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琦
(北京軍區(qū)北戴河療養(yǎng)院藥劑科,066100)
加味玉屏風散防治小兒過敏性鼻炎的療效觀察
周婉琦
(北京軍區(qū)北戴河療養(yǎng)院藥劑科,066100)
目的 觀察傳統(tǒng)名方防治小兒過敏性鼻炎的療效。方法 采用加味玉屏風散(黃芪、白術、茯苓、防風、藿香、甘草等)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結果 痊愈15例,顯效25例,好轉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結論 本方有補益肺脾,實衛(wèi)祛邪的功效,可更好地調和陰陽,增強機體免疫,顯著緩解過敏性鼻炎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小兒;過敏性鼻炎;玉屏風散
中醫(yī)學認為,過敏性鼻炎屬鼻鼽范疇[1-2],其發(fā)病原因主要由于肺氣虛、衛(wèi)外不固,腠理疏松,風寒乘虛而入,犯及鼻竅,肺氣不得宣發(fā),津液停聚不能疏布而致?,F(xiàn)在看由于飲食習慣導致的鼻炎更為嚴重,還有由于感冒時大量使用抗菌素導致的鼻炎病灶的形成,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慢性過敏性鼻炎的產生。
西醫(yī)認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鼻黏膜的過敏反應,各年齡均可發(fā)病,并且多見于兒童,2~3歲最為常見,60~70歲老人,尤其是長期生活在沿海地區(qū)的老人也很常見,且反復長期發(fā)病,經常導致過敏性咳嗽,甚至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全世界有8%~20%的人們受到它的困擾并且有增長的趨勢。由于此病病因較為復雜,目前國內外尚無特異性治療藥物,均達不到徹底治愈的治療效果。我們采用中醫(yī)治療過敏性鼻炎,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50例病人,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12~67歲,平均31歲;病程3個月~12年。
1.2 診斷標準 以長期經常有打噴嚏,白天出氣不暢,夜晚會憋醒,流大量的清水樣鼻涕,鼻塞、鼻癢、嗅覺減退為主癥,查體有不同程度鼻黏膜水腫,呈蒼白或白色。根據鼻炎診斷和療效標準選定患者,癥狀見陣發(fā)性連續(xù),部分查變應原皮膚試驗,至少有一項為陽性,大量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自汗、納食減退,大便及睡眠尚可。嚴重者嗅覺喪失,且流鼻涕為不自覺狀態(tài),本人無法察覺。
1.3 治療方法 用玉屏風散加味,藥物組成:黃芪15 g,白術、茯苓、太子參、杜仲各9 g,防風、藿香各6 g,甘草3 g。辨證加減:鼻塞加辛夷花12 g,蒼耳子10 g,路路通10 g;發(fā)熱加柴胡6 g,黃芩9 g;咳嗽重者加桔梗、前胡、枇杷葉各6 g;痰多加百部6 g,川貝9g;惡寒怕風加桂枝3~6 g;咽部疼痛不適者加玄參6 g,連翹9 g。1劑/d,取汁10 L,4~5次/d口服,小于3歲可頻服,10 dL/次。7 d(1個療程)后,改玉屏風散加味方泡茶飲用1個月。
1.4 療效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痊愈:噴嚏、流涕、鼻塞等癥狀消失,鼻鏡檢查黏膜色澤正常,下鼻甲不腫脹,總鼻道無分泌物,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有效:鼻塞減輕,噴嚏、清涕減少,鼻鏡檢查下鼻甲輕度腫脹,總鼻道可見清涕,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無效:噴嚏、鼻塞、清涕等癥狀無明顯改善或無改善,鼻鏡檢查下鼻甲腫脹無變化,患者生活質量無改善。
痊愈15例,顯效25例,好轉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是發(fā)生在鼻腔黏膜的由特異性過敏源刺激所導致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基本病理為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和腺體分泌增加,促進組織胺形成和釋放以及嗜酸粒細胞浸潤等,使鼻腔黏膜發(fā)生炎癥反應。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因肺主皮毛,開竅于鼻,病因病機與肺腎二臟密切相關,屬于本虛標實之證。肺氣虛弱,易受風寒,肺脾氣虛,水濕泛鼻;腎為主水之臟,腎氣虧虛,氣不歸元,上致噴嚏頻頻,清涕不止。四季常有發(fā)生以冬春季多見,本病病程短,有自限性,但易反復。中醫(yī)學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強調了人體正氣強弱對疾病的發(fā)生、轉歸有重要作用;小兒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導致水液代謝失常,而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發(fā)病容易,正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而小兒尤以肺脾氣虛最為常見,加之現(xiàn)在的小兒多膩食厚味,喜冷飲,致衛(wèi)表不固,脾失健運,外邪易侵體,耗傷正氣,反復發(fā)病。筆者采用玉屏風散加味方:黃芪為君,大補肺脾之氣、實衛(wèi)固表;臣以白術、茯苓健脾補氣,使中氣旺而肺有所養(yǎng);太子參主要是對小孩子最好。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精神疲乏。用于脾氣虛弱,胃陰不足,食少體倦,肺虛燥咳,咽干痰黏等。佐以防風走肌表祛邪,使黃芪扶正不留邪,辛夷花、細辛、蒼耳子、路路通合用,可溫通鼻竅,杜仲可溫補腎陽。藿香化濕和胃,甘草調和諸藥,兼有潤肺止咳之效。諸藥合用,辨證加減,共具補益肺脾,實衛(wèi)固表祛邪之功效。治療以扶正祛邪,溫肺祛寒,健脾益氣為主,方中玉屏風散功用益氣固表,主治肺衛(wèi)不足,腠理不固,感受風邪異氣而致過敏性鼻炎;肺氣虛、過敏體質為內因,過敏因素或六淫外邪為外因,祛除過敏因素是治療的一個方面,而調理體質、補益肺氣以固表尤為重要,故采用益氣固表法治療本病為解除病痛之根本。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為首的健脾藥具有調節(jié)免疫力[3],提高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同時還有抗炎作用;白術具有抗菌、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及強壯作用;防風具有抗菌、抗過敏、抗氧化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4]。三藥合用,可使衛(wèi)表固,邪氣去而鼻竅通。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參可以增強小兒體質,長期服用未見有副作用。此方劑應可以標本兼治,防治結合,療效確切。綜上所述,加味玉屏風散從益氣、扶陽、固表等方面綜合調理肺、脾、腎虛弱,從而增強了人體的抵抗力,緩解了鼻腔的過敏癥狀,長期療效較為理想。本治療方案通過綜合治療能增強人體免疫機能,鼓舞人體正氣,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使人體抗過敏能力得以增強。諸藥配伍,達到了全方位、標本兼治的綜合性治療目的,是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較為理想的方法[5]。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3輯.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7:324-327.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123.
[3]李燕玉,徐麗梅,劉又寧.黃芪的藥理作用及其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應用[J].空軍總醫(yī)院學報,2007,23(2):99-104.
[4]王玲.防風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yī)技雜志,1999,6(2):139.
[5]王昱,占小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過敏性鼻炎60例[J].吉林中醫(yī)藥,2010,30(5):412-413.
2013-12-26)
1005-619X(2014)03-0233-02
10.13517/j.cnki.ccm.2014.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