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家笛卡兒曾這樣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shù)學?!蔽覈矣鲬魰缘臄?shù)學家華羅庚也曾下過這樣的結論。的確,正如兩位前輩所說,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shù)學的腳步無處不在。
2013年已經(jīng)接近尾聲了,迎面而來的是新的一年——2014年。行走在繁華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商家打出的“滿400送400”,“滿300送300”的促銷招牌?!斑@真實惠!”消費者們蜂擁而至,商場里人山人海,搶購成風。此情此景,真讓人以為回到了物資短缺的年代。實際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盤。俗話說:只有買虧,沒有賣虧,“滿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其中暗藏著數(shù)學問題,暗藏著商業(yè)機密,暗藏著許多玄機。
去年,我們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際在商場里“血拼”,當時是滿400送400元券。我們先用980元買了一件皮夾克給爸爸,得到了800元購物券。我們并沒有過分浪費,花了298元券買了一件藏青色的棉襖,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買了一件男裝(由于是購物券,不設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
298+488+980=1766(元),這是原來不打折時需要花的錢?!?.55,所打的折扣大約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從前也做過服裝生意,我對服裝的進貨成本與銷售價的關系也有些了解。服裝的進價一般只占建議零售價的20%~30%。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商場促銷力度越來越大,為了保持利潤,商家或廠家還不斷地把衣服的建議零售價標高。就如前幾天在電視中看見的一位消費者所說,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條尼料褲子,三年前建議零售價還只是299元,今年標價就變成了999元。這么一算,進價大概只有商場里售價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還穩(wěn)賺三至五成的毛利。
廣告,廣告,便是廣而告之。許多人一窩蜂似的趕來搶購、血拼,商場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銷售量也快速增長。就按人流量是平時的三倍算,這里又出現(xiàn)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假設平時人流量少時,一件商品按8折銷售。8折減去進價2折,標價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雖然現(xiàn)在“滿400送400元券”時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賺三至五成,但銷量起碼是平時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銷量來計算,3×3=9,與平時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賺50%。雖說這樣賣每件單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額卻因銷售量的增加而增長,更因大量銷售而加快了資金周轉(zhuǎn),帶來額外的收益。
(李菁/供稿)
當然商家們促銷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打折、買幾送幾、有獎銷售等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學習有獎銷售中的數(shù)學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