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平
謳歌母親也算是文學(xué)作品的一個傳統(tǒng),但是以牙齒入手的卻很少見。作者通過三個角度敘述,敘寫自己對母愛的記憶和感激。
一是母親的無窮大世界。作者小時候的世界就是一個村莊,而母親卻需要經(jīng)常走出作者熟悉的村莊之外,去為生活奔波或為兒女勞作。小時候的作者并不懂母親的勞作和奔波,不期望母親走向未知的無窮大世界,這是兒女對母親的無限眷戀,是兒女對母愛的無限享受和依戀的明證。成年后兒女的世界變大了,母親留在村莊那個無窮小的世界,母親不能夠跟隨兒女走向那個無窮大的世界,她的心卻永遠(yuǎn)牽掛著那個無窮大的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有她的兒女。
母親或許不懂得地球的運(yùn)行軌跡和規(guī)律,但是母親卻永遠(yuǎn)把自己的心牽掛在兒女身上,母親用自己的愛在無窮小的世界和無窮大的世界里連起了一根線,架起了一座橋,兒女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橋梁是母愛。小時候,母親走向無窮大的世界,“我”因為對母親的眷戀和對母愛的享受而恐懼失去,長大后,我走向無窮大的世界,母親因為母愛而關(guān)注無窮大的世界,母愛就在這兩個世界里蕩漾。
二是母親的將就與不將就。母親生活的世界從來沒有改變過,母親的生活狀態(tài)也從來沒有改變過。只是作者的世界變化了,所以母親的世界也就相對變化了。母親永遠(yuǎn)秉持著鄉(xiāng)村世界里通用的生活觀點:似乎一切事物都可以將就?!安坏⒄`吃不耽誤喝,換它干嘛?”這就是母親的觀念。所以即使牙齒發(fā)生了病變,母親依然沒有想到去換一換,她依然選擇將就。對于自己,母親永遠(yuǎn)是將就,唯有一樣不將就,那就是對兒女的愛。這份愛,讓小時候的作者一刻舍不得失去。成年后,母愛隨兒女的身影走遍各地,蔓延到兒女足跡所及之處。為了兒女,母親可以堅決地改變自己,堅決不將就,比如她開始習(xí)慣看天氣預(yù)報,“在母親的后半生里,我和姐姐將會占滿她幾乎全部的思維”。
三是母親的最美牙齒。牙齒上的黑洞對于母親而言,是一種瑕疵,而對于兒女,那是母親和母愛存在的一個標(biāo)記。為兒女勞作的母親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更多。在母親心里,兒女的成長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隨著兒女的成長,母親的那顆有黑洞的牙齒逐漸遠(yuǎn)離了兒女的視線,但母愛的寄托和象征卻永遠(yuǎn)不曾改變。所以,作者每次回家,看看母親牙齒上的黑洞就“成了習(xí)慣”。那個黑洞寄寓的是一個孩子在母愛的撫育下成長的全部過程和全部記憶,黑洞已經(jīng)成為母愛的一種象征,在兒女眼里,那份黑洞早就超越了本身的物質(zhì)屬性,而是唯美的象征。
作者把深厚的情感蘊(yùn)藏得似有似無,如淡淡的荷花香。通過前后兩段人生的互相對照,以母親的牙齒作為寫作運(yùn)筆的入口,寫出母親的多面人生,在看似平實的敘述中,把對母親誠摯的愛含蓄地表達(dá)了出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