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議新課改以來地理高考趨勢

2014-01-21 21:27:27李梁輝黃建武宋東方張延兵
地理教育 2014年2期
關鍵詞:人文地理選擇題題型

李梁輝+黃建武+宋東方+張延兵

一、題型結構:變中求穩(wěn)、穩(wěn)中求變

1.變中求穩(wěn)

自從高考實施“3 +文科綜合”模式以來,地理高考試題結構總體保持較大穩(wěn)定性。從2004—2013年真題看,題型主要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類組成:選擇題占44分,非選擇題占56分,選擇題具體有比較研究、材料解析、等值線判讀、地理坐標、地理計算、邏輯推理六種題型;非選擇題主要有地理成因、地理特征描述、地理分析與評價、地理名詞與地理概念、探究性試題等題型。文綜地理在保持題型總體格局不變情況下,卻又有一些細微變動,如表1、表2所示。

2.穩(wěn)中求變

表1題型數據可反映出新課改以來地理高考試題命制模式逐漸趨于穩(wěn)定,但也有一些變化。例如,選擇題部分的等值線判讀題從2004—2008年涉及較少,2009年以后逐漸加強并趨于穩(wěn)定;從10年各類選擇題總分看,選擇題各類題型賦分趨于平衡。非選擇題部分,2010年以前探究性試題較少,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化,注重學生探究學習趨勢明顯,尤其是新課程標準卷都涉及一道探究性試題;新課程標準卷中地理名詞、地理概念的直接考查逐漸弱化并趨于消失,地理分析和地理評價題型總分數呈穩(wěn)定上升趨勢。從試卷結構變化看,新課程標準卷和以往的全國卷Ⅰ相比,突出特點是新課程標準卷設計了三道選做題供學生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對高考的引領作用。

二、價值功能:突出能力、注重素養(yǎng)

地理學科是全國普通高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的科目之一,地理高考是教育領域的一件大事。上升到國家意志,地理高考關系到祖國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具體到每一個人,地理高考關乎乃至決定一位考生的命運與前途。地理高考的性質決定地理試題測試應著力于考生建構在主干基礎知識上的地理思維品質和基本技能考查,在遵循測量規(guī)律的同時追求“能力立意”。

全國卷Ⅰ適用地區(qū)主要是中部省份,從2010年開始新課程標準卷覆蓋寧、陜、湘、鄂、黑、贛、晉、豫、疆、冀、內蒙古、滇等全國大部分中部地區(qū)。出于公平性考慮,地理高考題一般是依據所熟悉的新材料和新情境而命制,這些材料和情境都源自現實生活,而考生能否利用材料和調動地理知識解題,又很好地體現了試題的區(qū)分度,凸顯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例如,2004年高考第四個題組,在材料中已說明對流層發(fā)生逆溫的成因,要求學生通過給出的4幅坐標圖,理解逆溫形成過程,并推算出氣溫垂直遞減率的變化情況;又如,2005年高考題第三個題組告知考生在工廠選址時運費與所運貨物的重量和運距成正比,并解釋了原料指數的概念,考查學生根據所給線索能否進行最佳區(qū)位選擇;再如,2011年新課程標準卷第36題描述了某島國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狀況,考查學生對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分析。凡此種種,都提供了一個相對客觀信息源,考查考生地理思維過程的縝密性和智力發(fā)展狀況。

三、考查內容:彰顯特色、緊扣時代

1.學科特色鮮明

地理科學是研究地球表層系統(tǒng)的學科,地球表層系統(tǒng)的地理要素、地理現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地理學科在課程性質上具有綜合性。同時,各地區(qū)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各地理事物和現象間的要素相互關系也不一樣,這使得地理學科具有地域性。從地理學科知識屬性看,地理學科知識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術。正是因為地理學科的課程性質和知識屬性,高考地理試題顯現明顯的學科特點,從近十年地理高考真題考試內容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主流趨勢,尤其是在非選擇題方面特征更加明顯,如表3所示。

表3反映了2004—2013年地理高考非選擇題的切入點大都是選擇一定區(qū)域作為載體,考查學生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地理成因的掌握狀況。從三者內容所占總分比例看,自然地理略占優(yōu)勢,但三部分知識之間并沒有絕對界限。如果不能對區(qū)域地理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又缺乏基礎性認識,那么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析就無從談起。新課改以來地理高考題設計都是從一個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不同維度切入,考查考生綜合分析的能力,打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qū)域地理和部門地理割裂的傳統(tǒng)思維觀念,體現地理科學的學科素養(yǎng)和最新發(fā)展趨勢。

2.時代特征顯著

打開每一套試卷,地理科學的人地關系意識、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脈絡清晰可見。以熱點作為背景,貼近實際,接近生活,考查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地理成因,使教材知識與熱點有機結合,已成為高考地理的時代潮流。例如,2004年地理信息技術、老東北工業(yè)基地振興;2005年印度洋海嘯;2006年青藏鐵路修建;2007年燕京選址與北京奧運;2008年新疆地區(qū)民族團結問題;2009年經濟全球化;2010年產業(yè)轉移和產業(yè)結構調整;2011年中國500強與綜合國力提升;2012年北部灣經濟崛起和產業(yè)轉移;2013年西南地區(qū)資源開發(fā)。以上都是以年度熱點區(qū)域和熱點事件作為切入點,考查生活中的地理,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四、考核目標:應用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人才

筆者認為地理核心能力關系到地理科學興衰與存廢,地理教育根本目的是否達成在于年青一代能否運用地理方法去解決重要社會問題,即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真正得到培養(yǎng)。抽象的概念終究需要回歸到實際應用中,符合社會的需要。地理高考核心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討論地理問題的能力。無論地理試題如何變化,解題思維主線始終不變,即獲取—運用—闡述—論證的思維模式,如表4所示。

以地理圖表、統(tǒng)計資料、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學生獲取、運用、闡述、論證等地理能力的命題風格既經典又極具生命力,以能力取向驅動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研究、分析、評價社會問題,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求的創(chuàng)新人才,提升地理學科在處理人地關系和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p>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430079)

一、題型結構:變中求穩(wěn)、穩(wěn)中求變

1.變中求穩(wěn)

自從高考實施“3 +文科綜合”模式以來,地理高考試題結構總體保持較大穩(wěn)定性。從2004—2013年真題看,題型主要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類組成:選擇題占44分,非選擇題占56分,選擇題具體有比較研究、材料解析、等值線判讀、地理坐標、地理計算、邏輯推理六種題型;非選擇題主要有地理成因、地理特征描述、地理分析與評價、地理名詞與地理概念、探究性試題等題型。文綜地理在保持題型總體格局不變情況下,卻又有一些細微變動,如表1、表2所示。

2.穩(wěn)中求變

表1題型數據可反映出新課改以來地理高考試題命制模式逐漸趨于穩(wěn)定,但也有一些變化。例如,選擇題部分的等值線判讀題從2004—2008年涉及較少,2009年以后逐漸加強并趨于穩(wěn)定;從10年各類選擇題總分看,選擇題各類題型賦分趨于平衡。非選擇題部分,2010年以前探究性試題較少,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化,注重學生探究學習趨勢明顯,尤其是新課程標準卷都涉及一道探究性試題;新課程標準卷中地理名詞、地理概念的直接考查逐漸弱化并趨于消失,地理分析和地理評價題型總分數呈穩(wěn)定上升趨勢。從試卷結構變化看,新課程標準卷和以往的全國卷Ⅰ相比,突出特點是新課程標準卷設計了三道選做題供學生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對高考的引領作用。

二、價值功能:突出能力、注重素養(yǎng)

地理學科是全國普通高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的科目之一,地理高考是教育領域的一件大事。上升到國家意志,地理高考關系到祖國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具體到每一個人,地理高考關乎乃至決定一位考生的命運與前途。地理高考的性質決定地理試題測試應著力于考生建構在主干基礎知識上的地理思維品質和基本技能考查,在遵循測量規(guī)律的同時追求“能力立意”。

全國卷Ⅰ適用地區(qū)主要是中部省份,從2010年開始新課程標準卷覆蓋寧、陜、湘、鄂、黑、贛、晉、豫、疆、冀、內蒙古、滇等全國大部分中部地區(qū)。出于公平性考慮,地理高考題一般是依據所熟悉的新材料和新情境而命制,這些材料和情境都源自現實生活,而考生能否利用材料和調動地理知識解題,又很好地體現了試題的區(qū)分度,凸顯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例如,2004年高考第四個題組,在材料中已說明對流層發(fā)生逆溫的成因,要求學生通過給出的4幅坐標圖,理解逆溫形成過程,并推算出氣溫垂直遞減率的變化情況;又如,2005年高考題第三個題組告知考生在工廠選址時運費與所運貨物的重量和運距成正比,并解釋了原料指數的概念,考查學生根據所給線索能否進行最佳區(qū)位選擇;再如,2011年新課程標準卷第36題描述了某島國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狀況,考查學生對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分析。凡此種種,都提供了一個相對客觀信息源,考查考生地理思維過程的縝密性和智力發(fā)展狀況。

三、考查內容:彰顯特色、緊扣時代

1.學科特色鮮明

地理科學是研究地球表層系統(tǒng)的學科,地球表層系統(tǒng)的地理要素、地理現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地理學科在課程性質上具有綜合性。同時,各地區(qū)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各地理事物和現象間的要素相互關系也不一樣,這使得地理學科具有地域性。從地理學科知識屬性看,地理學科知識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術。正是因為地理學科的課程性質和知識屬性,高考地理試題顯現明顯的學科特點,從近十年地理高考真題考試內容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主流趨勢,尤其是在非選擇題方面特征更加明顯,如表3所示。

表3反映了2004—2013年地理高考非選擇題的切入點大都是選擇一定區(qū)域作為載體,考查學生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地理成因的掌握狀況。從三者內容所占總分比例看,自然地理略占優(yōu)勢,但三部分知識之間并沒有絕對界限。如果不能對區(qū)域地理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又缺乏基礎性認識,那么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析就無從談起。新課改以來地理高考題設計都是從一個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不同維度切入,考查考生綜合分析的能力,打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qū)域地理和部門地理割裂的傳統(tǒng)思維觀念,體現地理科學的學科素養(yǎng)和最新發(fā)展趨勢。

2.時代特征顯著

打開每一套試卷,地理科學的人地關系意識、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脈絡清晰可見。以熱點作為背景,貼近實際,接近生活,考查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地理成因,使教材知識與熱點有機結合,已成為高考地理的時代潮流。例如,2004年地理信息技術、老東北工業(yè)基地振興;2005年印度洋海嘯;2006年青藏鐵路修建;2007年燕京選址與北京奧運;2008年新疆地區(qū)民族團結問題;2009年經濟全球化;2010年產業(yè)轉移和產業(yè)結構調整;2011年中國500強與綜合國力提升;2012年北部灣經濟崛起和產業(yè)轉移;2013年西南地區(qū)資源開發(fā)。以上都是以年度熱點區(qū)域和熱點事件作為切入點,考查生活中的地理,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四、考核目標:應用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人才

筆者認為地理核心能力關系到地理科學興衰與存廢,地理教育根本目的是否達成在于年青一代能否運用地理方法去解決重要社會問題,即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真正得到培養(yǎng)。抽象的概念終究需要回歸到實際應用中,符合社會的需要。地理高考核心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討論地理問題的能力。無論地理試題如何變化,解題思維主線始終不變,即獲取—運用—闡述—論證的思維模式,如表4所示。

以地理圖表、統(tǒng)計資料、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學生獲取、運用、闡述、論證等地理能力的命題風格既經典又極具生命力,以能力取向驅動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研究、分析、評價社會問題,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求的創(chuàng)新人才,提升地理學科在處理人地關系和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p>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430079)

一、題型結構:變中求穩(wěn)、穩(wěn)中求變

1.變中求穩(wěn)

自從高考實施“3 +文科綜合”模式以來,地理高考試題結構總體保持較大穩(wěn)定性。從2004—2013年真題看,題型主要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類組成:選擇題占44分,非選擇題占56分,選擇題具體有比較研究、材料解析、等值線判讀、地理坐標、地理計算、邏輯推理六種題型;非選擇題主要有地理成因、地理特征描述、地理分析與評價、地理名詞與地理概念、探究性試題等題型。文綜地理在保持題型總體格局不變情況下,卻又有一些細微變動,如表1、表2所示。

2.穩(wěn)中求變

表1題型數據可反映出新課改以來地理高考試題命制模式逐漸趨于穩(wěn)定,但也有一些變化。例如,選擇題部分的等值線判讀題從2004—2008年涉及較少,2009年以后逐漸加強并趨于穩(wěn)定;從10年各類選擇題總分看,選擇題各類題型賦分趨于平衡。非選擇題部分,2010年以前探究性試題較少,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化,注重學生探究學習趨勢明顯,尤其是新課程標準卷都涉及一道探究性試題;新課程標準卷中地理名詞、地理概念的直接考查逐漸弱化并趨于消失,地理分析和地理評價題型總分數呈穩(wěn)定上升趨勢。從試卷結構變化看,新課程標準卷和以往的全國卷Ⅰ相比,突出特點是新課程標準卷設計了三道選做題供學生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對高考的引領作用。

二、價值功能:突出能力、注重素養(yǎng)

地理學科是全國普通高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的科目之一,地理高考是教育領域的一件大事。上升到國家意志,地理高考關系到祖國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具體到每一個人,地理高考關乎乃至決定一位考生的命運與前途。地理高考的性質決定地理試題測試應著力于考生建構在主干基礎知識上的地理思維品質和基本技能考查,在遵循測量規(guī)律的同時追求“能力立意”。

全國卷Ⅰ適用地區(qū)主要是中部省份,從2010年開始新課程標準卷覆蓋寧、陜、湘、鄂、黑、贛、晉、豫、疆、冀、內蒙古、滇等全國大部分中部地區(qū)。出于公平性考慮,地理高考題一般是依據所熟悉的新材料和新情境而命制,這些材料和情境都源自現實生活,而考生能否利用材料和調動地理知識解題,又很好地體現了試題的區(qū)分度,凸顯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例如,2004年高考第四個題組,在材料中已說明對流層發(fā)生逆溫的成因,要求學生通過給出的4幅坐標圖,理解逆溫形成過程,并推算出氣溫垂直遞減率的變化情況;又如,2005年高考題第三個題組告知考生在工廠選址時運費與所運貨物的重量和運距成正比,并解釋了原料指數的概念,考查學生根據所給線索能否進行最佳區(qū)位選擇;再如,2011年新課程標準卷第36題描述了某島國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狀況,考查學生對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分析。凡此種種,都提供了一個相對客觀信息源,考查考生地理思維過程的縝密性和智力發(fā)展狀況。

三、考查內容:彰顯特色、緊扣時代

1.學科特色鮮明

地理科學是研究地球表層系統(tǒng)的學科,地球表層系統(tǒng)的地理要素、地理現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地理學科在課程性質上具有綜合性。同時,各地區(qū)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各地理事物和現象間的要素相互關系也不一樣,這使得地理學科具有地域性。從地理學科知識屬性看,地理學科知識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術。正是因為地理學科的課程性質和知識屬性,高考地理試題顯現明顯的學科特點,從近十年地理高考真題考試內容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主流趨勢,尤其是在非選擇題方面特征更加明顯,如表3所示。

表3反映了2004—2013年地理高考非選擇題的切入點大都是選擇一定區(qū)域作為載體,考查學生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地理成因的掌握狀況。從三者內容所占總分比例看,自然地理略占優(yōu)勢,但三部分知識之間并沒有絕對界限。如果不能對區(qū)域地理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又缺乏基礎性認識,那么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析就無從談起。新課改以來地理高考題設計都是從一個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不同維度切入,考查考生綜合分析的能力,打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qū)域地理和部門地理割裂的傳統(tǒng)思維觀念,體現地理科學的學科素養(yǎng)和最新發(fā)展趨勢。

2.時代特征顯著

打開每一套試卷,地理科學的人地關系意識、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脈絡清晰可見。以熱點作為背景,貼近實際,接近生活,考查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地理成因,使教材知識與熱點有機結合,已成為高考地理的時代潮流。例如,2004年地理信息技術、老東北工業(yè)基地振興;2005年印度洋海嘯;2006年青藏鐵路修建;2007年燕京選址與北京奧運;2008年新疆地區(qū)民族團結問題;2009年經濟全球化;2010年產業(yè)轉移和產業(yè)結構調整;2011年中國500強與綜合國力提升;2012年北部灣經濟崛起和產業(yè)轉移;2013年西南地區(qū)資源開發(fā)。以上都是以年度熱點區(qū)域和熱點事件作為切入點,考查生活中的地理,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四、考核目標:應用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人才

筆者認為地理核心能力關系到地理科學興衰與存廢,地理教育根本目的是否達成在于年青一代能否運用地理方法去解決重要社會問題,即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真正得到培養(yǎng)。抽象的概念終究需要回歸到實際應用中,符合社會的需要。地理高考核心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討論地理問題的能力。無論地理試題如何變化,解題思維主線始終不變,即獲取—運用—闡述—論證的思維模式,如表4所示。

以地理圖表、統(tǒng)計資料、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學生獲取、運用、闡述、論證等地理能力的命題風格既經典又極具生命力,以能力取向驅動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研究、分析、評價社會問題,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求的創(chuàng)新人才,提升地理學科在處理人地關系和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430079)

猜你喜歡
人文地理選擇題題型
“因式分解”大顯身手
離散型隨機變量??碱}型及解法
單項選擇題狂練
巧妙構造函數 破解三類題型
數列選擇題精選精練
關中及周邊地區(qū)仰韶文化人文地理格局
東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08
高中人文地理應該怎么學
一次函數中的常見題型
我的紹興人文地理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隨機抽樣題型“曬一曬”
双桥区| 休宁县| 潜山县| 铜山县| 绥中县| 隆化县| 垣曲县| 水城县| 密山市| 廉江市| 漾濞| 怀远县| 大理市| 南阳市| 武威市| 神农架林区| 阳高县| 四平市| 丹寨县| 安康市| 马公市| 贺兰县| 洱源县| 兴仁县| 灵川县| 宜丰县| 方正县| 城步| 梅州市| 锡林郭勒盟| 河东区| 定西市| 舒兰市| 水富县| 定远县| 杂多县| 都匀市| 宽城| 准格尔旗| 铜鼓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