趣橫生的民間故事。古牌坊邊的一條小巷頂上架著一座面積只有3平方米的小廟,供奉伽藍神,這座袖珍小廟就叫伽藍廟。別看廟小,廟名還是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題寫的呢!董其昌會為這樣的小廟題寫廟名,似乎不可能,但其實也不是不可能,因為當時漳州出了一位布衣書法家李宓,書藝精妙,連董其昌也自嘆不如,而董其昌又是漳籍探花、翰林院編修林釬的好朋友,曾在林釬面前夸獎李宓的書法。更有趣的是,這里的伽藍神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樣,頭上戴著一頂官帽,不倫不類。這里的民間流傳著一個頗有喜劇色彩的傳說:古時建尚書探花石牌坊時,不知怎么回事,牌坊總是搖搖晃晃立不穩(wěn),知府老爺心急如焚,忙上石牌坊旁的這座小廟燒香,隨手把官帽戴到了伽藍神頭上。不知是不是伽藍神戴上官帽后特別開心,愿意保佑石牌坊,還是因為其他原因,總而言之,在知府燒過香以后,石牌坊就穩(wěn)如泰山般地立于街心。知府于是下令重修伽藍廟,并為伽藍神戴上了官帽。從此以后,這座小廟的伽藍神就與其他地方的伽藍神不一樣了。這樣看來,伽藍廟的歷史比旁邊的這座明朝古牌坊還長。

再往南走,也許會與楊騷撞個滿懷?,F代著名作家、“抗戰(zhàn)詩星”楊騷就誕生在香港路二巷7號,這是一所總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大宅的后院。楊騷在這里生活到18歲才離開,東渡日本留學東京,以后輾轉東南亞和國內各地,與魯迅以及漳州籍文學大師林語堂有過交往。如今,楊騷故居這座二層磚木結構的房子已無人居住,積滿灰塵,正等待后人修葺恢復。

走到香港路南端,一座飽經滄桑的橋梁映入眼簾,這是中國最早的中山橋。中山橋橫跨漳州的母親河九龍江上,是古時通往廣東的必經之路。該橋始建于宋紹興年間,開始時是浮橋,后建成石梁橋,人稱通津橋;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民國十五年(1926年)秋竣工時,恰逢何應欽率北伐軍進漳,為紀念孫中山,就將它更名為中山橋。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認為“這是全中國第一座以國父孫中山命名的大橋,也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中山橋”,并為這座橋親筆題寫“中山橋冠”四字。

其實,除了被官方正式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漳州古街區(qū)還有一些文物殘跡遺存十分寶貴,卻被一般人所忽略。臺灣路東段(雨傘街)與共和路交接處,有一座被包裹在小店鋪里只露出頂部和邊緣的殘余石牌坊,叫五星聚奎坊,是為紀念明朝中后期的5位漳州籍高官而設的。這5人分別是禮部尚書林士章、工部尚書朱天球、兵部尚書戴耀、戶部侍郎盧維禎、兵部和戶部侍郎石應岳。這座建于明萬歷年間的石牌坊在20世紀初拓建道路時被拆去大半,殘余小半嵌入民宅,成為這家民宅建筑結構的一部分,只露出牌坊頂部的屋檐、翹脊、斗拱、橫枋和一根方柱的上半部分,現在民宅面朝臺灣路開了一個小食雜店,路人如不留心,就不會注意到這是一個沒有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遺跡。臺灣路西段(衛(wèi)口街)的那座石牌坊殘件叫兩臺秉憲六代承恩坊,是明末為洪氏祖孫六代官宦而立的。它也在20世紀初拓建道路時被拆去大半,現在只殘余一小半。在這個古街區(qū),只要肯靜下心來,緩緩前行,細細尋訪,不免會有許多意外的驚喜。

猜你喜歡
伽藍牌坊漳州
豐碑與牌坊祥云縣王家莊
南康漳州龍
福建漳州面煎粿
香港路有座“伽藍廟”
伽藍行記:當現代東方美學遇上國際尖端科技
漳州:原中央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4300噸擠壓機牌坊安裝
西遞牌坊
伽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打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