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偉
(山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 黃土地區(qū)公路建設與養(yǎng)護技術交通行業(yè)重點試驗室,山西 太原 030006)
軟土表層在降雨、日曬、化學風化等因素的作用下,通常會形成一層幾米厚的硬殼層,硬殼層含水量和孔隙率較小,變形模量和地基承載力較大。當公路穿越軟土硬殼層地區(qū)且路基填土較低時,可以直接在軟土硬殼層地基上填筑路基。
在硬殼層上直接填筑的路基,必須充分考慮軟土的固結(jié),控制路基的工后不均勻沉降。如果軟土地基不經(jīng)處理而在其上直接填筑路基,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必須保證地基的穩(wěn)定性,選擇恰當?shù)牡鼗幚矸绞?,對于減少工程造價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幫助。
堆載預壓和反壓護道是兩種常見的地基處理方式,本文借助有限元軟件對兩種地基處理方式進行模擬,分析兩種地基處理方式的作用效果(圖1)。
圖1 有限元模擬
堆載預壓的目的是加速地基內(nèi)孔隙水的排除使土體固結(jié),通常是用土、砂等重物對地基施加預壓荷載[1]。
堆載預壓必須考慮地基的穩(wěn)定性,通常認為地基豎向變形每天不超過10 mm,地基側(cè)向變形每天不超過4 mm,因此預壓填土一般采用分級加載,并進行豎向變形、孔隙水壓力觀測。
路基頂面的不均勻沉降直接影響路面質(zhì)量,試驗段觀測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堆載預壓處理后,路堤頂面的不均勻沉降明顯變小。為了進一步分析堆載預壓對地基工后沉降的影響,用ABAQUS有限元軟件模擬施工現(xiàn)場。
圖2 堆載預壓與直接填筑路基路堤頂面工后沉降比較
從圖2可以看出,有預壓路堤頂面不均勻沉降明顯小于無預壓的路堤頂面沉降,預壓有利于減小路面工后不均勻沉降。但是如果預壓填土過高,硬殼層底面會產(chǎn)生拉應力,將破壞硬殼層穩(wěn)定性,如圖3,不同填土高度時,硬殼層與軟土交界面上最大主應力變化情況,可以看出,當填土高度超過2 m,硬殼層底面將出現(xiàn)拉應力。圖4為預壓土卸載后,地基的豎向位移變化,可以看出預壓土加速了軟土的固結(jié),預壓期內(nèi),排水固結(jié)基本完成。
圖3 填土高度對硬殼層內(nèi)最大主應力影響
圖4 地基與路堤頂面隨時間位移變化
以上分析可知,在硬殼層上直接填筑路基時,地基通過堆載預壓處理后,軟土固結(jié)基本完成,可以減小地基工后沉降,但是必須考慮到硬殼層的整體性,預壓土不能太高,當路基填土較低且工期較長時,可以考慮堆載預壓。
反壓護道就是在路堤兩側(cè)填筑一定高度和寬度土體,能有效防止地基的剪切,使路堤下的軟基向兩側(cè)隆起的趨勢得到平衡。采用反壓護道加固地基,施工簡易方便,但是用地多,用土多。為了進一步分析反壓護道對地基穩(wěn)定性和沉降的影響,用ABAQUS有限元軟件模擬施工現(xiàn)場。
a)在硬殼層上直接填筑的路基,反壓護道并未加大地基的總沉降(圖5),這是因為硬殼層的板體效應發(fā)揮了充分作用,反壓護道還可以減小路堤頂面的不均勻沉降(圖6)。
圖5 反壓護道對地基總沉降量的影響
圖6 反壓護道對路堤頂面工后沉降的影響
b)從圖7、圖8、圖9、圖10可以看出,反壓護道改變了軟土地基中的應力分布,提高了路堤填土的臨界高度。
圖7 無反壓護道填土高度對硬殼層內(nèi)最大主應力影響
圖8 反壓護道2.6 m時填土高度對硬殼層內(nèi)最大主應力影響
圖9 反壓護道1.6 m時填土高度對硬殼層內(nèi)最大主應力影響
圖10 反壓護道1.1 m時填土高度對硬殼層內(nèi)最大主應力影響
圖11 硬殼層內(nèi)最大主應力隨反壓護道高度變化
從圖11可以看出,反壓護道過低(1 m)時,其對硬殼層內(nèi)應力分布影響較小,反壓護道過高(2.5 m)時,其對硬殼層內(nèi)應力影響過大,只有當反壓護道高度適中時,才能使硬殼層內(nèi)應力分布均勻,能夠填筑更高的路基。因此,填筑前須確定反壓護道最佳高度。
a)在硬殼層上直接填筑路基時,地基通過堆載預壓處理后,軟土固結(jié)基本完成,可以減小地基工后沉降,但是必須考慮到硬殼層的整體性,預壓土不能太高,當路基填土較低且工期較長時,可以考慮堆載預壓。
b)反壓護道過低時,其對硬殼層內(nèi)應力分布影響較小,反壓護道過高時,其對硬殼層內(nèi)應力影響過大,只有當反壓護道高度適中時,才能使硬殼層內(nèi)應力分布均勻,能夠填筑更高的路基。因此,填筑前須確定反壓護道最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