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科普惠農 27次獲嘉獎
張慶英,現(xiàn)任成武縣大田集鎮(zhèn)大蒜棉花協(xié)會理事,高級農技師。多年來,他致力于農業(yè)新品種、新技術的學習、宣傳、示范、推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科普惠農”宗旨,先后27次獲得省、市、縣的嘉獎,2013年1月被山東省科協(xié)授予“2012年度山東省基層科普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守在莊稼棵里,從“零”成長為“技術通”
由于常年生活、工作在農民中,張慶英深知農民對科學技術的渴求。為此,張慶英一切從零開始,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到學習、鉆研、掌握農業(yè)技術上,積極參加各級科技部門舉辦的專業(yè)技術講座和培訓班。為盡快掌握科技知識,張慶英從低微的收入中擠出錢來征訂了 《中國棉花》、《農作物病蟲防治》、《山東科技報》等十多種刊物和報紙,并多次自費到安陽中國棉花研究所、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等單位虛心求教。2010年,當?shù)孛藁S枯萎病嚴重發(fā)生,為及時阻止病害的蔓延,張慶英專程到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請教,并請來專家實地查看,研究出了綜合防治辦法,控制了病害的發(fā)生蔓延?!盀榱嗣逭莆詹∠x害規(guī)律,不管刮風下雨,冷天熱天,張慶英經常長時間守在莊稼棵里。他是我們遠近聞名的‘技術通,是我們莊稼人的依靠?!备浇泥l(xiāng)親這樣告訴記者。
走村串戶,千方百計提升農民素質
“他把帶領群眾科技致富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贝迕襁@樣評價張慶英。為了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張慶英走村入戶詳細講,田間地頭現(xiàn)場講,開會之前插空講,廣播電視專題講,外出辦事捎帶講。他有空就騎著自行車走東家去西家,進田間串地頭,手把手地傳授技術。全鎮(zhèn)38個村及周邊4個鄉(xiāng)鎮(zhèn),他每年都根據(jù)農時去講解宣傳,聽眾6000多人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講座20多次。不僅如此,張慶英還開通了技術咨詢熱線,把電話、手機號碼在廣播、電視上公2布,一天24小時電話、手機保持暢通,隨時解答農民的技術咨詢。2011年,他花費30000多元購買了一輛科普宣傳車,3000多元購買了電腦,利用網絡信息向群眾進行科普宣傳。
奮斗不息,欲借“科普惠農”之風再立新功
多年來,張慶英一直把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作為科普惠農的重點來抓,致力于新品種、新技術的轉化。剛開始推廣雜交棉時,多數(shù)棉農思想有顧慮不敢試種。為了讓大伙放心,他自費從省棉花研究中心購買15斤魯棉15號,免費發(fā)放給20個示范戶種,讓大家進行比較,使人心服口服。第二年。全鎮(zhèn)8萬多畝棉花,雜交棉占了5萬多畝,全縣及周邊縣的10多個鄉(xiāng)鎮(zhèn)也有了較快發(fā)展。有一年,為了篩選適合當?shù)氐拇笏?、棉花品種,他在自己責任田里種了27個棉花品種、5個大蒜品種,進行對比。為此,他的責任田每畝減收300多元。2010年,為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他專程從北京買了2臺土壤測試儀,給農民免費測土,提供施肥配方。多年來,他先后引進、推廣大蒜、棉花等良種120多個,示范推廣高產等技術20多項。2009年,張慶英倡導成立了田集鎮(zhèn)大蒜棉花協(xié)會,搭建了更加廣闊的科普惠農平臺,加快了農民致富的步伐。
談到今后的打算,他滿懷激情地說:“科普惠農,利國利民,我一定要借科普惠農之東風,做科普惠農的實踐者,為新農村建設再立新功?!?/p>
本報記者:張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