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仁福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一療養(yǎng)院第一療養(yǎng)區(qū),266071)
青年療養(yǎng)員高血壓病137例臨床特點分析
焦仁福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一療養(yǎng)院第一療養(yǎng)區(qū),266071)
目的 探討青年人高血壓病的臨床特點。方法 回顧分析137例青年療養(yǎng)員高血壓病與對照組196例老年療養(yǎng)員高血壓病患者血壓等級的表現(xiàn)及病因特點。結(jié)果 青年人高血壓病以舒張壓增高為主,脈壓差不大,心率相對偏快;高血壓等級以1~2級為多。病因與遺傳、肥胖、精神緊張、糖代謝異常和飲酒等因素有關;治療以單項用藥為主。結(jié)論 對有高血壓家族史及超重者應有計劃地早期監(jiān)測及定期隨診,并提供預防措施,以防止青年人高血壓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高血壓?。磺嗄?;療養(yǎng)員;臨床研究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群脂肪攝入增加,體力勞動減少,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平均壽命的延長,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持續(xù)上升。更令人擔憂的是,高血壓患病率的增加趨勢,年輕人群比老年人更明顯,35~44歲人群高血壓病增長率男性為74%,女性為62%[1]。為探討青年高血壓病臨床特點,我們對2010-03—2013-10來我院療養(yǎng)的137例青年療養(yǎng)員(≤45歲)高血壓病與196例老年(≥65歲)療養(yǎng)員高血壓病進行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青年高血壓病的某些特點有別于老年,這對青年高血壓病的防治具有意義。
1.1 對象 青年療養(yǎng)員高血壓病組137例,男95例,女42例,年齡22~45歲,平均37.9歲;老年人組196例,男119例,女77例,年齡65~91歲,平均69.9歲。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高血壓病的定義與分級[2]19,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颊呒韧懈哐獕菏?,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于140/90 mmHg,也診斷為高血壓。根據(jù)血壓升高水平,進一步將高血壓分為1級、2級、3級。
1.2 方法 回顧分析兩組既往史、家族史、現(xiàn)病史、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習慣,飲酒,吸煙)、工作性質(zhì)和用藥劑量等,并計算體重指數(shù)。各種數(shù)據(jù)采用χ2和t檢驗。
2.1 高血壓等級 1級(140~159/90~99 mmHg):青年組66例,占48.2%;老年組33例,占16.8%,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40,P<0.01)。2級(160~179/100~109 mmHg):青年組62例,占45.3%;老年組78例,占39.8%,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8,P>0.05)。3級(180/110 mmHg以上):青年組9例,占6.6%;老年組85例,占43.4%,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81.19,P<0.01)。
2.2 血壓與遺傳的關系 青年組與遺傳有關者69例,占50.4%(69/137);老年組71例,占36.2%(71/196),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9.42,P<0.01)。
2.3 血壓、心率比較 收縮壓:青年組平均為(156±14.0)mmHg,老年組平均為(177±18.0)mmHg;舒張壓:青年組平均為(106.0±8.0)mmHg,老年組平均為(98±6.0)mmHg;脈壓差:青年組平均為(50±13.0)mmHg,老年組平均為(68±17.0)mmHg。兩組3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t分別為13.91,11.97,12.71,P<0.01)。青年組心率平均為(78±9)次/min,老年組心率平均(70±8)次/min,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t=9.97,P<0.01)。
2.4 血壓與緊張因素的關系 青年組與緊張因素有關者81例,占59.1%(81/137);老年組55例,占28.1%(55/196),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57,P<0.01)。
2.5 血壓與肥胖的關系 青年組與肥胖有關者81例,占59.1%(81/137);老年組81例,占41.3%(82/196),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00,P<0.01)。
2.6 血壓與飲酒的關系 青年組與飲酒有關者89例,占65.0%(89/137);老年組96例,占49.0%(96/196),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48,P<0.01)。
2.7 血壓與糖代謝異常的關系 青年組有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者12例,占8.8%(12/137);老年組30例,占15.3%(30/19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6,P<0.05)。2.8 血壓與吸煙的關系 青年組吸煙者95例,占69.3%(95/137);老年組吸煙者130例,占66.3%(130/19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8,P>0.05)。
2.9 血壓與高脂血癥的關系 青年組有高脂血癥者69例,占50.4%(69/137);老年組有高脂血癥者83例,占42.3%(83/19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18,P>0.05)。2.10 血壓與咸食的關系 青年組喜咸食者115例,占83.9%(115/137);老年組喜咸食者158例,占80.6%(190/23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4,P>0.05)。
2.11 血壓與靶器官損害的關系 青年組并發(fā)冠心病者18例,占13.1%(18/137),老年組100例,占51.0%(100/196);青年組并發(fā)腎損害者6例,占4.4%(6/137),老年組33例,占16.8%(33/196);青年組并發(fā)腦血管意外者9例,占6.6%(9/137),老年組42例,占21.4%(42/196)。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73.06,16.23,40.03,均P<0.01)。
2.12 降壓效果 選用鈣拮抗劑、ACEI、ARB、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單用或聯(lián)合用藥,持續(xù)2~4周并追蹤觀察。青年組單藥治療114例,占83.2%;老年組單藥治療100例,占51.0%,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18,P<0.01)??傆行剩呵嗄杲M為84.7%(116/137),老年組為80.1%(157/19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4,P>0.05)。
3.1 病因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huán)動脈收縮期和(或)舒張期血壓持續(xù)升高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種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3]。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認真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限鹽、限酒、控制體質(zhì)量,有利于預防和控制高血壓[2]7-10。我國年輕人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趨勢比老年人更為明顯,高血壓發(fā)病低齡化值得關注[4]。其原因:青年人是家庭和社會的頂梁柱,尤其當今社會各種競爭激烈,就業(yè)和生存的壓力大,工作和家庭責任重,工作時間長,容易使青年人的精神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酒齡是青年人的主要危險因素,飲酒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今社會青年人工作、娛樂交往中重要的交際手段,特別是長期飲酒可使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增高,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上青年人各種應酬較多,導致缺乏時間進行體育鍛煉而引起超重、肥胖和嚴重睡眠不足[5],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極容易導致高血壓。本組資料顯示,青年人高血壓的病因與遺傳、肥胖、精神緊張和飲酒等因素有關。
3.2 臨床表現(xiàn)特點 青年高血壓與老年病人不盡相同,其表現(xiàn):①臨床癥狀少或癥狀不明顯,以1或2級高血壓多見。②以舒張壓增高為主,脈壓差不大,心率相對偏快。③血壓增高病程短,程度相對較輕,并發(fā)癥較少。④治療以單項用藥為主。
3.3 青年人高血壓的治療措施 年輕人高血壓的治療措施應根據(jù)其發(fā)病特點,盡量糾正可控制的危險因素,包括:①減輕體質(zhì)量。②戒煙、酒,習慣低鹽低脂飲食。③調(diào)整生活規(guī)律,勞逸結(jié)合,保持情緒穩(wěn)定,保證適量運動和足量睡眠。④對有高血壓家族史及超重者,有計劃地早期監(jiān)測及定期隨診,并提供預防措施,這樣可有效防止青年人高血壓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藥物選擇主要原則為:①選用抑制交感神經(jīng)興奮的β受體阻滯劑、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系統(tǒng)激活的ACEI(包括ARB)類、鈣離子拮抗劑、減少血容量的利尿劑及中藥等。②選用長效制劑,給藥1次/d,以利于依從。③對血糖、血脂代謝無明顯影響。青年高血壓患者如能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有效干預,則有利于降低靶器官損害和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1]黃先勇,朱海燕.高血壓前期診斷與防治[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0-11.
[2]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第三版(2010年修訂版)[S].2010:19.
[3]王吉耀.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57-259.
[4]廖新學,王禮春,李欣.高血壓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85.
[5]黃啟珍.厄貝沙坦與依那普利治療高血壓療效及不良作用比較[J].內(nèi)科,2007,6(3):341-342.
2013-11-14)
1005-619X(2014)03-0256-02
10.13517/j.cnki.ccm.2014.03.043