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護眼睛到抗氧化,保健功效被宣傳得如此神奇的保健品叫葉黃素。其實這個東西很多人應該都接觸過——中學生物實驗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素,實驗最后會在濾紙上出現(xiàn)4條不同顏色的帶,黃色的那條就是葉黃素。
葉黃素是一種類胡蘿卜素,廣泛存在于植物中,容易溶解于脂肪。濃度低時呈現(xiàn)黃色,濃度高了向橙紅色靠近。如果雞吃了這種色素,葉黃素可以沉積到皮膚和蛋黃中。雞皮發(fā)黃更受消費者喜愛,而顏色深的雞蛋更會被認為“有營養(yǎng)”而且“更好吃”,所以雞飼料中加入葉黃色就可以投消費者所好。
“飼料中添加色素”會被許多人當作“造假”而口誅筆伐,但如果葉黃素是來自“天然飼料”,那么就會備受吹捧。其實添加的葉黃素一般是從萬壽菊中提取的,算起來應該比那些野草蔬菜“高檔”多了。不過雞也分不清吃的色素是來自“天然飼料”還是“人工添加”,反正只要吃了,就讓蛋黃變得更加誘人。
作為色素,除了添加到飼料中,它直接用于食品中表現(xiàn)很一般——跟其他的天然色素一樣,穩(wěn)定性不夠好,價格卻很貴。
如果只能做飼料添加劑,那么葉黃素怎么也只能流連于販夫走卒之間。但它自有不同之處:人的視網(wǎng)膜黃斑上存在著大量的葉黃素。
眼睛是人體中最容易被光傷害的器官。進入眼睛的光線,藍光部分需要被葉黃素吸收。此外,光線產(chǎn)生的自由基,也可以被葉黃素所清除。有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叫“老年性黃斑退化”,簡稱AMD,一般從50歲之后就可能出現(xiàn),年紀越大出現(xiàn)比例越高。開始是視力下降,惡化之后會導致失明。
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吃了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或者葉黃素補充劑之后,血液中的葉黃素濃度會升高,而視網(wǎng)膜黃斑上的葉黃素也會增加。也就是說,人體中的葉黃素的確可以通過吃來補充。但是補充了之后有沒有用呢?一些小規(guī)模研究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認為“可能有用”。
2001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下屬的眼科研究所支持進行了一項與年齡老化相關的眼睛疾病研究,簡稱AREDS。這項研究設計了一個含有500毫克維生素C、400單位維生素E、15毫克β-胡蘿卜素、80毫克鋅和2毫克銅的復合配方。試驗持續(xù)了5年,結果是服用復合配方的AMD病人癥狀嚴重惡化的比例要比服用安慰劑的病人低25%。這個結果對于膳食補充劑來說是很好的效果,所以,美國眼科學會推薦用這個配方來降低AMD惡化的風險。
不過,這個配方有兩個問題:
1. β-胡蘿卜素可能增加吸煙者的肺癌風險;
2. 這個劑量的鋅已是“安全攝入量”的兩倍。
在2006年,NIH又開始了AREDS的第二期試驗。這次試驗也是為期5年,考察添加魚油、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去掉β-胡蘿卜素以及減少鋅等修改配方的效果。
2013年結果公布,結論是:在原來的配方基礎上,增加魚油、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都沒有額外的效果。不過,如果病人吃的是不含β-胡蘿卜素的配方,那么增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就有明顯的效果。此外,如果病人的飲食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含量低,那么添加了這兩種色素的配方也顯示了效果。
研究者對這一結果的解釋是:葉黃素和β-胡蘿卜素同屬類胡蘿卜素,在吸收上存在競爭,所以葉黃素和β-胡蘿卜素的作用可能被β-胡蘿卜素掩蓋了。這一結果的價值在于,可以用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來帶代替配方中的β-胡蘿卜素,從而避免了后者可能帶來的爭議。
可是,在這項實驗還在進行的時候,保健品廠家們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依據(jù)這項研究的設計來推銷產(chǎn)品了。因為葉黃素也是一種抗氧化劑,所以保健品推銷中也開始大力宣傳各種抗氧化劑的“可能作用”,比如抗癌、保護心血管等。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功效”主要是靠“猜想”,而沒有什么像樣的科學證據(jù)支持。
葉黃素對眼睛的保護作用在理論上合理,也有一些實驗證據(jù)的支持。它廣泛存在于食物之中,安全方面也沒有太多的擔心。綜合權衡風險與好處,不僅保健品行業(yè),眼科專業(yè)人士組成的美國驗光協(xié)會,也推薦通過食品或者補充劑來攝入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以保護眼睛。
只是攝入葉黃素首選的途徑還是常規(guī)飲食,深綠色蔬菜、柿子椒、豌豆、西蘭花、南瓜、玉米、雞蛋等,都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良好來源。目前沒有推薦攝入量,一般認為每天幾毫克到10毫克左右。常見食物中,100克熟的羽衣甘藍就可以提供20毫克以上,而菠菜或者牛皮菜一般也有十幾毫克,柿子椒的5毫克左右也屬高效,而西蘭花之類的1毫克也是不小的貢獻。而且,這些食物還含有其他多種人們容易欠缺的營養(yǎng)成分,卻沒有什么需要限制的成分,本來就應該是多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