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明,南銘,任生蘭,邊芳
(甘肅省定西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肅 定西 743000)
8個燕麥品種在定西的引種試驗初報
劉彥明,南銘,任生蘭,邊芳
(甘肅省定西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肅 定西 743000)
在甘肅中部旱作農業(yè)區(qū)對8個引進燕麥品種的適應性、抗逆性、增產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裸燕麥品種冀品1號和皮燕麥品種冀鑒003主要性狀表現(xiàn)良好,生育期適中,籽粒飽滿,外觀商品性好。冀品1號折合產量2 505 kg/hm2,較對照裸燕麥品種定莜6號增產28.46%;冀鑒003折合產量3 050 kg/hm2,較對照皮燕麥品系9642增產8.16%。可考慮在甘肅省中部干旱半干旱二陰地區(qū)進一步試驗種植。
燕麥;品種;引種;初報;定西
燕麥適應性強,產量較高,是世界性的糧、飼兼用作物,主要分布在五大洲42個國家,產區(qū)集中在北半球溫帶地區(qū),在世界八大糧食作物中總產量居第5位[1]。燕麥中不僅含有大量粗蛋白質、脂肪、淀粉及磷、鐵、鈣等元素,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尼克酸、葉酸、泛酸等,有極高的飼用價值和營養(yǎng)醫(yī)療價值,以及很好的美容和保健功效,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營養(yǎng)保健食品[2]。燕麥在中國種植歷史悠久,遍及各山區(qū)、高原和北部高寒冷涼地帶,種植面積120.0萬hm2,其中裸燕麥106.7萬hm2以上,占燕麥播種面積的92%[3]。甘肅省燕麥主要種植在邊遠山區(qū),種植品種主要以地方品種為主[4]。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品種,我們于2011—2013年對引進的8個燕麥新品種(系)的適應性、生產力與商品性進行了田間鑒定,以期為當地發(fā)展燕麥產業(yè)提供支持。
1.1 供試品種
參試品種來源及名稱見表1。定莜6號為裸燕麥對照(CK1),品系9642-2為皮燕麥對照(CK2),均為甘肅省定西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選育并提供。
表1 供試燕麥品種(系)及來源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甘肅省定西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試驗地為川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具備灌溉條件。光照充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無霜期140~170 d。前茬作物馬鈴薯。
1.3 試驗方法
試驗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品種為1小區(qū),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結合秋耕施普通過磷酸鈣525 kg/hm2作基肥,播種時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鉀300 kg/hm2作種肥。試驗于4月上旬人工開溝撒播,每小區(qū)種16行,行寬25 cm,行長500 cm,密度450萬粒/hm2。播前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質量的0.2%~0.3%拌種,以防堅黑穗病。田間管理措施同當地大田。燕麥生長期田間觀察記載物候期、群體動態(tài)及形態(tài)特征,統(tǒng)計農藝性狀,觀測抗旱性及倒伏率,8月上、中旬收獲,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取10株進行常規(guī)考種,數據采用DPS進行方差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以看出,參試裸燕麥品種(系)的生育期為100~105 d,其中冀品1號、冀品2號生育期最長,為105 d,較對照品種定莜6號晚熟3 d;燕2009、壩莜13號分別較對照定莜6號早熟1、2 d。參試皮燕麥品種(系)的生育期為97~104 d,其中冀鑒003生育期最短,為97 d,較對照品系9642-2早熟7 d;冀鑒001生育期與對照品系9642-2一致,均為104 d。
表2 參試燕麥品種(系)物候期及生育期
2.2 群體動態(tài)
從表3可以看出,參試裸燕麥品種(系)苗數、出苗率均低于CK1。單株分蘗數以壩莜13號最高,為2.33個。成穗數以壩莜13號最多,為372.53穗/m2,較CK1多37.87穗/m2,成穗率達82.80%。單株小穗數以壩莜13號最多,為40.40粒。
參試皮燕麥品種(系)苗數、出苗率均高于CK2。單株分蘗數以冀鑒001最高,為2.43個。成穗數以白引1號號最多,為384.40穗/m2,較CK2多1.32穗/m2,成穗率達85.11%。單株小穗數以冀鑒001最多,為63.90穗。
2.3 主要形態(tài)特征
表3 參試燕麥品種(系)群體動態(tài)
由表4可知,參試裸燕麥品種(系)的幼苗顏色均為綠色,燕2009、壩莜13號幼苗呈半匍匐狀,冀品1號、冀品2號與CK1均呈直立狀。葉片顏色壩莜13號為淺綠色,其余品種(系)為綠色。株型CK1為披散型,其余均為緊湊型。穗型冀品1號為側緊型,燕2009、冀品2號與CK1為周散型,壩莜13號為側散型。小穗型冀品1號、燕2009、冀品2號為鞭炮型,壩莜13號與CK1為串鈴型。參試裸燕麥品種(系)稃色均為無色,粒色均為黃色。燕2009無芒,其余品種(系)有芒。冀品1號、冀品2號粒型為橢圓形,其余品種為長筒形。
表4 參試燕麥品種(系)主要形態(tài)特征
表6 參試燕麥品種(系)產量及抗逆性
參試皮燕麥品種(系)幼苗均呈直立狀。幼苗顏色冀鑒001、白引1號為綠色,其余品種(系)為深綠色。葉片顏色冀鑒001、白引1號為綠色,其余品種(系)為深綠色。株型均為緊湊型。穗型冀鑒001、冀鑒003為周緊型,白引1號、壩燕6號為周散型,CK2為側散型。小穗型均為為紡錘型。白引1號稃色為無色,其余品種(系)為黃色。參試品種(系)均有芒,粒色黃色。粒型冀鑒001、冀鑒003為橢圓形,白引1號、壩燕6號為紡錘型,CK2為長筒型。
2.4 經濟性狀
通過表5可以看出,參試裸燕麥品種(系)株高以冀品1號最高,為134.20 cm,較CK1高8.20 cm。穗長均低于CK1。單株粒數冀品2號最多,為126.70粒,較CK1多32.40粒。單株粒重壩莜13號最重,為2.88 g,較CK1重0.87 g。千粒重均較CK1增加。
參試皮燕麥品種(系)株高、穗長均低于CK2。單株粒數冀鑒003最多,為157.30粒,較CK2多27.30粒。單株粒重冀鑒001最重,為3.81 g,較CK2重0.83 g。千粒重均高于CK2,其中壩燕6號最重,為31.40 g,較CK2增加8.87 g。
表5 參試燕麥品種(系)主要經濟性狀
2.5 產量及抗逆性
從表6可知,參試裸燕麥品種(系)折合產量均較CK1增加,其中冀品1號最高,為2 505 kg/hm2,較CK1增產555 kg/hm2,增產率28.46;其余品種(系)為2 035~2 370 kg/hm2,較CK1增產4.36%~21.54%。對產量進行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冀品1號與壩莜13號、冀品2號差異不顯著,與燕2009差異顯著,與CK1差異極顯著。壩莜13號與冀品2號差異不顯著,與燕2009、CK1差異顯著。冀品2號、燕2009、CK1間差異不顯著??购敌苑治霰砻?,冀品1號、壩莜13號、CK1表現(xiàn)為抗旱,燕2009、冀品2號中抗旱。參試品種(系)倒伏率均大于CK1。
參試皮燕麥品種(系)折合產量以冀鑒003最高,為3 050 kg/hm2,較CK2增產230 kg/hm2,增產率8.16%。冀鑒001最低,較CK2減產0.18%。對產量進行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參試品種(系)間差異均不顯著。冀鑒001、白引1號、CK2表現(xiàn)為抗旱,冀鑒003、壩燕6號表現(xiàn)為中抗旱。倒伏率白引1號最小,較CK2低42百分點。
1)綜合分析引進的各品種(系)主要性狀表明,裸燕麥品種冀品1號和皮燕麥品種冀鑒003生育期適中,籽粒飽滿,外觀商品性好。其中冀品1號折合產量2 505 kg/hm2,較對照品種定莜6號增產555 kg/hm2,增產率28.46;冀鑒003折合產量3 050 kg/hm2,較對照品系9642增產230 kg/hm2,增產率8.16%。這2個品種(系)可在甘肅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進一步試驗種植。
[1]楊海鵬,孫澤民.中國燕麥[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9.
[2]胡新中,魏益民,任長忠.燕麥品質與加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任生蘭,劉彥明,邊芳.燕麥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1):88.
[4]劉彥明,任生蘭,南銘,等.旱地裸燕麥膜側溝播栽培技術規(guī)程[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3(9):61-62.
(本文責編:陳偉)
S512.6
A
1001-1463(2014)09-0004-04
10.3969/j.issn.1001-1463.2014.09.002
2014-05-28
國家燕麥蕎麥產業(yè)技術體系定西綜合試驗站建設專項(CARS-08-E-2)部分內容
劉彥明(1964—),男,甘肅會寧人,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燕麥新品種選育工作。聯(lián)系電話:(0)13909329652。E-mail:13909329652@126.com
執(zhí)筆人: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